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日月明》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日月明》教學反思1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愉悦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看圖、遊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閲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教學中,我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讀出情感。以達到在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中認識漢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已經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四)提煉生活仿作創新提煉生活,想象模仿,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保證。

教學《日月明》之前,我引導學生當一回“小小調查員”,通過電腦、電視、畫報、兒歌等多種途徑去了解漢字的特點,讓他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課文內容有個初步的瞭解,巧妙地架設起文本與生活的橋樑。在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為憑藉,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也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日月明》教學反思2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瞭解許多漢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組成,而且知道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對於這種會意字,學生非常感興趣,在學習中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日月明》一課包含13 個生字和一篇提示會意字構字特點的小韻文及三個會寫字,既要使學生把韻文讀得朗朗上口,又要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認字,可以説並非易事。為了設計好這節課,我設計了以 “ 明、鮮 ” 兩字引路,學生主動學習其它會意字的思路;。我出示 “ 日 ”“ 月 ” 的圖畫,而後出現 “ 明 ” 時,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他們有的説 “ 明 ” 是由 “ 日 ” 和 “ 月 ” 組成的;有的説 “ 日 ” 很亮, “ 月 ” 也很亮, “ 明 ” 就更亮了。緊接着我出示了 “ 鮮 ” 字,問他們 “ 看到它,你又發現了什麼? ” 時,學生們有的説: “ 魚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 ” 有的還説: “ 魚肉、羊肉都很有營養 ” 他們的主動 的學習,帶給我驚喜。學生學習其它會意字時,主動學習意識強烈,敢想,敢説,尤其問題意識濃厚,如教到“ 田力男 ” 時,我告訴孩子們,古時候男人們都在田裏耕種,女人則在家紡織,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很多男孩子驕傲地説: “ 男人力氣比女人大,所以男人就在田裏幹活。 ” 我笑笑説: “ 那平時班上有體力活,我們的男孩子就要多出力哦。 ” 一陣歡笑;教到 “ 滅 ” 字時,平時最調皮的'任意 提問:“ 老師,滅火要用水,為什麼上邊不是 ‘ 水 ’ 字呀?。一節課在極為融洽、民主,學生熱情高漲的氛圍中愉快地進行着,使教者與學者都身心愉悦。我相信 13 個生字已無需課後去識記了,課文也能當堂背誦了。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首先,在識字過程中,可以適當滲透些識字知識與識字方法,漢字中有大量的會意字,讓學生掌握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對於初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生字時一定要將字音、字形與字義結合起來教。這樣,學生就能很快認識並運用這些字,並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識字興趣,他們就會到生活中去主動識字,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其次,我深深感覺到自身的知識儲備太少,還滿足不了學生突發的一些需要。這就要求自己要多讀書,多積累。

第三,我認識到:教,是為了不教。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指導中悟出方法” ,心理學家奧托指出: “ 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 ” 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 粗想,去問,去説,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好奇心和興趣。

然後老師要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別看他們都是一年級的孩子,一樣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

不足之處,在處理本課生字讀音上過於 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

《日月明》教學反思3

《日月明》一課共有13個生字,其中11個生字是會意字,所編排的韻文也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所以在備課時我個人認為學習會很容易的。但在實際上課時,學生的表現距離我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距。細分析,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首先,因為本課都是一些會意字,在備課時認為學生藉助韻文在讀書過程中就能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所以對於本課的生字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高估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其次,在處理本課生字上與以往相比過於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形式單一,以至於拿出某個生字,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

鑑於以上不足,再來教學這樣的會意字,我會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結合韻文讓學生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以“明”為例,先引導學生了解“日”、“月”所表達的事物,再進一步引導太陽也好,月亮也好,它們都會發光,給人帶來光明,所以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結合漢字字形“表意”的特點進行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意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字形表意,例如:“休”字,一人靠在樹上歇歇腳,就是“休”字。聯繫字義識記和分辨字形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示範引導,學生就能基本掌握。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就能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3、拓展延伸。漢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對孩子來説,卻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將抽象的字符變得有意思起來,在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基本規律的同時,增強識記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這一課,學完文中的會意字,還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認識的、熟悉的還有哪些類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識字教學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説不容易,對老師來説更是一個挑戰,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找準突破口,帶領學生紮紮實實識字,掌握有效的識字方法。

《日月明》教學反思4

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本課主要是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並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備課時,我想:怎樣才能把枯燥的識字課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漢字呢?於是我就在激趣方面入手。

激趣先是體現在新課導入環節。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察古人用來表示事物的圖,並讓他們寫出相應的漢字,告訴他們這些叫象形字。象形識字課顯然為本課會意識字做了很好的鋪墊,實現新舊知識的鏈接,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識記字形並發現會意字的結構特點,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髮現會意字的規律性的東西,使學生舉一反三地學習課文其他會意字。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圖畫的出示和我的一些肢體語言能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字意,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原本設計是先扶着學習“明”和“鮮”,再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其他的會意字。可當學生在彙報時沒有結合圖畫和會意字的結構特點來談的時候,我就沒有更好地去引導,反而顯得有些緊張由自己一人包辦。因此,這時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減弱,表現為注意力不夠集中;老師講課也顯得囉嗦了,以致後來時間顯得較為倉促。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地感到要想上好一節課,備課時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必須要細,必須要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以及應對的策略。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面。

《日月明》教學反思5

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並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

備課時,我考慮到本課課文沒有情節,不知學生會不會感到枯燥?雖然課文短小、琅琅上口,但是學生會不會掌握後就對他不感興趣了?要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課文感興趣,並能主動地學習,更能以課文為“磚”,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喜歡識字,在課外更主動地學習漢字。

於是我設計了教學過程:

我先出示字卡“日、月、魚、羊、小、土、大”等已學過的獨體字。然後,我把字卡“日”“月”拿在手上,故作驕傲地説:“我能把這兩個字合成一個字……。”我故意拖長聲音,靈活的學生馬上接上:“明!”我因勢利導:“‘明’是什麼意思呢?”“是光明的意思,太陽和月亮都有光亮,合起來就是明。”我表揚這位學生,並乘機激勵學生自主要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餘的內容。於是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彙報時,鈺欣搶先舉手:“老師我知道‘一’就像一張浸水的被子,蓋在‘火’上,火就‘滅’了。”他還運用了消防知識。有的説:“手放在眼上就是看。”還把手放在眼前,邊説邊比劃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把自己想到地説出來,唯獨沒人説“休”字。我因勢利導:“人幹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幹什麼?”“休息!”大家不約而同地説。哲宇舉手説:“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祕密。明是左右結構,塵是上下結構。”我乘機表揚了他:“哲宇真聰明,能積極動腦筋,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祕密。”並擁抱了他,學生們羨慕不已,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創新意識、認真觀察品質的教育。

這節課上得很輕鬆,我基本上是在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時不時給學生們點撥一下。課堂主要交給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輕鬆愉快、自主探知。

《日月明》教學反思6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快樂識字

《日月明》這一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會意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識字。教這課時,教可將這些漢字畫成一幅圖畫,做成課件。如:教“明”,課件先演示出“紅日圖”,及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然後演示“明月圖”,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明月皎潔”,日月交相輝映,讓學生看着課件中的圖畫,説出明字的由來。這樣,學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還理解了字義。又如教“休”字,課件演示“一棵大樹”,然後出現一個人靠在大樹上休息,讓學生説説“休”字的由來。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同時看課件中的其它圖畫,想想這麼記住這些字。學生自學完後,讓學生做小老師,彙報自學情況。學生可能會説:“尖”上面小下面大就表示“尖”。“從”一人跟隨在別人後面表示從。“看”用手搭在眼睛上表示看等等。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去了解字的組成,猜想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會被調動起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三、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在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為憑藉,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也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枯燥的漢字學習為有趣的遊戲和生動的故事,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識字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趣的漢字,並試着用畫畫、出字謎等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注重拓展延伸。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見的會意字説了出來。如,“苗、災、採、掰”;品字形結構的“鑫、淼、晶、磊”。

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在指導孩子們朗讀課文上還需要下功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dv7jk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