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

按照我校每日一課教學活動的安排,今天是我講課。我講的是數學第三單元《運算定律》的第五節《解決問題》,也就是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定律解決實際問題。這節課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這節課主要是兩個知識點:一是兩數相乘的簡便運算,拆分其中一個因數,再利用乘法結合律或者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二是利用除法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兩個知識點都是從一個解決問題進入的,通過實例,學生列式解決。在兩數相乘的計算中,學生先嚐試看看怎樣把一個因數拆分,再運用已學的運算定律計算。通過學生嘗試進行發現總結拆數法的方法。在減法運算性質的基礎上,就很容易發現除法運算性質了。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反思整堂課,正如侯校長所説,我自己講的話有些多。其實在課堂上我一直都在有意識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一遇到學生自己去發現總結時,我就會幫着學生或代替學生跟着説,總怕因為學生説的慢就會耽誤課堂時間,完不成課堂教學任務。今後的教學我會改正這一現象。

正因為自己講的時間過多,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少了一些。課堂要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這樣知識的理解掌握才會更透徹。

我愛數學,更加喜歡和學生們在課堂上解決問題,當問題解決時,內心的舒暢、喜悦別有一番滋味。就如今天課堂上拋出的問題,當我們課下走到班級時,有些學生仍在思考,接着圍上我向我求證。當問題解決時他們恍然大悟,我們再進行反思總結。這一過程,看着他們求知的眼神,帶着他們一起發現總結,我是自豪的。自豪自己是一名老師!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2

“新課標”中,將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和估算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在學習哪種運算時,教材中都失分注重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在估算中,除法估算是最難把握的,也是學生最難掌握的。

教學中,我努力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一起去探索、去體驗,學生在課堂中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促進。教學中,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有傾聽,才有交流,因此我知道學生帶着尊重和欣賞去傾聽別人的發言,學會合理地評價別人的觀點和想法,學會正視別人的觀點,並從中受到啟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交流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進步的過程。,

本課時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單純的教會學生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諧地統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解決同一個問題時可選用不同的計算方法。教師教學時應該把怎樣進行除法的估算看作是教學的重點,而除法的估算不同於加法、減法、乘法的估算,被除數與除數在估算中不僅要選擇接近整十、整百數,而且二者還得是倍數關係,這樣才能估計出大概結果。所以在這節課的練習時,教師應該在讓學生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出估算除法的一般方法:除數不變,吧被除數看成幾百幾十的數來計算,從而得出結果。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3

在新課學習時,我利用教材的主題題給出完整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嘗試有條理地分析數量關係,梳理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從收集信息,發現和提出問題開始,首先教會學生收集信息並且整理信息,要求學生會正確、有序地看圖。要讓學生知道看圖的一般方法:先整體地瞭解圖中的情境講什麼事,再看圖中的其他信息,還要引導學生認真地,仔細地看圖,把所有的信息收集起來。然後再理一理:哪些是條件,哪些是問題,哪些條件對這個問題有用,哪些條件對那問題有用。

在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它是解決多步計算應用題的基礎,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轉折點。雖然只比低年級多了一步計算,但在思考上卻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步計算只要思考怎麼列式就可以了,只用一個數量關係。而兩步計算要用兩個不同的數量關係,要列兩個算式才能解決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還必須先分析和思考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這個環節中我力求突出思路的提煉和反思的過程,不僅讓學生説出“怎麼想的”更通過追問讓學生反思“怎樣想到這樣想的”,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尋找信息解決問題,也就是這一過程中實現“從信息到問題”與“從問題到信息”兩種解題策略的溝通,使學生感悟

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有六條船,每條船上坐4人,這些人後來去玩只能坐3人的碰碰車,問需要多少輛碰碰車?” 課堂上有學生利用拆分的數學思想解決的:每條船上去掉一個人,每條船上還有3個人,這樣相當於要6輛碰碰車,再把拿出來的6個人可以坐2輛碰碰車,2加6等於8,需要8輛,於是解決了問題。這種方法其實只有部分學生能想到的,除了要表揚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更要引導學生學會最優化解決問題.

我本節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學生春遊遊玩這一生活情境出發,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主收集信息、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於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於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遺憾的是,由於賽課只有三十分鐘,最優化策略的思想未能完全滲透。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4

本節課主要是教學乘法兩步計算,連乘應用題有兩種解法。為了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縱觀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本課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從舊知引新知,讓學生從兩個一步應用題合成兩步解答應用題。接着請學生根據題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個方陣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麼?第二步再求什麼?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後全班交流,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有利於學生對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學生深刻的領會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繫:數學源於生活,最終應用於生活。教材裏兩種解法都採用綜合法思路引導學生分析推理。第一種解法是引導學生根據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條件思考能求什麼問題,再根據什麼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後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第二種解法是先引導學生根據另外兩個聯繫的條件思考能求什麼問題,再根據什麼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後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讓學生用綜合法思路來分析數量關係,有利於學生找出不同的中間問題,理解兩種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數量關係,明確兩種解題方法的區別,便於學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學生自主的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的思維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連乘應用題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方法,而且學生普遍能講出道理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的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把時空有限的課堂變為人人蔘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展學生創新思維。應用題教學理當重視數量關係的分析與解題思路的梳理。本節課在分析應用題時,讓學生從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思維的過程,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探索。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的發展。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5

一、以百分數的意義為突破口,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探索算法。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其實質是用一種特定的形式(百分數)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無論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還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關鍵都是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能正確判斷把什麼量看作標準,即我們通常説的單位1。

例如:求A是B的百分之幾?是A與B兩個量直接比較,以B作標準,列式:AB;求A比B多百分之幾?可以理解為求A比B多的部分相當於標準量B的百分之幾,可以用(A-B)B,也可以用AB-1。其實兩種算法、兩種思路最終都是求A比B多的部分相當於B的百分之幾。至於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多少,涉及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出現的增加了百分之幾、降低了百分之幾等等,只要同學們理解了這些概念的含義,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都是一樣。

二、以分數乘法的意義為主線,理清數量之間的關係,選擇算法。

分數乘法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是解決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一條主線。無論是關於納税、利息、折扣的實際問題,還是解決稍複雜的百分數問題,都離不開對基本數量關係的分析與理解。只有切實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解決百分數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並溝通各種具體方法之間的聯繫,才能對百分數的應用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例如:納税就是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從實際問題中尋找數學問題,如營業税是按營業額的5%上繳,即求營業額的5%是多少,把這種數量關係納入原有的經驗系統,學生就會想到用乘法計算。關於利息和折扣的實際問題也是如此,關鍵是要引導學生抓住求什麼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進行思考。如打八折就是按原價的80%出售,基本數量關係是原價80%=實際售價,根據乘法算式因數與積的關係,想必同學們會清楚,當告訴我們原價怎麼求實際售價,如果知道實際售價也不難求出原價。

解決較複雜的百分數問題,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難就難在以下兩點。一數量關係理不清;二為圖省事,該列方程不想列方程。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根本還是要抓住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如女生人數是男生的80%,可以得出男生人數80%=女生人數;十月份的用水量比九月份節約20%,可以得出:九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20%=十月份的用水量。從這些關鍵句裏我們一定要找準單位1,即理解題中的百分數是表示什麼量的百分之幾,然後再理清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

為了降低理解難度,請同學們在分析題意時,首先要加強對分數、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這個基本數量關係,合理選擇列算式還是列方程解題。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6

作者/來源:高區實驗小學 苗瀟文

《畫線段圖解決問題》一節的數學知識基礎是:倍的知識、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數學策略基礎是:學生經歷了完整的用紙條圖表述題意的過程。在這樣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的增大,產生了畫線段圖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從而讓學生經歷“畫圖整理信息和問題——分析數量關係——列式解答”的完整過程,掌握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整個教學過程我分為複習導入減緩教學難點、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方法多樣化優化體驗、鞏固應用拓展延伸四大環節。教學時我力求通過有價值的`數學活動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空間和時間,以便於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獲取新知,積累數學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推理能力。

首先,以多樣的活動形式促學生學習興趣提高。

本節課教學中從導入開始,我先後設計了個人小競賽、獨立研究、小組合作、學習展示等活動環節,各種活動形式將趣味、挑戰、合作融為一體,從課堂表現來看,孩子精力集中,學習興趣得到很好地激發。

其次,以舊的知識經驗促學習資源生成

在此之前,學生對於畫直觀圖、用紙條圖表述題意的數學策略已經有全面完整的體驗,所以在教學時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啟動通過複習舊知減緩本節課教學重點的份量,分散突破教學重點。

第三,以有效活動促學生思想方法的感悟與形成。

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獲取新知,積累數學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推理能力是本節課的數學思考目標。課堂上我通過設計不同內容、不同範圍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積累數學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1.通過對舊知的複習,讓學生畫直觀圖表述題意。

游泳隊:○○○○

啦啦球:○○○○○○○○○○○○○

在交流環節,引導學生重點體會“比游泳隊的3倍”、“多1”數形結合的過程,為後面貼紙條圖、畫線段圖時分析線段圖做鋪墊。

2.在用紙條圖表述題意的時候,我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動時間,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兩個內容:一是“2倍”紙條的長度,二是“多5人”紙條的長度。通過交流如何確定紙條的長度,深入體會“2倍”“多5人”的含義,同時培養數感,豐富學生的素養。

3.通過我的板書引導,放手讓學生獨立畫線段圖表述題意,同時通過課件,讓學生體會紙條圖和線段圖的聯繫,提升學生對方法多樣化和方法優化的認知和體驗。

第四,以關鍵問題促學生思維更完整更深入。

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意通過關鍵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整體化的認識、更深層次的思考。

1.在學生順利畫出“比游泳隊的3倍多1”的直觀圖後,我問學生這樣幾個問題:“游泳隊的3倍在哪裏?”“多1人在哪裏?”“哪些是啦啦隊的人數?”利用直觀圖的簡潔,夯實了學生對“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幾”的認知,為後續學習做鋪墊。

2.在小組活動時,對學生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更深、更全面地研究。同時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思考、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積累一定的探究經驗,為以後的研究學習打下基礎。

3.在交流紙條圖、線段圖每部分長度的選擇時,重點夯實了“幾倍”“多幾”的具體表述長度,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培養數感。

4.在鞏固練習環節,我精心設計了一個看圖説題意和通過文字自己分析題意兩種題型。通過練習的多樣性,檢測學生對借

線段圖分析表述題意和通過線段圖理解題意的能力和掌握情況。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經歷了完整的“畫圖整理信息和問題——分析數量關係——列式解答”的解題過程,借用線段圖幫助分析表述題意的數學解題策略也得到了很好的內化,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經驗,培養了數感。

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用紙條圖來表述題意的時候,學生能夠展示出正確的紙條圖,但仍缺乏正確的語言描述,而且在交流環節,因為我沒能靈活處理學生把紙條圖分成一段一段的貼的情況,導致了學生在畫線段圖的時候也產生了這樣的情況。

2.個別學生還是不能順利的利用線段圖表述題意,對於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還缺乏必要的有針對性的關注。

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到“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新時代的青年教師需要教育理想,我將繼續積累反思,提高課堂實效性,向高效的數學課堂邁進。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7

一、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首先,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能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探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它促使學生將過去已掌握的靜態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成可操作的動態程序。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過程。再次,它能使學生將已有的數學知識遷移到他們不熟悉的情景中去,這既是一種遷移能力的培養,同時又是一種主動運用原有的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首先,它能使學生認識到所學數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其次,它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再次,它能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首先,解決問題需要學生根據具體問題情境去主動探索,這本身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其次,任何數學問題的解決,只有通過對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的重新組合並生成新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所以這個過程又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它不僅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小養成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思維習慣,為今後實現更高層次的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一節作業評講課,內容選自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乘法形成性作業題。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乘法的相關內容已經有所有掌握,本單元作業題主要是檢驗學生的對本單元的學習情況,課前老師已經對學生作業做了批改,分析了學生的問題所在及知識欠缺之處,在作業講評中,老師和學生共同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對學生錯誤較多之處進行深入剖析,師生在課中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開課之初,老師引導學生回顧了本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彙報了整十數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接着教師進行逐題講解,每一題教師都採用了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讀題目,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要求問題,培養了學生審題、分析題目的好習慣。第1題中,學生錯誤原因是沒明白五月份有多少天,甚至有的學生看到5月份直接用5表示天數,課中老師先讓學生分析解決這個題目關鍵是要分析什麼,這時有同學舉手説分析5月份天數,接着補充了怎麼判斷5月有多少天的相關知識。

在本題中,老師的講解有些欠缺,因為後面最後一個題目也是有關月份和天數的問題,都涉及到了月份天數,老師可以在此處對一年中的12個月天數的判定方法做補充。

第2題是有關估算的問題,老師讓學生自己來説估算方法,讓學生説出為什麼把72估成70,把58估成60,作業中也有學生採用了大估和小估的方法,讓學生明白為什麼這個問題用中估比較好。

第3、4、5題目較為簡單,學生多為計算錯誤,應強調學生認真計算。最後一題是根據材料解決問題,這是一道綜合應用的題目。首先,老師讓學生説一説看到這個題目後的做題步驟是怎麼樣的,有學生説先把材料讀一遍,在看問題,有的學生説先把問題看一遍,再帶着問題看材料,然後再來根據已讀的信息解決問題。

兩個不同的回答,讓學生對比得出哪種解題步驟比較好。第一個小問題是找數學信息難度較小,第二個問題是有關時間的計算,較為複雜,老師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思考,讓學生探索間隔時間的計算方法,時間的計算方法有多種,學生經討論探究出方法後彙報,在彙報過程中幾個同學語言表述不清,對計算中的一些數據的意義沒有分析透徹,老師在此處還要加強引導,對涉及到的數據應進行深入剖析,讓學生清楚每一個數字的意義和來歷,此處,還應加以變式練習,對時間計算知識進行即時鞏固,效果會更好。

第三個小問題是有關日期的計算,首先讓學生説出計算的哪兩個日期之間的天數,很多同學認為是5月20日——6月15日,此時教師問到:“5月20日開工那天生產了沒有?6月15日發到災區,那天生產了沒有?”學生經過思考很快得出“5月20日生產了,6月15日沒生產,那就是讓計算5月20日——6月14日之間有多少天”。

然後引導學生要知道這兩日期之間有多少天就要必須知道5月工作了多少天,6月工作了多少天,6月份很顯然工作了14天,要知道5月工作了多少天就要判斷5月份天數,很多同學恍然大悟:“31—20=11(天)!”此時老師應該發問:“為什麼減20?”讓學生明白是20日生產了,是前面19天沒有生產,減20應該多剪了1天,所以還應該加上1,就是12天,加上6月份的一共是26天。此後,老師還設計了變式練習,結合我校的教學樓建設情況,設計如下題目:“我校教學樓於20xx年11月20日動工建設,預計於20xx年8月25日竣工,你能計算出教學樓預計要建設多少天?”這個問題也是有關日期天數的計算,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討論交流,再彙報。彙報中,教師引導學生關鍵分析20xx年的11月建設了多少天,其餘月份的就很好計算了。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上完整的一節作業講評課,回顧這節課,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在講評中沒有創設情景逐題講解有些枯燥,老師可以在課前創設生活情景,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有些題目可以相應增加些變式練習,這樣會更有挑戰性。作業講評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是家常便飯,可是如何上好作業講評課,如何讓學生學的更輕鬆,知識掌握更牢固是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研究的問題,相信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能有更多的收穫。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9

百分率知識是在學生掌握了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率的實質是百分數意義的實際應用。因此,這節課,我通過聯繫生活實際,例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通過這些知識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突破了重點,難點。

成功之處:

一、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百分率,例如:正確率、優秀率、出勤率、命中率、及格率、出粉率、出米率、出油率……所以我抓住時機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達標率等於達標學生人數除以學生總人數;及格率等於及格人數除以全班人數;成活率等於樹苗成活棵樹除以種植總棵樹;出勤率等於出勤人數除以全班人數……我適時進行鼓勵,對他們的回答給予肯定的評價,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接着我又要求學生掌握在生活中的一些百分率的大小:出勤率、合格率,正確率、及格率等最多等於百分之百;出粉率、出米率、出油率等不超過百分之百;增長率、提高率等可以超過百分之百。引導學生不要只從理論上去認識百分數,要從生活實踐中來理解百分數。

二、在教學百分率時,我採取讓學生探究的方法,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説生活中的百分率,説出它們的意義,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並且讓他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我又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學生感覺到學數學的樂趣,鞏固已學的知識。課堂上我設計了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一環扣一環,層層加深,既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使學生真正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讓他們在學中樂,樂中學。

不足之處:

這節課設計的題目內容豐富,注重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訓練,但這種自主選擇不是越多越好,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安排,容易出錯的地方應讓所有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如題目中烘乾率、含水率的問題,讓學生做了以後再來評講,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減少以後做題的錯誤率。在這裏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性地做,沒有指定做此題,致使這點知識學生掌握不夠牢固。

以上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改正,儘量避免這樣的差錯再次出現。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0

分數除法應用即用分數除法的知識解決問題是在學習了分數乘除法和用乘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本例題以人體生理常識為內容載體,引導學生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解答比較簡單的分數除法實際問題。具體內容為

例1: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我體內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體重才是爸爸的7/15。(1)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2)小明的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去年我也教學過這部分內容,當教師把這一部分知識全部呈現給學生時,學生要解題,要選擇需要的信息,感覺很費勁。今年我改變的呈現的方式,分兩部分來教學這些內容:

第一部分:

第一環節,教師説明人體內水分的含量,學生知道後,只出示“兒童的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這一條信息,讓學生觀察,説明題目中包含了哪兩個量,並用數量關係式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得出:體重×4/5=水分的重量

教師口頭出示:一個兒童的體重為45千克,讓學生計算出他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學生很容易就口答出了答案。之後我板書:小明體內的水分重20千克,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讓學生嘗試解決。結果有5名學生選擇用除法直接計算,其他學生選擇用方程解決。

在教學後,我引導學生分析本節課所學的解決問題知識與以前學習的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找出這類問題的特點,總結出當單位1是未知時,可以直接用算術方法,也可以用方程解決。

第二部分:

在學生計算出小明的體重後,我再出示另一個條件“小明的體重佔爸爸體重的7/15,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學生獨立解決,本來解決第一個問題我感覺還蠻順利的,可是在此題計算中我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學生找數量之間的關係,選擇用除法解決都很費力。列算式為25×7/15者有6個同學,列方程為25X=7/15的有2人。我很是失望,我甚至不知道怎麼教學這些知識了,最終我以“下節課再説”來結束了這幾課。

下課後我在反思,也和平行班的教師談論,她們也感覺有些困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如果用算術方法解決,需要進行逆向思維,教材呈現的是順向思考,讓學生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找到等量關係列出方程解答。可是在教學中我感覺出來學生對於數量關係的理解個別同學很有困難,好像去年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沒有這麼困難,我又在思索以前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

今天我又在另一個班教學這部分知識,基本思路還是和昨天一樣。不過經過昨天的思考,我添加了一個課前預習環節:總結我們學習過的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的類型:

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2.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讓學生舉例,其他學生口答問題。在此基礎上我才出示以上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結果也還是不能令我滿意。我還得繼續反思我的這節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dkwg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