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分組活動,動手分一分,一邊分,一邊説:“我拿出……個小正方體,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有幾個小正方體?”由沒有剩餘分引入到有剩餘分,初步建立“餘數就是剩下的,多出來的……”概念,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有餘數除法”來源於生活實際,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膽嘗試“轉化”,這就是給學生提供思考空間。

在初步嘗試後,再次例題操作,加深認識。

有32人跳繩每6人分一組

提問:根據圖中這兩條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通過提出問題練習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經過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推理等活動,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2÷6=5(組)……2(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動手平均分小正方體,這一具體行為直觀感知。使學生對有餘數除法有了本質理解。

本節課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高,在鞏固練習中,“我有15元,可以買些什麼呢?”學生紛紛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從中也培養了學生的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但是課堂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的開始“回憶這幾天所學的數學知識?”這個複習環節設計不好,過於囉嗦,沒有必要。

2、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索不夠,總是不放心學生,應該多讓學生説説解答有餘數除法應用題的方法過程。

3、在分一分環節中,我過於羅嗦,話語過多。沒有把握好精講。

4、課堂上沒有及時、全面的收集學生真實有效的學習情況,關注後3分之1學生不到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後我會注意改正,請大家監督幫助。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2

我校數學科組在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研究中選取了代表“數與代數”版塊的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有餘數的除法》進行具體的研究,我有幸代表我們課組負責執教第三課時《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一直以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是我不能真正達到有效性教學的困惑,藉此機會向老師們探討一下。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想法,與老師們共勉。

(1)我在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時充分考慮數學情景的創立,注意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我對本節課選用學生熟悉的大課間活動、買東西和剛剛結束的秋遊活動作為這節課的教學情景,這樣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過程,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出示學生熟悉的情景之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充分地感知事物後面藴藏的數學信息,對收集到的各種數據進行合理加工和提煉,從而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並加以綜合運用,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我選取的第一題練習“購買食品”是一幅信息量較大、開放性和綜合性都較強的情境圖。右邊同學的問題“我有15元,可以買些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先放手讓學生同桌合作選擇自己想買的食品,算出所買食品的價錢。這裏學生所買食品的種類可以是隻買其中一種食品,也可以買其中兩種食品,還可以買其中三種食品;最後通過學生自主討論討論從中明確:在利用除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既可以出現正好整除的情況,也可以出現有餘數的情況。

(3)對於解決這節課的難點和重點—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正確地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和對商進行合理的取捨,我是通過兩個對比來實現的。在例題的中,我設計了很相似的兩個問題,然後通過讓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兩條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明確要根據問題確定商和餘數的單位。對於讓學生學會對商進行合理的取捨,我是通過練習層層滲透,由淺入深來解決的。第一題買東西練習引導學生注意剩餘的錢不可以再買一件同類的物品,到第2題練習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第1個問題“最多可以坐滿幾輛車,還剩幾人”,引導學生思考這剩下的人怎麼辦,為下個問題鋪墊。接着順勢提出第2個問題“該租幾條船”,這時大部分學生就很清楚的注意到剩下人還要多租一條船,答案要比商多1。最後一道練習我設計兩題對比性題目,在此前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比較觀察,學會對商進行合理的取捨。

(4)由於我是跨級的執教,我對學生的情況不是很瞭解,有時沒有真正的放手讓學生去做去説,全班回答問題的情況多了點,還有對學生的信心也不夠,出現急於幫學生説答案的情況。同時感覺自己也缺乏教學的機智和沉穩,在學生出現答案太羅嗦或偏離太遠的時候,沒有及時引導,浪費較多的時間,以至於出現前鬆後緊的情況。

在教學中,我還是對於自己有沒有真正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方法和策略進行反思,特別是學生是不是真正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要到學生後續的學習當中,去收集相關的作業再做更深入的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wlne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