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九年級語文《范進中舉》的教學反思

九年級語文《范進中舉》的教學反思

課上完之後,感覺有很多問題在自己的預想之中,也有的在我意料之外,主要是不足,課後也和老師們進行了一些交流,總結整理如下:

九年級語文《范進中舉》的教學反思

一、課堂上講、説的太多,而忽視了文本的讀。

閲讀是語文學習最主要的方式,也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不論是內容的感知,文字的解析,還是語言的品味和主旨的挖掘,都離不開文本的閲讀。這篇小説節選自諷刺小説《儒林外史》,誇張的文字和強烈的對比,讓文章多了幾分幽默詼諧味,有很多可讀性很強的地方,單本節課上,讀的訓練太少,因為讀的不夠充分,很多地方在理解的時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鋪墊去引導,人物的.解讀特別是范進中舉後發瘋的特殊意義,學生還是在我的講上被動地接受,而非真正地在孔乙己學習後自覺地內化與運用。

二、課堂上“精學”與“精練”的影子太淡。

這節課中,學生課前的學習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對待學生應

該在課前掌握的內容,檢查太過於泛化,沒有落實到實處,比方説“小説三要素”這類基礎但該掌握的知識,我只用提問的形式一提而過,而學生會的不會的一起回答一通,這樣的檢查實際上只是一種敷衍、一種形式,不能很好地督促學生的“學”,就不能引發學生在課前“先學”“精學”的主動性,也就難以保證“學”的質量。而“練”這一塊,做的也不到位,學生只是一個勁的地跟我説,一節課“筆”是一下也沒有動,其實很多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動一動,親自練練,手和腦同時參與,效果可能會更好,比方我讓學生用這樣一個句式“噫,好了,以後()。”來猜一猜“好了”下的潛台詞這一環節,我只讓學生在嘴上説一説,能説的、敢説的就四五位同學,我想回應者寥寥無幾的原因,不應只是學生想不出來,而是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準備好,他們需要時間來思考,如果能學生拿起筆,從別人的想法中回到自己的內心裏去,那麼呈現出來的應該會更豐富、更有價值。

三、沒有實際的任務支撐起小組的學習。

小組學習無疑是有着很強的優勢,但如果沒有實際的任務去引領小組活動,小組就只剩下形式了。在本節課上,小組成員只在尋找對比手法使用時有過一次簡單的碰頭,似乎熱鬧,而實際上意義不大,學生並沒有在小組活動中獲得一定的合作上快樂,更談不上互助過程中能力上的提供。

總體來説上完這節課,感覺收穫還是很多的,現在呈現出來的問題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們是我進一步調整、優化自己教學的一塊基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vk7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