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9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9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9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今天,我和小朋友們共同學習了6、7的分與合。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2-5各數的分與合,學生對於學習2-5分與合的時候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因此我在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自主探索。

在教學的時候,出示氣球的圖片以後,在提出“用兩隻手拿6個汽球,可以怎樣拿”的問題後,要求學生用學具代替擺一擺,並在操作的基礎上交流不同的分法。在交流的時候,我一直試圖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表達,由一種分法想到另一種分法。例如,當學生説出“一隻手裏拿着5個汽球,另一隻手裏拿着1個汽球”,並表示出“6可以分成5和1”時,我及時提問:“還能想到什麼呢?”啟發學生由6分成5和1推想出6分成1和5。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完成書上的填空,並根據填好的結果説一説,從而完整地掌握6的分與合。教學完6的分與合後,在學習7的分與合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並完成書本上的填空,然後再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了。

本節課不足:在教學7的分與合時,我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並填空,我在巡視中發現,有的學生做題的速度很快,做好了就無所事事,因此在那邊亂説話,而一小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解決不出來,就不做了,在那邊發呆。教師沒有引導

好。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要更好的發揮好生的作用:培養好生不僅自己會學,還要幫助身邊的同學,讓每個同學在有限的時間裏,都有所提高。以保證做到“事半功倍”。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單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另外,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也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由於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還處於起步階段,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為此我主要採取兩個措施。第一,充分利用教具以及師生親自動手做了許多學具,有長方體和正方體框架、表面積展開圖、無蓋的正方體、兩頭空的長方體以及若干個小正方體,通過實物、教具,給學生充分觀察和實際操作的機會,將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學生能看得見、摸得着的現實物體,豐富學生腦中的表象建立概念,以動促思;第二,讓錯誤引發創造,善待學生的錯誤給學生“説理”“講理”的機會,充分挖掘錯誤中的合理因素,在多種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引導學生走向創造、走向成功。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本月,學校重點抓老師們的課堂教學,實施方法是行政聽各位老師的"推門課"。雖然讓我們任課教師着實緊張了一把,但是這樣也是讓我們老師教學進步最快的方法。

3月28日,賀書記聽了我五年級《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本節課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基礎上,內容比較簡單,重點在於學生對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以及對正方體表面積在生活中的運用。在這一節課中,重難點把握比較好,學生表現還不錯,但是學生還不夠活潑,主要是我準備不是很充分,對教材的處理不夠到位,習題的設計缺少層次感,對學生能力鍛鍊還不夠,沒有能把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

課後,聽了賀書記的一番點評,我頓時覺得頭腦很清晰,對以後怎麼教學立體圖形這樣的內容有了一個清楚的輪廓。在教學中,首先應該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誘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並且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能憑藉自己的直覺和實際情況,提出各種想法,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和進行驗證的需要,學生也會因此對學習感興趣,整個課堂上就不會枯燥乏味。

然後要給學生搭建探究的舞台,挖掘思考潛力,學生的活動是自由的,是鮮活生動的,是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而且還能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再次,學習數學一定要充分聯繫生活實際,本身,學習數學就是為生活服務的,在練習中,多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學生會覺得很熟悉,並且能感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再一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慾望。

課堂教學是教學中最關鍵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老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磨練,才能不斷進步。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認識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這是面積知識的提升和發展。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景,激發學習情感。

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本課一開始我就從談論生活中的各種組合入手,進而出示七巧板拼圖讓學生觀察得出這些圖形都是一些組合圖形,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為下一步探究組合圖形做好鋪墊。

2、注重方法的指導與總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組合圖形,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每個圖形均可分為相應的幾個部分。學生在解答中也將產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因此,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解題方法的指導,在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情境,啟發學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層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出有價值的分割方法,讓學生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培養髮散思維,體驗成功的愉悦

3、問題來源於學生,迴歸於學生。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放手讓他們拼圖,畫圖,分割圖,並自行解決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拼一拼、畫一畫,分一分的活動中,初步形成“組合”的概念,從而對“組合圖形”的意義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4、順應生成,張揚個性

在備課時,只考慮到“割”和“補”,沒想到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應用了“移補”的方法(是預料之外的)。雖然是因為數據的偶然性,但這種想法很奇特,方法用起來比較簡便,予以鼓勵。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容積和容積單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從生活實際入手,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實物進行直觀操作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容積的意義,建立1升、1毫升液體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內容具有理性的認識。

本課新授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量,計算,運用體積知識導入的。這樣讓學生去體會容積和體積知識的內在聯繫。新授中,教師根據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運用有關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通過比較、測量、計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積與容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區別,使學生明確體積與容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練習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本課的教學,為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容積和容積單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從生活實際入手,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實物進行直觀操作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容積的意義,建立1升、1毫升液體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內容具有理性的認識。

知容積的意義,建立1升、1毫升液體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內容具有理性的認識。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中的第三節課。本節課旨在藉助圖形語言,在操作活動中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為此,根據本節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個體經驗,本節課做了如下三個層次的設計:

第一層次:

“分一分”的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分餅活動,讓學生經過觀察、比較與思考,發現整數除以整數與整數除以分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藉助圖形語言,初步感知體會“除以一個數”與“乘這個數的倒數”之間的關係。這樣做不僅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更好理解分數除法意義的機會,更主要的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即分數除法的意義可聯繫整數除法的意義進行學習。最後,通過啟發性的問話:“觀察這一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激發學生思考、求知、解答的願望,為下一步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層次:

“畫一畫”的活動。在第一層次分餅的基礎上分線段,雖然線段圖比圓形圖更抽象,但學生已有分餅的經驗,所以學生根據問題不難列出算式,怎樣求出結果就成為這一操作活動要解決的問題。

其中(1)(2)小題比較容易,學生從圖上可以看出結果,關鍵是第三小題不容易突破,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主要是讓學生弄清第(2)小題的算理,再將此方法遷移到地(3)小題。

第三層次:

“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動。由於學生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礎,這部分比較大小的題目,他們不難填出答案。但關鍵是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發現題目中藴含的規律。這一活動是學生對前面問題思考過程的整理,對分數除法意義進一步的理解。

第四層次:實踐應用活動。是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內化知識的過程。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小學生在理解概念時,往往難度較大。

利用練習啟發學生:從剛才找4的6的倍數,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小組進行討論: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然後彙報。

教師出示圖表示,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數的公倍數有什麼特點?有沒有最大的公倍數?

讓學生明確:因為每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所以兩個數的公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因此,兩個數沒有最大的公倍數。

理解求最小公倍數的算理時,主要也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學會用一般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通過研究最小公倍數計算方法的算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利用列舉法探索新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及時鞏固練習,有層次,有趣味。

學生做全堂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你還學到了哪些知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學會歸納總結。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本週我和同學一起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外表積”。通過這局部知識的學習,我深深體會到協助同學建立空間觀念非常重要。針對同學的情況,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手段:

一、讓同學大膽地、自由的想、説、做。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天真爛漫的小朋友是怎麼想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説才幹反映出來。為此,在進行此教學時,首先讓同學自主探究,通過自身動手剪一剪,想一想,然後再小組合作交流相互的想法,求同存異,最後通過爭論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方法正符合新課程規範所倡議的學習方法

二、讓同學在遊戲中體會、感悟。

玩,是小朋友的天性,讓小朋友在玩耍中,輕鬆地獲取知識是極好的學習途徑。因此在教此內容時,組織同學做觀察遊戲,在遊戲中體會、感悟知識的內涵與外延。這正符合新課程規範所要求的重視同學的情感體驗,重視同學的體會、感悟。同時也使同學感受到了數學的趣味性和無窮魅力。

三、置身於同學當中,做同學中的一員,增強與同學的親和力。

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只有不時增強與同學的親和力,同學才幹樂意跟着學。為此在學習此內容時,我參與到同學的行列,並與同學一起討論外表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置身於同學當中,使同學感受到教師就是他們的朋友,就是他們中的一員,這也正體現了師生平等的新理念。

總之,通過本週的學習,使同學在空間圖形的基礎上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外表積計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又發展了同學的動手能力和空間觀念。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內容是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並能正確熟練的把分數化成小數以及把小數化成分數。我認為分數化小數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教學時我把這部分內容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分母是10、100、1000這樣的數,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數,但能化成分母是這樣的分數,例如:3/25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4,得到12/100。三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數。

特別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數,需要作分子去除以分母,這時又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能除盡的,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一種是不能除盡的即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分母,探索能化成有限小數分母的特點。即: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和5。再通過判斷題3/12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因為12裏面有質因數3,可是通過試驗,3/12也能化成有限小數,因此告訴學生需要補充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是一個最簡分數。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針對具體分數的情況去用合適的方法轉化,也掌握了一個最簡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把教材100頁的“你知道嗎?”提到這裏來講解。

本節教學中,分數與小數的相互轉化,溝通了分數與小數的聯繫,既使學生對已學的舊知識加深了理解,也讓學生認識到事物是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清楚在解決具體的問題時,是選擇“分數化成小數”還是“小數化成分數”要根據具體情境和數的特徵來確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dng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