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1

《火燒雲》是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該文按照“上來了、變化着、下去了”的時間順序,以火燒雲顏色和形狀變化為重點,向我們呈現了一幅絢麗多彩、變化多端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奇特景觀,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火燒雲的喜愛之情。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

作為我的見面課,我是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在上課之前,我佈置學生回家預習課文,要求針對不認識的生字查字典,然後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準,讀通順。同時我也蒐集了大量有關火燒雲的資料,比如相對應的火燒雲顏色變化圖片,課文中提到的三個形狀變化的火燒雲等等。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自學為主,於是我在進入課文前就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把生字詞過一遍。進入課文學習,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火燒雲的什麼?這樣,文章的脈絡就清晰極了。本文的重點是“火燒雲變化着”這一部分。首先是顏色變化,學生能夠很快的找出顏色變化的相關語句,並且能夠按照課文中的顏色詞,再造出更多的顏色詞,配上圖片,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很快就能夠背誦本段。對於形狀變化,我依然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分享給同學,説説為什麼喜歡這段,從這段你讀出了什麼?分析完後,要求學生融入感情讀,讀出形狀變化的速度之快,讀出那種驚喜到失落的感情。在有感情的朗讀基礎上,出示形狀變化的圖片,讓學生試着看圖片背誦課文段落。在形狀變化部分鑑賞後,設置遷移,出示幾幅火燒雲變化圖,讓學生仿寫課文,説説天空又出現了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又是怎樣變化着消失的……

由於剛站上講台不久,缺乏經驗,教學不足之處還是有很多,值得我以後多注意。第一,時間把握不當。《火燒雲》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設計的是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但是用了兩個課時。第二,略讀課文精講,取捨不當。由於第一次上公開課,心裏有點糾結,覺得這裏應該講講,那裏又應該提提,選來選去都捨不得放手,結果變成上精讀課文了。第三,環節整合有待加強。教學時,有些環節連接得不夠自然,其實課後反思,加上評課老師的指點,發現幾個地方如果稍加整合一下,時間會節約不少,而且整個過程會連貫很多。第四,要更多的放手,不要低估自己的學生。我是剛接手這個班不久,總覺得同學基礎不好,害怕學生這裏答不上,那裏又搞不清,加上處於與學生的磨合期,默契不足,擔心在公開課上丟臉,於是不敢太放手,這樣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發揮……可見,等着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的提升空間也很大。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2

在《火燒雲》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為這一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向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説開了,毛煜民説:“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周逸倫説:“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鄭甜又説:“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閲讀習慣和閲讀潛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那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説説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説:“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

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説,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説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説“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説“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説“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説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説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

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陳姝穎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蘇周楠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

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説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説説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必須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3

《火燒雲》這篇課文描寫了鄉村的傍晚天空中出現火燒雲的情景,著名作家蕭紅用熱情酣暢的筆墨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火燒雲的絢麗多姿,細細讀來,不禁為作者對火燒雲的喜愛之情所動,為作者細緻的觀察和豐富的語言所動,更為火燒雲顏色變化之多、形態變化之快所讚歎。

這篇課文處在四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獨立閲讀能力,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抓住描寫火燒雲色彩絢麗和形態多變的部分,引導學生感悟體驗火燒雲的奇與美,學習體會作者的觀察與寫作方法,並且學以致用,想像創造出自己心中奇美的火燒雲形象。

一、探究研討,感悟火燒雲的奇美

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閲讀。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之後,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火燒雲色彩變化和形態變化的部分深入探究,看看從文章語句的描寫中都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充分自讀理解的基礎上,集體進行交流討論。教師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加入研討,組織引導學生通過“一會兒…一會兒…”、“紅彤彤、金燦燦、半黃半紫、葡萄灰、茄子紫”等詞語體會顏色變化之多、之快;通過“忽然、接着、一轉眼”等詞語體會形態變化之多、之快。

在這其中,還要將談體會、談理解與想像畫面、朗讀感悟相結合,運用多種形式的讀,讀出作者也讀出學生自己對火燒雲的喜愛之情,從而真切感悟到火燒雲的奇美。

二、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之所以我們感覺火燒雲是那樣的奇美,都是因為作者精彩的寫作方法,豐富的敍述語言。特別是在描寫火燒雲顏色變化的部分,作者運用了不同的構詞方式描寫出了火燒雲瞬息之間的變化之豐富、之迅速,有ABB式、如紅彤彤、金燦燦;有ABAC式,如半黃半紫、半灰半百合色;還有比喻式,如葡萄灰、茄子紫等,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一定要給學生講這些詞語是什麼格式的,但是我們可以模仿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恰巧這裏有充分的學生可以想像擴散的空間,文中説“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學生想像開去,散發開去,一定會對火燒雲顏色變化之多、之快有更深刻的感受,同時又學習了寫作方法,積累了語言,鍛鍊了表達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三、隨機練筆,創造心中奇景

通過充分的想像畫面、朗讀感悟,學生對火燒雲的奇特與美麗已經有了深刻的感受;通過品詞析句,他們學習到了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風格;通過拓展想像,他們更為大自然有這樣美妙的景色而讚歎不已,這時候,如果我們適時地引入課外資源,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現火燒雲變幻無窮的綺麗景象,學生一定會為大自然這壯觀的景象所感歎,所折服,在這裏將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這時候,如果讓他們拿起筆描繪這奇特壯美的景象,我想他們一定會文思如泉湧,下筆若有神了。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4

語文資源與評價中第二課《火燒雲》的課後習題中有這樣一個問題:火燒雲中的“燒”字能否換一個字?為什麼?如果在授課過程中直接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學生肯定有困難。因此我在教學中及時調整了教學方案,改變了問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得到答案,等再去做練習時,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體會“燒”字的準確性。

師:“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你們讀讀這個句子,體會體會,你覺得哪個字用得特別好?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組內討論交流。

(集體交流中,開始有的認為是“紅”字,有的認為是“火”字,經過爭議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是“燒”字。爭論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燒”字與課題對應。

生:“燒”字與句子中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相呼應。

生:“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地美。

生:“燒”字讓我們看到火燒雲在變化。

師:怎樣變化的?

生:“燒”讓我們有天空的雲從西到東移動的感覺。

師:是呀,這個“燒”字用得多好呀!那麼火燒雲中的這個“燒”字能不能換成其它的字?

生:不能

師:對,換了別的字,同學們剛才所説的意思就沒有了,所以是不能換的。

師:誰能通過朗讀讓火燒雲真的“燒”起來?

生讀

師:有點“燒”起來了,誰能讓火燒雲“燒”得再厲害些?

生讀

師:讀得真好,讓我們齊讀這句話,讓火燒雲一直從東邊燒到西邊。

教學反思

1、新課程理念倡導我們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學應為學生服務,教師講課不僅要從教師的立場出發,努力完成教學任務,更要從學生角度考慮,看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根據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自由表達、相互爭論中得到答案,使較難的問題變得簡單易懂,從而更大程度的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能。

2、蘇霍姆林斯基説:“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的並不是背書,也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説進行生動的創造。”在本課中引導學生從“燒”字入手,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燒”字的絕妙,使學生對火燒雲有了更新的認識。學生們有了發現的眼睛,思維便也靈動起來,這樣比直接“給予”更有價值。

3、“讀出感悟、讀出滋味,讀出自我”是新課程理念中所倡導的,在感悟了“燒”字的準確性後,再創造性的讀出來,既活化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語感,更在不經意間對學生進行了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提高了閲讀質量。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5

在《火燒雲》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為這一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説開了,毛煜民説:“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周逸倫説:“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中國題作用。”鄭甜又説:“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説説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説:“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

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説,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説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説“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説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説“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説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説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

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陳姝穎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蘇周楠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

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説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説説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6

《火燒雲》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文章,作者通過對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讓人讀後有一種心曠神怡、意猶未盡的感覺,表達了作者看到火燒雲的喜悦心情。課文主要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火燒雲的顏色變化快,層次多;第二層,寫火燒雲的形狀多,變化極多。第二層的結構非常明顯,重點抓住“馬”、“狗”、“獅子”三種的動物的形狀來描寫説明火燒雲的形狀多,變化極塊。但作者的寫作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寫“馬”主要寫馬的忠實——“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待着有人騎到它背上”與馬形狀的動態變化;寫“狗”主要寫它的兇猛;寫“獅子”主要寫它的“鎮靜與威武”。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着跑着” “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紅和“燒着”了整個天空後顏色之“變”:一會兒紅通通,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一會兒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等,還有叫不出名的顏色;之後是寫火燒雲形狀之“變”:一匹頭南尾西跪着的馬只兩三秒鐘便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看的人正在找馬的尾巴,馬又變模糊了,來了一條大狗,後面跟着好幾條小狗,跑着跑着,大狗小狗都不見了。又來了一頭大獅子,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着了。採取不同方式的讀,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在教學《火燒雲》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後在教學上要注意的。

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

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整節課,讓聽課的老師和我也感覺得老師總是牽着學生來走。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第三,在擴展閲讀的部分文章可以讓學生提前來讀。例如《火燒雲的形成》《雲體的各種體態》都可以在預習的時候先讀,對於學生對火燒雲有進一步的認識。

第四,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這篇課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現,可以在課堂上點明一下在寫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做。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7

在《火燒雲》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為這一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説開了,一學生説:“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一學生説:“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另一學生又説:“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説説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説:“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

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説,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説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説“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説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説“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説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説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

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一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學生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

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説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説説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8

在上課伊始,我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朝霞和晚霞引入學生不太瞭解的火燒雲,這樣有了鮮明的圖像,學生從總體上有了認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並談觀後的感受,使學生大膽想象。並且,在這部分中,我輕而易舉地引出關於火燒雲的“變化”這一主要特點。

在教學中,我重視對詞語的積累反饋,詞語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只有積累了大量的詞語,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而詞語的積累如果只是簡單地摘抄、識記,就很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學生記住了這些詞語也不會用,這是因為對這些詞語的教學沒有把它放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在這次訓練中,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積累詞語,比如:你能幫作者把這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説出來嗎?你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時的天空嗎?讓學生既陶醉於火燒雲的千變萬化,同時又深切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在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興趣。

為了充分發揮言語描述對想象的指導作用,使想象服從於一定的目的,同時通過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在教學火燒雲形狀時,我採用了一種新的讀書方法,由老師來提問,學生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問題內容是: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什麼?什麼樣子?怎麼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段落結構,這為後面的拓展訓練作了鋪墊。

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設計了一個練寫的內容:火燒雲的形狀難道只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麼?什麼樣子?怎麼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寫作,效果會更好一些,而且,這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框架,以此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通過學生的練寫和交流,學生們有的説像一條龍,有的説像是一隻貓,也有的説像是一架飛機……

學生們一個個爭着展示自己的作品,課堂氣氛又一次達到高潮。暫且不論學生的語言是否華美,比喻是否恰當,但明顯的是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漲,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鍊中。在新課學習完,我又進行了閲讀拓展訓練,出示了《雷雨》這篇文章,讓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想象課文所描寫的雷雨景色。在閲讀中體會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方法,積累、揣摩語文、領悟作者形象生動的描寫方法。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教師講課,不僅要從教師立場出發,更要從學生的求知慾出發,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本身素質。讓學生帶着愉快的情緒活動,並且使思維在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展。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9

在《火燒雲》的備課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而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但是,我的設想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實際呢?因此,我又時時不忘從學生的角度去衡量我的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 於是,我在講課中安排了四項詞語教學:

1、用“燒”和用“紅”的比較

師:“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也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這個題目學生很感興趣,在教師的啟發政,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越説興致越高。句子中已有“紅通通”一詞,用“紅”字就重複了。 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用了“燒”字,能跟句後“着了火”照應。“紅”表示色彩,是靜態的,而“燒”表示動作,會給我們一種動感。 這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繼續。目的是培養學生“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 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之一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提出的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2、説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火燒雲還有什麼其他名稱?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

這也是詞語訓練,能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有利於積累上述詞語,並能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3、仿“紅彤彤”“葡萄灰”的形式講顏色

作者説,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我們來試試説這些顏色?

紅彤彤、金燦燦、葡萄灰、茄子紫、梨黃。學生都能説,而且爭着説。當然,也有説錯的,如:白茫茫、灰濛濛等,從詞的結構來説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景色不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方式新穎,要求具體。

4、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五顏六色、變幻莫測。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千姿百態、瞬息萬變。“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教學思路顯得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此時的遷移教學,學生都很感興趣,發言踴躍,效果是不錯的。它們都是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反覆衡量、反覆琢磨而篩選出來的。又如,經過篩選,我安排了一項片斷説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説説火燒雲的形狀。這個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10

這一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 在準備《火燒雲》一課教學時,我原來想找一些火燒雲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欣賞《火燒雲》一課所講述的晚霞的變化之美,但沒有找到資料。後來一想,為什麼不讓學生來畫呢?這樣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呢?於是,我提前佈置了一項作業,每位同學課前細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至第七片自然段,想象火燒雲變化的樣子。並在下節語文課帶水彩筆。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開篇先在在黑板上畫一幅簡筆畫,讓學生從表象識別霞光和火燒雲,這樣有了鮮明的圖像,學生從總體上認識,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接着,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等方式,在讀中找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在學習 “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

在學生品析完課文中對火燒雲形狀的描寫後,再讓他們猜想此時空中的火燒雲還會有什麼形狀,有的説像老虎、有的説像小兔、有的説像馬、有的説像小狗、還有的説像小山……當同學們説得高興時,我請他們讀出課文中描寫火燒雲形狀的句子,並要求他們依照課文的內容,拿起自己手中的筆,插上想象的翅膀,畫出火燒雲的樣子。再從中挑選出幾幅畫得較逼真可愛的“火燒雲”上講台展示,再找個別學生按照課文中作者描繪火燒雲的方法來講一講這幾幅畫的內容。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表現欲,使他們活躍起來,而且加強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為了充分發揮言語描述對想象的指導作用,使想象服從於一定的目的,同時通過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和精確。我沒有就此罷手,而是適時給出“附加題目”。我要求他們拋開圖畫,再按照“出現→樣子→變化→消失”——火燒雲發展的這一順序,加以豐富的想象,用其它動物或植物來形容火燒雲的形狀。隨着學生同桌間的小聲而激烈的討論,形象的描述開始了。學生們有的説像抓雞的老鷹、像下山的猛虎、恕吼的雄獅,有的説像遊動的火龍、像啼鳴的公雞、像飛舞的火鳳凰,還有的説像龜背竹、像月季花、像一片紅葉……學生們一個個爭着舉手,搶着要説,情緒非常高漲。課堂氣氛又一次達到高潮。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教師講課,不僅要從教師立場出發,努力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從學生角度考慮,看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是滯能夠更大程度地挖掘他們自身的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本身素質。讓學生帶着愉快的情緒活動,並且使思維在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展。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11

我的公開課在悦耳的鈴聲中拉上了帷幕,心中那些許的興奮和太多的遺憾簇擁着我走出了教室門。為了這節公開課,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可以説投入了比平時多兩倍甚至幾倍的精力,當然有收穫也有遺憾,也正是這些收穫和遺憾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火燒雲》是一片景色優美的文章,描寫的是夕陽西下時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

同學們,你們看見過玩魔術嗎?喜歡嗎?你能知道你喜歡的魔術師的名字嗎?你們想知道老師喜歡的一位神奇的魔術師的名字嗎?它就是大自然(以此來告訴學生:大自然就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近而引出火燒雲的各種圖片)

今天,大自然這位神奇的魔術師又會向我們展示怎樣輝煌的篇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自然的傑作(點擊課件,出示雲圖片)

通過展示這些圖片,一是讓學生明白:老師為什麼説“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許是美麗的火燒雲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許是學生覺得大自然真得很神奇,因而他們的情緒也非常高漲,尤其在出示了火燒雲各種形狀的圖片後。我這樣問學生:“看着這些圖片,你覺得火燒雲還像什麼?”對這個問題,學生的發言非常踴躍,有的説像“海獅”;有的説像“鱷魚”;還有地説像“烏龜”……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很高興,因為這真是我想要的。火燒雲的變化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如何讓這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從學生口裏敍述出來,是我下節課的訓練目標。而此時學生能想象出來,那麼他(她)就能説出它的樣子,之後的變化和消失就成了順理成章的問題了,有了這前奏,學生的片斷練習就有了眉目了。

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之多時,我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火燒雲顏色變化之多而出示了各種顏色的火燒雲圖片,那些美麗的圖片在視覺上給了學生全新的感受。因而,在我這樣問他們時“那麼多美麗的顏色交織在一起,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他們説出了許許多多的詞語,例如: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光十色……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覺到了學生平時注重語言的積累,這讓我十分的欣慰。

不過,這堂課還是讓我感到了不滿足。如果在前面的環節上再緊湊些,那麼,片斷練習: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一隻小白兔,(),過了幾秒鐘,();很快又來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枴杖(),又不見了。完全在這節課上可以進行,這樣比下節課進行而更有效果,但遺憾的是我沒能完成它,因為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除此之外,“雲”的發音上的口誤也讓我很尷尬。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出現這樣的錯誤是不應該的,對此,我將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爭取更好的教學效果。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12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按照“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引發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

上課伊始,板書課題後,我充分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有什麼問題?梳理學生質疑後,我出示自探提示,在自探開始前,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於火燒雲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一環節的教學。

2、 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着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重點朗讀。

3、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我還不斷地引導學生質疑、對比,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4、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教師播放悠揚音樂,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雲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雲。

火燒雲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於火燒雲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火燒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課後可以蒐集火燒雲的形成原因。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我感覺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用學科語言進行課堂表述,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説完整話的習慣還有待於進一步養成,自己的課件操作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我相信,只要潛心鑽研,就一定能使自己三疑三探的課堂教學模式日臻完善。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13

教學內容:教科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課。

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描繪了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課文先講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講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最後講火燒雲下去了。用詞準確,描寫生動逼真,想象豐富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

設計理念:

《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採用韻文的形式,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老師要創設師生合作互動、生生之間互助互學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在師生合作互動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觀察天上的雲,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理解火燒雲顏色、形狀變化的特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1、同學們,自然界裏有許多奇麗 的景象,引動了無數的作家、詩人去描 繪它們,讚美它們。這節課,我們來學 習第2課《火燒雲》。

2、指名讀課題。

3、看到這個題目想提出什麼問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檢查你同桌是否讀 得正確、流利。

3、指生朗讀課文。

三、感知課文內容,引導主動參與

1、師提問:課文是按什麼順序火燒 雲的?

2、生:是按照火燒雲上來了──燒 起來了──下去了這樣的順序來寫的。

3、師: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説 説火燒雲上來時的情景。

4、師:火燒雲上來了,在霞光的照 耀下,大地呈現出絢麗的景象。不過,更 壯觀的景象還在後面呢!

5、學生自由快速讀第三自然段,看 誰能説出天空中的火燒雲都有哪些顏色。

6、指名説出天空中有哪些顏色。

7、師:除了這些顏色外,你還能想 像出有哪些顏色?

8、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此段並試着背誦。

9、師:火燒雲不僅顏色多,變化快, 而且它的形狀也是千變萬化,讓我們也一 起去看一看吧!

10、讓學生説出天空中火燒雲的樣 子,並試着表演出來。

11、模仿作者的寫法,讓學生把天空中的火燒雲還像什麼寫下來,並表演出來。

四、想想説説,課外延伸

1.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一定被火燒雲千姿百態的變化深深地吸引了吧, 此時此刻,你最想説什麼?

2.佈置學生課外收集一些有關大自然美麗、神奇的圖片,讓學生做個有心人, 發現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賞美並保護這些美。

五、總結作業

觀察天上的雲,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寫一段話。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14

在《火燒雲》的備課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而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但是,我的設想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實際呢?因此,我又時時不忘從學生的角度去衡量我的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比如,我在講課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的比較。

師:“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也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這個題目學生很感興趣,在教師的啟發政,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越説興致越高。

生1:句子中已有“紅通通”一詞,用“紅”字就重複了。

生2: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

生3:用了“燒”字,能跟句後“着了火”照應。

生4:“紅”表示色彩,是靜態的,而“燒”表示動作,會給我們一種動感。這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繼續。目的是培養學生“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之一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提出的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説火燒雲的其他名稱師:火燒雲還有什麼其他名稱?

生: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這也是詞語訓練,能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有利於積累上述詞語,並能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仿“紅通通”“葡萄灰”的形式講顏色師:作者説,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我們來試試説這些顏色?

生:紅通通、金燦燦、葡萄灰、茄子紫、梨黃。學生都能説,而且爭着説。當然,也有説錯的,如:白茫茫、灰濛濛等,從詞的結構來説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景色不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方式新穎,要求具體。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師: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

生:五顏六色、變幻莫測。師: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

生: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教學思路顯得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這些練習,學生都很感興趣,發言踴躍,效果是不錯的。

它們都是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反覆衡量、反覆琢磨而篩選出來的。又如,經過篩選,我安排了一項片斷説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説説火燒雲的形狀。這個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竟至欲罷不能。

《火燒雲》教後反思人教版15

在《火燒雲》的備課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而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但是,我的設想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實際呢?因此,在講課中安排了

1、“葡萄灰”的形式講顏色

作者説,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我們來試試説這些顏色?

紅彤彤、金燦燦、葡萄灰、茄子紫、梨黃。

學生都能説,而且爭着説。當然,也有説錯的,如:白茫茫、灰濛濛等,從詞的結構來説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景色不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方式新穎,要求具體。

2、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

五顏六色、變幻莫測。

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千姿百態、瞬息萬變。“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教學思路顯得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此時的遷移教學,學生都很感興趣,發言踴躍,效果是不錯的。經過篩選,我安排了一項片斷説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説説火燒雲的形狀。這個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8vgj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