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

由於在進行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三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這就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了正向的遷移,因此,在新授段,我並沒有對新授的內容做任何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索與嘗試,讓學生在親自探索的過程中掌握計算的方法。同學交流不僅鞏固了所學的內容,也大大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原有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又獲得了新的計算方法。進而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説明和強調,既不繁瑣又能畫龍點睛,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在這堂課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到引導作用。在新課開始,利用課本上的情境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時,讓學生自主探究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勵算法多樣化及最優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小組交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減法教學反思加減法教學反思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2

這節課我以學生熟知的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這節課我認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重點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通過對比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繫,逐步形成知識系統。

2、突出算理,重視方法。計算題教學離不開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離開了算理,算法則會變成空中樓閣。算法是歸宿,這節課,算理不可少,通過嘗試計算、同桌互講等多種方式,逐步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從而更好地掌握方法。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活動設計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應用性、活動的開放性。設計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4、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1)、提醒學生做計算題時,首先要看清楚題目,寫豎式的時候不要把題目給抄錯。

(2)、要規範、合理的寫豎式。要告訴學生擺豎式的時候要寫一個數字然後空出一個數的位置,再寫下一個數字。這樣的豎式在計算時,不會因為數字擠在一起,而出錯。

(3)、提醒學生寫完豎式後,要記得把答案寫在橫式上。

(4)、教育學生計算完要及時檢查。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3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正確計算,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計算方法。

教學中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師:算式36-8和前面所學習的36-4、45-5等算式相比較,有什麼不同?

生:36-4、45-5等算式計算時都能直接在個位上減,而36-8,被減數的個位上的數不夠減。

2、師:個位6不夠減8怎樣算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你是怎樣算的,在小組裏説説你的方法。(從學生的疑問中反映了退位減法的難點和關鍵,同時也表達了學生的認知衝突,這時我及時啟發學生通過擺小棒的方法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學生上台展示並説算理

生1、算法一:從10根小棒時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全起來是28根,即10-8=2,26+2=28(當我想問你們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不同的算理接着回答。)

生2、算法二:把36根分成20根和16根,即16——8=8,20+8=28。

生3、算法三:從30根拿出8根剩下22根,即22+6=28元。

本節課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知識之間的對比,探究36-8退位減法之前,先出現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與36-8等算式比較,看有什麼不同,通過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通過對比使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知識系統。

2、體現了算法多樣化。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操作、交流、討論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時空,讓學生充分地説,但不限制學生的説法,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究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了數學一題算法多樣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4

這是三年級上冊連續減法例2,這是在學習了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採取全生本的方式進行的,從整體上看孩子們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主動,有質疑、有交流、有互動,孩子的思維得到了全面的調動。孩子在課堂上的思維碰撞已經基本成型。

從細節看,課前三分鐘環節還是向以前一樣,由孩子們按照原來的方式準備課前三分鐘的內容,第一道問題就震驚了全場,389+156=?這個問題要讓三年級的孩子口算確實存在難度,連我也有些蒙場。因此我決定對課前三分鐘進行改進,改成20以內加減法口算,因為這是一切計算的基礎。

整個課堂孩子反應非常好,傾聽仔細,發言積極,質疑非常到位,就到點上。我很是欣喜,孩子們計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剎不住。原本以為很成功的一堂課,其實卻是失敗的。

1.只過分追求方法多樣性,沒有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缺乏練習的環節。

2.筆算豎式沒有突出,孩子們板書上書寫太亂。

經過教研員的點化讓我茅塞頓開,在板書設計上,我應該把507-438這個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來,專門進行豎式計算的演練,以此來突出重點——豎式計算。

教師還應該把控一下時間,在孩子彙報的方法過多時,教師應該選擇喊停,讓剩餘的方法放到課下交流,給孩子們一些練習的時間。

在方法多樣性的彙報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別人已經呈現的方法上進行改進,優化,提出更加優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沒有層次的羅列。

如果是那樣的話層次會非常清晰,課堂會非常完美。有了專家的建議,我試着用上面的方法來講例3,整百數減三位數。相同的小研究設計,用專家指點過的方式進行授課,確實有不一樣的驚喜效果。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還讓孩子們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學目標。我十分興奮,這是我做生本以來的第一次興奮,刻骨銘心。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已經學完,這節課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減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本學期後面的學校。在這單元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後的教學當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夠明確。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説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並不清楚怎麼進行,造成每個小組裏只有少數一兩個學生在説,其他同學當“觀眾”,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説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範,再全班活動。

二是教學當中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後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從開學到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説也屬正常現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説”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並且不願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夥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遊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係(尤其是這學期因為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的事情,有反思才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後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驗並應用於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6

今天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節課,總體上來説難點和重點基本突破,但是我覺得學生卻有很明顯的被牽制學習的痕跡,在學生到前面演示的時候,班級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沒有認真去看,心思不在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這個環節過於着急,在學生的角度上想其實這個時候他們的腦海裏沒有一點思路,去講解其實對他們來説就是在強制的灌輸知識,因此立即反映出來了大部分孩子並不理解我的意思。學生的探究過程沒有得到發揮,沒有經歷這樣一個過程,這樣的知識學得太死了。

如果再讓我修改一次教學過程,即使時間再緊張我也會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自己體驗,去擺、去説、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過程都表述出來,我想這才是學生內化的過程。都是一節課40分鐘,後者是讓學生自己去追求知識,以生為本,前者以教師為中心,可想而知教學效果會相差多少。雖然也是花費了40分鐘,但是在我心中學生究竟會了多少?怎樣會的?能記多久?這都是我頭腦中的一個問號。

本來應該是學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節課,由於我過分的注重了課堂的時間,過多的.奪取了學生自求知識的權利,這也是我平時最容易犯的錯誤。課堂就是學生的,那些附屬品只能是一種附加選擇,作為教師應該時時亮着自己的眼睛,時時確定好誰才是課堂上的“航標燈”。不等式教學反思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比賽場次教學反思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7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了許多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中,加深10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理解,同時感受數學的應用意義,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充滿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的體會。

1、用故事導入新課激起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兒童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基礎,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講述中設置許多問題,誘發出探索性思維活動。有趣的故事,結合課本內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

2、探究與合作相結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為了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教材中,像32—19=?應該怎樣算,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32和19,然後動手擺一擺。在這裏,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動手操作學具和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為鼓勵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説説是怎樣想的?對不同的方法都給予了肯定。並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然後我簡單的説了退位現象及退位點之後我放手讓學生嘗試先練習,試着自己解決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計算。學生計算的勁頭很高,問他們有問題嗎?都一致搖頭説沒有。

計算結果很快交上來了,我發現學生的錯誤比較多。總結錯誤類型有:題目數字抄錯導致計算錯誤;該退位的沒有寫退位符號。

我想學生是會計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錯誤。我沒有過多的批評,讓孩子一一訂正之後,總結了幾種主要的錯誤情況,讓他們分別對號入座,並且一起總結出了檢查的三步驟。

(1)讀三遍題目,豎式一遍,以防抄錯題;

(2)檢查豎式的得數有沒有漏寫;

也許是剛剛經歷了錯誤,所以印象特別深刻吧,練習時學生的正確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體驗生活數學。

練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單調計算的枯燥性,我設計了“找朋友比賽性的練習”,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8

今天進行了不退位減法教學,自己也是進行了認真的備課。但是,看了同組周老師的教學反思,深受促動,感覺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模式課上真的是意識不強,需要加油學習了。

我今天的備課最大的不足還是體現在沒有有系統的安排讓學生自主學習,一直是牽引着學生學。

開課我也讓學生根據主題圖,蒐集信息提出問題,但是,學生的問題都是東一個西一個,不能把全部問題説出,而且我發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並不高,懶得提問題。我也是腦海中想到該是給學生講一下有序思維提問題,又覺得孩子們年齡小,不需要,否則給孩子們加重負擔。反思到自己挖掘教材還是不夠深入。

與周老師不同的是,學生提問題後出的算式,我沒有挑出不退位減法讓學生學習,而是讓學生把算式分類,讓學生觀察“個位夠不夠減”進行分類,學生果然能很好地分類。我意圖就是讓學生在頭腦中一開始就對100以內減法有個清楚系統的認識。

接下來對學生説,今天我們主要就是學習“個位夠減的減法,叫不退位減法。”但是,我的方法不如周老師的好,讓學生自己嘗試做題。我還是帶着學生説了一個算式的計算過程。然後才讓學生練習鞏固。就這樣下課時間就到了,我也沒有進行更好地不同類型練習。

上完課後,我也總感覺我這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但是我卻糊塗地認為是星期一學生剛休息的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上沒有給學生設計主動學習的平台。今後的教學,一定要以導學模式為基點嘗試教學,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台,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8pqd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