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農民、牧民、漁民》教學反思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農民、牧民、漁民》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通過本次《農民、牧民、漁民》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深思,現將教學反思梳理如下:一、教學提問要高度有效,才能有力地推進教學向縱深方向發展,才能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農民、牧民、漁民》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農民、牧民、漁民》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深思,現將教學反思梳理如下:

一、教學提問要高度有效,才能有力地推進教學向縱深方向發展,才能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農民、牧民、漁民》教學提問設計,在新課導入:時緊緊設計瞭如下提問:同學們,你們的父母每天都做些什麼?那麼我們把從事這種勞動的人稱為什麼那麼在大草原上,以放牛、羊、馬等牲牲畜為主的人,我們把他們稱為什麼每天風裏來、浪裏去,以撒網捕魚為主的人們,我們又把他們稱為什麼?使學生緊緊圍繞問題進入課堂主題,達到了環環相扣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的生活為切入點,使問題成為學生熟悉而又有思考的對象,在交流性問題中,更考慮到答案的開放性設計,使學生更為全面地圍繞教學內容,梳理自己的獨特見解。課堂教學效果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所以,有效提問是產生有效課堂的關鍵因素之一,課堂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即離不開老師的提問。有效的課堂提問,能讓課堂激起浪花。

二、使學生在課前充分地開展調查活動,才能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農民、牧民、漁民》就其教學內容而言,它涉及到老百姓最為主要的三種生產生活方式,就其分佈而言,我和我的學生所處的地方主要是以農業為主,固對牧民、漁民的生產生活了解不多。我所授課的學生又是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調查方法和能力,所以,在課前,我安排了調查活動,讓學生從報紙、書刊、網絡、請教他人等渠道瞭解農民、牧民、漁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特點。有了課前充分的調查活動,學生在交流、回答、師生互動、彙報等環節中,認真思考、積極交流、大膽發言。使課堂教學的目標得以實現。

三、認真把握評價的激勵與導向,才能使課堂煥發生機。

課堂離不開評價,有效的課堂評價能達到激勵與導向的目的。但在這節課中,我沒有能很好地把握好評價的激勵作用,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的激勵語言沒有很好地達到激勵的目的。如在這節課中,我提問:同學們,你們的父母每天都做些什麼?學生髮言非常踴躍,有一個學生説:我的父母每天都在補皮鞋,我也常回家幫助他們。課堂頓時沸騰了,有的學生在偷笑、有的學生在低頭議論,我見了,就簡單地這樣評價了那位同學的發言:我們今天是講的是農民、牧民、漁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你坐下吧。後來,那位同學幾乎沒參與了我的課堂交流活動。這一典型案例使我課後進行了這樣的反思:課堂評價一定要關注學生回答和交流的問題要靠譜嗎?就學生個體而言,對教師的提問要有統一的理解嗎?那位學生將自己的'家人的生產進行了介紹並沒有離開我本身的問題作答呀!由此可見,那位學生緊密地聯繫自己的父母生活,真實而客觀地介紹了生產情況。這門課程的理念就是要讓學生明理、導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構建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固我的評價沒有達到激勵的作用。我想,只有充分地實現課堂評價的激勵和導向的作用,才會使課堂教學煥發生機,才會不丟失每一位兒童的熱情和求知慾望。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活動是一項動態生成的、富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只有以正確的理念為導向,在精心設計教學預案的基礎上,在準確把握課堂評價和動態生成之上,才能高效達成教學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7xre8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