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蘇教版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蘇教版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1

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優秀髮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説《呼蘭河傳》。主要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裏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好奇、自由和快樂。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整齊而優美。

一、充分閲讀,感悟文本

本文的語言描寫十分有特點,貼近學生生活。現在的語文教學應該是以學定教。薛法根老師曾説道語文教學的三個轉變:

1、把講課文變為學語言。

2、把讀課文變為學閲讀。

3、把悟課文變為學表達。我在教授本課時,運用多種形式來進行閲讀,讓學生能充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中的情感,把教教材變為用教材學語言,教語言。特別是對於重點詞語及難以讀準的地方及時指導。通過語言的魅力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愛閲讀,愛語文,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動力。

二、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語文教學活動的根本在於時刻關注學生,跟隨學生,以生為本。在課堂中老師的教學設計是一條主線,但不應該是一張大網。我覺得,教師的思路應該像一條猴皮筋,可以根據學生情況被扯來扯去,但始終能夠迴歸原位,但我在上本課時思路就像一條棍子,雖然沒有被扯遠,但更關鍵的卻沒有吧學生思維充分打開,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這一點是應該注意的。説到這裏,不得不説教學機智。教師的教學機智在課堂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或者是承上啟下,或者是查缺補漏,或者是畫龍點睛,但不論那一種,最根本的就是要為學生服務,而不能成為教師譁眾取寵的工作。教學機智的培養其實更多是經驗和反思的積累,思考的多了,教學機智也就自然而然浮出水面了。

另外,教師的評價語言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前的單純的鼓勵性語言已經不太能適應現在的語文課堂,評價語言應該是能夠促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思考深度,以評價語來推動課堂往更深的層次裏進行。

三、習慣養成,基礎訓練

語文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培養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特別是讀書姿勢、寫字姿勢、握筆姿勢等,都要隨時性地進行糾正和指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習慣。另外對於字、詞、句、段、篇的學習方法的滲透還需要更加藝術化,學生感悟更深,效果更明顯。鄒局長説:語文教學應該是紮實、細膩、簡約、空靈,這就要求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從根本出發,藝術性地進行指導,把握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徵,從原來的大環境中走出來對自己、對學生能夠有一個特殊的評判。

語文教學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抓住學段目標,言意兼得,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2

教學中抓住詞語讓學生去感受,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説這樣的蜜蜂抱在手裏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説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夥伴,胖乎乎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裏做什麼,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爭着説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説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

整節課的教學,我着力引領學生感悟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解讀。課文學習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裏玩着,鬧着,玩累了就在園子裏的那棵大榆樹下睡着了,一覺醒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裏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3

隨着作者富有詩意的語音,教學時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亮點”值得回味:讓我們隨着作者美好的回憶,走近她魂縈夢饒的祖父的園子。

1、抓住佳詞佳句感悟作者的寫法。

文中許多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説這樣的蜜蜂握在手裏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説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夥伴,胖乎乎的。這樣有機的在佈置學生寫“廣告語”時,如果引導其力爭在寫話中運用上“願意”、“瞎鬧”、“亂鬧”等詞語,不僅深化對這些關鍵詞的理解,還能獲得真正的意義延伸。教學本該如此,在敗筆與遺憾中生長教學智慧!

2、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課文中的作者字裏行間體現出童年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裏做什麼,學生們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説着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説着自己喜歡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體悟童年生活的情趣。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4

以下是薛髮根在“教海探航”頒獎會議上對《我和祖父的園子》的教學反思,最近,我在博客上連續對他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和思考,旨在發掘名教師在備課、洗課、上課上的研究資源,進而啟發自己與同仁。

教海探航的活動近幾年我都參加,再累再忙都會如期的參加。昨天一直在想怎樣才能上得更好。在學校裏一直沒上過。在泰州時有三個板塊。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讀課文,概括,體會是怎樣寫具體寫形象。第二是作者在園子裏的生活是怎樣的。第三點是作者是怎樣寫好的。只上了兩個板塊。我回家後反思,這樣上效率不高。我的目標沒有達成。我一定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表達方式,一定要讓學生寫作,這是我一直主張的過程。寫一定要充分,15-20分鐘,要有醖釀的過程。我怎麼樣才能省下時間讓學生寫呢?在張家港上時,先讓學生談我對祖父的園子有哪些瞭解。我與祖父生活的園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做了些什麼。學生找了摘花……我與祖父在做同樣的事時有什麼不同,學生找出哪裏等詞,找出這些虛詞,因為虛詞是表達情感的。再用一個詞概括童年生活。第二板塊,作者既然寫童年生活,為什麼還要寫其它呢,這些與童年生活有什麼聯繫。寫園子裏所有的……

這裏寫自由,前面也是寫自由,這裏的寫法有什麼不同,前面是描述,這裏用了排比的句式,願意怎樣就怎樣,學習蕭紅這種特殊的寫法,用了10分鐘時間。一下子就切入主題,比較冷。我就琢磨,這樣上有什麼問題,讓全體學生一下子就進入語文的狀態,有什麼方法。這兩節課我到底讓學生幹什麼,我教什麼我知道了,讓學生要動,讓所有的學生要參與。讓所有的學生都要動起來,我反覆地看這篇課文,生字要學,生字與內容一梳理,發現有了三種,一組是詞語,是寫豐富多彩的園子,第二組是寫很多莊稼,韭菜等詞是生字,在孩子與祖父的園子是不一樣的,孩子眼中的園子是不一樣的,成人關注的是做什麼,孩子關注的是有什麼。

第三組孩子在裏面幹什麼,我整理出來了。三組詞用出來了,這裏有一個草帽這個詞,怎麼讓他寫。既要讓他寫,還要讓學生歸類,讓學生有這樣一種意識,詞語只有歸類,學生才會意識、進行記憶與運用,所以用了第一個環節,默寫。因為學生不一定會默寫,所以允許讓學生看課文。學生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記憶深刻,只有他在寫不出來的時候,才會特別注意。我們要研究怎樣讓學生進行高效的記憶,語文老師從來不強調高效的記憶。第二個板塊這些昆蟲與莊稼在作者的眼裏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在確定了教學內容後,關鍵是讓學生如何去學,我們要關注讓學生如何活動。首先讓學生讀得充分。要讓學生讀得有感情。指導不能刻意,要自然。上課要與課文的基調結合,要讓學生讀出什麼,讀到什麼程度。要讀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讀懂。讀出怎麼寫的,這才是本質的。語文關鍵是要讓學生懂得言語的表達方式,這才是語言學習的本質,不然學習不能課文的精髓。這才是真正能促進學生學習語言的根基。第一個學生讀得沒感情,所以讓學生推薦一個,讀得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批評。第二個學生讀時讀得很好,所以我讓學生説她為什麼讀得這麼好,這個學生説得很好,有感情,有想象。真正有感情的朗讀離不開想象,否則是機械的,無效的。第三個學生的讀搖頭晃腦,這個學生很有表情。以前教材中有表情朗讀,當學生的表情發生變化時進入了真情。所以讓學生進行有表情的朗讀。

開始學生沒表情,後來有表情讀了,這種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同,巧妙地引導學生朗讀,如果學生水平很低,這時候就要老師讀。朗讀完後,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每個學生的感情不一樣,應該保持學生獨特的感受。然後體會作者的寫法,每篇文章的寫法,總有那麼一處兩處是獨特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果學生從每篇文章中學一點,學生表演的方法就逐漸豐富了。第三個板塊讓學生將課文寫莊稼自由快樂的寫法進行牽移。從課堂上來看,學生都能基本運用了。學生能用願意怎樣就怎樣,當然有學生有創造性,尤其是那個學生寫到天空藍悠悠的。這個學生的語感。要讓不同學生都有發現的究竟。運用得多了,就變成自己的了。表達與閲讀理解是融為一體的,閲讀課有表達。

最後一句話是看看學生的敏感度,學生的語言這種細微的差別你不提示,你不放大,學生就會忽略。學生就會麻木。如果你經常點,學生的語感就會發展起來。現在我們發現對語感是很木訥。教學內容要集中,要精妙,要取捨,教學過程要讓所有學生動起來,讓所有的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逼迫學生,人在逼迫的情況下潛能就會發揮。只説不練的課堂是不行的,哪怕寫一個詞,寫一個字,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養成了用筆去思維,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嚴密,更全面。如果學生即興地説,學生的思維常停留在一個層次,所以語文課要養成用筆思維的習慣。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5

經過前一段學校語文公開課的教學,本人深受啟發。現就語文第一課時的教學,談談一些體會。

一、師生談話可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在公開課的教學上,往往是借班教學。師生之間的陌生使得師生的關係顯得疏遠,勢必影響下面語文課的深入開展。為此,很多的教學專家和名師都會通過詼諧幽默的師生談話,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有了很好的環境,師生關係融洽,學生放得更開,後面的課堂上會顯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但是,師生談話的話題,最好滲透着本課要學的內容,這樣就一舉兩得了。

二、奇妙的課堂導語,是成功的一半。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的第一課時,一定要有引人入勝的導語。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課文,設計不同的導語。有的可以故事導入,有的可以美輪美奐的畫面導入,有的可以生活實踐導入,有的甚至可以一個詞導入……不管怎設計導語,一定要簡潔、生動、有趣。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也更好地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去。

三、生字的認識是讀通全文的一把金鑰匙。

第一課時,重在初讀課文,讀通全文。要達到這個目標,識字是前提,也是一把金鑰匙。因此,如何讓學生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內容。識字的方式很多,可以出示生字詞,個別帶拼音讀,再去拼音讀;可以開火車讀,再齊讀;可以讓小老師領讀;可以比賽讀;可以教師示範讀……在識字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易讀錯的字,進行糾錯,讓學生時刻提醒自己別讀錯。比如,多音字、前後鼻音字、翹舌音字等。

四、抓住個別重點生字進行畫龍點睛地寫字教學。

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段教學的重點,應緊抓不放。但第一課時,時間畢竟只有40分鐘,如何在課堂上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識字的教學,這就要教師巧妙地設計,機動靈活地處理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難寫的1—2個生字,重點的指導書寫。可先示範,再描紅。這樣,不僅每課都滲透寫字的教學,也潛移默化地規範學生的寫字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寫字能力會不斷提高,書寫漢字也會越來越認真規範。

五、讀通全文,瞭解大意是第一課時的重要目的。

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全文,瞭解課文大意。為此,讀通讀順課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在學生已識字識詞的基礎上,將生字新詞帶入課文讀一讀,不僅鞏固剛識的生字新詞,而且再次整體感知了全文。也可以通過分自然段讀課文,並隨機通過評價及鼓勵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讀好課文,讀通課文。為更好地讓學生了解課文,在設計識字這個環節時,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分類分層識字,從而潛移默化地感知了全文主要內容;也可通過填空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滲透對課文的整體歸納,以便更好地整體感知課文。

六、切入課文細節,挖掘教材,是點睛之所在。

因為在設計第一課時,有的教師將寫字的教學大部分放在了學完課文後再進行,這樣,就留下了一部分或大量時間,以進一步切入課文細節的教學。對於這個環節的設計,有的教師選擇了某個方面來教學,以突出教學的難點,做好第二課時教學的鋪墊;有的教師選擇了課文開始的部分來教學,以作為下節課教學的引子;甚至有的抓住課文重點,通過層層深入,以讀感悟,從而突破重點,體悟情感……

總之,教無定法。第一課時的教學,要從多方面的考慮來設計。諸如,各個學段的語文教學、文本的題材內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需求、教師的自身素質等都是設計第一課時的重要因素。教師一定要全面考慮,根據實際,恰如其分地選擇某種方式,設計出可行而精彩的第一課時。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6

《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節選自作家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説《呼蘭河傳》。通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裏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對親人的懷念。文章語言平實,質樸,自然,富有獨特的藝術個性,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農家園子的風景圖,又勾勒了一個天真,活潑頑皮的農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説,蕭紅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風圖畫”。

課前我已經要求孩子去讀《呼蘭河傳》這本書。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呼蘭河傳》這本書導入,瞭解作者,讓孩子用一句話介紹自己瞭解到的蕭紅。意在讓孩子學會提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後我出示我搜集的資料,要求學生默讀,並提出新課標中的默讀要求,每分鐘300字,這裏有197個字,用時四十秒。這一要求一提,學生立即集中精神進入默讀狀態。由此,我意識到,在佈置孩子任務的時候,要有明確的要求。

字詞教學中,注重字詞的積累,比如“種”“溜‘”杆“,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利用意思來辨別讀音,用不同的讀音去組詞。”栽“的教學時,我採用了形近字辨析的方式,讓孩子自主換偏旁,組詞。課文中長句子的檢查,請一學生讀,其他學生評價,學生一般會答讀得很好,很有感情。這時我追問,聽出了什麼感情?這一追問,讓孩子明白在作評價時要有明確的指向。另外給他們小提示,在評價朗讀時,可以從字音,斷句,是否通順流利,情感等方面去評價。

走進課文,享受樂趣時,我以一個問題”你認為哪兒最有趣?讀出這份樂趣來,做上批註。在巡視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了我的問題指向不明確。我的意圖是讓孩子找出“我”和祖父在園子裏的趣事,但我發現有好幾個孩子找到了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通過生機勃勃的園子來體會趣味。這個是我忽略的點。一個孩子站起來將這一段讀的有滋有味,而我卻忽視了及時表揚這個環節。這是課堂的生成,我沒有抓住這個好機會,指導孩子朗讀。這段文字雖淺顯,但意境很美,寓意很長,這裏應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或細細品味,以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魅力,體會她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拓展環節,我要求學生模仿文中的段落寫一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跟同學們一起分享快樂。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給充足的時間,便徑自拿起孩子寫的文字讀了起來,讀完之後,匆忙結束了這節課。課間孩子跑來説,’老師,剛剛許孟宇的故事還沒有寫完。他寫的是,小時候他發現鏡子裏有一個人,然後他就對着鏡子做鬼臉,覺得很有趣。之後,他又一腳踢上去,鏡子碎了,他對媽媽大喊道,媽媽,那個人碎了~“説完,哈哈大笑起來,我也不禁笑起來。是的呢,照鏡子這件趣事的有趣在後面這部分。而我,卻沒有耐心等一等,讓孩子寫完自己的故事,因為時間關係這個由頭,打斷了這個趣事。對的呢,平時的教學中,我多半處於一種完成教學任務的狀態,而忘記了去聆聽孩子的心聲,等一等,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等一等“這三個字,是我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極力做好的一件事。

另外,我的教案上寫着四個字”不説廢話“。作為一個職初教師,在課堂上比較囉嗦,會不停地重複孩子的回答,這是大忌。此外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升,在孩子自主回答的時候,超過預設,我的課堂語言就貧乏了。另外評價語言的積累也是當務之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7j7ov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