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看日曆教學反思(通用5篇)

看日曆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日曆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日曆教學反思(通用5篇)

看日曆教學反思1

《看日曆》這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年、月、日》的第一課,是在學生已有對時、分、秒的認知基礎上,對時間上更大的單位年、月、日的認識。

關於看日曆,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是一張白紙,因此在導入環節用談話法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正是由於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想要表達的學生較多,而課上只是形式上的提問了兩三個同學,沒有充分的讓學生進行表達,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如果換做以奧運會、大閲兵或一些傳統節日等有意義的日子引入,既能夠讓學生了解這些特殊日子,感受數學無處不在,又能夠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小組合作記錄20xx——20xx年各月天數時,有個別小組沒有順利進行,讓我意識到大概沒有給學生明確任務要求。如果先帶領學生觀察其中一年的日曆再讓學生統計,可能學生完成起來會更輕鬆。或者先請一到兩名小組代表説一説本組準備怎樣進行記錄,再分組進行探究活動。同時也應該給學生探究知識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先獨立觀察、思考,在小組整理、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科學研究的態度。

小遊戲環節,根據口令,是大月的舉右手,是小月的舉左手。當喊出二月時,有的學生認為兩隻手都舉,也有的學生認為兩隻手都不舉。這一矛盾的現象雖然可以加深學生記住二月的天數比較特殊,但沒有給學生解釋應該怎樣舉手,只是保持中立的觀點,認為兩種都可以。課下還有學生在此糾結,學生糾結也就説明他明白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從學習目標來看,教學效果達到了。但我也在思考是否應該在遊戲中給學生明確一個動作。

教學應該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以及展示自我的機會,這樣學生才會打開思路,張揚個性。但是,由於課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導致後面在日曆中標出自己家人的生日並展示環節匆匆帶過,這也是這節課留給我的遺憾。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提升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提高自我。

看日曆教學反思2

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與課堂的組織形式有很大的關係,當你給學生們提供了發現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他才有可能去發現。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我們學校在大學區學校的幫助下,汲取了東城二小“邊學邊交,自主領悟”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東城一小“以學定導,多元互動”靈動課堂教學模式的精華,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進行活躍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旨在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發現學習。

《看日曆》教學的重點是把教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導入新課部分嘗試了問題導入和猜謎趣味導入兩種,後者效果稍好一些。但是在年曆和日曆的概念上有所混淆。引出課題之後,先以20xx年的日曆為例,講授了看日曆的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能從日曆中看到哪些信息。此過程中體現了對學生原有認知基礎的重視。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對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説絕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是有一些零散的認識,但依然有一大部分同學不會看日曆,不知道看什麼。通過提問學生的生日以及六一兒童節等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節日,檢驗是否都已經學會看日曆並得到有效信息。在掌握了方法之後,學生就能迅速而準確的將課本上的個月份天數統計表天出來,為後面的發現規律做好充分的準備。

讓學生觀察數據表格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沒有掌握好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沒有及時給予指導和點播,導致此環節費時過多。對於規律的記憶方法不應交由學生討論,應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熟記即可。雖然教學過程中應該把知識藴含於學生具體活動的經驗背景之上,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慾望,但是寄希望於學生討論出前輩流傳下來的記憶方法是有些難以實現。

整體來説,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教學的重點難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教學環節完整,教學過程較為流暢。但對於三年級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來説,課堂的語言還是過於理性,缺乏童趣,各環節的時間掌控上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看日曆教學反思3

如何立足於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的發展,有效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開展數學學習是我自課改實驗以來一直在教學 實踐中探索的問題。本節課是我們數學教研組的一節教學研究課。為了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數學學習,在課前我積極的進行了教學前的反思,分析學生的學情和原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然後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凸現數學教學生活化、活動化、人文化的特點,使教學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一、讓“生活”走進課堂。

現實生活中的數是十分豐富的,如何讓學生學身邊的數學、學有價值的數學,讓數學的天空更加廣闊,是我這節課着力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數一數與學生學習息息相關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的見過和用過的數字、玩一玩平時小朋友喜歡玩的數字遊戲以及課後找一找等活動,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 緊密聯繫,展現數學的魅力。

二、讓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教學中,教師設計了數一數、找一找、寫一寫、説一説、玩一玩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學生依賴教師講授、被動接受的過程,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三、開放教學。

讓數學教學解放學生的大腦開放式教學的核心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自主學習體驗探究與成功的樂趣。為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教學中我力求體現開放性教學特點,如“找朋友”的連線,順序是開放的;數文具的方法、數數的思維過程是開放多樣的,有一個一個地數,有幾個幾個地數;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裏、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數字?學生可以自由地觀察感知,得到多種的表象,還可以開放性想象校園裏、家裏數字的存在與價值;學生表達的語言是開放的,教師沒有框死學生表達的方法與方式,而是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暴露思維的全過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得到了逐步培養。

四、讓數學教學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得到同步發展

如何在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增進數學學習的信心?是值得我深入探討的問題。在本課教學中,我積極轉變教師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做遊戲,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孩子們既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又有討論的機會,還有合作交流的機會,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傾聽與表達,學會了矯正和評價,敢想、敢説的氛圍讓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長智慧。

看日曆教學反思4

《看日曆》是讓孩子藉助日曆認識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知道一年中每個月的天數。 學會用歌訣、拳頭等方法記憶大小月,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在探索年、月、日之間關係的過程中,增強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本課的重難點是發現並記住每個月及平、閏年二月的天數,在設計時,我注意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組織學習內容,安排教學環節。但這節課上完之後,感覺並不是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有些勉強過關,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觀察不同年份的年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後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只等着聽別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出示大小月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當學生有了自己的發現時,再全班交流,總結出判斷的規律。

2、練習中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不足之處:

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大小月之後,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我還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同學起立又坐下,有的同學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着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麼?這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説明發現的知識單憑死記還是很慢的,而且讀背時間很有限,必須把它融入到練習中反覆出現。

看日曆教學反思5

《看日曆》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知識,本節課是學生在學習年、月、日的基礎上來學習的。第一環節先讓學生認識年、月、日,自主尋找年、月、日之間的關係,都需要利用年曆,而年曆的形成、各月之間的聯繫、星期的循環等,在教材中體現較少,但這些知識對於學生繼續學習有很大幫助,於是我設計本節課的第二個環節:製作年曆。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又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星期的循環和日期的連續性。本課從設計上立足於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從瞭解學生的“數學現實”入手。因材施教,關注不同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從製作年曆到交流,為學生創設了積極動腦思考的空間和實踐平台。營造了豐富的、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習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趣味的”這一基本理念。

在教學中,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機會,“製作年曆”、“看年曆”、“找節日”等活動,讓學生説一説,找一找、練一練,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使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研究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3r9z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