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丁丁和牽牛花》課堂教學反思

《丁丁和牽牛花》課堂教學反思

選這篇文章的初衷緣於我們班的孩子放在教室窗台上的由他們親手種植的一棵棵綠油油的小苗,活力四射,孩子們分外呵護,特別關注。《丁丁和牽牛花》也正是在寫丁丁種植牽牛花的過程。這一篇與孩子們的生活體驗緊密聯繫的課文,最能撥動起孩子的心絃。

《丁丁和牽牛花》課堂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呈現的是第二課時的學習活動。教學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生活話題,導入新課;融入體驗,理解感悟,深情朗讀;帶着餘温,書寫練習。我力圖在第一個環節中找準文本與生活的聯繫,在孩子們熟知喜愛的圖片欣賞中喚發熱情,在理清種植的變化脈絡中,找到切入口,自然地過渡到文本的學習中。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告訴我們:“教育應該較少致力於傳遞和貯存知識,而應該致力於努力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因此在第二個環節的設計中力圖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法、聯繫上下文理解法、看圖理解法以及勾畫法和朗讀表現法。同時在多種情境的創設中點燃孩子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第三個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根據漢字的特點,採取不同的側重點進行學習,同時結合字詞的特點,融入情感來進行書寫,讓生字喚發生命的活力。

在教學的現場,教學活動順利地推進中,偶爾也有意料之外的情境出現,生成了一朵朵精彩的“浪花”。回顧課堂過程,,究其課的效果,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剖析:

預設亮點――

1.多次找準與生活的'切入點進行文本與生活的對話,讓學習變得輕鬆而有意思。讓理解更具個性化。

2.學習方法在無聲中浸潤心田。(勾畫、理解詞語方法)

3.媒體的恰如其分地運用,給課堂注入了新鮮氧氣。(音樂、圖片、牽牛花卡片)

4.抓住文本各自然段的特點,分設不同的處理點,預設不同的活動,避免了單調乏味的注入式學習方式。

5.多種方式的朗讀,讓朗讀活動變得有滋有味起來。(引讀、自由讀、配樂讀、抽讀、同桌互讀、挑戰讀、表演讀、範讀)

6.快樂的識字遊戲,與學習內容緊密結合,識出快樂音符一串串。

7.學習習慣的培養:聽得認真、讀得仔細、説得完整清楚。8.集體評價方式也與課文內容緊密相聯:滴滴答,滴滴答,就是“竿”。

生成亮點二:沒有預約的精彩,隨機應變

1.點幾次幻燈片才出現該出現的那張,教師靈機一動:我的真誠,感動了它,終於把它給請出來了。

2.學生的個性解讀:如果是你一個人呆在家裏不能下樓玩耍,你會感覺怎樣?孩子們的歧義在我的預料之外,不過我馬上接過話題把思路給轉了過來:你們都説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不過最有發言權的是王奶奶的鄰居丁丁,常期與王奶奶想處,自然就瞭解王奶奶的心情,他知道王奶奶很孤單,很寂寞,於是替她所急,才要來實現一個願望的。

3.在朗讀環節中,進行“1+1”評價時,評價者説:李佳藝讀得很有感情,如果能讀得再大聲一點就更好啦。李佳藝為自己解釋道:我感冒了,所以今天聲音有點小。為鼓勵更多的孩子勇敢表現自我,老師説:真不錯,我們李佳藝感冒了也讀得這麼好,來,我們為她的堅強而鼓掌!人文的關懷,呵護了她的心,也給了她繼續努力的信心和勇氣。

不足之處的彌補——

1.“願望”在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時,不妨把字形的學習切入進去,這樣記字形更有效。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説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裏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教學的過程才能比較輕鬆。”

2.在看圖片時把牽牛花的另外的名字及其他知識介紹給漏掉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2ked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