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

《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

一、突出工具性,體現人文性

《欲速則不達》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教材倡導的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滲透學法指導,從而在感悟、品味語言文字,感受其內在人文性的同時,突出並強化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因此,教,是為了不教。在這節課上,我順學而導,重視“金鑰匙”中所應掌握的學法指導:

1、結合舊知,聯繫具體語境理解字詞

開課,我就扣住一個“欲”字讓學生組詞或説詩句,並説出“欲”在詞、句中的意思,目的就是讓他們在調動以往舊知的同時,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境去正確理解其在文中所表示的意思,同時認識並感悟到理解字詞的方法——聯繫具體的語意環境。

2、聯繫上下文,深入理解課文

在課文中我設計了這麼一個引導性的問題:“景公親自駕車真的比騶子快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是怎樣去尋找回答的依據呢?學生順着我的引導,很快找到了上文中所寫到的景公高聲喊到:“……讓騶子韓樞為我駕車,火速回去!”學生從“讓騶子韓樞為我駕車”中體會到,在情急之下,景公理智而清醒地提出讓騶子駕車,很顯然,騶子韓樞必為景公所信任,問題的答案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景公親自駕車,便是心急辦壞事。同時我相機指導:“這個同學能夠聯繫上下文解決問題,理解課文,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

3、抓重點字詞,正確理解並體會課文

比如:在體會景公心急的第四自然段,我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發現重點字詞,通過對“心急如焚、太慢了、奪過、親自”等詞語的品讀、感悟,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景公“急”。

4、藉助資料,思考提出的問題

“景公為什麼急?”“景公能儘快趕回都城嗎?”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僅從文本中是難以全面理解的,我利用“金鑰匙”中“藉助資料”“聯繫已有知識的方法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最有效的刺激。我帶領孩子充分閲讀文本,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例如我是這樣指導學生的朗讀:

“晏嬰危在旦夕,恐怕難以見上最後一面,這樣的忠臣,眼見着就要離開他而去了,齊景公能不急嗎?他急成什麼樣?怎麼讀?”

“這消息,對景公來説,猶如晴天霹靂,怎麼讀”

“景公是一國之君,他的話一言九鼎,怎麼讀?一起來”

“此時,你就是齊景公,晚一分鐘,你就要失去一位最親密的朋友,怎麼讀?”

“此時,你就是齊景公,晚一分鐘,你就要失去一位最忠誠的大臣,怎麼讀?”

“此時,你就是齊景公,晚一分鐘,你的國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怎麼讀?”

我一層進一層的引領學生朗讀——理解體會,入情朗讀;鑑別比較,入境朗讀;相機提升,有效朗讀;想象表達,入境朗讀;逐層推進,深化朗讀。充分體現出了在教學過程中,把“讀”的訓練始終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讀”為本的理念,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的基礎上領會和感悟,讀出了自己的情感體驗的同時,更深入的探究了故事中藴涵的深刻道理。

三、重視評價作用,促對課文的深化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該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上課時,我非常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互評,更重視我自身對學生朗讀、回答問題的評價,例如:

1、在引導學生通過讀把對齊景公“棄車而跑”的行為的感受讀出來時,我是這樣評價的:“我聽出了你在為他惋惜”“我聽出了你在為他着急”“我彷彿聽到了一些嘲笑的意味”;

2、在帶着自己的體會再讀課題時,我是這樣評價學生的朗讀的:“我聽出了思索的感覺”“我聽出了規勸的意味”“你們讀出了這個題目所藴涵的深刻道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2979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