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精選7篇)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精選7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精選7篇)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 篇1

記的自己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時,留下印象更深的並不是課文中所闡述的道理,畢竟這些道理是我們耳熟能想的,做為一個母親,我更佩服的是爸爸的那片刻的“仔細看了看”,和那不露聲色的“在這兒畫點什麼,不是很好?”聰明智慧的爸爸用自己輕輕的一句提醒,讓女兒通過自己的實踐,在自己的動腦筋解決問題之後,將道理闡述,對於孩子而言,道理就不是硬邦邦的灌輸了,接受也就顯得容易的多了。不管是作為老師,亦或是母親,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有效的教育策略都是我必須學習的。

可是,也是那麼一次的《畫畫》,兒子的畫畫,我用的“越芻代辦”使兒子與“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會變成好事”這一道理擦肩而過,曾使我懊惱不已。(文章附後)

於是,當我拋出:為什麼玲玲弄髒的畫怎麼會得一等獎?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關於玲玲的那句話,以及寫爸爸的兩句話,在學生分析之後,不知怎麼,我的頭腦中就蹦出了發生在兒子身上的這件事,我就這樣講述起來。學生聽的十分的認真,因為他們對揚帆起航很熟悉,學生聽的也很入境,有時還發出一陣陣笑聲,我知道那是他們對揚帆起航的疼愛,所以,當我再拋出問題時,那氣氛可夠熱烈的。

師:小朋友,知道揚帆起航為什麼對那幅改後的畫不感興趣嗎?

生:我知道,我知道,那畫不是他們自己改的。

生:老師代他們改了,他們不滿意。

師:那麼有什麼話想説嗎?

生:揚帆起航,你們要記住: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會變成好事。

生:揚帆起航,你們要自己動腦筋啊!

生:揚帆起航,沒什麼好生氣的,那麼要自己想辦法讓壞事變成好事啊。

(哦,學生的勸説可緊扣中心喲,一副小大人的樣子。)

生:老師,我還想説説您,可以嗎?

(我正期待着呢。只是小鬼竟懂得用“您”,懂得用商量的語氣。)

生:老師,您應該讓他們自己改,您不應該自己改。

生:老師,您自己改,他們又怎麼會知道壞事能變成好事呢?

生:老師,您怎麼不讓他們自己動腦筋思考啊!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 篇2

《玲玲的畫》這篇文章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們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為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我們的話説,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我決定先好好把握教材,相信無論是怎樣淺顯的課文,只要抓準了教材,我們的心靈都可以和孩子們在課堂是共舞。以下幾點是我對自己課堂的總結:

一、巧妙開頭,使師生之間和諧融洽

如何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盡情地展現自己,無所顧慮地思考問題,是我課前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最後,我決定以“誇獎”孩子們為契口,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這個深愛他們的胡老師,其實願和他們做朋友,暢遊語文課堂。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們的互相誇獎,使孩子們的勁頭十足,興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舉不願放下的小手和一個個盛滿“思考”之水的小腦瓜,充分説明了好的開頭也為整節課堂上孩子們的'出色表現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二、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敍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三、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一開始,自由讀文,檢查生字認讀;然後聽看動畫片讀文,理清線索,兩次對課文的整體閲讀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務,層層逼進文章。這篇課文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因此還是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只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對於理解爸爸説的那段話的深刻含義有一定的困難,我就引導學生在反覆讀的基礎上體會。先讓學生聯繫課文對爸爸説的這段話説説自己是怎麼理解的,再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段話的感受。朗讀、感悟後,鏈接生活,我説:老師昨天穿的新裙子不小心被鈎破了一個洞,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讓壞事變好事嗎?此時,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幫我出謀劃策。有的説,可以在鈎破的地方繡一朵美麗的小花;有的説可以從不要穿的舊衣服上剪一朵花下來粘在上面;有的説可以在上面繡一隻採蜜的蝴蝶。我微笑着點頭表示讚許,並對他們的建議表示感謝。這羣孩子已經真正能夠聯繫生活的實際,從多角度來考慮問題了,我感到很欣慰。接下來,我又進一步對説話內容進行拓展,問:在平時生活中,你還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孩子們思如泉湧,各抒己見,把教學推向高潮。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分“圖案”和“畫”的區別,“名字”和“字”的區別,不能為了自己所認為的“巧妙”失去語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後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説了努力克服的困難,但是沒有體現變後的“好”事。同時他們的思維也受到了侷限,無法打開。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 篇3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温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為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説,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為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開頭,使師生之間和諧融洽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三、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四、聯繫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為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分“圖案”和“畫”的區別。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 篇4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兩點是我認為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1、識字教學結合實際理解,如“端詳”一詞挖掘出來的時候,讓學生結合動作理解,學生接受快。

2、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當學生沒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跟文中的玲玲類似的事情的時候,教師還是很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的。我覺得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具有生成性的,教師是很難預設的,它需要教師靈活、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如讓學生講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類似的事情這一教學環節,起初學生並沒有很深的感悟,在引導學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在畫上畫上小狗這個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領會玲玲在遇到困難後,認真思考,動腦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 篇5

以前開課,總喜歡“挑”,挑語言優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覺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覺唯有如此,心裏才塌實。現在開課呢,也不自覺地“挑”,但挑的標準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學進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點自我折磨的嫌疑。確實,挑了《玲玲的畫》一課,回想這一路的備課歷程,真是猶如煉獄。

《玲玲的畫》一課,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學生一讀便明瞭。那如何讓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呢?文章的語言訓練點挖在何處呢?我怎麼才能站在語文這塊基石上,讓學生明白“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試教、修改後,最終將目光聚焦於生字詞語,通過動作演示、換詞理解等手段活化語言,抓住關鍵句“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再現情景,在感悟、朗讀中,理解所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穫,亦有遺憾。

收穫之一:目標定位準,使教學有了明確的方向。

根據二年級閲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抓住“端詳、糟”等重點詞語,分三步落實。首先是初讀層面,重點落實字音,結合字形初步接觸字義,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細讀感悟中,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最後,練寫字詞,留足時間讓孩子書寫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導抄寫句子,不光要注意寫準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寫。就這樣,緊緊咬住字詞不放鬆。目標定位的準確,使這節課朝着語文的方向前進着。

收穫之二:手段語文化,使語文課更像語文課。

無論是生字詞語的教學,還是文章重點句的學習,都運用了語文的手段來習得語言,內化語言。“叭”字與“趴”相比較教學,根據觀察字形,結合動作演示,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聲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動作。又對本課中表示聲音的另一個詞進行了拓展,使學生了解,很多表示聲音的詞有口子旁。父親的話多麼富有哲理,既是教學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我通過再造情景想象説話,體驗玲玲心情的變化,通過朗讀加以提升,其中反覆強調爸爸的話。整節課,書聲琅琅。最後,通過記者採訪,轉述語言,獲得人文內涵。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 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努力吧!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 篇6

5月份,市教研室開展了市級教學能手的評比活動,我有幸成為了參賽選手之一。在經過了抽課、備課、試講等各個環節過後,5月15日終於迎來了講課的日子。

本節課的特色之一是識字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隨文識字”,識字方法主要是教學生利用形聲字的規律來識記生字;特色之二是“間休的設計”,在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完“叭”“哇”以後,我又設計了拓展識字,和學生一起做遊戲來識記帶有口字旁的表示聲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這些形聲字編了一首小兒歌,正好作為間休的歌曲,可謂是“一舉兩得”;在指導朗讀時,我採用與學生配合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我們交換角色時,我扮演傷心難過、着急的玲玲,邊做動作邊讀玲玲的話,學生們聽的認真看的仔細,一下就領悟到了玲玲的難過和着急,我不用過多的話語,學生很自然的就能讀好玲玲的話了,這個環節的配合,讓我們的“讀”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最後在本節課的重要語句昇華的部分,首先我設計了玲玲在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的環節,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玲玲,説出爸爸曾經對她講過的最經典的話,接着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可以這樣對自己説;當老師在工作中碰到難題時也會把這句話背給自己聽,引導學生積累背誦;最後,如果你的爸媽在生活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你應該告訴他們什麼呢?這樣在一次次的朗讀、背誦中,讓本節課的重點得到了昇華。

我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在這節課上,來校長擔當了攝像師這一角色,一節課她都舉着攝像機在為我錄像,在此,對來校長在這節課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謝!在課程結束後,來校長提醒我在“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裏的“地”錯打成了“的”,還説總的來説整堂課還是不錯的。

這次能手的競賽對我來説,又是一次新的歷練,記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經説過: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會在這項藝術的活動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加油!

《玲玲的畫》優秀教學反思 篇7

現在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將多媒體使用到位、用到精的並不多。我已經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玲玲改了之後的畫,接着進一步使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原來的畫與改了之後的畫進行一個比較,對比出因為一個無意間的過失讓畫面上多了一隻懶洋洋的小狗,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趣盎然。從而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領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內在含義,也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生活就會有無限的可能。

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於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繫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

這次講課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很多:以後要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歡語文課,更希望能夠把語文的精華在我的課堂上更精彩的呈現出來。就讓這些啟示鼓勵我繼續努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2490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