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買文具》教學反思

《買文具》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買文具》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買文具》教學反思

《買文具》教學反思1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節數學課,新年過去了,孩子們都長大了一歲,聽課狀態出乎我的意料,個個學習勁頭很足,今天學習的新課是《買文具》,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是對小數意義最初步的瞭解。教學時我結合買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購物的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標價牌上用小數表示的價格,自然引入小數;再經歷把這些表示價格的小數改寫為幾元幾角幾分的形式,和把幾元幾角幾分改寫為小數表示的過程,初步理解小數的具體意義,認識小數的特徵,並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同時讓學生充分地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由於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因此他們對於標價所表示的幾元幾角幾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時地抓住這個時機,趁熱打鐵,研究這些價格的組成部分,讓他們小組討論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從而瞭解小數的意義:當我們不能用整數表示一個數的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來表示,我們就可以用0。50元來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這些數我們就叫做小數。

鞏固練習時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對於“貳圓、貳角、壹角、壹分、貳分”小面額的人民幣不認識,其原因:一是因為學生對漢字的“壹、貳、叁……”不認識,二是因為有些小面額的人民幣目前已經很少見了,有的已經不流通了,學生不認識。發現問題後,我及時把“壹、貳、伍、拾”這幾個漢字寫在黑板上,並在字上註上了拼音,讓學生讀一讀,這樣學生在完成第三頁“練一練”第一題:用小數寫出具體的幾張錢幣為幾點幾元時錯誤就少多了。我還要求學生這樣表述:“幾個幾元幾個幾角幾個幾分合起來是幾元幾角幾分,寫成幾點幾元。”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用“合起來”的回答方式可以幫助他們今後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

總之,全課圍繞着價錢的兩種表示形式認識小數及小數表示的意義,較好的達成了本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雖然是開學第一天上課,但是孩子們的學習狀態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感到心中也有説不出的喜悦。

《買文具》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知道買文具時應該説些什麼,能正確表達自己購買文具的願望。

2、買文具時,能與售貨員正確對話。

3、教育學生説話時態度要大方,語言親切、有禮貌,聽別人講話時要認真耐心。

教學重點

1、能進行買賣文具的對話並使用禮貌用語。

2、分角色對話時做到態度大方自然。

教學難點

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如質量差、價格貴、售貨員或顧客出現差錯)能及時應付。

課前準備

1、課前,教師可佈置學生到文具店或商場文具櫃枱買文具,也可以觀察別人買文具,記住買文具的過程,感知買文具的一般知識。

2、每個同學準備一兩件文具,並貼上價格標籤。

3、用紙作一些錢。

4、有放文具的櫃枱課桌。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看圖想象,導入 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文具嗎?今天我們去文具店買文具,好嗎?(板書課題)(出現掛圖)

1、你們瞧,已有兩位小朋友比我們先去文具店買東西了。你們想想他們會説些什麼?售貨員阿姨又會怎樣説呢?

2、(下面我們請三位同學來扮演圖中的售貨員和顧客。板書:售貨員顧客看看他們是怎樣買文具的,好嗎?)分角色表演。

3、師生評議。(他們表演得過且過怎樣?誰願意來説一説。他們都很講禮貌,顧客表達也很清楚。師:説得真好。)(板書:文明禮貌,表達清楚)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做個這樣的顧客呢?

二、學生試練,進行合作,實踐。

1`、利用自備學具,小組演練。(請同桌的同學把各自的文具盒打開,放在桌子中間,然後一人當售貨員,一人當顧客,練習一下怎樣買學習用具。開始吧。)

2、指名錶演。

3、師生評議。(你們説他們表演得好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説得真棒。)

三、舉一反三,深化訓練

1、師生表演,設置訓練情境。

(1)是啊,這位售貨員非常熱情周到,現在連老師也想向她買學習用具了。)

(2)師邊説邊走向扮售貨員的女生進行交際。

(3)師拿着剛買的圓珠筆在手心寫寫畫畫説:這支圓珠筆真不錯,還有香氣呢。咦?怎麼斷水不能寫了呢?這可怎麼辦呀?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了這種情況(小黑板出示:買學習用具,發現質量有問題,應該怎麼辦?),請同桌的同學進行討論。

2、鼓勵發表意見。(如:退換圓珠筆;還可以怎麼辦?打投訴電話。你還懂得拿起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做得真棒。)

3、同學們平時買東西時,還遇到過別的情況嗎?

如:以次充好;價錢太貴;忘了找錢;多找錢;態度不好

4、面各小組自主選擇一種情況,然後在小組裏説一説,演一演。

5、根據學情,選擇上台表演。

6、師生評價,激勵擴展求異。

師小結:大家在買東西時,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況,都要動腦筋,想辦法,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四、讀一讀兒歌

五、總結提高,課外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們特別能幹,學會了怎樣買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後,能不能為媽媽分擔一些家務,幫媽媽購買一些日用品?

(小黑板出示)實踐題幫媽媽買日用品

附板書設計 :

買文具

售貨員 顧客

文明禮貌 表情達意

教學反思: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節數學課,新年過去了,孩子們都長大了一歲,聽課狀態出乎我的意料,個個學習勁頭很足,今天學習的新課是《買文具》,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是對小數意義最初步的瞭解。教學時我結合買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購物的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標價牌上用小數表示的價格,自然引入小數;再經歷把這些表示價格的小數改寫為幾元幾角幾分的形式,和把幾元幾角幾分改寫為小數表示的過程,初步理解小數的具體意義,認識小數的特徵,並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同時讓學生充分地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由於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因此他們對於標價所表示的幾元幾角幾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時地抓住這個時機,趁熱打鐵,研究這些價格的組成部分,讓他們小組討論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從而瞭解小數的意義:當我們不能用整數表示一個數的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來表示,我們就可以用0.50元來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這些數我們就叫做小數。

鞏固練習時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對於貳圓、貳角、壹角、壹分、貳分小面額的人民幣不認識,其原因:一是因為學生對漢字的壹、貳、叁不認識,二是因為有些小面額的人民幣目前已經很少見了,有的已經不流通了,學生不認識。發現問題後,我及時把壹、貳、伍、拾這幾個漢字寫在黑板上,並在字上註上了拼音,讓學生讀一讀,這樣學生在完成第三頁練一練第一題:用小數寫出具體的幾張錢幣為幾點幾元時錯誤就少多了。我還要求學生這樣表述:幾個幾元幾個幾角幾個幾分合起來是幾元幾角幾分,寫成幾點幾元。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用合起來的回答方式可以幫助他們今後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

總之,全課圍繞着價錢的兩種表示形式認識小數及小數表示的意義,較好的達成了本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雖然是開學第一天上課,但是孩子們的學習狀態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感到心中也有説不出的喜悦。

《買文具》教學反思3

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積累的生活經驗,緊緊圍繞重點、難點,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通過小淘氣買文具的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觀察文具的種類價格遷移到人民幣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幣,必須認識人民幣。這一環節的設計考慮到了學生的經驗,從學生的知識起點出發,合理地利用教材。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各種學生熟悉、興趣的數學活動。注重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解決一些對他們來説較難理解的數學問題。如對“1元=10角”這個關係,不少學生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對於這個問題,設計“1元錢兑換10張1角”的師生活動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這個進率,、遵循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本節課設計了把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及換算關係這些知識有機地融合活動中。讓學生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激發學生的探索、創新的慾望。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各教師多提寶貴意見,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有更大的進步。

《買文具》教學反思4

《買文具》一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學過“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一基礎上學習的“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本課教學中我首先通過“買文具”的具體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題材中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接着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不僅充分利用了學生原有知識、經驗這一寶貴的學習資源,而且表明了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然後將問題集中到用“豎式計算”,突出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先估商,再計算;最後通過適當的練習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筆算技能。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分為了以下兩個層次來進行:

1、80÷20與140÷20,整十數除以整十數。學生在解決時通過以前學過的口算來完成,老師主要在於幫助其解決商的定位問題。並通過比較80÷20與140÷20的相同與不同,讓學生感知除法豎式的算理與法則,從而完成從口算到豎式的遷移。

2、通過具體情境呈現90÷30與165÷30,讓學生通過嘗試計算,比較兩個算式在計算過程中的異同來進一步的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豎式的計算法則和算理,並且會進行運用。

在小結中,老師讓學生自己説在列豎式做題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以及做的方法。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有遺憾的地方:一是個別學生在板書豎式計算出現的計算錯誤,忽視了糾正。二是三位數除兩位數(整十數),商是一位數到商的個位為什麼要補“0”轉彎有些過急。

《買文具》教學反思5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在全冊書及單元的地位: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第五單元除法第一課時。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兩個層次:一、教學兩位數除以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理解算理,確定商的位置。二、教學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商是一位數,歸納計算方法。在解決第一個層次上教材安排一個教學情景,解決80 元可以買幾個書包?給出處理不同層次的計算方法:減法、乘法、擺一擺、豎式。對於這幾種方法,可以這樣理解的:第一種減法其實就是除法的含義;乘法是為了後面的試商作準備;擺人民幣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算理。

學情分析

在二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表內除法的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相關內容,基本掌握了除法計算的試商方法。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其基本方法與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數值可能較大,在試商時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這裏安排豎式計算是為了分散難點,理解算理,確定商的位置為後續的學習除數是任意的兩位數及三位數打下伏筆。

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以及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①在擺一擺、算一算、説一説的過程中掌握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②在歸納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上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在陳述算理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用數學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操作,讓學生體會數學。

②在具體的情景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並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情感與態度:

①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向學生滲透“未知”轉化“已知”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間是有“聯繫的”,是可“變化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②通過買文具送給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學生分享到關愛他人快樂,與別人共享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2.“除數是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也是本節課重點。

《買文具》教學反思6

《買文具》第二單元《購物》的第一課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體會元、角、分之間的關係,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於人民幣的認識並非是一張白紙,因為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大部分學生都有過隨家長或單獨購物的經歷。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人民幣,學會簡單的購物,並瞭解元與角、分之間的進率關係。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進行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教育。

導入時我首先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幫老師買文具,充分利用教材提供文具種類和價格,讓學生知道買文具需要錢,明白認識人民幣的重要性,再次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小組內拿出之前準備好的人民幣學具,先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通過交流解決買1支鋼筆應該怎樣付錢,然後老師再此基礎上通過認一認的活動,利用課件強化學生對人民幣的認知,並歸納出人民幣的單位。

本節課的難點是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因為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對分的應用幾乎為0,學生有的根本沒有見過面值是分的錢,因此在換算單位的時候就成為了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各種學生熟悉、感興趣的數學活動。安排兑換不同面值人民幣的遊戲。尤其是在用一元錢換零錢時,學生更是積極的參與其中,答案異彩紛呈,有換10張1角的;2張5角的; 5張2角的; 1張5角、2張2角、1張1角;1張5角、1張2角、3張1角。通過學生的拿、數、想、比等手段,使學生體會到兑換方案的多樣性,富有趣味地得出元、角、分之間的關係:1元=10角,並推出:1角=10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因為本學期開始我們實施的是靈動課堂,所以在課堂上我主要是學生髮現問題,然後解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購物活動,學生在組內討論,互相付錢,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到發現與解決問題中去,此時學生興趣高漲,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學生在買賣之中互幫互學,在付幣、找幣中體驗購物過程,積累經驗,加深了知識的實際應用,也有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買文具》教學反思7

本節課僅僅是對小數的一個初步認識,結合“買文具”這樣一個具體的情境,以現實生活用錢(“元、角、分”)為基礎,使學生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而理解小數的意義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本節的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聯繫生活情境買文具,認識商品的標價牌,幫助學生認識小數,理解小數的意義。

“買東西”是學生都有的生活經歷,讀懂商品的標價牌又是購物所必須的一項技能。教學中我創設生活情境買文具,通過看懂商品的標價,在付錢給商人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小數,理解小數的意義。讓學生知道我們通常用幾元幾角幾分來表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現在還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建立元角分與小數一一對應的聯繫。

2、設計同桌遊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人説小數,另一人説是幾元幾角幾分,然後再交換進行,這 樣既鞏固了小數與元角分的互相轉化,也加深了對小數意義的認識和理解。

3、初步認識小數後再與整數進行比較,建立小數的概念。什麼樣的數是小數?讓學生觀察標價牌上的小數與以前學的整數有什麼不同?學生説多了一個點,教師此時説明這個點叫做小數點,小數點把小數分成兩部分,左邊是整數部分,右邊是小數部分接着探討小數與元角分的關係,從形式上來講,小數都有小數點,從理論上小數由三部分組成“整數部分、小數點、小數部分”。認識了這些就可以來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小數。比如後來的“5.0”是小數還是整數。由於5.0有小數點,因此5.0應該就是小數。

3、讀、寫小數。通過“買文具”這一具體情境,先讓學生們自己讀一讀,然後老師講解,,整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讀法一樣,小數部分的讀法象電話號碼那樣讀,是幾讀幾,小數點讀作點,。

4、加強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帶有元角分的數的相互改寫。本環節利用主題圖讓學生試寫,然後引導學生歸納方法。

5、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儘量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總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自我感覺程序較為清晰,一環扣一環,每一步教學目標明確,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效果還不錯。

《買文具》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算律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學習混合運算順序,並對整數混合運算進行總結性學習,重點是分清各種情況的混合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上課伊始,我依據教材的設計意圖跟安排,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

1、結合“買文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會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順序的合理性,掌握運算順序(不包括帶有中括號的),能正確計算。

2、在計算的過程中,逐步使學生養成認真看題,耐心細緻計算的良好習慣。並找學生讀一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初步的印象。之後出示教材的主題圖,讓學生找數學信息,隨後跟隨笑笑和淘氣一起去買文具,課件出示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買三個計算器和一個鋼筆需要多少錢?學生依據以前學過的知識不難列出算式,學生獨立列算式計算,我在巡視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學生列的都是分佈算式,只有一個學生列的綜合算式,我立即讓她把算式列在黑板上,+=,學生對這個綜合算式都能理解,對結果也沒有疑義,隨後我就引導學生説出四則混合運算,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裏邊的,並把這道題的脱式計算過程在黑板上呈現出來。然後課件出示課本上的練習題,我沒有讓學生立即就做,而是先一塊説説每一題的運算順序,之後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計算,看孩子做的差不多時,找了四個學生來黑板上板演,結果令我大吃一驚,四個孩子沒有一個做對,提問時也知道運算順序,我在心裏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問題出在哪了?課的結尾我又回到了主題圖,讓學生自己嘗試提出問題,並和同桌交換解決。

課後,我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覺得創設情景可以更精彩,數學離不開生活,可以截取超市購物的視頻,把學生帶到購物現場,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知,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沒有達成,這是最大的問題,關鍵原因是我沒有給學生規範過程,並沒有把規範的脱式計算的過程明確地展示給學生,繼而導致後邊的練習出現了錯誤,過程更是做的五花八門,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給與孩子規範的數學,把知識講清楚,而不是模模糊糊地就急於讓學生做練習。最後我覺得這節課缺少孩子之間的合作交流,沒有體現數學新課標的要求,沒有把課堂交給學生,在總結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時,可以讓孩子幾人以小組為單位團結協作,自己得出結論,並派代表回報結果,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易掌握本節課的知識要點。總之,這節課沒有體現高效課堂,學習目標沒有達成,以後還需要多多學習,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討教,教學中遇到疑問及時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進步。

《買文具》教學反思9

《買文具》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是對小數意義的最初步的瞭解。

教學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買文具,可是文具店裏的標價牌上的標價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請同學們幫幫忙。你們願意嗎?你能從這幅圖裏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在解讀主題圖的時候找到小數,發現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不一樣,不是整數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於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因此他們對於標價所表示的幾元幾角幾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時地抓住這個時機,趁熱打鐵,研究這些價格的組成部分,讓他們小組討論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從而瞭解小數的意義:當我們不能用整數表示一個數的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來表示,我們就可以用0.50元來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這些數我們就叫做小數。

鞏固練習時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對於“貳圓、貳角、壹角、壹分、貳分”小面額的人民幣不認識,其原因:一是因為學生對漢字的“壹、貳、叁……”不認識,二是因為有些小面額的人民幣目前已經很少見了,有的已經不流通了,學生不認識。發現問題後,我及時把“壹、貳、伍、拾”這幾個漢字寫在黑板上,並在字上註上了拼音,讓學生讀一讀,這樣學生在完成第三頁“練一練”第一題:用小數寫出具體的幾張錢幣為幾點幾元時錯誤就少多了。我還要求學生這樣表述:“幾個幾元幾個幾角幾個幾分合起來是幾元幾角幾分,寫成幾點幾元。”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用“合起來”的回答方式可以幫助他們今後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

總之,全課圍繞着價錢的兩種表示形式認識小數及小數表示的意義,較好的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買文具》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是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運算律的起始課,主要是認識中括號,學習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對整數混合運算進行總結性學習,重點是分清各種情況的混合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依據教材的設計意圖跟安排,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

1、結合“買文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會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順序的合理性,掌握運算順序(包括帶有中、小括號的),能正確計算。

2、在計算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認真看題,耐心細緻計算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在出示教材的主題圖後,讓學生觀察後,獨立解決圖中的問題,並把自己的方法説出來跟大家分享。當學生提出分步計算跟綜合計算兩種解決方法後,立刻拋出問題,“兩種列式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逐步明確了運算順序。在學生理解了三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後,就出示書上相應的練習,要求學生先説出每題的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練習完成後,開始引導學生認識中括號,通過出示一道算式,讓學生添上括號使等式成立。該環節給予學生充分時間進行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認識只有小括號,無法使等式成立後,明白引入中括號的必要性。並讓學生説説添上中、小括號後,該算式的運算順序。最後,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概括,並請學生總結出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

通過本節課的實際教學,讓我認識到:本班學生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對於運算順序並沒能完全掌握,還是容易出現各種錯誤,特別是沒先看清題目,就直接按從左到右順序進行計算。因此,在課後練習時,不斷提醒學生要先看清題目,先知道運算順序,再動手進行計算。

《買文具》教學反思11

本節課主要學習除加、除減兩步混合運算,突出現實情境的作用,進一步體會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除加、除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在教學本節課時,先讓學生了解情境圖的內容,收集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然後根據這些信息解決相應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掌握瞭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發展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作業反饋瞭解到孩子們脱式計算格式問題較多,所以本節課重點強調,在前兩節課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這節課同學們理解的很快,但是每次回答問題的都是固定的幾位,其他同學的反饋很少,以後需要多多注意,課堂掌控能力有待加強。交給學生自己討論的時間較少,本節的重難點把握的不夠,今後需多注意。

《買文具》教學反思12

在處理“淘氣買的鋼筆比現在文具店裏的鋼筆每支貴多少元?”這一問題時,我比較注重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思路的分析。我是這樣設計的:

1.請兩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口述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2.學生獨立思考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的數學信息有哪幾個,後將信息和問題完整敍述,隨後全班齊讀。

3.學生思考:解決這個問題,要先求什麼,再求什麼?並找多名學生回答。

4.列綜合算式,並解答。

教學中並沒有單純的講授記憶除加、除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而是讓學生結合解題思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理解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在實際的課堂中,發現因為時間的問題,不能全面的瞭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這一問題,以練習題最後一道為例,我把權利放給小組長,他們來負責檢查這道題的情況,並將情況反饋給我。

《買文具》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在落實中,要注意學生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的結合。如在教學解決“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這一問題時,因為是學生初步接觸除加混合運算,所以要注意學生的合作學習,弄清題意,先探索分佈解決的方法,再由分佈算式過渡到綜合算式。這樣,學生就懂得了綜合算式中每步的意思,從而也就懂得了因該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在教學“每本算術本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元”時,要注意學生知識的遷移,因為學生已經有了解決前一個問題的經驗,所以在解決本問題時,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來解決。對於那些解決問題確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同桌之間交流後再解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

在教學“哪種做法對”這一環節時,可以機動一點,既可以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進行教學,也可以在學生完成了課後“練一練”第2題的基礎上,收集學生練習中的錯誤,再結合錯例進行講解、訂正。這樣,有些學生因為犯了同樣的錯誤,所以更能引起注意,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買文具》教學反思14

《買文具》這節課是在認識了“倍”之後解決有關倍的實際問題的一節課,重點在於讓學生能在解決問題時學會分析題意,恰當地選擇解題方法,難點在於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解題方法,買文具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袋鼠阿姨的文具店開業的情景,很多小動物來買文具,分別買了不同數量的筆,然後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在提出問題後,讓學生找出要求這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這點在以後的學習中,特別是解決問題時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培養學生在眾多的數學信息中準確找到解決問題的條件的能力。

學生在找準信息解決時,因為是求倍數關係的問題,所以在讓學生理解上沒有讓學生充分感知是哪兩個數量在進行比較,所以學生分析問題時沒有找準應該選擇用乘法還是除法來進行計算,有的孩子能正確列式解決但是説出的理由卻是和算是意思完全相反的,由此看出,在這節課上,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在講解是可以配合畫圖或者擺小棒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這樣難點應該能比較容易突破。

在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上,我認為要教給學生分析題意的方法,比如勾畫出解決問題需要的條件,還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畫圖、擺小棒等。用這些方法來分析其中的數量關係,這樣學生才能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買文具》教學反思15

《買文具》是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情境,感受人民幣的功能。

2、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

3、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4、培養學生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一、教學中做的好的方面。

1、感受人民幣的功能。人民幣是一種流通的貨幣,主要功能即是購物。問學生“去超市要準備什麼?”有效的感受到人民幣的功能。

2、在情境教學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通過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認識人民幣。

3、在具體情景中,通過不同的付款方式,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理解付款的多樣性。

二、教學中的不足。

1、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估計不足,導致設計的課程進行了很多調整,沒有凸顯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人民幣的認識已作為預習佈置回去,猜想孩子沒有問題,但孩子們問題多多,想作為複習環節設計的課程,變為新課進行講授,但由於準備不足,顯得單薄。

2、對活動課的設計考慮不足,只想大的環節,沒有考慮細微之處。

3、對教材的把握有自己的想法,但沒有貫徹到底,有點走中間路線。

在今後的教學中,研讀教材,讀懂學生,豐富自己,是我的近期目標。

標籤: 反思 文具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q40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