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關於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1

本篇課文是一個短小的劇本,反映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諾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組織的一個聯絡點,為安全起見,伯諾德夫人把一份祕密文件藏在半截蠟燭裏。在蠟燭被例行前來檢查的德國鬼子點燃的危急關頭,為保住蠟燭裏的祕密,伯諾德夫人、傑克、傑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鬥爭。

劇本大家都聽過,但是卻不是很理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學體裁。在介紹劇本的時候我引入現在的演員是怎樣通過銀幕給觀眾呈現的逼真的生活狀態。劇本就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基礎,然後通過旁白,語言,舞台效果等等來充分展現人物特點與劇情發展。同學們的理解力很強,都能很好的掌握。

在本文中主要涉及兩個重要的劇幕。第一個劇幕講的是伯諾德夫人和孩子們一起藏蠟燭和表決心:為了保護這個祕密而不惜一切代價。包括自己的生命。初步瞭解傑奎琳和傑克,以及媽媽的的性格特點。同時體會旁白在劇本中的作用。同學們進行了表演,在表演中,同學們基本能夠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但是可能在選擇演員角色的時候,現場氛圍有點太熱情,導致一開始的時候,好幾個同學沒有進入角色,沒有把當時嚴肅的感覺演出來。所以在第二次表演的時候,我着重強調了一下,在第二次的表演中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第二個劇幕中,也是本課中最重要的角色表演,這是一場真正的鬥智鬥勇,一次次的危急關頭,伯諾德夫人一家和德軍展開的內急外穩的的戰鬥。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他們表現出了機智勇敢,最可愛的傑奎琳,利用自己的聰明可愛,博得少校的喜愛,並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一家人的生命,也保護住了情報的完整。

好的表演永遠是基於對劇本的透徹把握上了,為了能把劇本演好,同時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一開始我就把課時安排告知,同學們喜愛表演,所以為了能夠表演,他們也在課堂上做了一些努力。所以在第二課的時候,很多人踴躍舉手進行參演。由於課堂時間有限,並不是所有的同學們都進行了表演,覺得這是挺失敗的地方,不過總體而言,每一組上台表演的同學都有進步。基本上能在上一組的不足中得到彌補。

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2

孩子讀過一兩遍後普遍能瞭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所以我基於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瞭解大意“和”明確與敵人周旋的辦法“這兩塊的處理上,引導孩子準確簡潔地表述資料,反饋孩子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情景。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鬥爭也有了總體的瞭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繫上下文,結合自我的生活,將自我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就在我即將收課時,一個“不一樣的聲音”響起來了:一個孩子舉手説:“教師,我覺得德國軍官並不完全兇狠,他們當中也有一些人也有善良的一面。

我的眼睛立即“亮”起來,請他繼續解釋他的觀點。他説:“文中的小女兒傑奎琳要將蠟燭拿上樓時,一個德國軍官同意了,因為他想到了自我的女兒,説明他還不是完全的沒有人性。”

多麼燦爛的思維的火花!多麼細心的發現、獨特的閲讀體會!我內心暗喜,卻不急着肯定,順勢將他的觀點拿來全班進行討論。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是的,儘管在戰爭中,德軍是可怕的,而在生活中,他們也是很多孩子的好爸爸啊!學生們必須是聯想到自我的生活體驗,自我的爸爸了。儘管文中的淡淡一筆,也閃爍着熠熠的人性光彩,而我的學生們也用自我善良的心發現了這一點。

閲讀本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但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的閲讀往往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強調統一的標準答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進取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此視野觀照下,對文本的解讀方式應是開放式的、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在閲讀教學中我們就應以保證閲讀實踐時間為前提,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原則,以讓學生自主實踐、自主探究、自我評價為實施策略,從而使閲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閲讀中,教師就應鼓勵學生這種源自內心體驗的理解,成為真正的讀者。

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3

《半截蠟燭》是個劇本,學生第一次接觸劇本,他們反映説,沒怎樣看明白。

因為提前佈置預習,學生的反應很平淡。沒有學生認為這個劇本“好”。我陷入沉思:怎樣讓學生走進劇本,領略劇中人物特點,感悟語言的魅力?仔細閲讀着劇本,研究着教學參考書,聯繫學生對劇本陌生的現狀,我決定將教室臨時“轉變”為伯諾得夫人的家,我的教學在我為學生設定的地點如約展開。

這個劇本的資料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伯諾得一家人“暗守機密”,將藏有機密的金屬管放進半截蠟燭中;第二部分是他們一家巧妙地同德軍軍官周旋“保護機密”。

我首先引導學生了解劇本的基本特點,然後帶領他們通讀劇本,理清劇本的條理,認識劇中主要人物,圍繞半截蠟燭引導他們想象人物心理。學生靜靜地讀着,有學生陸續嚷着:哦,原先是他們在保護這半截蠟燭,每個人都在和德軍軍官鬥智鬥勇。

見學生對整個劇本有了初步的掌握,我開始用導演的身份將講台佈置成伯諾德家的桌子,一根教鞭成了“半截蠟燭”,六個學生成了劇中的主要演員。於是,半讀半演着劇本,學生對人物的所作所為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許是學生有了設身處地的感覺,他們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劇本的資料,體會人物的特點,我又在網上找到了劇本視頻表演,讓學生看,使學生從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演中體會為伯諾得一家在保護這半截蠟燭,在和德軍軍官鬥智鬥勇的品質。

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4

這節的設計,從我初步定稿到今日給大家呈現的堂也是一波三折的過程。這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劇本這種學形式,並且是一篇略讀,在初步的教學設計時,自我的思路很亂,總覺得要抓的點很多,要讓孩子們明白瞭解的東西更多,可是又不能面面俱到。經過我們這個團隊的深入分析,最終定了一個點,這個點就是劇本。因為我們經過對一些學生的調查後,發現孩子們對劇本以及表演劇本更感興趣,而我們學校的“個需化”教學理念正是要求我們教師一切從孩子的需要出發。那麼,這堂我們為什麼不能夠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從他們最需要的方面入手組織教學呢?並且,因為是語,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本的理解並非零起點。像這篇短劇,孩子讀過一兩遍後普遍能瞭解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所以我們就基於這樣的起點實施堂教學。

為了讓學生真正學好,激發學習興趣,前我寫了一份“通告”,大致資料是:五班要舉辦“語言的藝術”的語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排練本劇,現招募有表演才華的同學參加演出。這節將選拔《半截蠟燭》話劇的'演員,請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因為跟這個班孩子交流的時間有限,所以在堂上我給了孩子們充分的時間進行準備,僅有他們讀熟了對話,才能讀透人物內心,才能把握好主角。就這樣,堂教學變成了甑選演員的過程,學習氣氛高漲,學生們表演慾望強烈。我讓他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人物,繪聲繪色地朗讀人物的語言。既然要演戲,當然就少不了導演,所以我就將“複述故事資料”這個環節變成了“導演説戲”,從中選出一個優秀導演,放手讓他篩選演員。當然,在學生們練習表演的環節,我已經和這個學生導演進行了交流,那個孩子也很有思想,經過教師的點撥,他確定了選演員必須要抓好的兩個方面:一是對人物語言特點的把握,要經過朗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二是主角體驗,把握好人物説話時的表情動作,然後選出演員。

本節的設計旨在把呆板的字演變為栩栩如生的人物,這貼合少年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思維特點,也正貼合我們學校的“個需化“教學理念。經過表演這種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調動了學習的進取性,盤活了堂,到達了“捨我其誰”——“我是堂主人”的教學效果。

當然,完全放手給學生也是需要勇氣的。我一向堅定不移的相信每個同學都是好樣的。我的觀點是一個同學他的過去也許不好,此刻不必須好,但我堅信他的未必須會好!雖然不是自我的學生,可是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一樣的單純,你在堂上給了他們最需要的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他還會有理由不參與,不進取,不表現嗎?

既然是語堂,就必須要讓筆談成為一種習慣。無疑,本為同學們供給了一次練筆的機會,不少同學寫得采斐然,深刻而有見地。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形,是因為他們身臨其中,親歷親為,有話可寫,寫遊刃有餘。

總的説,這堂是從學生的需求和本的特點這兩方面組織教學的,我明白自我和這節都還有很多的不足,真誠期望各位領導和教師能給這個還在學習還在成長的我提出更多的提議和意見,多謝!

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5

課文《半截蠟燭》描繪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但它無時無刻不給我們以緊張激烈的感覺,讓我們觸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節課主要通過揣摩描寫人物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詞語和句子,領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質。

一、扶放結合,自主學習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着重引導學生重點研讀在危急關頭伯諾德夫人是如何和德軍進行周旋的,讓學生學會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進而讓學生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傑克與傑奎琳是如何和德軍進行周旋的。

二、以讀促悟,以悟導讀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採用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着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在教學中反覆出現,引導學生想象傑克和傑奎琳在與德軍周旋時內心在想些什麼,體會人物的複雜的心理活動。感悟課文文字中藴涵的豐富的人物內心心理活動,營造出一種緊張激烈的戰鬥氛圍。進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為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安危而擔心,感受危機的一波三折,領略伯諾德夫人一家在面對危機時沉着、冷靜、機智、勇敢的品質,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

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6

課文《半截蠟燭》,生動地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課件輔助呈現,先由教師引讀,讓學生感受到這半截蠟燭繼續燃燒下去的危險,帶領學生走進此情此境;然後通過學生的感悟,結合背景,在頭腦中疊現出緊張的一幕;再通過反覆朗讀,結合上下文,通過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體會到他們的鎮定和機智,再以個別讀和齊讀的方式加深理解,表達情感,欣賞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一、以讀為主,貫穿始終

整堂課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用多種方式聯繫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如:上課伊始,讓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故事的大意,明確了半截蠟燭的重要性,再通過引讀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使心靈受到激盪,深入地理解情況之危急,心於是隨之跳動,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其次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如課上將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一句話作為“抓手”,切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個人感受,讀後有所想,有所為,體會到她的鎮定和機智。

二、多元解讀,引導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文本、教師、學生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説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課堂上讓學生自由讀文,告訴學生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還學生自主權。

如讀伯諾德夫人的話(“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讓學生自己考慮應該強調什麼字眼。這樣的問題意味着學生個體理解的豐富的非預期性與創造性,這正展示了他們各具風格的思維特徵與閲讀視野。在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後,我分別作了這樣的引導:“儘管你們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麼”,這種有意之為,旨在通過一種價值的引領使學生真正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和人物的個性特徵。

三、讀寫結合,依託文本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我們的閲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説,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

如教學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此時讀者那懸到嗓子眼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峯迴路轉,化險為夷,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僥倖躲過一劫。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望着這盞在最後一級樓梯熄滅的蠟燭,他們的心情怎樣?學生回答如釋重負,然後請學生想象一下此時伯諾德夫人、傑克和傑奎琳會想些什麼,並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態和動作,進行説話練習,並提醒學生一定要注意當時的場合進行合理的想象。因為有了前面環節的細細品味和教師的及時提示,學生説得不錯,課後再請學生寫下來,這樣一個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和培養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課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但在有些環節上,設計還可以更優化。如情境的渲染還不夠到位,在指導學生讀“傑克”這一段內容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動作、神態、心理等有關詞句多讀,體會傑克從容、機智,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半截蠟燭優秀教學反思7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主人決定學習語文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我這樣設計《半截蠟燭》的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以演促讀

導入語是一堂課的開場白,是將學生由非學習狀態轉入本堂課學習的準備階段,是為了引導、啟發、激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所運用的語言。好的導入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為授課的成功奠下良好的基礎。新課伊始,我這樣導入:“同學們,電視劇《小兵張嘎》看過嗎?裏面的嘎子、樂樂、胖墩兒、劉英可謂機智勇敢,你們一定很喜歡吧,想像他們一樣演電視劇嗎?”我的語調是飽含激情的,我的語言是極有激趣性的,學生們一聽説演電視劇,個個躍躍欲試。然後我煞有介事的説:“機會來了,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很好的劇本——《半截蠟燭》。”順利地切入正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後播放一段二戰背景及藏有祕密的半截蠟燭由“點燃——吹熄——又點燃——端上樓熄滅”的錄像,學生聽着緊張的音樂節奏,看着蠟燭的變化,個個神情變得嚴肅,表情變得凝重。這時我讓他們説出自己最想説的話,學生有的説:“半截蠟燭最後熄滅了嗎?”“是誰端走了蠟燭?”“劇本里有幾個角色?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期待,就像平靜的湖面丟下了小石子蕩起了漣漪,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不再處於被動狀態,也能順利有效地參與後面的學習。我用“研讀劇本、練習台詞是演員的必修課”來鼓勵學生認真學習劇本。後面我設計“研讀劇本”“練習台詞”及“課後排練課本劇”始終以學生的興趣為抓手,以演促學。

二、精設提問,自主探究

在學生初讀劇情的基礎上,我精設了一個提問:“伯諾德夫人、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保護祕密與德國軍官鬥智鬥勇,故事一波三折,假如讓你來演,你最想演誰?你準備怎樣演?”讓學生帶着這樣一個學習任務讀書,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更主動地去研讀劇本,起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三、依託文本,重視個性化閲讀

學生選擇自己最想演的角色後,依託文本,自主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為體會伯諾德夫人、傑克、傑奎琳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精神品質,我先讓學生回顧以前學習一般寫人記事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提醒學生在自主研讀時可抓住描寫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文字,然後在文本中找到自己最想演這個角色的理由,運用“讀——議——體驗讀”的程序進行劇本重點部分的教學。結合在同級不同班教學本課的經歷,我發現這一環節的設計,確實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個性化閲讀得以體現。在學生交流彙報伯諾德夫人這一部分時,有學生説“我從‘要’、‘得’、‘得’幾個字看得出這個祕密很重要,教育孩子們必須守住祕密,説明她很愛國。”有學生説:“我從‘為了有一天能把德國佬趕出去’的‘趕’字覺得伯諾德夫人對德國佬很仇恨!”一個“趕”字正是伯諾德夫人一家與德國軍官周旋的目的。因此我相機介紹二戰期間德國佬的惡劣行徑,使學生對文章理解更深入,體驗更深刻。在學習傑奎琳這一部分時,有學生説:“我從‘傑奎琳打了個懶懶的哈欠’和‘傑奎琳慢慢端着蠟燭走上樓去’想到,她打個懶懶的哈欠是要説明她確實很困,我自己想睡覺時就是‘懶懶的’,動作也很慢,所以從‘懶懶’和‘慢慢’可以看出傑奎琳很機智。”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投入劇本的研讀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四、多種形式朗讀,感悟形象。

在研讀了劇本後,又特設一個“練習台詞”的環節,意在使學生通過朗讀,感悟人物形象,昇華人物精神。讓學生自己選擇朗讀方式,可選擇自己最欣賞的語言讀,可小組分角色讀,可創意表演讀,可小組評議讀,最後在學生充分讀書後指名分角色朗讀全文,展示朗讀效果,迴歸整體。

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學生思維活躍,發言踴躍,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一種平等交流的夥伴關係;依託文本,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朗讀,以讀代講;開展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效果較好。但在執教中,也受一些問題的困擾,比如在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到底什麼時候放,什麼時候收?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怎樣做到更有序有效?……這些都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多探究,以期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3z4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