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小學數學課程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課後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我從引入主題台圖,説説自己的生日,即為學生創設了寬鬆的學習氛圍,又讓學生體驗到愉悦的情感,更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富有挑戰性的”,我巧妙引用“過生日”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製造認知衝突,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讓學生進入了自主探究的積極狀態。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作用,生動地為學生展示年、月、日的形成和拳頭記憶法等內容。

1、在教學日的形成時,説明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是一日。

2、在教學月的形成時,説明月球繞着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為一月。

3、在教學年的形成時,説明地球繞太陽一週的大約時間是365天,也就是一年。

通過媒體演示,學生能更生動形象地理解這些知識,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我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充分的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觀察。並在此基礎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觀察結果,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充分的體現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整理知識,不僅幫助學生完成了認知體系的構建,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觀察、對比、概括的能力,還充分的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品嚐到自主探索帶來的成功喜悦。

在教學中,我既讓學生自己尋找熟記大小月的方法,又讓學生自己學習課本中熟記大小月的方法;既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發散的空間,又為學生提供了統一認識的依據;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培養了學生尊重科學的精神。計算全年天數、展現不同的計算方法,不僅避免了機械的記憶,而且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方法的優化。

運用所學知識,採用不同形式,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新知,拓展新知,既提高學生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首尾照應,讓學生感悟到提出問題、探索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方法。

小學數學課程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課後教學反思2

《年月日》這課是人教版課程標準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秒的時間單位之後,學生對年月日的知識也有生活經驗。在杭州參加“千人萬課”第x屆全國小學數學“新常態課堂”研討觀摩會時,全國名師劉德武上了這樣一堂課。聽了這課,我感觸很多,於是我想嘗試着學習劉老師這樣,上了這一節《年月日》。

教學這課時,我採用了課前讓學生先自己學習例題,課堂上提出問題,這樣先學後教的方式進行教學的。對於“年月日”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並不陌生,因此,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學。課堂上,我先教學生怎樣提出問題,把已懂的知識提出問題。如:1年=12月,可以提問“1年=()個月?”,也可以提問“12個月=()年?”接着,同桌相互提問考對方。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非常積極主動,尤其是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每個同學覺得考別人,很有成功感,大家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最後,四人小組學習,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這的環節很有必要,孩子們也提出了很多好問題。如:為什麼要分大月和小月?為什麼每4年有一個閏年,3個平年呢?直到下課,老師沒有給出問題的`答案,只是告訴了尋找答案的方法。

當我上完這節課,我們組的老師也很震撼。雖然老師在課堂上沒怎麼講授,但學習效果很好,學生十分投入,學得主動。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有些出乎意料。從這節課的教學來説,老師沒有知識的講解,只教給學生怎樣提問,學生有所思考後才能提出問題,學習必須主動,才能提出問題,才能提出很有價值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説,沒有老師枯燥的反覆講解,面對這麼多的知識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提出問題,想方設法地考同桌,孩子們很有成功感和幸福感,他們也喜歡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對我個人來説,通過去模仿名師上這樣一節課,讓我明白:名師的這一堂課,主要是傳遞一種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要考慮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老師有時候並不需要太多講解,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這種思想方法乃至終身學習都有一定作用;讓孩子們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

小學數學課程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課後教學反思3

《教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教師作為學生數學活動的引導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研究,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反思本課的教學,好的方面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數學的心理規律。學生已經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年月日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這些都是教學新知的生活基礎。但學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時間和數學意義上的時間,也不會主動去探究年月日的規律。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安排了5個課時的教學內容,第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完成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記憶每個月各有多少天。

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想。

愛因斯坦説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的顫慄中如痴如醉的能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本節課,我首先向學生提供了事實材料(2010年的年曆卡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去發現知識;讓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去深化理解知識;接着,我安排讓學生創作記憶大小月的方法,像數學家一樣發現了用拳頭記憶的方法,他們經歷了再創造的過程。我還安排了小遊戲,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記憶大小月的信心。

三、注重與生活聯繫。

因為年、月、日來源於生活並用之於生活,教材力圖體現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例相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教學中應儘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猜謎語、讀兒歌、做遊戲、和用拳頭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年、月、日的知識。同時,教學中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不足之處:

一、沒有放手讓學生髮散自己的思維。比如在説全年的天數時,在講各種算法時,或者在練習過程中,基本上對於練習的形式每題都是我自己分析講解,學生本來是很有興趣來解決的,但好像都被我當成了聽眾,自己説得過多,沒有足夠得以他們為主體。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後的實踐活動本應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了不同的體驗和發展。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在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了知識,而且是在交流、討論和探索的過程中增長了智慧,培養了數學學習的能力。

二、課堂的氣氛調控,我在課中始終以表揚獎勵學生為主,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逐漸感受到:只有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擺正師生之間合作交流的關係,採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熱情,才能教好學生,才是真正的師者。在培養學生初步的運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還欠缺考慮。

小學數學課程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課後教學反思4

年、月、日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光單位,也是來自學生自身和現實生活,所以,在本單元教學時,我把教學資料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我利用課件,為學生出示了超多的有好處的歷史時刻的圖片。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之後藉助課件演示講解,年、月、日的概念,之後再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使學生初步體會年、月、日的時光概念,之後,讓學生補充還有哪些有好處的日子。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個課堂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始終以“導”的姿態,讓學生富有興趣去觀察、探索、發現新知。在新知的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抄寫了年曆,並説明有些孩子如果覺得年曆太長,抄寫有困難,能夠選取抄寫幾個月的。這樣開放式的作業,使得班裏所有學生都完成了,有些程度弱的孩子,也抄寫了一個月的月曆。在課上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曆,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一年中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問題,透過這樣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之後讓學生自我觀察、探索,在一年的12個月裏,有什麼個性的地方。為學生出示近10年的2月月曆。學生髮現有些2月是28天,有些是29天。最終由我指導學生髮現四年一閏的規律,用課件上的算式説明決定平年、閏年的方法。這樣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決定推理潛力。完成創新教學模式中的探究過程。

本單元教學完後,我將學生抄寫的年曆重新整理收集,並請一些做的好的同學對自我的作業加以完善。將本次作業作為資料進行保存。

在教學中,我留給學生許多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自由空間和時光,這樣教學、學生才會放飛思維,張揚個性,但是,在教學中,由於資料比較多,時光安排不夠合理,所以後面決定平年和閏年這個環節中講得比較快,所以又安排另外的時光加以練習,時光安排不夠合理,這是本單元教學的一些不足。

以後在教學中,我務必認真反思,爭取在不斷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斷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小學數學課程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課後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及相關的知識,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之上,通過網絡平台交流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幾乎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需要關注的是,不同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積累是有差異的。而且,學生關於年、月、日的知識應該也是非系統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錯誤的理解,但是都為他們學習年、月、日打下了基礎。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首先安排讓學生觀察年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年曆中發現各月的天數。從而探索出大月、小月、平月以及平閏年。然後,結合兒歌和拳頭等遊戲的方式記憶大月和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並且發現七月、八月是連續的兩個大月。

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維,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在學習閏年、平年時,通過平閏年的排列順序,找出4年一閏的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解決了2012年和1996年是什麼平年還是閏年的問題。再要求1935年是什麼年?當學生感覺運用剛才的規律不能解決這一問題時,讓學生大膽的猜想:年份與4有什麼關係。學生得出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閏年,不能則是平年。學生嘗試計算不同的公曆年份,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這時展示萬年曆上1900年2月的月份只有28天圖,這是為什麼呢?再次讓學生猜想。從而引出當公曆年份是整百的時候,能被400整除就是閏年,反之,則是平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393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