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詩兩首(第三課時)(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詩兩首(第三課時)(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劉柳

詩兩首(第三課時)(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理解這兩首詩卻以説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2、情感目標: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

教學重點: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着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並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後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麼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説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於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後,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2.《未選擇的路》説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歎,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着特別的意藴,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

詩分四節,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嚮往,但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麼無奈又無助。這樣的開頭,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着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裏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這條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詩人也許知道,這樣的路是平淡的,沒有挑戰性的。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於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裏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最後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裏,詩人並沒有沿着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顯然有宿命的意味,帶着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麼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於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這樣寫來給這首詩增加了憂鬱的情緒。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後耐人尋味。

二、練習説明

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説的口吻,沒有什麼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並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並説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二朗讀《未選擇的路》,説説“路”包含了什麼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麼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瞭解詩中象徵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三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本題旨在讓學生積累名篇,打好文化根基。

三、欣賞兩首詩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賞析:人生難免會遭受挫折,有的人會從此萎靡消沉,有的則會因此而怨天尤人。詩人卻以飽滿的樂觀情緒鼓舞我們:“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這種力量來自對未來的信念,因為我們始終要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接着詩人在第二節裏表達了“永遠嚮往着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並描繪了人們在越過坎坷之後再來回顧過去的心情,那時一切艱難困苦都會改變面貌,變得可愛起來。這首詩是普希金人生體驗的結晶,他本人就曾屢遭坎坷,被流放、幽禁,最後被陰謀殺害,但他始終不渝地信守着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

《未選擇的路》賞析:《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裏,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徵。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詩的前三節似乎僅在平直地描寫林中的那兩條路的不同,但其中卻藴含着極大的比喻意義,第四節詩人筆鋒一轉,從林中之路躍到描寫人生之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這結句寄寓着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徵性和哲理性。

詩人以含蓄清新、別具匠心的藝術風格再現出優美的自然風光,並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反映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詩還注意引起人們的聯想,把理性與情感融於一首短詩之中,深化了這首詩的意藴,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詩人是通過優美的意境創造和濃郁的抒情表達把哲理隱含其中並傳遞給讀者的。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和韻律來表現自己對人生的思索。這種質樸無華的風格使這首詩如夏夜裏清涼柔和的風,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情趣,給人一種沁人心脾之感。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進行選擇時的心態,至於選擇的具體內容並沒有寫出,詩人的着眼點是選擇本身。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現自身的生活體驗,理解其中的哲理內容。因為這首詩具有內涵的開放性,猶如一個巨大的構架,其中的內容有待讀者去填充,在其中回顧自己的人生之路,從而受到觸動而引發深深的思索。

四、佈置作業

完成有關本課練習。

板書設計無。

課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v7e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