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蘇教版九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蘇教版九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異義詞,對課文熟讀成誦;

   2、把握文中闡述的中心觀點,初步理解孟子“仁政”的思想內涵;

   3、理清“天時”、“地利”、“人和”、“得道”幾者的關係,學習孟子嚴密的思辯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闡述的中心觀點的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層層墊高,逐步深入的嚴密的論證思路

課前預習:

   1、運用工具書,查閲字音、詞義,疏理文章大意;

   2、反覆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3、對字音、詞義、文本內容產生的疑難之處做記號,準備課上質疑。

教學步驟:

一、問題導入

    同學們,儘管“和平”是全人類一致的願望,但自古而今,戰爭始終存在。根據你們對軍事戰爭的認知,説一説現代戰爭和古代戰爭有什麼不同?

   (現代戰爭主要是軍事技術的較量,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尖端的軍事技術是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條件;而古代戰爭主要是人力的較量,作戰人數、武器裝備、自然環境等都是直接影響戰爭結果的重要因素。)

    你認為古代戰爭中,影響勝負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呢?(學生可能出現爭論,教師不必給予結論性評價)我們來看看孟子對此是怎樣的觀點。

二、疏通文義

   1、學生質疑

   請同學們把預習中遇到的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教師在引導點撥中,提示學生掌握“城、郭、環、池、委、去、域、之、至、有”等詞在文中的意思,以及“非不……”的句式特點。學生可能會提出文中“得道”該怎樣理解的問題,教師可以只做字面意思的解答,並以此設置懸念:“道”字有着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孟子一生所堅持的思想主張都濃縮在這個字中,等一會兒我們將作專門討論。)

   2、學生口譯文章大意,教師點撥。

   3、學生齊聲朗讀課文。

三、深入理解

    1、教師設問:文中提及了幾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得道”、“失道”,分別是什麼意思?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繫?請大家再細讀課文,深入理解,找到答案。

    2、學生自讀課文,做好批註;之後自由討論。

   (這裏“人和”與“得道”之間的內在聯繫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點撥,可以引導學生認真研讀文章最後一段第一句話,由其言下之意思考“得道”的具體內涵,從而理清“人和”與“得道”的關係。參考答案:1、天時--有利的自然條件,如風、雨、季節、氣候等;地利--有利的物質條件,如城、池、兵革、米粟等;人和--眾人擁有的士氣、鬥志,萬眾一心的精神狀況,眾志成城、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等;得道--得到仁義,施行仁政,施恩於民;失道--失掉仁義,倒行逆施,殘暴統治。  2、孟子在文章開篇就點明瞭中心論點,揭示了前三者的關係,然後以攻城為例,先從攻方説明“天時不如地利”,然後從守方説明沒有人心團結、眾志成城的精神,再好的物質條件也不可能守住城池,即“地利不如人和”,這樣層層墊高,最終強調了“人和”是三個條件中最關鍵的因素。揭示了“人和”對戰爭的重要性後,孟子又對“怎樣才能做到人和?”這個問題進行追根究底,最終歸因為“得道”二字,從而總結了人心向背對戰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昇華了文章的中心觀點。這樣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的思路,逐層深入闡明自己的思想觀點,論證嚴密,條理清晰。)

四、拓展延伸

   1、學習文章之後,請你就其中的一個觀點,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

   (此問意在培養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認知、生活積累等,科學辯證地看待問題的習慣,學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你能説出有關“和”的成語、俗語或典故嗎?“和”字在當代社會又具有了怎樣的新內涵?

   (參考:成語有“和氣生財”、“一團和氣”、“和氣致祥”、“和衷共濟”等;俗語有“家和萬事興”;典故有“將相和”等。在當代社會,“和”字不僅僅是指人與人的和諧相處,而且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和諧發展。)

五、熟讀鞏固

    指導學生通過個讀、組讀、齊讀等方式,反覆朗讀,邊讀邊回味體會作者的思想觀點,邊讀邊有意記憶背誦。(如課堂時間不夠,這一環節可作為作業讓學生在課後完成,並做好相應的檢查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8ld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