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關於小蝌蚪找媽媽教案(通用5篇)

關於小蝌蚪找媽媽教案(通用5篇)

《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明線,講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鯉魚阿姨就迎上去問,看到烏龜像它們的媽媽就追上去喊,最後看到大青蛙才游過去叫媽媽。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教案,歡迎閲讀參考!

關於小蝌蚪找媽媽教案(通用5篇)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畫面,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2、體會動物的語言、心理,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4、繼續培養學生收集、積累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

2、藉助插圖,去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理解文中的詞語。

教具準備:

電腦、圖片、動畫片。

教學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提示:注意觀察小蝌蚪的身體變化。

二、進入新課:

1、整體感知:

指名分段讀,想一想: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他在路上遇見了誰?在文中畫出來。教師進行板書

(三次、鯉魚、烏龜、青蛙。)

2、電腦出示問題,在下階段的學習中帶着問題去學習:(結合上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進行篩選後的。)

3、細讀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哪些內容同插圖有聯繫?

2)分別請學生讀二、三、四自然段,再請學生根據自然段的內容找到相關的圖片把圖貼在黑板上。

3)同桌之間試着結合課文內容講一講圖畫的內容:

(第二自然段開始介紹小蝌蚪的變化,幾天以後,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向鯉魚媽媽打聽自己媽媽去了哪裏,從鯉魚媽媽那裏他得知: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第三自然段寫過了幾天,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看見烏龜後,錯認烏龜為自己的媽媽,從烏龜媽媽那裏得知:自己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服,唱起歌來頂呱呱。第四自然段寫過了幾天,小蝌蚪尾巴變短了,變成了小青蛙。在荷葉上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教師:整個找媽媽的過程,課文是抓住了動物的語言和動作來描寫的。自己認真地讀讀,找出描寫動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詞語,並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體會為什麼這樣寫。結合學生説的教師板書有關動詞:“迎”“追”“遊”

(小蝌蚪“迎上去”説明小蝌蚪與鯉魚遊的方向是相對的,他在有禮貌地打聽。鯉魚媽媽的一番話,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看見烏龜後,就“追上去”説明小蝌蚪和烏龜前進的方向相同,烏龜在前,小蝌蚪在後,表現出小蝌蚪急於找到自己媽媽的心情。烏龜的話使小蝌蚪進一步瞭解了媽媽的外形特點:“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服,唱起歌來頂呱呱。”小蝌蚪看見青蛙媽媽後,就“游過去”説明他看見媽媽後,十分高興。)

4)根據畫面內容,練習有語氣地朗讀:

自由讀

指名讀一讀,説説你為什麼這樣讀;還可以説説讀書時有什麼困難?

教師進行指導:小蝌蚪想找媽媽,他們詢問鯉魚媽媽時,要有禮貌,讀出渴望找到媽媽的心情;鯉魚媽媽的回答語速放慢,非常可親可敬,讀出關心孩子的語氣。

小蝌蚪叫烏龜媽媽時,要讀出既高興又着急的語氣。烏龜在與小蝌蚪説話時,要讀出寬容、耐心、穩重、熱情的語氣,讀書時速度放慢。

小蝌蚪看見自己的媽媽後,要讀出高興的語氣,青蛙媽媽的話要讀得:親切、自然。

小組練習分角色有語氣、還可以加上適當的表演。

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

評一評讀書情況,為什麼?

4教師提出問題: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他是怎樣變成一隻小青蛙的呢?

學生自己説説: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説,可以用筆畫出生長過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説明。

在小組內與同學説説,交流交流。

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展示。

教師出示電腦畫面: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再過幾天,()變短了,漸漸地,()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

讓學生讀一讀,自己試着進行填寫。

請學生把答案板書到黑板上: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見了。

師生共同讀一讀。

根據電腦畫面畫出小蝌蚪生長過程,與電腦博士比一比。

三、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幫助人類做些什麼呢?我們應該怎樣做?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藉助課外資料談。)

教師小結: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青蛙。

四、積累所得信息:

讓學生想想通過學習打算積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範圍內説説,相互交流。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2

(一)猜謎語,激趣導入

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

(二)學習生字詞

1.藉助圖畫讀課文,自學不認識的字。

2.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小組互助學習,交流自己認識了什麼字,讀懂了什麼。

4.指導初讀課文,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5.指導寫字。

(三)朗讀感悟

1.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看圖觀察,説出蝌蚪的變化。

(2)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的段落,認真朗讀。

(3)重點指導蝌蚪與鯉魚媽媽、與烏龜的對話。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禮貌;第二次很熱情,但有點着急。

鯉魚:親切。烏龜:和藹。

3.指導朗讀第四、五段。

(1)蝌蚪的尾巴發生了什麼變化?

(2)青蛙媽媽的話應該怎麼讀?(親切、慈愛)

4.分角色朗讀。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34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二,小蝌蚪找媽媽,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3

【教學理念】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緊緊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徵,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寓知識的傳授於同學自身的體驗學習中,在此之上,培養同學思維,訓練其語感,提高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故事教學的基本戰略必需堅持“趣中學,學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公開課教案,力圖落實和體現上述教學理念。為了從知識、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實好本文的教學,我在設計中還充沛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兒童自身的特點,抓住“六”個字──“變”、“趣”、“演”、“引”、“板”、“讀”,進行全文的設計。

【教學特色】

以“趣”為經,以“學”為緯。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優美、畫面形象、情節生動,很適合低年級同學的口味。全文貫穿兩條線:一是“找”,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協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媽媽,二是“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的變化。根據教學要求,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⑴ 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⑵ 通過圖文結合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能力目標:⑴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藉助學文,培養同學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讓同學知道青蛙是捕獲害蟲的能手,教育同學從小維護有益動物。

【教學主要環節和意圖説明】

一、變──變序教學,突出對比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鮮明的特點: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誰,説了什麼”的層次來佈置段落內容。因為這點,以往大多教師均從指導同學學法入手,依照故事發展布置教學。為了突出全文的重點,我採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來處置,目的是直奔主題,理清線索,掌握重點,讓同學對全文知識有更清的理解。變序法流程體現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一自然段)

2、青蛙媽媽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

(找出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誰的協助下找到了媽媽?

(指導對話朗讀)

變序處置,我認為有三點好處:

1、對比鮮明:讓同學通過對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徵,找出不同點,從而自覺生疑: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2、重點突出:鯉魚媽媽和烏龜協助小蝌蚪這一內容僅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點內容,放置在最後教學,使全文重點得到突出。

3、線索鮮明:一篇文章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教師處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刪葉的過程,突出主幹,以便讓同學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線索。

二、趣──以趣促智,調動情感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對於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缺乏主動意識,只有充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知識的傳授為娛樂體驗,寓教於樂,才幹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自身就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科學有效地處置好兩者的關係,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1、兒歌朗讀扮演。

小蝌蚪長成青蛙時,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變化,為了讓同學瞭解並掌握這一知識,在課文的學習中,我佈置了兒歌朗讀扮演。(自編內容)

生:我是一隻小蝌蚪,我要去找媽媽啦!

師:不好!

生:(接)怪事發生了。

師:(驚奇地)怎麼了?

生:啥時長出後腿啦,接着長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變化,我已長成青蛙啦!(呱呱呱)

2、謎語引入課題。

利用兒童喜歡猜謎語的特點,我引用了兩則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呀遊。(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通過謎語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導入課題的作用: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難怪小蝌蚪連自身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3、自述介紹。

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中,為了讓同學對青蛙的特徵有更為鮮明的印象,我設計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青蛙媽媽,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説嗎?目的是引導同學練習用“鼓着”“披着”“露着”三個詞語説話,活用詞語。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由於問題的設計讓同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他們的主體性,參與性一定會大大增強。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頭上鼓着一對大眼睛,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論述自身的特徵)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隻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隻害蟲。我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護關心我。(論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我是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動

“游過去”“追上去”“迎上去”三個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摒棄了教師僅僅從字義上區別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們善於觀察,善於模仿的天性,設計了以下環節的教學:

1、找一找:找出課文中三個動詞所在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2、看一看:通過播放軟件,讓同學從觀察中初步體會三個動詞表示的不同方向。

3、貼一貼:教師製作幾個箭頭,讓同學根據看到的`畫面,通過箭頭的不同擺貼來釋義。

如:“迎上去”表示為:

“追上去”表示為:

“游過去”表示為:

4、演一演:理解詞語的目的是應用詞語,為了讓同學深刻體會“迎上去”一詞的意義,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當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會怎樣?(師生扮演)演完之後,請同學們根據所看到的情景説一句話,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詞。

如:江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主動迎上去,説:“江老師,您好,歡迎您!”

通過演一演,説一説,同學們體會到“迎”指的是兩者方向相對,而且帶有主動熱情的意思。課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聽媽媽的下落,所以讀起來也要特別有禮貌。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同學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瞭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裏的小蝌蚪。(播放軟件)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麼。這不,他們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於找到了自身的媽媽,原來就是一保可愛的大青蛙。(貼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説:小朋友,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麼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協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維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穀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平安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保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麼嗎?(環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板書的“美”。

小蝌蚪找媽媽

六、讀──讀中悟情,積澱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澱語感。於永正説過: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範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同學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的對話時,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悦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局面。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寶寶學畫小蝌蚪的基本技能。

2、讓寶寶在回憶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受小蝌蚪找媽媽時的心情,我們應該幫助它們。

二、活動準備:

1、寶寶認識過許多小動物,包括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裏的所有動物。

2、寶寶已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理解故事情節。

3、小蝌蚪找媽媽添畫的紙、油畫棒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磁帶。

三、活動過程:

1、寶寶,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小青蛙、小蝌蚪等)。

2、小蝌蚪長的怎樣,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體,細小的尾巴扭一扭。教師又指着小蝌蚪説,小蝌蚪正在找媽媽。(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畫小蝌蚪)

小蝌蚪找媽媽,媽媽與我不一樣,

媽媽媽媽你在哪?寶寶一起幫助它。

啊,青芫褪悄懵杪琛?

3、寶寶操作畫,教師放錄音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鼓勵

4、畫得又像又好的寶寶。

5、評價作品與兒歌一起講述,獎勵畫面好的寶寶。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1、或多媒體課件,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揭示新課,板課題:小蝌蚪找媽媽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範讀課文。

三、學生自讀課文

1、標出不認識的字。

2、讀準字音。

四、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五、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指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小蝌蚪的樣子),理解“甩着”。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比較後,説説幾天後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板書:長出兩條後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分角色讀。

⑵ 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板書:四條腿 寬嘴巴。

3、用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⑴ 學生彙報學習情況,多媒體或做動作幫助理解“追上去”。

⑵ 交流:為什麼小蝌蚪會錯把烏龜當媽媽呢?

⑶ 分角色讀。

六、小結

第二課時

一、自讀課文

二、圖文結合,理解內容

1、自讀第4、5自然段。

討論交流: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是什麼樣的?

2、小蝌蚪又有什麼變化?

3、課件出示青蛙媽媽的話,結合課後“讀讀説説”的練習,用“已經”説話。

4、齊讀課文最後一段。畫出小蝌蚪最後變化的詞句。

教師板書:尾巴消失 捉害蟲。

5、小結: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也是青蛙生長變化的過程。

三、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複習生字,指導書寫

出示字卡,檢查識字情況。

1、出示“我會寫”的字,學生讀一讀。

2、觀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該怎麼寫?

3、學生描紅,臨寫,師巡視輔導。

4、展示學生的書寫,評議書寫情況。

五、演一演

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課本劇《小蝌蚪找媽媽》。評出表演得好的小組予以獎勵。

六、拓展學習(作業)

1、課後進一步瞭解有關青蛙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做保護青蛙的小衞士。

2、通過查找資料或網絡資源,瞭解一種動物從小到大的變化過程,以後在班上交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yzl8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