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關於草原教案錦集7篇

關於草原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草原教案錦集7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草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藴涵的意思,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藴涵的意思,積累優美的詞彙。

【教學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積累優美的詞彙,並且應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課文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主要採用朗讀、圖像、交流、寫作、資料、製作手抄報等教學方式,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良好的網絡環境。

通過讓學生主動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媒體設計】

製作一個網站型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資料庫中進行閲讀與探究,以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這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為學生創設一個大信息量、開放的學習環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聽配樂朗誦《刺勒歌》錄音,把學生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

2、提出本課課題。

3、回顧課文:

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二、引發探究主題

1、老舍先生為什麼會有何忍別這樣的感受呢?從這是怎樣的草原?這是怎樣的草原人?等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課件,讓學生在閲讀中領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通過提名讀、齊讀、領讀等朗讀,並適時加以指導和點撥,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語言,體會文字與多媒體信息表現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優勢。

3、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草原美的驚歎之情。學生進行交流,師生互評小結。

4、用上述的學習方法,利用多媒體資料庫對這是怎樣的草原?展開小組討論。在學生自主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

5、小組成員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現蒙古族人民接待遠客的方法,如運用感情讀、抓詞句説、講故事、想像描述等方式向全班講解。

三、揭示中心,總結全文

1、草原的風景美,人情更美。在依依惜別的時候,你最想説什麼、做什麼?

2、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對草原的風光美與人情美髮出內心由衷的讚歎,體會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含義。

四、查閲資料,拓展創新

1、通過網絡教學課件,讓學生閲讀相關文章,瞭解草原新貌並設計草原未來。

2、學生留言。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信息資源,進行拓展閲讀,培養學生自覺在信息海洋中學習研究的習慣,並利用網絡論壇進行實時交流。

五、作業

以4個人為一小組,出一期關於草原的手抄報。

【點評】

這是一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得比較好的語文課,在教學設計的理念上凸顯課改新理念。

一、創設基於師生交往互動的教學關係

教師在充分分析學生認知水平及年齡特徵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教師通過組織討論、指導朗讀等手段,讓學生邊讀邊解疑,並藉助多媒體技術優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多元智力。

二、注重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了學生自主探究活動,主要環節表現為問題引路,協作探索,共同提高。學生置身於優美的音樂和草原影像之中,圍繞這是怎樣的草原?和這是怎樣的草原人?兩個問題,通過看、聽、讀等方法,在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三、注重綜合性學習

以4人小組為單位,出一期關於草原的手抄報,做到了學以致用。既完成了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檢測,又促使學生調動自身潛力,利用資源,團結合作,進行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四、計算機網絡成了教與學的有力工具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那抒情動人的旋律、風吹草低見牛羊那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為其體會課文內容創設了情境;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表現欲。

草原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及相關音樂活動

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感受內蒙古歌舞的民族風格,激發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

二、認知目標:能用自豪、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通過小組合作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創造音樂美的才能和合作協調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唱、舞、奏、創等音樂實踐,感受內蒙古歌舞的民族風格。

教學難點:

歌曲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一起玩〈點名遊戲〉

二、創設情境

1、過渡談話

師:“咱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接下來,老師給你們表演一段舞蹈,請你們猜猜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生:……

師:你們想不想學學?(跟師學動作)

2、表演〈我是草原小騎兵〉伴奏

師:現在我們配上音樂跳一段好嗎?

3、師:説起蒙古,會讓你想到什麼?

生:……

3、發聲練習

師:從你們的回答中,我知道了蒙古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看看,準備好,我們出發嘍!瞧,我們到了(媒體展示大草原畫面),噠噠 噠噠 噠(師模擬馬蹄聲從弱到強),這是什麼聲音啊?

生:……

師:原來有馬兒正向我們跑來。誰能來模仿馬蹄聲?(個別)現在請你們隨着琴的音高來模仿。(師指導字要唱的清晰、帶上唱歌的狀態)

1 1 1 1 1 1 1 1 — ……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三、學唱歌曲

1、師: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馬終於走近我們了,你們聽,還傳來了小牧民的歌聲呢!

2、聽錄音範唱

師:聽了小牧民的演唱,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回答

3、復聽歌曲

師:讓我們帶着這種愉快的心情再來欣賞一次。

4、朗讀歌詞

師:誰來按節奏朗讀一遍歌詞?

生:個別讀(其他同學拍節奏)

不準的地方可請會讀的同學糾正

師生:一起按節奏朗讀歌詞(第二遍加上感情輕快地朗讀)

5、用la輕聲跟琴學唱

6、帶上歌詞輕聲地演唱

7、解決問題(用對比法)

師:你們演唱覺得有困難嗎?(可請其他同學幫忙)注意休止的地方

分句練唱

8、完整隨琴演唱

9、師生接龍演唱

(提醒分句)

10、歌曲處理(原速演唱)

師:現在要考考你們的耳朵靈不靈了?你們聽老師唱,哪一種演唱更能表現小牧民開心的心情?

生:第二遍

師:現在就請你們帶着這種自豪、歡快的心情來演唱。有信心嗎?

11、完整演唱

12、隨錄音伴奏演唱

四、創編活動(分打擊樂、演唱、表演表現歌曲)

(一)創設情境

1、師:你們唱得真好聽,今天呀牧民們要在美麗的大草原舉行一年一次隆重的那達慕大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去看一看,他們在幹什麼?(媒體展示:騎馬、射箭、摔跤擠奶圖片) 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參加他們的那達慕大會呢?

2、師:那就得學會蒙古族人會做的事。你們看,在這些動作的下面有一組節奏,想一想,這些節奏應該和哪些動作交朋友?

擠奶 摔跤 射箭 騎馬

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刷 刷 刷 刷

嘿— 嗖嗖 嗖—

3、節奏模擬

(分組模擬)

(二)分組排練

師:下面讓我們也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吧!我們排練一個節目為他們助興,怎麼樣?(分配任務)

(三)創作表演

1、第一編表演

師: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2、互相評價

3、再次表演

六、小結、下課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領略了大草原的美麗風光,一起唱唱、跳跳、動動,你快樂嗎?

生:快樂!

師:這些都是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音樂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到處都是音樂。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快樂。

草原教案 篇3

靜默草原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文本的學習,領略散文優美的文字魅力,積累對散文這一文體的審美體驗。

2、體會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對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勵同學親近大自然,體悟自然景物的美感,豐富情感體驗,淨化心靈世界。

二、教學難點

1、對沒有真正體會過草原的同學,僅從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難的。

2、對初二學生而言,散文是記敍文中比較新的文體,鑑賞比較有難度。

三、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藴含深義的語句,理解作者對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能力,從中獲取美好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方法

圖片展示法--師生交流互動法--提問法--課文分析法--講授法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預習要求

1、通過,掌握生字詞的讀音、意義。

2、通讀課文,在各段落之前標上序號,並背誦第十一自然段。

3、有條件的情況下,課前通過查找一些圖片圖像,從而對草原這一自然景觀有更直觀的印象。

七、教學過程

1、以上節課學過的《刺勒歌》導入,全班齊聲背誦。

2、導入課文後,抽查預習情況,請同學到講台上為生字詞注音,解釋文中的生詞意義。

3、進入課文講解環節,提問同學對文章的閲讀體驗,鼓勵同學自主發言。

4、同學發言完畢後,老師説説自己的閲讀感受,師生相互交流對課文及作者情感的初步理解。

5、分析課文,選取重點句段講解。

A.從遼遠、蒼茫困惑這幾個詞語歸納出看不到這個特點,第七段歸納出看不盡這個特點。

B.看不到看不盡--單一,但是單一中的豐富體現在哪裏呢?在與海的對比中,看出包容性(接觸,撫摸,打滾兒,過夜等)。

C.重點段,第11自然段,結合第12自然段,一起分析。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為壯闊,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沒有拘束,也就沒有指引,人突然感到侷促,無措--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感覺。另外,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顯得那樣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博大。

D.為什麼作者要説願意像母牛和烈馬一樣,温柔和剛烈的對比--作者陶醉在草原的懷抱中。草原可以給人感受到寬容温柔的一面,也可以體會殘酷堅硬的一面--豐富人的性情。

E.最後兩段,作者冥想。由草原到人,由外在景物昇華至內心情感。

F.總結,作者對草原懷有什麼樣情感呢?深沉厚重的熱愛,像兒女對母親的那種熱愛和仰慕。

找出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地方。--都市景色和草原的不同的欣賞感覺;牧人和城裏人看草原的不同感覺;草原和大海的對比;自由感和不自由感的對比;母牛和烈馬的對比;草原與人的對比。

6、理解完課文,請同學分組分段把整篇課文朗讀一遍。之後,檢查同學背誦情況,請兩位同學背誦第11自然段。

7.結束課文,佈置課後作業和下節課預習任務。

八、板書(部分):

靜默草原

草原的特點:

遼遠、蒼茫、困惑--看不到

草一直延伸到天際--看不盡

單一(單純)--豐富(包容性)

相關對比:

壯闊無邊 --無拘束、自由

侷促、無措--不自由

母牛--烈馬

草原與人

草原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秒學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本課語言通暢易懂,對場面的秒學富有激情,細膩貼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4.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1.讓學説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3.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3.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到過草原嗎?在電視、電影中見過草原嗎?誰願意把你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article/。這篇課文記敍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為什麼喜歡這一段?

三.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理解詞語。

2.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五.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敍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草原教案 篇5

課 題:《草原上》

年 級:三年級藝術上學期

教學目標:

1、《草原上》、是我國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調。初步感受這一地區的民族風格。

2、內蒙古地區的音樂往往是歌舞一體的。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並進行即興編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欣賞《草原放牧》聽音樂編舞蹈,講故事,發揮想象力。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內容:

1、用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去感受內蒙古人民的風土人情。

2、在悠揚的歌曲中,要求學生根據插圖等資料展開聯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學習歌曲《草原上》

4、邊唱邊表演舞蹈,表現出對草原的讚美之情。

5、學會了歌曲,情學生用樂器為歌曲伴奏,分組進行評比,看看哪組最入情。

6、聆聽《草原放牧》,教師可講“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樂知識的學習。

創編與表演

請學生分組用樂器為歌曲伴奏,部分學生來表演舞蹈,部分學生來演唱。

草原教案 篇6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指導學生用歡快自豪的情緒來演唱歌曲,並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風格。

二、通過創設輕鬆活潑的情境,並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在聽,唱,演等情感體驗中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三、通過歌唱讓學生從中感受大草原的美好和對自己家鄉“松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教學重點:

運用創新手段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並積極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難點:

通過對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和風格。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又來到了我們共同唱歌跳舞的歡樂時光!首先讓我們跳起來,動起來,一起放鬆心情好嗎?師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

2、採訪客人:

1)今天教室裏來了很多客人,請同學們問一下他們都是什麼民族的?

2)介紹教師的民族:滿族

3、欣賞FLASH影片《家鄉》。(藏族歌曲)

二、實踐體驗、學唱歌曲:

1、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也藴育了各具風格特色的民族歌曲。下面讓我們共同來傾聽一首歌曲,想一想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它和哪首歌曲很相像?並在圖片中選擇出這個民族的服裝。初聽歌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讚歌》。(課件1:無畫面)

3、再次感受,當你閉上眼睛傾聽,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腦海中會浮現什麼畫面?

4、讓我們來一同欣賞草原的美景,再次欣賞歌曲(課件2:聲像俱全)

5、看到美麗的景色,老師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們歡迎嗎?教師範唱。

6、出示圖片“美”。提問:你覺得這首歌美在哪裏?

1)旋律美。用“嗒”模唱歌曲。

2)歌詞美。有感情讀歌詞。

3)內在情感美。介紹歌曲背景,並欣賞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課件3)

這首歌曲描寫了蒙古族少年兒童龍梅和玉榮兩姐妹為保護集體羊羣與暴風雪搏鬥的英雄事蹟,也表現出他們對自己家鄉的讚美和熱愛,更展現了內蒙草原的興旺發達,日新月異的建設面貌!

7、這樣“美”的一首歌,就讓我們用美麗的心情,美麗的表情,美麗的聲音來演唱一遍好嗎?

8、自學

請為歌曲分段,每段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和感情來演唱?

一段、輕快有彈性的聲音,似乎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廣闊草原,聽到馬兒馳騁的噠噠蹄聲。

二段、更加自豪的感情。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同時也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

9、分組合作學習

一組用“嗒”伴唱;一組主唱;一組用自制道具伴奏;一組用舞蹈表演。

三、歌曲創新改編,創設舞台展示自我。

1、提問:我們的家鄉是哪裏?你們熱愛自己的家鄉嗎?那麼就讓我們做一次“小小作詞家”,把這首歌改編成《松原讚歌》

2、學生朗讀自編的歌詞。

3、隨音樂熱情的演唱《松原讚歌》。

四、小結

在《愛我中華》中結束這愉快的四十分鐘!

草原教案 篇7

小説因情節的跌宕起伏、語言的形象生動、人物的惟妙惟肖在文學寶庫中熠熠生輝,人們的青睞也就使小説的教學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般在小説的教學中,因為篇幅大多過長,教師往往把閲讀移到課下,課上就以內容概述一帶而過,而這樣往往使多數同學都忽視了小説的精彩細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説的教學更要重視閲讀。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就嘗試給學生大量自由閲讀的時間和空間。事實證明,在深入閲讀的基礎上,情節的梳理、主題的把握容易得多。另外,小説的語言值得品味,以批註的形式賞析語言,彌補了以往教學中在語言分析上的淺嘗輒止,留下了更多的閲讀痕跡。內容上的探討有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訓練,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們在深入瞭解“狼”文化的基礎上受到極大啟發,在彼此心靈碰撞的基礎上產生思想火花,從而形成理性的認識。教學目標確定為:理清故事情節,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小説中的藝術形象,多角度發表自己的見解,合作探討小説主題。瞭解蒙古草原狼的生活習性,感受動物身上的精神魅力。教學重點為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通過深入品味、鑑賞精彩語句來把握小説中的藝術形象。教學難點為理解動物身上表現的“人性”。

分析文章前讓學生充分閲讀課文。 給學生自由的閲讀空間,小説情節本身就極富魅力,學生會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欲罷不能。 之後交流初讀體驗。此環節,教師儘量不做引導不做過多評價,給學生創設原汁原味地思考與交流的空間,保留學生最初的閲讀體驗。教學重點、難點完成後進行知識拓展:積累有關狼的成語、諺語。總結草原狼的特點。千百年來草原民族一直認為狼是草原的保護神。事實證明,狼是草原生態的天然調節器,內蒙古草原過去幾千年一直保持着原貌,草原狼功莫大焉。在草原上,狼是草原人民的朋友、敵人、心中的神。那是因為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令草原人民深深折服。草原狼具有強悍進取、團隊協作、頑強戰鬥和勇敢犧牲的習性,這些都深深地影響了草原民族的精神性格;蒙古人卓絕的生存技能和軍事才華,更是在同草原狼軍團長期不間斷的生存戰爭中鍛煉出來的;而且,狼又是草原戰馬的培訓師,恰恰是狼對馬羣的攻擊,才把蒙古馬逼成了世界上最具耐力和最善戰的戰馬。

本課的教授重在突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探究和發現感悟。本文故事性較強,可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所以,在初步感知文章內容時,讓學生從陳陣、大青馬、草原狼三者出發來體會小説塑造的藝術形象,感知在動物身上散發出的人性的精神。其次,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深刻體會文章精髓,進而感悟小説的寫作意圖。由淺入深,層層引導,將學生的閲讀視野拓寬、加深。 整個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思想認識的導引以及學生個性的張揚,在文學作品中得到思維方面的訓練,促進學生對自身的理解與提升。

教學本課後,我感到自己的教學環節得以完成,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方面、以及課堂氣氛的調節方面顯得蒼白,或有所忽略。多日後根據同事的教學研討,我進行了更多的思考: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品析語言文字,在品析中促進學生收穫思想啟迪、情感的感化與薰陶,從而提高語文素養。同時讓學生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完成表情達意的實用價值,發揮語文的工具性性質。這一項對於我們的學生而言較難。學生語言習慣口語化,語言積累蒼白,在公眾場合不敢説話,不會説話。所以教師的在教學設計中要認識到這一點,所以設計要更精細、更要適合學生實際能力。對我們的學生怎麼教?教師在備課時每個環節都要精雕細刻;每個大問題都要準備出幾個小步驟,一點一點地架設小梯子、小台階,對這一點要心中有數。比如:品析草原狼的人文特點(我在這個問題上設計的就太粗,導致學生回答不順暢)。對於好學生教師問“結合文中具體語句,來説説狼的特點”,學生就會有較個性化的認識。而對於我們的學生(除較聰明的學生外),教師要做到給出文中具體的語句,讓學生有目標地去認識。而對於有的學生教師的設計要細到把某個句子中某個詞語提示給學生,他們才會有體會、有想法。就是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去感悟。而對於思維粗糙、情感淡薄的學生,他們茶壺煮餃子就心有而嘴説不出,教師還要提示他幾個詞供選擇。

由此我想一個問題:怎樣教最笨的學生。課前教師要有幾套教學方案。比如關鍵處教師最示範,比如教師就某個問題細到提示出詞語,問題做到最細。我認為平時的學生分析方法、思考習慣、學習技巧的培養至關重要。平時有訓練,需要表現時才會有能力。看來自己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分析、思考能力的訓練做的有欠缺。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課後進行了多次的反思,我認識到對於語文學習來説,“悟”很重要。

“悟”是“新課標”的要求。國家頒佈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説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悟”,就語文學習來説,其實就是領悟、感悟語言,我們通常説某人語感強,即是説他語言感悟能力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期盼學生語感能力強,但怎樣才能行之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感,確實值得深入研究。

葉聖陶先生説:“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裏,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練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反覆思考葉老這些話的意思,有三點(這也是教材編寫人反覆強調的):一、教材是例子,教過的課文,學生就要能讀懂讀通讀透,達到舉一反三的程度;二、文章是教不完的,教一篇就要讓學生懂得這一類文章的閲讀技巧和寫作技巧;三、閲讀技能的熟練得靠學生用心去“悟”,悟透後才能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我很贊同葉老的説法,覺得課文不必每一篇都教,也不一定非教教材中的課文;教一篇就得有利於對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否則學生掌握生字詞即可,這是一;就算重點教的文章,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完全可以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狀況,重點突破某一點。俗語“傷五指不如斷一指”,説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培養學生的“悟”性,提高他們“感悟”“領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

有句名言説得好“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能創造先生。”這就是教學相長,因此,當老師不是向學生傳授多少知識而是應該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

通過教學發現自己平時對學生的感悟能力培養有不足。

我認識到教師還要有一定的組織教學的能力,在課堂上針對出現的具體情況有靈活的教學策略。課堂是教學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因此,採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的思維跟着初中語文老師的思路走,教師在備課中要把握好課堂激勵和創設高潮。設置好課堂教學的情境、選得好課堂教學高潮的內容、把握好課堂高潮的時間。

學生在課堂上的閲讀時間是有限的,在這段有限的時間內閲讀所有的學習材料既不可能也沒必要,閲讀課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讀什麼”,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讀”,即進行閲讀策略培訓,使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閲讀過程,掌握閲讀的技巧和方法。閲讀教學中教給學生閲讀課文理解的相應策略。我在教學文字較多、文章篇幅較長的文章時曾進行過如下的嘗試:聚焦策略。

交流信息已成為現代社會交際的基本內容,處理信息已成為學習、工作甚至娛樂須臾不可離開的任務,閲讀教學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地蒐集、處理、交流、整理信息的過程,所以必須在整體把握閲讀材料的基礎上,明確方向,縮小包圍,尋繹信息焦點,方能跟蹤追擊,嚴密分析,準確把握。何為信息焦點?指的是課文中凝聚全部思想內容的關鍵部分,即尋找關鍵句。篇有篇的信息焦點,段有段的信息焦點,句子也有句子的信息焦點。我們可以通過尋找關鍵的策略進行信息聚焦,關鍵句指文章中的中心句、過渡句、首括句、總結句等。文章段落是由一個個句子組成的,而句子又總是圍繞着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思路有計劃地組織起來的。因此,在閲讀中尋找到了這些關鍵句,就把握住了段落的核心,其他句子的意義和作用,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尋找關鍵句的策略實際上是個抓主要矛盾的策略。概括信息策略。概括信息策略是指在閲讀中簡明扼要地寫出所讀材料的內容梗概,它是對原讀物的濃縮,反映了原文章的主旨。 在閲讀中運用概括信息策略,有利於促進分析加工和整合加工的認知活動。因為要概括文章的信息,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取捨和濃縮,取捨和濃縮文章信息的過程也就是對所讀文章進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加工和整合加工的過程,因此,它能提高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總之,閲讀策略培養和語文閲讀能力的提高是手段和結果的關係,在實際操作中應從現有的教材入手,將各種策略恰到好處的融入閲讀任務中去,通過閲讀策略訓練,使學生能根據閲讀材料的要求,有意識、有目的地選擇恰當的策略,學會學習閲讀的方法,並逐步獨立、自主地承擔起自己的閲讀責任。

其實學生間儘管能力上和智力上存在差距,但教師的教學思想、方法、能力和策略將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慨歎學生的能力時,我們更多的應是反思自己,面對需而生情況努力找到最好的教學之路。

標籤: 錦集 草原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xzn2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