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藉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2、培養操作、觀察、發現、總結、概括等能力。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教學難點:

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教學用具:

實物展示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認識線段

(1)建立線段的數學模型,認識端點

(3)畫線段

師: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1條線段,師巡視指畫法不同的學生畫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畫的線段,反饋出線的問題。如:畫彎,沒點兩個端點,畫的方向等。

追問:你認為誰畫的對?為什麼?不加兩個端點行嗎?兩個端點的作用是什麼?你認為畫線段時要注意哪幾點?

強調線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調整。

(4)讀線段

師:誰能幫老師給黑板上的這條線段起個名字?怎麼讀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兩個端點命名,給線段命名,生讀,師板書:讀作:線段AB(或BA)指出有兩種讀法。

強調:讀線段時可以從任意一個端點讀起。

(5)找線段

師: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條線段,請你找出1條線段,用手指出它的兩個端點,與同桌説一説。

同位互動,指2個生彙報。

2、認識射線。

(1)建立射線的數學模型

課件演示手電筒的燈泡發射出一束光線,問:你看到了什麼?

(2)畫、讀射線

師:射線有什麼特點?怎麼畫?怎麼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後和同桌交流。

師巡視發現問題,讓一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師:剛才你在畫射線時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樣解決?讀射線呢?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要先畫一個端點,然後沿着任意一個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指出:由於射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為了方便讀,要把射線的端點用大寫字母“A”表示,再在射線上任取一個點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射線AB,不能讀射線BA,讀射線時要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

(3)尋找射線

師:想一想,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物體發出的射線?

引導學生説出:激光、探照燈、紅外線、太陽、燈泡等。

師:別忘了恩澤地球上萬物生靈的太陽發出的光線也是射線。

3、認識直線

(1)建立直線的數學模型

(2)畫、讀直線

師:直線又有什麼特點?怎麼畫?怎麼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師巡視發現問題,讓一個四人小組到黑板上板演。

師:誰有不同的想法?追問:點A、點B是直線的端點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由於直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為了方便讀,要在直線上任意取兩個點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直線AB(或BA),讀直線時從哪一端讀起都可以,有兩種讀法。

(4)找直線

師:實際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線,比如當一條筆直的馬路一眼望不到頭向兩端直直的無限延伸時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條直線。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舉例如:高壓線、鐵路、高速公路等。

(三)實踐活動,歸納特徵

比較三線的區別與聯繫: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三種線,請你認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説其餘同學補充。

指出:看來三種線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課件演示:·直線向兩端無限延伸;·在直線上截取1條線段;·一條線段去掉1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條射線;·線段、射線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四)綜合運用,感知提升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直線、射線、線段3位好朋友,下面讓我們和它們一起來玩玩闖關遊戲,好嗎?

第一關: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1、有始有終(線段)

2、無始無終(直線)

3、有始無終(射線)

第二關:他們誰説對了?

1、小明説:我畫的線段長4釐米。(對)

2、小紅説:我畫的射線長1米。(錯)

3、小麗説:我畫的直線長2分米。(錯)

第三關:試一試畫直線。

1、過一點畫直線

先任意畫一點,然後過一點畫直線,師帶領學生完成。

體會: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

2、過兩點,畫直線。

學生操作體會。

追問:能不能再畫呢?

總結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第四關:你發現了什麼?

從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許多條道路,哪條路最短?(小結: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五)檢測。

判斷題:

(1)直線AB長30cm。( )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

(3)線段CD長5cm。( )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

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與分析,瞭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藉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60週年閲兵視頻,説一説有什麼感受?

師:這麼大的場面中一定藴涵着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麼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麼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可能會説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説約130cm;小紅從家裏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説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説説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瞭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範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看來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60週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瞭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一)藉助數線,直觀感受“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裏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説説想法,學生可能會説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於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於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後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於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説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於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於1萬和約等於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説説你有什麼發現,能得到什麼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瞭解情況。

學生彙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藉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捨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捨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閲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説一説“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學習時,每人都要説一説自己的想法,並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彙報。

教師巡視,瞭解小組討論的情況,並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於20萬;直接用四捨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於5,所以直接把十萬後面的尾數“33482”捨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説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捨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説説:怎樣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閲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並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嶽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捨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捨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捨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能用所學的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請學生説説這節課的收穫。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舍18000≈20000

四捨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設計説明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本着“學貴在思,思源於疑”的思想,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究、發現新知識的奧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究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規律進行探究活動是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特點之一。學生對三角板上每個角的度數都比較熟悉,從這裏入手,先讓學生算出每塊三角板上三個內角的和是180°,進而引發學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嗎?接着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任意畫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測量誤差)。再引導學生通過剪拼的方法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然後利用課件演示進一步驗證,由此獲得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這一系列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最後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逐層加深。在練習的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主動解題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兼顧到了智力水平發展較快的學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三角板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

師:這些是我們早已認識的平面圖形,那麼你們知道長方形有什麼特徵嗎?(學生彙報: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有四個角,且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這四個角一共是多少度?(360°)

師:你是怎麼算的?(90°×4=360°)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的過程)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後,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課件分別顯示出三個角的弧線),我們把三角形裏面的這三個角叫做三角形的內角。

師:通過剛才的回憶,同學們知道長方形四個內角的和是360°,那麼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學過的平面圖形,喚醒學生的認知。藉助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徵,學生通過計算很容易知道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從而質疑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這樣以問題情境開始,既豐富了學生的感官認識,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

⊙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課件出示一塊三角板)大家熟悉這塊三角板嗎?請拿出形狀與這塊一樣的三角板,並和同桌互相説一説各個角的度數。(課件出示由三角板抽象出的三角形)

師:這個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是多少?(180°)你是怎樣知道的?(90°+45°+45°=180°)

明確:把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合起來就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課件出示由另一塊三角板抽象出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90°+60°+30°=180°)

師:從剛才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這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且這兩個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2.探究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

(1)剛才我們探究了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麼其他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度呢?請大家猜一猜。(大多數學生認為也是180°)

(2)操作、驗證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剛才大多數同學認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但也有幾個同學不敢肯定,那麼我們用什麼方法來驗證這個猜想是否正確呢?

①小組合作,探究驗證方法。

師:請每位同學先獨立思考,然後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看一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②交流彙報。

預設

組1:我們小組用量角器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分別量出來,再加起來看一看是不是等於180°。

組2:我們小組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而平角的度數也是180°,如果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剛好能拼成一個平角,那麼就説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所以我們小組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拼一拼,看一看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角。

③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師:請同學們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來驗證我們剛才的猜想,驗證完,將你的結論在小組內交流。(出示課堂活動卡,教師巡視,參與各小組的驗證活動,並給予適當的指導)

師小結:大家剛才量出來的結果或拼出來的結果都在180°左右,其實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因為在測量或操作的過程中會產生誤差,所以數據會有一些偏差。

3.得出結論。

師:根據上面的驗證,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教師板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操作、思考、反饋等過程,真正經歷了有效的探究活動,先由直角三角形算出其內角和,再用猜想、操作、驗證等方法推導出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最後歸納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數學學習中歸納的思想方法,還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掌握含兩級的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大數,並體會、理解讀數的規則。

練習讀數,使學生理解萬級的數的讀法與個級的數的讀法的聯繫與區別。

結合讀數,培養學生的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含兩級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讀出下面的數

305300535002879

(1)我們學過哪些記數單位?

(2)請你按數位順序表中的順序依次説出所學過的數位。

(3)萬級包括哪幾個數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萬級的數的讀法。

我們已經學習過萬以內的數的讀法。而像我們昨天的城市人口數據的大數該怎麼讀呢?

(1)出示含兩級的數位表,並在相應的數位下面呈現2496,讓學生讀一讀。

(2)再呈現24960000

讓學生試讀。

比較24960000與24960000在數位上的區別。

啟發:引導24960000的讀法。

説説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麼,引導説出一共有多少萬?

這個數有什麼特點?(個級的四個數位上都是o,即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末尾的零都不讀出來。)讀法與以前學過的數的讀法有什麼異同點?

相同點: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去讀。

不同點:萬級的數要在後面加讀一個“萬”字。

小結萬級的數的讀法

小結:整萬數的讀法,先分級,把萬級上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個級上的四個零都不要讀出來。

練習讀一讀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讀法。

學習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6407000。

②引導觀察6407000與24960000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③學生自己試讀,交流讀法。

④小結讀法:分級——先讀萬級上的數——接着讀個級上的數。

教師隨學生敍述板書,六百四十萬七千

(1)學習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85000300。

②學生自己分步驟試讀。

③師聲生同讀。

④小結讀法: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

⑤按正確的讀法師生品讀。(板書:八千五百萬零三百。)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內化提高

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1)觀察每個數的特點。同桌互讀。

2、做練習一第2題。

3、教師在計數器上撥數,學生讀。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有哪些收穫?

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及以上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掌握數位順序表,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大數,會比較大數的大小,會將整萬、整億的數分別改寫成用“萬”和“億”作單位的數,會用“四捨五入”法把一個大數省略萬位或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在認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例1)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知道數級、數位。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揭示各計數單位間的關係的過程,掌握數位順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教學難點

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圖片和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我們以前都認識過哪些數?

2、數數:

1)從689一個一個的數到712。2)從420一十一十的數到540

3)從91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 4)從20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比較大的數?

4、出示圖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請學生試着讀一讀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

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麼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

利用計數器問:怎麼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數下去

10個十萬是多少?

10個一百萬是多少

10個一千萬是多少

學生在計數器上數數。

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

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

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個十萬

每個計數單位都要佔一個位置,按照我國計數的習慣,每4個數位是一級。

説一説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三、鞏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題數數

2、做一做的2題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萬以上的數。

3、練習一的第1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五、作業:做一個數位順序表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個十萬

個人修改

讓學生寫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數

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千萬位左邊一位是什麼位?它的計數單位是多少?老師明確説明:千萬位左一位是億位,它的計數單位是億。在計數器上顯示“億”。

最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億以內數的認識(教科書第2~4頁的內容,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是個大數;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理解、掌握我國記數習慣,每四個數位為一級。

3.掌握數位順序,能夠根據數級初步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使學生獲得正確讀數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記數單位以及各記數單位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數級、數位、記數單位的區別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學準備:

課件、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課件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很多大數。(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萬。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萬千米。

地球離月亮大約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些大數。(板書課題)

2、介紹主題圖(出示主題圖)

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普查中這六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口數據。(課件出示:我國人口)

誰能嘗試讀出上面這些數?

指名讀數,並讓學生説説他是怎樣讀的?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出示例1:13819000這個數有多大呢?

1.計數器操作,認識計數單位。

在這個計數器上,你發現了什麼?

用計數器數數:撥上一千,然後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上一千。

問題: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十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萬”。)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一萬,是多少?認識十個一萬是十萬,板書“十萬”。用同樣方法,完成一百萬、一千萬、一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2.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係。

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麼嗎?你們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將13819000按數位順序寫出。説出每個數字所佔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有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同桌學生互相説一説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3)學習“數級”。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

為了便於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個“萬”.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內化提高

完成第4頁“做一做”第1題。

同桌之間互相説數,一個一、一萬一萬地説,另一個撥。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讓學生談談學習體會、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dg8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