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快樂的動物》教案素材

《快樂的動物》教案素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6—47頁“快樂的動物”。

《快樂的動物》教案素材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會用除法求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3、會利用學具擺出或畫圖形表示兩個數量的關係,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4、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倍”有關的簡單的生活問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倍”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求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的方法,能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教材與學生:

本節結合“快樂的動物”的具體情境,學習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事實上,“倍”是一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通過擺一擺、圈一圈、畫一畫這些具體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在自主操作、交流後,學生真正體會了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這時用除法表示和計算“誰是誰的幾倍”就水到渠成了。

教具:

課件、綠色小棒和紅色小棒(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好,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走

進大自然裏看一看小動物。

出示情景圖,觀察:你都認識這些快樂的動物嗎?(學生自由説一説)

二、探究新知

(一)統計。

1、數一數圖上各種動物分別有多少隻,並填在表格裏。

2、彙報。採取提問個別同學、集體回答、拍手、搭肩等形式説出動物的只數。(要求學生説完整的話。)

(二)擺一擺、圈一圈(猴子和鴨子),認識“倍”。

1、用綠色小棒代替猴子擺出猴子的只數,用紅色小棒代替小鴨擺出它的只數。(學生擺,師巡視指導)

2、交流:你是怎麼擺的?為什麼這樣擺?

生:我是這樣擺的:擺3個綠棒,再擺6個紅棒(3個3個擺)

師:為什麼3個3個擺呢?

生:是為了和上面的1個3對照的。[小學教學設計網-更多小學數學教案]

3、師板書,畫線代替猴子和小鴨

師問:6裏面有( )個3

生:6裏面有(2)個3

師:1個3就是3的一倍,2個3就是3的兩倍,3個3就是3的3倍……

4、總結:6就是3的(2)倍(多提問幾位學生,同桌互説)

(三)擺一擺、圈一圈(小松鼠和小鳥),加深理解“倍”

1、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擺出小松鼠和小鳥的只數(學生用學具擺,教師巡視指導)

2、集體交流

3、總結

12裏面有(6)個2

12是2的(6)倍

(四)學生自己練習擺小松鼠和小雞並總結

(五)學生靜息,教師根據板書總結

(六)練習

1、10是2的()倍

(1)、先用學具擺

(2)、説出答案並列出算式

(3)、為什麼這樣列算式?(10裏面有5個2)

(4)、強調“倍”的意義

2、9是3的()倍,並列算式

3、14是2的()倍

(七)、總結

求倍數關係,涉及兩個量之間的比較。我們可以用圖形和除法算式兩種方式來表示“誰是誰的幾倍” 。

三、鞏固提高

1、做課本:做一做、説一説(先自己做,再集體交流。教師個別輔導)

2、做:練一連第2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在學習中有收穫嗎?

五、課堂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1、3題。

六、板書設計

快樂的動物(“倍”的意義)

鴨子 6只 松鼠 2只 孔雀 1只

猴子 3只 小鳥 12只 小雞 8只

猴子○ ○ ○ 3

鴨子 ○ ○ ○ ○ ○ ○ 6

6裏面有(2)個3

6是3的(2)倍

教學反思

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本節結合“快樂的動物”的具體情境

學習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教材沒有給“倍”下定義,而是通過“做一做”中的擺一擺、圈一圈、畫一畫這些具體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我在設計教案和備課時在想: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體驗過“平均分”的活動過程,本課再讓學生用學具擺出猴子數1個3、鴨子數2個3,是一個多簡單的操作活動啊,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應該沒困難、沒問題的,學生能把鴨子平均分成兩份後,我就可以順利引出“倍”了。可實際上並非我想象那樣簡單、順利。有的學生不會把代表猴子的和鴨子的圓片分成兩行來擺,很多學生不會擺2個3代表鴨子數,這樣學生就難以觀察到猴子數是一份(1個3),鴨子數是兩份(2個3),難以感受到“倍”的意義。後來我發現兩個會擺2個3的學生,就請他們彙報,讓其他學生説説這樣擺的好處是什麼,再讓大家照樣子擺一擺、分一分,這時我才能引出“倍”,讓學生通過剛才的操作體會“倍”的意義。這個操作活動花了較多的時間,因此後面的課堂作業不夠時間完成。即使如此,我想多花點時間是值得的。通過操作活動,學生能更加理解圖意,更好地理解什麼是“倍”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qv3e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