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釣魚的啟示》精品教案

《釣魚的啟示》精品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釣魚的啟示》精品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釣魚的啟示》精品教案

【教材簡説】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第九冊的課文。它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分為釣魚、防魚、啟示三部分,重難點“啟示”部分説教味比較濃,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課。

【學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從十一歲的釣魚一事講到三十四年後的啟示,時間跨度大,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存在距離;尤其是作為課文的重難點“啟示”部分,三十四年後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讓小學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積澱,難度肯定很大。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引起情感共鳴,體會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認識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從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啟示”,理解意思。

2、板書“釣魚的”,展現完整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接觸難點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課文,你最難以理解的又是哪部分?

出示: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讀這段話,讀準,讀通。

三、探究難點

1、課文是用什麼例子來説明道德抉擇這個問題的?

(釣魚。)

2、再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説説這裏的“是”指什麼?這裏的“非”又指什麼?

板書:

是非交流後得出結論。

(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放了就是正確的。)

板書:

放不放3、引:

同學們讀了幾遍課文就知道什麼是“是”,什麼是“非”,看來道德的確是──(齊讀: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可就是這麼個簡單的放與不放的問題,究竟“難”在哪裏呢?

板書:

難請學生找找,並相機出示。

⑴魚好大:

出示: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從哪看出“大”?

(“從來沒有”,感歎句的形式。)

⑵魚難釣:

(從第三自然段中“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的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傢伙上鈎了。”“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説明釣這條魚是經過漫長等待,而且十分不容易。)

你能讀讀這兩個句子嗎?讀出釣這條魚的不容易。

(從“像往常一樣”“我小心翼翼的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釣到它不容易。看出“我”的動作嫻熟,釣過不少條魚,但是從來沒釣過這麼大的魚,而且是鱸魚,這種成就感可想而知,而且後文説“三十四年再也沒有釣過那樣大的魚,可見確實很罕見,而且一生只此一次。)

⑶無人知:

環境的描寫:“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説明只有父子兩人,別無他人,“沒人知道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

4、在這種情況下要放棄魚,真難啊:

如果釣魚的人是你,釣到這麼大的鱸魚,你願意不願意放了它?”

鼓勵學生説真話、説心裏話,帶着自己的觀點在書中找理由。孩子們展開讀書、對話,領着孩子們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可我最終放棄了,只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哪句話?

⑴出示這句話: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⑵細細讀這句話,你又讀出了什麼?

引導學生關注“盯、好一會兒,得”。

(父親也很不捨得放這條魚,從“盯”、“好一會兒”可以感受到,同時父親又在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選擇了放,從“得”可以看出。)

⑶正是這樣,父親在“我”面臨人生中的第一次道德的選擇,就幫我擺正了標準,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是與非,如何去選擇,這難道不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嗎?

讓我們再來齊讀父親的話。

四、深悟啟示

1、是呀在人生旅途中,我會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投影出示這句話。

理解這個“魚”是什麼魚?

(就是誘惑自己的利益。)

2、在這34年中,“我”會遇到什麼樣誘惑的“魚”呢?

聯繫生活實際出示:

當“我”拿到100分的考卷,卻發現老師沒有改出我的錯題時,。

當“我”上學快遲到,過馬路遇到紅燈而沒有警察時,。

當我買東西發現多找了錢時,。

文中的“我”會怎樣做呢?

為什麼會毫不猶豫的這樣做呢?3、出示:

“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理解“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是什麼?來自哪裏?

五、昇華啟示

1、小練筆:

34年後的我已成為美國著名建築師,當我又一次來到湖心小島釣魚時,想把對父親的感激之情寫出來。我會寫些什麼?

2、齊誦:

一次擇善而從,在我們的記憶中會永遠地留下清香。這是一個足以讓我們自豪地講給朋友和兒孫聽的故事

──詹姆斯蘭費蒂斯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孟德斯鳩

【板書】

13、釣魚的啟示

放──是魚好大

難?魚難釣

不放──非無人知

【反思】

新課程在課程目標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設計,不僅強調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獲得,還應重視學生情感態度的充分發展。而《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有比較強的實際指導意義,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少。在道德與利益之間應該做何選擇?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是與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理解該怎樣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自覺講道德、守規則的人。

但是本文的課文的重難點“啟示”部分,説教味比較濃,學生也很難理解。如何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真正有質量、有深度的對話,是每一位教者都回避不了的難題。於是我設計的教學從“啟示”──“釣魚”──“啟示”。一開始讓學生讀通這段話,因為這段話由兩個長句構成,讀來拗口,應要學生讀通順。接着結合具體事件“釣魚”理解“是非”的具體指代,感受人物矛盾的內心活動,並説説自己的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的真實想法,利用學生的觀點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後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加深對啟示的感悟,再次把深奧的啟示拉近學生身邊,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建構價值觀,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境界,將課堂上的閲讀活動化作成了一次師生共同參與的鮮活的“道德體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ewp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