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鈴兒響叮鐺》教案

《鈴兒響叮鐺》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鈴兒響叮鐺》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鈴兒響叮鐺》教案

《鈴兒響叮鐺》教案1

教學內容:

1、綜合訓練:二聲部合唱發音練習曲(三度音程構成的二部連音練習一)。

2、歌曲:《鈴兒響叮鐺》

3、複習歌曲:《小白菜》

教學目標:

1、創設良好的音樂情景,指導學生用親切、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初步體會旋律進行的特點和歌曲內容,着重從意境上啟發學生對歌詞的理解。

2、練習用氣息支持唱好高音,並能掌握歌曲的節奏。通過聽、唱、動等綜合

音樂活動,充分感受歌曲的風格。

3、培養學生在二聲部視唱時,能注意音量力度的均衡及聲部之間的和諧,注

意傾聽其它聲部的聲音,使自己的聲音融合於集體聲音之中,使歌曲在演唱時達到和諧、統一。

4、進一步發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並能感受作品中優美的旋律和所表現的

內容,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課型:

綜合課

教學課時:

總課時二節,本課為第一節。

教學重點:

這首歌曲的學習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到美國兒童歌曲的風格,以及表現出這首二聲部歌曲歡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

這首歌曲的難點是:第二聲部的演唱以及b段中弱拍起拍處的歌詞“衝”、“我們”、快”、“年”等字。

教學準備:

教室局部佈置有雪景的地方,雪花紙片,教材圖片(雪景、馬車、雪橇滑板),

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三角鐵),

原聲錄音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隨《櫻花》的音樂進入教室。

2、師生問好。

發聲訓練:第3首

綜合訓練:三度音程構成的二部連音練習一

集體先練唱低聲部部分,再練唱高音部部分。

注意:發音要均衡、聲部要和諧。注意力度的變化。

(二)教學活動

1、導入新課――歌曲:《鈴兒響叮鐺》

欣賞:學唱前,讓學生先完整地欣賞一遍歌曲的原唱,感受歌曲的風格。

提問:①、這首歌曲的作者是誰?歌曲的名稱是什麼?

②、全首歌曲有什麼主要特徵。它音樂特色是什麼?它表現什麼了內容?

③、這首歌曲的曲調的旋律是怎樣的?它的音樂的節奏、速度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通過教室的佈置環境與圖片相結合,説出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氣氛?

2、簡單介紹歌曲的主要內容,瞭解歌詞的大意,展示歌詞內容的圖片。

3、學習《鈴兒響叮鐺》。

①學習《鈴兒響叮鐺》的曲譜。

先學習視唱第二聲部的曲譜,再學習視唱第一聲部的曲譜。

要求學生帶着活潑、愉快的情緒跟着老師的琴聲哼唱旋律。

請學生用手打出相應的節奏。

②、學習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指導學生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注意聲音要明亮,音調要活潑。

重點指導:讀準b段中,弱拍起拍處的歌詞“衝”、“我們”、快”、“年”等字。

③、聽教師範唱。

細心體驗歌曲中所表達的音樂感情。

④、指導學生學唱歌曲。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隨琴輕聲視唱低聲部的歌詞。

重點指導:先視唱第二聲部的歌詞,特別是弱拍上的歌詞要唱準。再學視唱第一聲部的歌詞。(學生普遍對第一聲部比較熟悉)

⑤、讓學生自己討論交流:這首歌曲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速度來演唱?三段樂曲在速度、節奏、氣氛上有什麼不同?

⑥、指導全班學生有節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全班學生分為兩個聲部有節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學生兩聲部合起來練唱,重點為低聲部伴奏。

(三)、遊戲活動:打擊樂:《鈴兒響叮鐺》

1、讓學生傾聽歌曲的原唱,説出歌曲中那些部分可以用打擊樂器來表現?

根據歌曲的氣氛情緒和內容,引導學生選擇打擊樂器。

引入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三角鐵、鈴鼓等。

2、啟發學生用打擊樂器來為歌曲伴奏,調動學生的演唱情緒和表現歌曲的意境。

雙響筒碰鈴、用來表現馬蹄聲,三角鐵、鈴鼓用來表現鈴聲、雪橇聲。

讓學生自由地選擇打擊樂器來表現歌曲的內容。

3、利用教室的佈置,讓學生上台自由地表演,有的可以用打擊樂器、有的可以自由跳舞、有的可以拿紙雪花飄揚。

(四)、請學生思考:在歌唱《小白菜》和《鈴兒響叮鐺》這兩首歌曲有什麼不同?

完整地欣賞歌曲《小白菜》的錄音帶,再與《鈴兒響叮鐺》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演唱方式做對比。

請學生自由發揮説出自己的感受。

並預先練習做課本第42頁。

第二節課複習課上完成練習。

(五)、課堂小結。

師生再見,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鈴兒響叮鐺》教案2

活動目標:

1、充分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愉快氣氛,熟悉樂曲優美歡快的旋律。

2、增強欣賞音樂的興趣。

3、知道聖誕節到了,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歌曲的VCD一張;聖誕帽子。

活動過程:

1、師戴聖誕帽,以聖誕老人的口吻引題。

——向幼兒介紹外國人的新年是12月25日“聖誕節”。

——請幼兒説説自己印象當中的聖誕節。

2、欣賞歌曲:《鈴兒響叮鐺》

——讓幼兒知道這是一首人們在過聖誕節的時候喜歡聽的歌曲。

——請幼兒欣賞歌曲。

——請幼兒説説聽了歌曲之後的感受:你聽到什麼?有什麼感覺?想做什麼?

3、請幼兒把自己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用動作表現出來。

——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作。

——請個別幼兒表演自己的動作。

——請幼兒自由結成小組進行表演。.

活動評價與反思:

由於在活動前期加了一個欣賞活動,對第二環節的集體舞學習降低了難度。《指南》中支出:理解和尊重幼兒在欣賞藝術作品時的手舞足蹈、即興模仿等行為。今天孩子們的動作雖然不夠優美,身體的協調度不夠,基礎舞步不熟練,導致步伐錯亂,有個別孩子會有碰撞。儘管這樣,全體幼兒共同參與,孩子們還是一遍一遍地跳着、舞着,真是應了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原動力,是幼兒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活動中孩子們跳出了健康,跳出了節日的氛圍。不足之處,我感覺整個活動有點亂。

《鈴兒響叮鐺》教案3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體驗在雪橇上急速飛奔時舒暢的心情。

2、配合打擊樂器和簡單舞蹈動作,能較好地表現音樂的風格和情緒。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

配合打擊樂器和簡單舞蹈動作,能較好地表現音樂風格和情緒。

教學準備:

課件、鋼琴、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與導入

1、提問冬天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2、欣賞視頻《小雪橇》。

A、提問歌曲表達內容。

B、什麼拉着雪橇?

C、雪橇的用途?(運送貨物、交通工具、娛樂工具)

3、導入課題《鈴兒響叮噹》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與雪橇有關的歌曲,是馬拉着雪橇,而且這匹馬非常的可愛,它的脖子上還繫着鈴鐺,會發出叮叮噹噹非常清脆悦耳的聲音,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下這首歌。

(二)、新歌教學《鈴兒響叮噹》

1、視頻《鈴兒響叮噹》

A、你們聽過這首歌嗎?名字叫《鈴兒響叮噹》,其中有一句旋律我們都會唱,叮叮噹······鈴兒響叮噹。

B、這首歌描寫了什麼情景?孩子們在雪橇上唱歌玩得很開心,和《小雪橇》很類似。

2、再聽歌曲《鈴兒響叮噹》。 A、歌曲情緒怎樣?(歡快活潑)B、劃分段落?C、找出反覆之處。

2、按節奏讀歌詞。(注意換氣與附點節奏)

3、教唱歌曲。 A、跟琴學唱

B、個別樂句反覆教唱。 C、跟琴演唱。

4、雪橇從遠處滑了過來,又從身邊滑走了,你覺得怎樣表現由遠到近的這種效果呢?

你覺得哪句應該唱的重一些,哪句應該請一些呢?

(三)、鞏固練習

1、跟伴奏演唱,注意表現由遠及近的效果。

2、分組演唱。

3、唱得真好,我彷彿聽到了那種叮叮噹噹清脆悦耳的聲音,老師有個提議,看看能不能用我們手中的紙來模仿鈴聲呢?(跟伴奏)

4、不錯,不過老師好像還不過癮,畢竟不是真的樂器,下面拿出樂器,先研究一下怎麼來演奏才能表現鈴兒的聲音。(個別起來説)

5、隨伴奏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6、學生創編動作。並隨音樂一起表演。

7、唱唱,跳跳,演奏。

(四)、小結

在你們唱唱跳跳中老師看到了你們臉上的的喜悦,是不是很開心呢?老師希望你們每天都這樣開心快樂,並且老師希望你們把這份開心與快樂傳遞給身邊每一人。能做到嗎?!

《鈴兒響叮鐺》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旋律,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樂趣。

2、正確演奏X XX和XX X兩種節奏型。

3、學習用不同方式表現音樂。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用不同方式表現音樂。

難點:正確演奏XXX和XX X兩種節奏型。三、活動準備

《鈴兒響叮噹》歌曲四、活動過程1、欣賞歌曲

A:播放歌曲《鈴兒響叮噹》,教師帶幼兒做簡單拍手動作,感受歌曲旋律。 B:提問:“聽到剛才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快樂、高興等)歌曲裏説的是一件什麼事情?”(冬天小朋友滑雪)“你聽到這首歌曲的節奏有什麼特點?”(活潑、歡快)。“誰能試着拍手來表現這首音樂的節奏?”讓幼兒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自然的隨音樂打節奏。

C: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聲音也是有節奏的,小朋友想想,你聽到過的哪些聲音是有節奏的?2、練習節奏

A:師:剛才小朋友説得非常好,誰能試着用動作表現這些節奏?

請幼兒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動作。引導幼兒結合歌曲節奏做拍手、點頭、拍手、拍肩、跺腳等動作。

B:師:“剛才小朋友做得非常好現在我們分組表演一下,好嗎?” C:師:小朋友想不想來比賽一下?看看哪個組的小朋友表現的最棒。 2。演唱歌曲

A:用拍手的形式來複習歌曲的歌詞和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D:師:讓我們一起跟着鋼琴,加上動作一邊唱一邊完整的來表演這首歌曲吧。

《鈴兒響叮鐺》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鈴兒響叮噹》,讓我們從中體驗一個文化主題——對大自然的讚美,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2、通過歌曲《鈴兒響叮噹》的訓練,讓我們從中體驗到和聲的美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學重點: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緒生動的演唱來表現它。

教學難點:

歌曲的賞析與演唱表現藝術處理的結合統一以及嘗試用不同的音樂要素表現歌曲。

教學方法:

教材、多媒體。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最近幾天的天氣可以説是春光明媚、春風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聲音來模仿一下春風是怎麼吹的?用“WU”。師示範,生跟唱。

師在黑板上畫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線。學生用“LU”來演唱。

師:剛才我們分別模仿了冬天流動的風和急促的風的聲音,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兩種風交織在一起是什麼效果。

師:我剛才聽到了“叮叮噹”,這是馬鈴的聲音。大家覺得還缺一個什麼聲音啊?生答:馬蹄聲。

二、學唱歌曲:

師:大家剛才表現的非常好,現在我們來聽下面這首歌曲。師:剛才這首曲子大家熟悉嗎?師:今天老師就帶着大家一起來學習這首《鈴兒響叮噹》!

師: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聖誕歌曲,是由美國的作曲家彼爾。彭特所作。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這首歌的錄音,聽的時候注意,這首歌是幾拍子的?情緒怎樣?錄音:《鈴兒響叮噹》生答:……2拍子,歡快……

3、師出示旋律譜。

師:跟着老師的鋼琴劃拍視唱全曲。強調: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覺唱出來。

4、師:這首歌曲的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師: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麼不同?分聲部視唱第三部分。

5、生口琴視奏A部分,雙聲部合奏。並視唱A部分。

6、師講解歌曲的曲式結構:

A——B——A`

7、師:剛才我們把A部分和A`部分學會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還用老師教嗎?

8、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視唱。

9、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詞的問題留待下節課解決。

三、總結、下課。

四、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4/4拍七子香港

五、預習下節課內容。

標籤: 教案 響叮鐺 鈴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0y3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