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洛陽詩韻優秀教案

洛陽詩韻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洛陽詩韻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洛陽詩韻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在獨立閲讀課文的同時,圈點課文表達洛陽博大精深文化底藴的詞語,體會本文詩意濃郁,韻味悠久的特點,作者對洛陽的悠悠的情思;

2、勾畫、圈點和評註文章構思上的獨具匠心的結構特色;

3、圈點和評註本文采用的記敍、議論和抒情等等各種表達方式和比喻排比的修辭格。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4、體會和理解本文詩的韻味;

5、採用典型的材料體現洛陽作為文化名城的“況味”。

三、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1課時(指導學生閲讀課文,理解文章的結構和第1部分課文內容)

一、導入課文談話要點:

洛陽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現為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陽古,有“天下第一寺”白馬寺;洛陽美,有“羣芳之寇”的牡丹;洛陽絕,有1300多年的唐三彩;洛陽奇,有“無比雄偉”的龍門石窟。洛陽是一個充滿詩韻的城市。

《洛陽詩韻》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題目就有着特殊的含義--白居易在江南憶的第二首中説“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寫出了對江南杭州的憶戀--借用此詩葉文玲老師寫出了對洛陽思念。洛陽是歷史的厚重的沉積和饋贈,是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審視洛陽的美,彷彿讀一首優美的古詩,韻味無窮。

二、讓學生明白:本文是採用了先後果的邏輯順序敍寫的。先寫對洛陽的篤誠的崇拜,後寫洛陽的古、美、奇和絕--因。在此基礎上,學生獨立閲讀課文,做書間筆記,分析段落層次。

三、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作以下的點撥:

第一部分(1至5)寫作者對洛陽的十分偏愛和篤誠的崇拜。

第二部分(6至15)寫洛陽的四大特點--古、美、奇、絕。

四、品味課文的語言指導。

1、課文的第一段説:“中原憶,最憶是洛陽。情思悠悠中寫下這句話,連筆尖都帶了幾分醉意。

A、句中的“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説明了什麼?(長久地思念)

B、“連筆尖都帶了幾分醉意”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感情?(對洛陽濃烈的感情。)

2、第一部分中有兩個比喻句。找出來,説説它的含義。

第一句是(2節)“水自天上來的黃河,浩蕩東去,沿途凝結一一顆顆明珠似的城市,洛陽是璀璨的一顆。”--這是暗語。“水是天上來的黃河,浩蕩東去……”一語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詩《將進酒》,原句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昨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而洛陽是“璀璨的一顆明珠”,突出了它是黃河的文明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文明的代表。

第二句是(3節)“洛陽一似黃河激揚雄渾的音符,洛陽又像春之神,明媚動人的笑靨。”--這是明喻,寫出了洛陽的雄渾和動人。

3、如何理解第3節中的“洛陽是歷史厚重的饋贈和沉積”?--洛陽有着燦爛的古代文明。因為洛陽曾經是東漢、魏、晉、隨唐時代有全國乃至亞洲的經濟文化中心,從洛陽發掘的文化遺產,是足可以代表中華民族燦爛的精神財富的。

4、為什麼洛陽有特殊的“況味”?--洛陽有悠久的燦爛文化遺產。“況味”,原指境況和情味。這裏指洛陽悠久燦爛的文化遺產,是足可以代表中華民族燦爛的精神財富。

5、第一部分總寫了對洛陽的感受,抒發了作者對洛陽的偏愛之情。為什麼作者對洛陽有着如此的偏愛和篤誠的崇拜?--概括地説,是因為作者對洛陽有着“特殊的機遇和親緣”,洛陽有着“特殊的況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具體地説,因為洛陽它曾經是九朝古都,是全乃至亞洲的經濟文化中心,洛陽曆代人才輩出,在東漢時代就有過3萬多太學生,作者對洛陽有着“特殊的機遇和親緣”,洛陽有着“特殊的況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

6、閲讀4、5兩段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A、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這兩段文字的中心內容。(我對洛陽十分偏愛,有着篤誠的崇拜。)

B、況味”,原指境況和情味。這裏指洛陽悠久燦爛的文化遺產,是足可以代表中華民族燦爛的精神財富。

C、是什麼特殊的機遇和親緣,使作者對洛陽十分偏愛?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陸機入洛,名噪才名。--30年前,我曾抄靈這一古句,慰勉當時發落邙山的兄長。)

D、“洛陽詩韻”這個題目有什麼含義?(洛陽是中華民族歷史的厚重的饋贈和沉積,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審視洛陽的美,彷彿讀一首優美的詩,韻味無窮。)

五、學生繼續反覆閲讀第一部分課文,體會發上的知識點。並預習第二部分課文。

第2課時(指導閲讀第二部分課文)

一、複習上一教時的要點。

二、閲讀和品味第二部分課文的要點。

1、閲讀第二部分課文,第二部分可以分幾個層次,並概括這幾些層次的大意。

第一層(6)總寫洛陽的古、美、奇、絕。

第二層(7、8)寫洛陽的古。

第三層(9) 寫洛陽的美。

第四層(10)寫洛陽的絕。

第五層(11至15)寫洛陽的奇。

2、課文在寫洛陽的古、美、絕、奇時,選用了哪些材料,為什麼要選用這些材料?

古--天下第一寺的白馬寺。(--為什麼作者認為“許多城市的風景點,常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稱,但都沒有白馬寺這個‘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實在”?--因為白馬寺是中國佛教之源,名列全國第一。課文引用了史料加以佐證白馬寺之古。)

美--羣芳之冠的牡丹。現今,它是洛陽的市花,引笑傳加以佐證看花人之多。令人信服。

絕--1300多年的唐三彩。最優美的馬和駱駝已經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課文為什麼説:“而今,唐三彩駝、馬,已經帶着它特有的明光麗色,‘走’向世界中地。”這個“走”字上面為什麼加了引號?--理由有二個,一是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給它們以生命和省活力;二是形象地寫出了唐三彩贏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如果説,白馬寺前的白馬是“走”進不定期的瑰寶,那麼這唐三彩駝、馬便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瑰寶。)

奇--無比雄偉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的悠久歷史和開鑿技藝。(描寫龍門石窟開鑿時,作者用了哪些數字?有什麼作用?--“現存在1352個石窟,785個龕,9.7萬餘尊造像,3680種題記。”作用是:用數字説明龍門石窟開鑿工程之浩大和輝煌,説明它的開鑿凝結着文化精華,具體,可感。

小結:這些材料,最具體地體現了洛陽這一古代文化名城的“況味”。

3、在寫作本文的過程中,作者將全部情感傾注於對洛陽的古代文化的讚美之中。請回答下面所指的是什麼?説明了什麼?

①域外海內的“文明盛事”。(洛陽的牡丹花會)

②舉世罕見的藝術瑰寶。(隨代的三彩駱駝)

③“凝結着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的藝術瑰寶。(浩大輝煌的龍門石窟。)

④以上的這些材料,都説明了:洛陽文化的悠久、燦爛。是中華民族精神財富的代表。

三、學生閲讀課文。並完成課後的第三、四、五題。做在書上。

第3課時(複習上兩課時的內容,指導分析本文的寫作特色,並進行練習)

一、複習上幾課時的內容。

二、指導寫作方法的分析和歸納。

1、採用橫向思路,圍繞一箇中心,分別敍寫幾件事。

E、圍繞的一箇中心是:通過抒發對洛陽的熱愛、讚美了悠久的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

F、文章描述的幾件事是:用白馬寺表現洛陽的古;用牡丹表現洛陽的美;用唐三彩表現洛陽的絕;用龍門石窟表現洛陽的奇。

2、綜合運用記敍、抒情、議論等等表達方式寫人的感受。抒情在先,然後通過記敍提示產生這種感受的原因,記敍中有議論。

A、找出記敍和抒情的段落:第一部分1至5段是抒情;第二部分6至15段是記敍。

B、作者在描述中,對洛陽的古、美、奇、絕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圍繞了怎麼樣的一箇中心?(採用記敍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圍繞讚美洛陽這個中心。)

3、格調清新,文字優美,引用古詩文,表現洛陽特點的中心句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

A、古詩文有--陸機入洛,噪起才名。願借明駝千里足。(引用名句,使文章增添詩的韻味,能體現出洛陽的文化味道,説明是歷史厚重的饋贈和沉積。)

B、對洛陽讚美的排比句(略)(作用:使表現形象生動,句式整齊,尤如讀一首詩,與全文的格調渾然一體。)

三、小結課文:

1、作者葉文玲,浙江人,現代作家。本文是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長的優美散文。

2、因洛陽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藴,地顯出詩意的濃郁,韻味悠長的特點。作者對洛陽的悠長情思,正表達了對中華民族的悠久燦爛文化無限的熱愛。

3、全文寫本文,獨具匠心。先抒發對洛陽的悠悠情思,説它有特殊的“況味”,然後寫洛陽的四大特點。全文由總到分。先寫感受,後進行描摹。

4、從表達方式上看,採用了記敍、議論和抒情的多種表達方式。從修辭格上看,有排比、比喻等等。

四、學生交流課後練習。並訂正。

標籤: 洛陽 教案 詩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0yp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