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高中生健康教育課教案

高中生健康教育課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健康教育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健康教育課教案

高中生健康教育課教案1

一、激發興起,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提問學生,誰願意説一説自己有無曾經對某種物質過敏的現象?如果學生不願意承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消顧慮,指出大多數過敏反應來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會引起組織細胞的損傷。也可以請學生説一説聽過見過的別人的過敏反應,指出過敏反應雖然是一種常見病,卻和人們談虎色變的艾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癌症一樣屬於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瞭解這些病的發病機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們學習、研究免疫學的重要目的。

二、複習舊知

引導學生回憶什麼叫免疫,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到人體的免疫功能正常時可以對非己抗原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發揮免疫保護作用。當免疫功能失調時,就可引起各種疾病。

三、學習新課

(一)過敏反應

請負責該內容的調查小組介紹相關資料,在可能的範圍內讓學生把他們掌握的內容説足説透。學生事前準備的文字材料、數字、圖表要用攝像頭當堂打出來,效果會更好。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

1.過敏反應的舉例和類型

學生舉的實例可能會很多,尤其是走訪專家醫生和查閲資料之後,正好彌補了教材內容的不足。因為課本上講的只是臨牀上最常見的I型過敏反應疾病,其他類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學生舉的實例中除了有書本上的實例外,還有如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教師也要肯定,因為有些自身免疫病其發病機理相似於Ⅱ型、Ⅲ型、Ⅳ型過敏反應。然後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能引起I型過敏反應的物質與具體的過敏反應症狀聯繫起來,例如:

全身性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休克,主要是藥物過敏,如青黴素、頭孢黴素,普魯卡因,鏈黴素等。

呼吸道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如花粉、塵蟎、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過敏反應: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休克,如魚、蝦、蟹、蛋、奶等食物。

皮膚過敏反應:引起麻疹、濕疹、血管性水腫,如藥物、食物、腸道寄生蟲、冷熱刺激等。

這樣進行總結,學生以後再遇到類似情況可以自己判斷,有效預防。

2.過敏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在總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上述反應就屬於過敏反應,而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就叫過敏原,由於I型過敏反應同學聽到見到的比較多,它的三個主要特點也容易理解,即:

①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

②一般不會損傷組織細胞;

③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3.機理

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理是一個複雜和抽象的過程,按照書上的示意圖和文字敍述,學生可能不易理解,學生彙報查閲的資料也可能過於複雜。教師可將I型過敏反應發生的機制劃分為三個階段:

①致敏階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後可選擇誘導過敏原特異性B細胞產生抗體應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即課本上所説的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細胞,其中肥大細胞分佈於皮下小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和黏膜下層,而嗜鹼性粒細胞主要分佈於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於對該過過原的致敏狀態。通常這種致敏狀態可維持數月或更長,如果長期不接觸該過敏原,致敏狀態可自行逐漸消失。

②激發階段:指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除了組織胺以外,還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們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③效應階段:指生物活性介質作用於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的階段。根據反應發生的快饅和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早期相反應主要由組織胺引起,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秒鐘內發生,可持續數小時,晚期相反應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過敏原刺激後6~12 h發生反應,可持續數天。

4.防治措施

關於過敏反應的防治措施,學生調查後會彙報得比較全面。否則,教師可簡要介紹過敏原皮膚實驗的方法、脱敏治療、撲爾敏、苯海拉明等藥物防治的機理。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和舉例

由責該部分內容的小組彙報調查憎況,使同學們瞭解除了書上的實例,還有哪些病也用於自身免疫病。學生可能會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還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重症肌無力、肺出血腎炎綜合症、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腎小球腎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等,總結這些病的共同特點,都是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了損傷,並出現症狀,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發病機理

關於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理,具體過程各不相同。課本上僅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講了由於分子模擬而導致自身抗原出現的過程,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鉅細胞病毒等。它們都與正常細胞或細胞外成分有相類似的抗原決定簇,針對這些病毒,抗原決定簇的免疫應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薩奇病毒感染激發的免疫應答可攻擊胰島B細胞,引發糖尿病。鏈球菌有多種抗原蛋白與人體腎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多種徽生物因其熱休克蛋白與人的熱休克蛋白以及多種組織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炎、饅性活動性肝炎。而書上小字介紹的紅班狼瘡的病因與上述病因並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教師可根據實際憎況簡要介紹。

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預防自身免疫疾病應注意什麼?

學生根據上述發病原理分析討論,應該理解到:由於多種們原體的感染可邀過抗原模擬的方式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採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體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兩類疾病在免疫反應上有什麼相似點?學生邀過分析思考這個問題,理解免疫失調的含義,包括過強和過弱兩個方面。上述I型過敏反應就可以理解為因免疫反應過強而造成的免疫失調,但通常不損傷組織細胞;而免疫反應過強坯可能造成不能識別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麼免疫反應過弱又會出現什麼結果呢?這樣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點

由學生彙報收集資料的.結果,首先明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於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師還應從概念出發引導學生思考該病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學生通過分析推理應該理解到該病的共同特點是:由於對各種病原體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現反覆的、持續的、嚴重的感染,如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膿性腦膜炎、膿皮病,甚至於惡性腫啟的發病率比同齡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種類

學生彙報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種,教師應引導學生劃歸到書上提到的兩種類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①對於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學生容易理解,但書上並沒有舉出實際的病例,教師可視具體情況介紹幾種病例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性聯無丙種球蛋白症、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伴濕疹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等。

②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到其實大多數免疫缺陷病主要發生於出生後較晚時期,屬於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書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於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學生可能會對這些因素非常關注,教師或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向學生介紹常見的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營養不良、感染、藥物、腫瘤、手術、外傷、燒傷、脾切除等。接着教師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而引起的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展示他們收集到的關於艾滋病的圖片、數字、錄像等,學生或者通過自學,或者在調查小組同學的引導下明確以下內容:艾滋病的全稱、病原體及存在部位、發病機理、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其中關於發病機理因為涉及到前面講述的免疫應答的內容,學生對課本上“特別是能夠侵入T細胞”存在疑問。

例如,侵入的到底是哪種T細胞?除了侵入T細胞還能侵入哪些細胞?對此教師可適當展開:HIV的表面有一層糖蛋白分子,其構象正好和助T細胞上的一種糖蛋白互補,兩者結合後病毒得以進入助T細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和一些B細胞,甚至其他一些組織細胞如腦細胞,也可被HIV侵入,後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嚴重痴呆、行動遲緩、記憶力喪失等症狀。因為助T細胞是兩種免疫系統都要依靠的細胞,助T細胞大量被消滅,患者將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種傳染病將乘虛而入,患者最後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於艾滋病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最後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導學生既要重視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時做到全社會都來關心艾滋病患者。

(四)免疫學的應用

1.免疫預防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種人痘的方法預防天花是人類免疫預防的開始,藉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後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後,能產生特異性抗體和效應T細胞,從而提高對該病的免疫力,這正是免疫預防的基本原理。接着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

(1)什麼叫免疫預防?

(2)什麼叫疫苗?你知道用來預防接種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種可以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嗎?為什麼?

學生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理解到,預防免疫就是採用人工方法使機體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來預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預防常用的方法是預防接種疫苗,而國際上把細菌性製劑、病毒性製劑以及類毒索統稱為疫苗。然後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我國推薦的兒童免疫程序,並且指出像艾滋病等很多傳染病的疫苗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製,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療

請學生根據書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療的常規方法及兩種具體方法,思考下列啟發性問題:

這兩種方法分別是針對哪兩種免疫系統起作用的?為什麼?

免疫治療是否只是加強免疫系統的作用?為什麼?

從上面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對於體液免疫的缺陷和細胞免疫的缺陷應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從上面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調整”二字的含義,包括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兩種療法,以此來啟發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同時教師舉例:糖皮質激素和環磷酞胺就常常作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應答。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問題。

3.器官移植

學生不難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種類型。教師主要要引導學生分析臨牀上常用的同種移植及其成敗的關鍵是什麼,並使學生理解:一是尋求與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組織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劑。分析上述第一條措施時要向學生滲透關愛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條措施時可以分析患者終生使用免疫抑制劑有什麼不良影響,進而引出當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熱門——誘導對移植物的特異性耐受,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機體免疫系統對某一整套抗原的長期特異性無應答狀態,以此來引起學生對當代生物科學的關注和責任感。

要點提示

1.各種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很多,教師在課前要多查一些資料,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所舉的病例。

2.在本小節所列舉的三類免疫缺陷病中,過敏反應和免疫缺陷病屬於免疫反應過強引起的疾病,區別在於前者一般不會引起組織損傷,後者會引起組織損傷。而免疫缺陷病屬於免疫反應過弱引起的疾病。

板書設計

(一)過敏反應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學的應用

1.舉例和類型

1.概念和舉例

1.概念和特點

1.免疫預防:方法 意義

2.概念和特點

2.發病機理

2.種類

2.免疫治療:方法 舉例

3.發病機理

3.防治措施

3.器官移植:概念 成敗關鍵

4.防治措施

高中生健康教育課教案2

【新知識點】

1.性早熟與發育延遲與抑制及兩性畸變。

2.青春期綜合徵。

3.青春期精神病。

【重點難點】

青春期綜合徵的症狀、成因及其預防。

青春期精神病的類型及治療。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安排】

1.引入新課

高中生的自我關注度是比較高的,有時會把自己一些正常或是稍微偏離正常範圍的症狀誇大。問問學生,看他們自己或身邊的人在行為方面是否有失常的狀況,他們都是如何處理的。

2.教學實施

性早熟、性發育延遲與抑制以及兩性畸變更多與個體的先天性因素有關,當發現有這方面的問題時應及時向正規醫院求助,而不能諱疾忌醫,教師在講授這段問題時可作為了解性的資料,不必詳講。但是可以就此引出《不要放棄》的小故事,説明就算自身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不放棄,那麼一定能找到成功的路!

青春期綜合徵對青少年的生活和學習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原因與不能正確評價自己,沒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自身較弱的抗挫折能力有關係。那麼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都是什麼樣的呢?可以做相關的投射測驗。比如:走在路上,遇到了塌方或者泥石流,阻擋了你到目的地的路,你會怎麼辦?這個時候選擇原路返回的人也許有遇見困難退避的可能性,結合這些人平常的表現,多給予適當的鼓勵,或適時給予相對困難的任務,鍛鍊其面對困難時的抗挫折能力。在社會交往方面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果讓他們出席一個研討會,其他的人都不認識,需要自己主動去跟別人交往,不同的學生會採取怎樣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學習交往的技巧。關於自我評價方面在自我意識裏有涉及,這裏可以略講。

青春期精神病有很多表現,重點在於對各項病症表現的瞭解,以及基本的對待方式,保護自己的同時,可以及時發現自己身邊人的不良狀態,使可能發病的人得到及時和良好的治療。對小常識中臉紅的原因進行解釋,並讓學生提出更多鍛鍊的方法,並對其中切實可行的方法給予鼓勵。

一、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在性發育年齡以前出現了第二性徵,即乳房發育,腋毛出現,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外生殖器發育,有些甚至還具有生育功能,性早熟以女性多見。

目前一般認為,女孩在8歲前第二性徵發育或10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在10歲前開始性發育,可視為性早熟。由於性發育與多種因素有關,而且人的生長髮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並沒有一個精確的界限。所以,如果一個女孩在8歲前不久開始乳房發育或恰好在10歲時月經來潮;一個男孩在10歲前不久開始性發育,一般可不必嚴格定義為性早熟。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女孩在7歲前乳房明顯發育或在9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在9歲前開始性發育,才稱性早熟,需要進行全面檢查。

性早熟並不罕見,且近年來有增多趨勢。性早熟嚴重影響了患兒的身心健康。性早熟兒童的智力發育基本處於同齡兒童階段。女性性早熟就更易成為性攻擊的犧牲品,甚至發生妊娠。有些早熟還是腫瘤引起的,如不及時處理,可危及生命。

二、性發育延遲與抑制

與性早熟相反,到了發育的年齡,第二性徵和生殖器官仍停留在青春期前狀態,即女孩到了14歲乳房還不發育或15歲身高尚未迅速增長,男孩到了14歲星丸還不發育或16歲身高尚未迅速增長,就稱為性發育延遲或抑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nwge2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