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桂林山水》教案範文(通用7篇)

《桂林山水》教案範文(通用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範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林山水》教案範文(通用7篇)

《桂林山水》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二、教學重點

通過閲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熱愛祖國大好河山;通過品味詞句,反覆誦讀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課件圖像,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範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二、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

導語:那麼,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讀一讀。

“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麼美的景象啊,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讀全文,學習字詞。

讀準字音,找出新詞,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三、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導語:我們先來欣賞灕江的水。觀察圖畫或觀看課件中的灕江水,用自己的話來描述。

1、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齊讀(根據課堂讀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個體再讀,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讀),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水平如鏡的西湖?在讀議中讓學生體會,用對比的方法突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和作者的讚美之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感受。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3、引導學生“發生這個句子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讓學生談對排比句的感性認識)注意通過範讀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能背的可以看着畫面當堂背誦。

四、鞏固識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裏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

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第二課時

一、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導語:那麼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2、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畫一畫,結合插圖來欣賞。

3、互相交流:課文怎麼寫桂林山的特點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較,也是用這樣的段落句式)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隨機展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

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指導學生讀出感受,理解詞語,並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圖像,以幫助學生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看資料的補充資料圖片,讓學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模仿句式練習,説説像什麼。比如:還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通過圖像,讓學生感受到“秀”得鬱鬱葱葱,色彩明麗。

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通過字面、結合語句領會。如“危峯兀立”,字面上指導“兀”的意思即“高聳突出”,然後讓學生自己連起來解釋,並放到句子中理解。這樣,教給方法後,再讓學生自己休會“怪石嶙峋”的意思。

4、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麼感受?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1)引導理解字面意思,“畫卷”即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2)觀看圖像片斷,同時配音介紹:“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説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引導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休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後説自己的體驗。

三、指導背誦

用師生引讀的方法練習背誦。

四、抄寫句子

注意分號的用法。

抄寫描寫山、水特點的兩個句子,要求以標點為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同時提示,每兩個特點之間用分號來分隔,可以把各個特點分得很清楚。指導分號的書寫。

課後反思:本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讀完全文,學生都能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

板書:總述甲天下桂林山水?

分述: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2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如果問學生“你最喜歡哪些課文”,許多人都會提到這一篇。它的幾個特點是十分鮮明的:

1、首先,它給我們的印象是篇幅簡短,內容充實:

全文僅500字,是高年級教材中的短篇。別看文章短,內容卻很充實,中間“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兩個片斷,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2、在內容好的基礎上,本篇中心表達得鮮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頌中華大好河山主題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讀了這篇課文,“江山如此多驕”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3、語言流暢、生動,這是本課又一特點:

四個段落,十幾個句子,説句句精彩,都不過分。學生讀這篇,不用督促,課上課下書聲琅琅,人人可以背誦。

總之,這是一篇提高學生讀寫能力難得的範文。

【教學要求】

怎樣教一篇課文,一方面要從教材本身出發,另一方面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這個班,我是從一年級一直跟上來的。學生對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課內各種動筆的練習,學生都接觸過。這是確定要求、安排教學過程的前提: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華江山的秀麗,使他們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

2、學習“翡(fěi)翠”、“嶙(lín)峋(xún)”等生字新詞;複習修辭方法;讀背全文。

3、結合片斷學習,指導學生仿寫“灕江的水”這樣的片斷。

2、3兩項要求,各有側重。第2項,詞語的掌握,修辭方法的複習,課文的讀背,都是語言訓練的基本功,教學時一定要搞紮實。第3項,指導學生寫片斷,難度較大,教學過程應安排得細一些。

【教學過程】

講授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1、由於全文篇幅不長,第一課時除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外,要拿出10分鐘時間練習朗讀和背誦。是的,許多該講的東西還沒講,就採取先背下來再説的辦法吧。

2、作業內容,安排三項:

書寫詞語;讀背課文;思考問題“你喜歡這課嗎?説一説。”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齊背一遍課文。

2、聽寫重要詞語,指定二人(優等生、後進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寫。其他同學同時在本上練習:

觀賞彷彿無瑕翡翠擴散

攀登峯巒羅列屏障竹筍

倒映迷濛圍繞畫卷碧波

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那名優等生都寫對了,另一人“巒”字不會寫,“覽”字寫得不規範。全班同學同桌互相校對一下。

教師提問:“誰發現自己有錯別字?”幾個人舉了手。請一人説説應該重視詞語的書寫。

二、分析結構,歸納段意

“同學們,本課屬於最為簡明的一類課文吧?全文只有四個小段,條理十分清楚。”

1、先默讀,再議論。

2、接着,自己在本上擬提綱。

3、最後,集中討論、歸納。

⑴開頭:

我們來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中間部分:

①灕江的水,靜、清、綠。

②桂林的山,奇、秀、險。

⑶結尾:

船行江上,如在畫中游。

對照提綱,齊讀一遍課文。

三、欣賞精彩片斷

“本課中間部分寫‘山’、‘水’那兩個片斷,相當精彩吧?兩個片斷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由於時間關係,課內只重點分析、欣賞前一個吧。”

先指名(二人)背誦這個片斷:

灕江的水,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欣賞的重點:

1、內容充實,結構完整:

這是個獨立性很強的片斷,生動地描繪了灕江的美景。從結構看,三個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説灕江的水比大海、西湖還美。但到底美在哪裏,沒具體寫出。

第二句是具體描寫,從“靜”、“清”、“綠”三個方面,生動地表達了灕江風光。

第三句是動態觀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灕江的美。

2、三個特點,排比得當:

這個片斷寫得這麼好,與第二句三個特點的排比大有關係。描寫一個事物,抓住它的三個特點寫,既全面又具體。這裏寫灕江的美,連用“真靜”、“真清”、“真綠”並列表達,收到很好效果。三個特點抓得這麼準,作者是動了腦筋的。

3、語句生動,琅琅上口:

學生那麼喜愛本課,與語言好這一條大有關係。“灕江的水”這個片斷,三個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對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產生了相當好的語言效果,讀起來琅琅上口,韻味十足。

四、課內練習

1、摘錄句子,注意寫法:

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

(這是引用的寫法。)

2、擬出本課提綱。

3、抄寫片斷“灕江的水”。

五、佈置作業

1、讀、背全文,組長檢查彙報。

2、默寫“灕江的水”,説説它的結構特點。

《桂林山水》教案3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讀、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電腦多媒體提供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並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4、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讚歎——描述”來抒發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設計

(一)首先從觀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並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

(二)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三、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個。

第一教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説出“無瑕”等詞意。

2、瞭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二、教學過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圖片投影或錄像片。看圖,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啟發談話:(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裏的美麗景色嗎?你從錄像中看看那裏的景色和別處有什麼不同?

2、你看了這些錄像能否讚一讚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師用“讚歎——描述”的方法作示範:桂林的山水多麼迷人啊?讓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師分別出示多幅描繪灕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圖片,依照老師的方法讚一讚桂林山水。

(二)板題,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麼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三)初學課文。出示自習提綱:

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詞上作“?”記號,在重要的詞上標作“△”。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説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彙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

第一段寫乘着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寫了灕江的水。

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

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師生討論後小結: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麼關係?(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呢?先總寫什麼?再分別寫了什麼?最後又寫什麼?全文的記敍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後——(後總結)”

(六)質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讚歎優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灕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灕江水特點的句式。並在此基礎上,想象灕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讚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談話:你們想去桂林遊玩嗎?為什麼?課文的作者為什麼去桂林遊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説説?(人們都這麼説,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談話(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出現一幅桂林山水畫卷,再出現文字和聲音::人們都説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着木船沿着灕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讀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聞名,看了下面的幾幅圖景,你覺得這裏的景色如何?

(邊講邊品讀,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分別三幅桂林山水畫面,出現文字和聲音:

(1)灕江的水真靜啊!

(2)灕江的水真清啊!

(3)灕江的水真綠啊!)

2、桂林的山水這麼美,就讓我們划着船槳去觀賞這裏的美景吧!

3、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麼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灕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彙報:找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説説哪個詞讓人感到灕江的水是那麼美,作者是讚不絕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灕江的水真靜啊!

(2)灕江的水好靜啊!

(3)灕江的水很靜啊!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真”字還可以怎樣説——非常非常,多麼。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覆品讀:灕江的水真靜啊!作者看到這麼清靜的水,讚不絕口,接着,描寫出灕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讚賞——描述”。

(三)進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遊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體軟件範讀錄音作朗讀指導: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説的水怎麼樣——還可以怎樣説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灕江的水很靜很靜,灕江的水是多麼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説出對讚美灕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範學生試讀: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後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着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灕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四)進行創造性聯想的訓練。這麼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後理出:“讚賞——描述”。

2、談話創設情景:你看到灕江的水這麼“靜”這麼“清”這麼“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幹什麼?(啟發:望着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灕江的水真()啊!()得……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灕江的水真涼爽啊!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灕江的水真明淨啊!明淨得像……

▲擬定學生3:我搖着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麼,説什麼呢?

▲擬定學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擬定學生2:灕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播放多媒體軟件:一幅“象山圖”出現,再出現文字和聲音:灕江的水真甜啊!

(五)進一步體會灕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才隨作者到了灕江,你是觀賞,還是玩賞了灕江的水?為什麼?

{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兩幅人們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現文字和聲音:灕江的水真涼爽啊!}

(六)先小結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灕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後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後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遊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讚一讚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説,説出這種感受。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後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讚賞——描述”引讀。採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邊讀邊出示多媒體軟件:出現三幅圖,分別再現文字和聲音:

(1)桂林的山真奇啊!

(2)桂林的山真秀啊!

(3)桂林的山真險啊!}

6、創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説“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幹什麼,請用“讚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麼?

(3)你看到這麼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後,説一説: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峯,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麼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雲霄……

(6)老師出示“形態萬千”、“奇峯羅列”、“怪石嶙峋”請拿出你們的畫板來吧?選一個畫出來,帶回去作個紀念。

(七)小結寫作方法:

1、剛才,我們和作者一起,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觀賞”了桂林的山水,我們好象走進了什麼地方?

2、作者在灕江上乘舟觀賞桂林的山水。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寫“水”,而要寫大海和西湖的水?什麼寫“山”時,要先寫泰山和香山?(這裏用對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教時

一、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第四段,進一步體會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總結全文,讀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讀背第三段。

二、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四段。

1、個別讀,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總結桂林山水美景的。為什麼説這段是總結段呢?

2、出示圖,理解:“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着這樣的山”這樣的山,指什麼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麼樣的水?回憶上一節課講的內容。

3、再進一步啟發:不但是那麼“奇”、“秀”“險”的山,你再仔細看看,山中還有什麼——雲霧迷茫、綠樹紅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這裏不是好象進入仙境嗎?

4、齊讀: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通過圖來指導朗讀,並熟讀成誦。

(二)總結全文。

1、人們説“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遊玩了感覺如何?

2、課文先由所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便親自乘舟遊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譽。先玩賞灕江的水,再玩賞桂林的山,最後,從山水合起來欣賞,的確好象進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桂林山水的圖片,出現文字和聲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麼令人神往啊!讓我們拍攝下這些美景吧,讓我們用手中的彩筆,畫下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吧!

《桂林山水》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瞭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要點: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課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你到過哪些地方旅遊過呢?

一、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遊覽一番。

出示課件。(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用一句話説説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齊讀。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麼內容?(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聽錄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你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裏?

2、根據學生的發現,隨機學習。

討論:(1)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

(2)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裏?“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繫不很密切,為什麼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灕江水的獨特“美”。(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灕江的水”的畫面)

(3)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裏?指名讀,自由説。

A、比較句子,你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麼?

灕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討論,比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讚美灕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導朗讀:你認為該怎麼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感情朗讀課文第2句話。

B、填空練習,體會寫法。

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得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先填空,再體會所填內容,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討論:從不同角度(感覺、視覺、想象)對重點詞(靜、清、綠)的具體描寫。

(出示灕江水的課件畫面,體會靜、清、綠的程度)引讀整句話。

C、課堂練習,照第2句樣子説句子。

公園裏的花香()

校園裏乾淨()

樹林裏的空氣清新()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試讀、齊讀。(配上音樂畫面)

4、小結。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你讀懂了什麼,怎樣讀懂的。

三、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欣賞桂林山“美”。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用簡潔的語言或畫面表達出來。(每人發一張白紙)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主學習。

2、交流討論。

(1)你有什麼發現?討論時把練習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共同評議。

A、寫作方法上:(比較簡單,學生大多能發現)

B、理解詞意。(較難理解,主要通過學生簡筆畫、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師的提示幫助結合理解。)

如:奇峯羅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屏障色彩明麗(出示課件,“屏障”的樣子與桂林山比較)

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栽

3、聽課文錄音,欣賞桂林山的畫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樂有感情齊讀第3自然段。

總結。質疑問難,開拓思維。

再次欣賞配樂、配畫的課文朗誦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

四、作業。

1、作業本(1)第4題。

2、根據板書試背2—3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案5

【教學目標】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4、滲透導遊式教學,讓學生體驗當一回小導遊。

【教學設想】

全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組織安排材料的。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讚語,作為全文的總起句,既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後文,又説明了我們來觀賞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運用了總──分的寫法。寫水,用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與灕江對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襯托出灕江的獨特與美,之後分述灕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寫山,用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與桂林的山對比;風景名勝泰山、香山的襯托突出桂林羣山的與眾不同,然後分述桂林羣山奇、秀、險的三個特點。

最後,總起來描寫桂林山水:山繞水,水映山,雲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卷看不完的畫卷。篇末的兩句詩──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句。總結句與總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即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點明瞭中心思想,又照應了前文我們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結構嚴謹,渾然一體。考慮到桂林山和水這兩個自然段的結構相同,所以在教學完灕江水的特點時,讓學生自己學會學桂林山的內容。

【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今天,老師先帶領大家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出示圖片。感受祖國山水美。接下來,咱們要去的就是被譽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聽錄音範讀。

2、自由讀文,要求讀通課文。

3、指名讀文,從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灕江的水美。哪裏寫出灕江的水美,哪裏又寫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讀課文,學習水美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説説灕江水的特點,並圈出表示灕江水特點的詞。(靜、清、綠)

2、作者是怎麼樣來寫灕江水靜、清、綠的?找出有關句子。

3、指導朗讀。範讀,指名讀,引讀,齊讀。

4、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排比。使文章結構非常嚴謹。

5、練習:校園的花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___。

6、再讀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話寫了什麼?對於灕江的水來説有什麼用?

7、小結學法:

在這一個自然段裏,我們學習了灕江水,接下來,讓你們自己動手動腦來學習桂林山的美。不過在學習之前,我們要先明確一下學習方法及步驟:

⑴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

⑵想想作者是怎麼樣來寫桂林山美的。找出有關句子,並試着有感情朗讀。

⑶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上的方法?

⑷寫大海與西湖,對灕江水來説有什麼作用?

四、遷移運用,自學新知

1、出示:

⑴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圈出概括特點的詞。

⑵找出句子,説明桂林山的特點。

⑶想想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

⑷寫泰山與香山,又是為了什麼?

2、檢查學習結果。

五、整合山水,學習背誦

1、你認為灕江的水美,還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讀這段話,作者是怎麼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5、作者用怎麼樣的語句構成了這連綿不斷的畫卷?在這裏作者在寫法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有順序,空中──山間──江上。句子對稱。)

6、試背誦課文。

六、拓展知識,學習導遊

1、今天,我們已經遊覽了桂林山水,現在有一批老師要去桂林,你可是現成的導遊啊。

説一説作為一名導遊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2、出示資料:

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是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桂林地區屬巖溶地貌。特殊的地貌與景象萬千的灕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灕江。它發源於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里。由桂林至陽朔84公里的灕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峯巒之間,猶如一幅百里畫卷。

這一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鬥雞山、淨瓶卧江、奇峯林立、父子巖、龍門古榕、大圩古鎮、磨盤山等。

3、想一想該怎麼樣來導遊桂林山水?自由試説。

4、指名導遊。

七、課堂總結略

《桂林山水》教案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生字“漓、讕、瑕、翡、槳、巒、筏”。

2、理解“竹筏、奇峯羅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細緻觀察的能力。

2、訓練學生學習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明確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本文通過描寫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讀文和品詞析句,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學生的愛美情操,深人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

二、學法引導

1、預習:在學習新課之前,獨立自學新課內容,蒐集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獨立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

2、課堂上自學與小組討論相結合,在自學過程中運用各種圈點和批註的方法來閲讀文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像其美景。

2、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結合、品詞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讀去體會。

(二)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疑點

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知道它為什麼會有這些特點。

(四)解決辦法

通過課前預習和查找資料,反覆入境地朗讀去體會美景;通過教師介紹,小組交流討論的方法來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讀讀、議議、寫寫的過程中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方法。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優美、舒緩的音樂伴奏帶。

2、“桂林山水”全景圖及插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引導觀察畫面,談感受。

2、質疑問題,獨立解決生字、新詞。

3、思考、討論,勾畫重點詞句。

4、再觀察插圖,發揮想像,進行表達練習。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圖文對照,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想像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背誦課文。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

《桂林山水》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詞語:灕江、無瑕、翡翠、峯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感受灕江水、桂林山獨特的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桂林山水的相關圖片、投影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探究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桂林山水

2、提問:你知道桂林嗎?

3、提出自學要求:(投影)

(1)自由輕聲讀課文,認識生字,初步理解生詞語。

(2)默讀課文,想想桂林的山水有什麼特點?用筆畫出重點句子。

(3)找出你認為優美的句子,同位試着説一説好在哪裏。

(4)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同位討論一下。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迴指導。[15分鐘左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共同糾正讀音。

2、提問: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讀出相關句子。

板書:山的特點:奇、秀、險

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讀出相關句子。

板書:水的特點:靜、清、綠。

3、學生交流自己認為優美的語句。説説好在哪裏。可以説語言美,也可以説景色美。

教師適時加以肯定,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加以引導。

四、教師小結。

五、作業。抄寫本課生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nqlp0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