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運動傷害與急救

運動傷害與急救

教學理念

運動傷害與急救

1.能以生動、活潑、趣味化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的認識與瞭解。

2.遊指導學生了解意外傷害的原因。

3.教導學生具備緊急情況處理及正確而適當的急救技能,以降低傷害的嚴重性。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教學資源

教學流程評量方式補充資料

學科領域

健康與體育

授課時數6節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具備預防意外傷害的能力。

2.教導學生具備安全概念,應用安全資源,以適應現代生活。

3.教導學生具備運動傷害預防及處理的知能,以減少運動事故傷害發生並維護身體健康。

能力指標

1-1-4養成良好的健康態度和習慣,並表現出整體的舒適感。

3-1-4結合一系列的基本動作,表現出簡單的動作技能。

5-1-2説明並演練促進個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思考並演練處理危險和緊急情況的方法。

5-1-5説明並演練預防運動傷害的方法。

教學資源

1.創傷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國視聽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輔助教學錄影帶。

2.骨折、脱臼、扭傷的急救及傷患搬運法,光國視聽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輔助教學錄影帶。

3.自然科學大百科-第10冊衞生與急救,綠地球國際公司出版。

教學流程

預備活動

1.請學生事先分組蒐集有關‘’的資料。

2.老師事先蒐集有關‘’的圖片及教學資料

第一節教學活動

一、引起動機:引用最近發生在學生或體壇運動員運動傷害的實例,激起學生的關心及注意。

二、學生分組報告所蒐集的資料。

三、歸納整理,配合圖片講授、討論運動傷害的預防:1.何謂運動傷害(運動傷害的定義):

廣義來説,凡是和運動有關所發生的一切傷害都可以列入運動傷害的範圍。但是運動傷害的種類太多,僅介紹國小學童在運動中常發生的傷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韌帶及其他與肌肉骨骼系統之相關組織的傷害。

2.運動傷害的原因:

(1)暖身運動不夠:運動前沒有做好熱身準備,適當的暖身運動可以應付突然的運動衝擊,避免傷害,以防肌肉僵硬時,不但肌力減退,而且容易發生肌肉痙攣或拉傷。

(2)場地不合適:場地需考量的重點包括:地面是否平坦或柔軟、室温是否過高、濕度是否太過潮濕、空氣是否流通、噪音是否過大、觀眾是否帶來太大的壓力。

(3)運動規則不熟悉或沒有遵守規則:不遵守運動規則,做出危險的動作,以及運動時互相推擠,劇烈碰撞,很容易造成傷害。每項運動都有其規則,以維持比賽的秩序及進行。一些身體接觸性的運動,常因對手故意或無意的犯規,而造成運動傷害。

(4)裝備不足:大部分運動皆有其特定的裝備,用以保護運動員,例如:頭盔、鞋子、護膝、護肘、等,如裝備不足容易受傷。

(5)身心狀況不佳或是過度疲勞:疲勞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就會受傷。

(6)運動太過劇烈,錯估自己能力:超過自己的體能負荷,高估自己能力,做出超出體能極限的動作而導致受傷。

(7)器材損壞造成意外事件:使用的器材損壞而造成運動傷害。

四、運動傷害的預防:1.預防重於治療,而‘事先充分準備’是最佳的預防手段。

2.培養鍛鍊良好的體能。

3.事前準備並檢查運動器材與設備。

4.適當的熱身與收操。

五、學生髮問及問題討論、意見交流。

第二節教學活動

一、運用實物投影機、圖片介紹、講解國小運動傷害的類別及處理:(一)骨折:骨折是指身體骨骼折斷。骨折是指骨頭因強烈的力量施於其上,而使骨頭失去連續性,如車禍、跌倒,通常周圍軟組織也會發生損傷,大多數骨折是不會致命的,孩童最易引起骨折的部位是肘、手腕、鎖骨、小腿等而老年人跌倒、滑倒或遭遇其他小意外,臀部和股部、腳部及腿部等是最易骨折的部位。多數骨折的癒合需4至12周。

1.要判斷有沒有骨折,可用下列幾個要點:

(1)身體變形:一般而言,骨折的部位會變形,而且骨骼內引起的出血和骨骼周圍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會使該部位腫脹。手腳骨折時會彎曲成<字型,形狀有時會扭轉或變短。骨盆或大腿骨的骨折時,骨折那一腳會變短,且舉不起來。

(2)感覺疼痛:雖然外表沒有損傷但如有劇烈的疼痛,就一定是骨折了。

(3)手指、手臂不能彎曲,腳不能走路,輕捏患部能感覺出骨頭碎了,有時也能聽到骨頭相觸的聲音。

2.骨折分類:

(1)單純骨折(閉鎖性骨折):系骨頭折斷,但未穿過皮膚與組織。骨折部位還有皮膚、肌肉保護。

(2)複雜骨折(開放性骨折):骨骼折斷,並穿過皮膚與肌肉。斷裂的骨骼刺穿皮膚。

3.骨折急救處理:

(1)除非病患有生命危險或出事地點很危險,否則不應搬動患者,應按最初的姿勢處理骨折。

(2)若是複雜骨折或有開放性傷口的骨折,應先止血並處理傷口與包紮。

(3)運用夾板固定骨折處。緊急的處理方式,可先用木板、書報、樹枝等權充臨時夾板,務必先將受傷處的上、下關節固定。

(4)傷肢固定後應抬高,以減少腫脹與不適,並小心而平穩的搬運傷者,不可任意將移位骨骼推回,以減少肌肉、神經、血管等進一步軟組織的傷害。

(5)初步處理後迅速送醫治療,骨科醫生會詳細檢查受傷情形及X光片檢查,醫師通常會以密閉性或開放性復位手術,將骨折的斷端接合在一起,視情況再以夾板或石膏固定,在復原的過程中,通常患肢不能負重,下牀活動時需要藉助枴杖或助行器走路,直至醫師告知不需使用枴杖為止。在醫院中,醫療小組人員會教導正確而安全的使用枴杖方法。受傷肢體可能會因一段時間未使用而使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骨鈣流失,所以當骨折復位後仍使用夾板、石膏、或牽引固定時,復健運動就可以開始,有靜態的肌肉收縮運動,腳趾、手指的搖動,及卧牀時身體的移動等以利骨骼關節功能之早日恢復。

(二)扭傷:扭傷是關節周圍韌帶的軟組織受傷,可發生在任何關節,但以踝關節和腕關節最常見,它可能因跌倒及突然扭轉,使韌帶因過度伸展而撕裂。扭傷時應立刻用冷濕布鋪在患部及抬高患肢,這樣可減少出血量,減輕痛若,不要把扭曲部位弄回原狀,這樣可能會使患部更加惡化。扭傷是骨科常見的傷害,需要花費一段時間才會痊癒。扭傷復原需4至6周,視年齡和受傷程度而定。

(三)脱臼:脱臼是在某種動作時,骨骼自關節脱落,關節和關節產生一時性的移動。脱臼時常造成關節或附近劇痛、腫脹、淤血、外表變形,不能活動。最常發生脱臼的關節是肩、肘、腕、手指頭、下額等。脱臼治療雖不難,但經常發生容易造成習慣性脱臼。

脱臼的處理:(1)將脱臼部份固定起來但勿觸及傷處,讓患者有最舒服的姿勢。

(2)固定後並冷敷患部。

(3)預防患者休克。

(4)避免脱臼部份震動,立即送醫。

(四)抽筋:肌肉發生痙攣現象,俗稱為“抽筋”,常因為肌肉的突然劇烈的收縮,或是腦神經組織刺激而發生非意志的收縮。

1.引起痙孿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説明如下:(1)肌肉用力過度。

(2)血液中鹽份流失過多,缺少鹽份,也會引起抽筋,任何足以降低血液供應到肌肉的情況,均可引起抽筋。

(3)局部温度變化太大:常見例子是沒充分熱身便跳到冷水中游泳,就經常會出現肌肉抽筋的情形。

(4)局部循環不良或過度疲勞:像衣褲、襪子或護套穿得過緊或保護性的貼布貼得太緊,也會引起肌肉抽筋。

(5)心情過份緊張或肌肉協調不良。

(6)其他不明的原因。

2.常發生部位:常見的痙攣有手指、手掌、小臂、腳趾、小腿、大腿等部位發生痙攣,腹部也會發生痙攣的情形。

3.抽筋時處理:痙攣主要處理的方法是設法使痙攣的肌肉鬆弛,切忌慌亂,肌肉舒展方法如下:(1)立刻休息,對局部施加均勻的壓力,然後緩慢而且持續的拉長它,使它放鬆。

(2)手指痙攣:

先握緊拳頭,然後用力伸張,如此迅速動作,直至復原為止。

(3)手掌痙攣:

兩掌相合手指交叉,反轉掌心向外,用力伸張後彎,或兩掌相合,一掌用力壓另一掌後彎,或一手握另一手四指,用力後彎,往復行之,至復原而後止。

(4)小臂痙攣:

先緊握拳頭,小臂屈肩,然後伸臂伸掌,往復行之,至復原而後止。

(5)足趾痙攣:

一腿伸直,以痙攣之足趾抵住另一足足根,用足跟盡力壓迫足趾,使足掌儘量向後彎,往復行之,至復原而後止,或用手握住足趾,用力向後拉。

(6)小腿痙攣:

多為腓腸肌痙攣,其解救法,以一手握住足趾,用力向後扳拉,另一手抵住膝蓋,用力下壓,使腿伸直,往復行之,至復原後止。

(7)大腿痙攣:

屈膝屈髖,使腿屈於腹前,用雙手抱住小腿,用力內收數次,然後將腿伸直,如此往復行之,至復原而後止。

(8))腹部痙攣:若為腹部肌肉柚筋,屈雙腿近腹部,然後緩緩伸直,往復行之,至復原而後止。

(9)胃部抽筋,是最嚴重的抽筋部位,除去突然抽筋外,還有頗為苦楚的劇痛,以至身體不由自主的蜷曲起來,應設法引人救援。

(10)如果肌肉抽筋的時間較長,或上述的方法不能生效時,應迅速接受熱療(用熱水袋、熱毛巾、熱水浴或任何一種電熱療法都行)。局部噴或擦一些鬆筋止痛的藥水或藥膏也相當有效。

4.抽筋預防方法:(1)不要過份疲勞。

(2)適當的補充鹽份。

(3)要先作熱身運動及伸展操。

(4)避免穿戴太緊的衣物或護套。

(5)心情要放鬆。

二、觀看教學錄影帶:‘骨折、脱臼、扭傷的急救’。

三、學生髮問及問題討論、意見交流。

四、在教室練習‘骨折、脱臼、扭傷的急救’的處理。

第三節教學活動

一、創傷:指身體表面或內部組織破損的現象。

創傷的處理:1.急救者的雙手,必須先用肥皂及清水徹底洗乾淨。

2.檢查患者全身狀況和傷口情形,將出血部位抬高,尤其是四肢出血。

3.傷口血液凝塊不要輕易除去。

4.徹底洗淨傷口,除去異物以防感染;可用温開水或冷開水洗淨,用生理食鹽水沖洗更好。

5.止血並預防休克。

6.消毒、覆蓋傷口,包紮固定。

7.如為內出血不可揉搓,以避免更多的微血管破裂,應該用冷敷,至於嚴重出血應在例行急救措施後儘快送醫。

二、血液的功能有:1.運送各種物質:如氧、養份、荷爾蒙的運送,與二氧化碳、廢物的移除。

2.保護作用:血液中含有許多抗體、白血球、血小板,可消滅入侵的細菌、病毒,有外傷時,血小板的凝固作用,可保護身體,以免失血過多死亡。

3.調節平衡作用:血漿中有許多礦物質、水份、蛋白質,可調節酸鹼度及體液體積。

三、血液的重要成分:1.紅血球:含有血紅素,可攜帶氧(二氧化碳則是由血漿來運送的),平均1顆紅血球可活120天,老的.紅血球在肝臟或脾臟中被吞噬掉,血紅素也會被分解出鐵質,而再利用。

2.白血球:有許多種類,有的可以吞掉入侵的病菌,有的可強化發炎反應,以加快消滅入侵的病菌,故白血球可説是人體的防衞部隊,通常白血球僅存活幾小時至幾天。

3.血小板:當血小板遇到受傷的組織所放出的化學物質時,就會變大,而且形狀變得不規則,並引起一連串的反應,使血液凝固,防止體液的散失,一般生命期約5-9天。

四、血管的類別:1.嚴重出血:大動脈、大靜脈同時受傷,引起大量出血。

2.動脈出血:血色鮮紅,流血量大。

3.靜脈出血:血色暗紅,流血量比動脈略少。

4.微血管出血:大多從傷口滲出,常能自然止血。

五、出血的種類:1.運送各種物質:如氧、養份、荷爾蒙的運送,與二氧化碳、廢物的移除。

2.保護作用:血液中含有許多抗體、白血球、血小板,可消滅入侵的細菌、病毒,有外傷時,血小板的凝固作用,可保護身體,以免失血過多死亡。

3.調節平衡作用:血漿中有許多礦物質、水份、蛋白質,可調節酸鹼度及體液體積。

六、止血的方法:1.直接加壓止血法:直接在傷口或周圍施以壓力而止血,用標準敷料覆在傷口,並用繃帶固定。傷口有玻璃或尖鋭物存在時,不可使用此法。

2.升高止血法:將傷肢或受傷部位高舉,使其超過心臟高度。

3.調間接加壓止血法(止血點指壓法):直接加壓無法止血時,選擇止血點來止血,故又稱為止血點指壓法。止血點有二:一為手臂上肱動脈,一為大腿的股動脈,用拳頭或手掌壓在骨骼上。應用時不得長於15分鐘,直接施壓於傷口近端的動脈上。

4.強屈患肢止血法:只可使用於肘關節或膝關節以下的肢體,將棉墊置於肘窩或膝窩,再強屈其關節,並以繃帶緊縛之,每二十分鐘要放鬆十五秒,並記錄最後一次放鬆時間。

5.止血帶止血法:綁住出血部分的上方,避免綁在肘、膝關節附近。綁止血帶的強度不可過緊或太鬆,以不要碰到脈搏的程度最好。每5O~6O分鐘鬆綁一次,再儘速送醫處理。因為此法有引起末梢神經麻痺和血流障礙甚至肢體壞死的危險,如能用其它方法止血,就不要用此法止血。

七、觀看教學錄影帶:創傷的急救和止血法。

八、學生髮問及問題討論、意見交流。

九、於教室內實際練習止血的各種方法。

第四節教學活動

一、解説【傷患搬運】的必要性:

急救人員為減輕傷患再受到其他傷害,在安全計畫下,將傷患送到安全的地方,或是接受治療的地方之措施,稱為傷患搬運。

二、搬運傷患時應注意事項:1.急救人員在搬運之前,要保持冷靜,先了解傷勢,除非環境情況危急迫切,否則須加以初步急救處理好才搬運。

2.搬運前最好事先紿予傷患解釋及説明。

3.急救人員在兩名以上時,動作應整齊,步伐均勻;如時間許可,宜先稍作練習。

4.若需將傷患拖至安全地帶,應以身體長軸方向直向拖行(腳前頭後),不可用側面橫向拖行;上下坡時傷患宜平抬。

5.凡是頭部、大腿、小腿、手臂、骨盆、背部骨折者不宜直立搬運,骨折需先固定住才可以搬運。任何部位脊椎發生骨折,均使用平板(門板、木牀、竹牀等)搬運,不得使用帆布擔架搬運。

三、運用實物投影機、圖片介紹、講解傷患搬運方式:(一)徒手搬運:

1.單人搬運:

(1)扶持法:

病人仍能自行行走時使用。

(2)臂抱法:

病人無法自行行走時使用。

(3)揹負法:病人無法自行行走時使用。

(4)肩負法:病人無法自行行走時使用。肩負法A,B,C的動作同前圖(和揹負法前三個動作一樣)

2.雙人搬運:(1)前後抬式:

(2)兩手抬式:

(3)三手抬式:

(4)四手抬式:

(5)雙人扶持法:

3.三人以上搬運:(1)三人同側搬運:

(2)三或三人以上異側搬運:

(二)器械搬運:

搬運傷患最理想的方法是使用車輛(救護車)及標準擔架。但事實上在很多意外事件發生的現場不容易或不可能獲得這些器材,因此為了把握時間,急救人員必須當機立斷,就地取材,或用坐椅、或用小牀、或用門板來搬運。必要時,也可製作臨時擔架作搬運工作。

1.標準擔架搬運:

2.臨時擔架:(1)椅子搬運:運用椅子搬運。

(2)毛毯搬運:運用毛毯製作臨時擔架。

四、觀看教學錄影帶:骨折、脱臼、扭傷的急救及傷患搬運法中‘傷患搬運法’的部分。

五、學生髮問及問題討論、意見交流。

六、至操場實地操作練習傷患的搬運,注意安全,避免發生意外。

第五、六節教學活動(分站過關評量)

一、事先調查邀請熱心家長擔任各關關主,並事先説明各關評量的方式及重點。

二、將學生分成四組,依照順序分別過關,每關20分鐘。提醒學生要注意禮節,並以認真的態度過關。

三、過關結束,老師針對所觀察、發現到的缺失進行檢討改進,評量表經家長簽章後,整理於學生的學習檔案。

評量方式

評量採用過關評量及紙筆測驗方式進行。

標籤: 運動 急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n3nd2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