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金黃的稻束(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金黃的稻束(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從形象入手,聯繫詩歌的創作背景,抓住關鍵詩句,體會詩歌的形象的意象  體會詩歌的形象的意象。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的形象的意象,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形象的意象。

教學方法 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 學法設計 研究討論--分析歸納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現代新詩史上,《金黃的稻束》的出現帶來了一種語言的突破,一種雕塑的質感,一種將“思”與“詩”融為一體的可喜的努力,今天我們學習《金黃的稻束》瞭解詩人鄭敏是怎樣將“詩”(詩的意向和語言的美)與“思”(對人類存在的思索)完美的融為一體的。 

二、簡介詩人 

鄭敏是抗戰後期崛起的大後方學院派青年詩人中的一位。她與杜雲燮、穆旦等屬於昆明湖畔的一組,被稱為和諧的“三重奏”,“杜雲燮比較清俊”,“穆旦比較雄健”,“而鄭敏最渾厚、豐富”。 

三、朗誦課文 

標記節奏和重音,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注意節奏、重音。 

多種方法練習朗讀, 

四、初步理解內容 

詩人筆下的金黃的稻束是怎樣的形象?從哪些關鍵性的詩句中看出?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金黃的稻束是母親的形象,可從“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黃昏的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這些詩句中看出。 

詩人用金黃的稻束這一形象來表達自己對勞動的母親的讚美。 

五、研讀詩歌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標出既讓你喜歡有令你難懂的詩句,小組討論,交流。 

(一)問題探究

1、“金黃的稻束”象徵着什麼?

“金黃的稻束”,不僅是指自然意義上的稻束,而是詩人的心靈與田野裏佇立的稻束神祕的契合交感後,超越了物象的實體,而產生的一個象徵。它首先是收穫的象徵,進而詩人把它與創造此豐收成果的勞動者的形象自然地聯繫起來了,而作為孕育者和勞動者的母親便是其中的典型,成為詩人表達敬意的對象。

2、詩人是如何將“詩”(詩的意象和語言的美)與“思”(對人類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詩人以“金黃的稻束”為起點,將收割後的疲倦和靜默、母親和人類歷史活動的意義聯繫起來,因而具有一種更為感人的力量。在具體寫法上,詩人並沒有在字面上將“金黃的稻束”直接比為“母親”,或是直接比為“雕像”,而是在這兩者之間來回閃動,展開聯想和沉思。它們在詩中同時存在,相映成輝。讀後,黃昏收割過的田野裏“金黃的稻束”這一意象像靜默的雕像一樣令人難忘,而母親的疲倦、母親的無言的堅忍和美麗又激起我們對歷史和生命的無盡的沉思。值得稱道的還有這首詩的語言,它們不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質感和深長的意味。

3、這首詩有着意象的跳躍,意象的重疊,但為何不給人零亂、費解的感覺?

這得益於詩人意象創造的技巧圓熟,尤其是組織得非常和諧。它在跳躍的地方都作有機的過渡,用一根無形的線索把數個意象貫串起來。詩的前兩行寫大自然的“稻束”,一個跳躍,卻又寫起了“皺了的美麗的臉”的“疲倦的母親”。從稻束到母親,是兩個意象的重疊,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見”作了暗過渡,所以雖然跳躍,卻不感突兀。在省略中我們能感到詩人在這裏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暗示:全詩把“稻束”與“疲倦的母親”連了起來。這聯結的線索就是由詩人對那個一切都被顛倒了的社會中的一個社會問題的認識引起的,即為什麼勞動者卻是貧窮者,對社會貢獻得越多,自己卻喪失得越多。詩人把這些對社會的認識,通過稻束──母親──思想這樣一根藝術線索貫穿起藝術形象,表現了出來。

(二)語言品味

1、有“聲”有“色”的語言

這首詩由於獨特的色彩與聲音的把握和表達,而使語言帶有一種雕塑的質感和光輝。詩人用“金黃”修飾“稻束”,既是基於稻束本身的質感,也是一種內在精神的把握,“金黃”是高貴的色調。在技巧上,它一方面體現了現代主義具體意象和抽象觀念的疊加所產生的特殊效果,也溝通了古典詩歌對意境的要求,體現了對傳統的情境關係的重視。而三個“靜默”預示着母親的美麗與堅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説,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有“聲”有“色”的語言增添了詩歌的厚重感。

2、融合傳統與現代經驗的意象

詩中的意象具有如下兩個特徵:第一,以強烈的主觀態度對實存的生活形態作具體描述,如“金黃的稻束”“疲倦的母親”“收穫日的滿月”“高聳的山巔”;第二,通過詩人的感官轉化把抽象的事物變形為具體感知的形象,如“歷史”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無論哪種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獨創性,而且它們也是通過詩人心理的印證或想象才得以實現的。詩人對意象的理解與創造,吸收了中國古代和西方現代的經驗,並且有所融合、創造。

分類作業 A類:熟練朗讀課文

B類:理解詩歌主題。

預習佈置 第五單元

板書設計 金黃的稻束 

金黃的稻束--母親

課後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ny2o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