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語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三下冊

語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三下冊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三下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三下冊

語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三下冊1

《愚公移山》選自修《列子·湯問》,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文章寓意明顯。反映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

教學本文,首先應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語。其次應引導學生思讀課文,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探究文章的時代意義,時代需要愚公精神,激發學生勇敢面對困難,挑戰自我,爭做時代的驕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

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辯論法

3、品讀法

4、理讀法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異義詞、多義詞、通假字及常用虛詞。

5、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把握文意;思讀課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讀課文,鑑賞文章寫法上的特點;研讀課文,聯繫實際,總結昇華。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看動漫flash——愚公移山。

學生欣賞畫面,品味美妙的樂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背誦課文。學生循聲跟讀。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根據註釋提示,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4、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分發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應

一厝朔東無隴斷焉

(2)對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懲山北之塞A、處罰B、警戒C、苦於

出入之迂也A、繞遠B、迂腐C、困難

指通豫南A、指向B、手指C、一直

雜然相許A、允許B、贊成C、答應

且焉置土石A、哪裏B、乃、才C、語氣助詞

(4)翻譯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學生自由回答,其餘學生評價或補充。答案略寫。

5、教師播放教學圖片,每顯示一幅,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或朗讀課文相關片斷

第一幅:二山雄立圖第二幅:在家庭會議上

第三幅:畢力平險圖第四幅:愚公智叟辯難圖

第五幅:神靈移山圖

三、思讀課文,理解寓意

1、學生分兩組,展開課堂辯論。

辯題: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實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辯詞選摘:正方:愚公實愚

兩座山雄偉高大、實難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

況且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幫忙;工具落後,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遠運山外;路途遙遠。運土石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艱苦奮鬥的精神;”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確知移山之利,有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有子孫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有發展變化的觀點;感動天帝,將山搬走,顯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為,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師總結:經過一番激烈的辯駁,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學生討論交流。

示例: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於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恆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小、多少是相對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成功、失敗亦如此。

四、品讀課文,把握本文的藝術特徵

1、提問:如何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學生自由發言。

生1: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這反映了作者階級的侷限性。

生3: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藉助想象、寄託於神話向自然鬥爭並取得勝利的願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教師點撥:神話不同於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2、關於對比、襯托手法

學生討論,明確:文中有多處對比,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後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説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於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愚公的氣魄,説明移山勞動的艱鉅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五、研讀課文,總結昇華

教師提問: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愚公精神嗎?

學生爭相發言。

教師總結:

愚公精神的實質是排除幹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裏會有“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裏會有我國近十年的輝煌成就?哪裏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讓我們從愚公手裏接過精神火把,點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尋明天的太陽!

六、課堂小結

教師朗誦《愚公移山》歌詞: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着王屋與太行,憑着是一身肝膽。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淡,望望頭土: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着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願。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歎。

多媒體顯示: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學生齊讀。結束全文學習。

板書設計

語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三下冊2

教學內容:

《愚公移山》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並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閲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註解進行閲讀,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本文對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質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無疑起到了較好的榜樣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瞭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3、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2、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做出不同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3、學習愚公身上的精神,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這是一首同學們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説了中國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達了後代人對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説,生活的道路只有兩種,一種是大路,一種是小路,但是不論哪種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會有荊棘、有坎坷,面對荊棘坎坷,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選自《列子》的課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樣對待困難的。

一、複習導入,精讀課文ppt

1、誦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我們接下來齊讀課文並思考幾個問題,看同學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課文。

(1)、課文寫了哪些人?(有愚公、智叟、愚公妻、荷擔者、遺男。)

(2)、愚公為什麼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規模怎麼樣?

(3)、移山有什麼困難?

(4)、結果怎樣?

二、討論交流、昇華提高(小組活動,全班交流)

1、朗讀第二、三段。(小組討論)

(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態度有什麼不同?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獻:提出,不反對,君:是尊稱,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為愚公着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顧慮(關切,擔心)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譏笑,殘年:極端鄙視年紀大,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冷言嘲諷(嘲笑,譏諷)

2、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為什麼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可以看出他們有什麼樣的形象?

(1)、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智叟的形象:目光短淺,畏難而止自作聰明

3、愚公真“愚”?智叟真“智”嗎?

三、品讀課文,文本昇華

1、提問: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麼作用?學生自由發言。ppt教師點撥:神話不同於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2、請找出文中的幾組對比並試分析其中一組的作用

3、讀到這裏,你覺得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四、學生辯論,培養個性

1、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要不要學習愚公精神?

五、歸納總結《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説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與同桌討論:你認為你認為愚公是搬家好還是移山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mn9q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