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第四節 物質的構成

第四節 物質的構成

[設計意圖]:

首先通過一個“鐵樹開花”的實驗引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帶着急於尋找答案的激情進入新課學習。分子屬於微觀領域,學生既看不見,又摸不着,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蔗糖的三個實驗,師生逐步分析、推理,得出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使學生對剛學的知識起到了總結和鞏固作用。實驗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嚴密的推理。總結了分子運動論內容之後,讓學生解釋“鐵樹開花”的原因。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分子是很小的。

理解分子運動論的有關內容,並能用事例説明。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體會科學實驗是人們獲取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同時在實驗觀察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解分子運動論的有關內容。

用分子運動論的知識解釋擴散現象。

[教學準備]:

蔗糖(包括碾碎的)放大鏡燒杯量筒滴定管水酒精紅墨水針筒黃豆芝麻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實驗引入

演示“鐵樹開華”實驗:取五根細鐵絲,把浸過酚酞的小棉花團插在鐵絲的'頭上,鐵絲下端插在橡膠塞上,再把橡膠塞放在玻璃上,旁邊滴一滴濃氨水,用大燒杯罩住整個裝置。學生觀察實驗。

師:要想知道其原因,就必須學習今天的內容——物質的構成

提問:水為什麼變成水蒸氣?冰為什麼會融化成水?為什麼温度越高,液體蒸發越快?這些現象為什麼會出現,我們構成生命的基本單位是什麼?

講述:細胞很小,但裏面卻含有多種多樣的物質。如植物甘蔗,甘蔗由甘蔗細胞構成,

1、甘蔗細胞可以再分解嗎?

2、我們對甘蔗進行壓榨,可以榨出甘蔗汁來,甘蔗汁又可以分解為什麼物質?

3、説明甘蔗細胞中含有多種物質,那麼存在於甘蔗細胞內的糖和水等物質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細胞

可以分解成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甘蔗汁從甘蔗的細胞中壓榨出來,甘蔗汁又可以分離成蔗糖和水,

1、用放大鏡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蔗糖小顆粒。

2、你又看到了什麼?

蔗糖小顆粒可不可以細分?

3、你還能看到蔗糖嗎?

蔗糖是否消失了?

糖水有甜味的事實説明蔗糖沒有在水中消失。蔗糖是以一總被稱為分子的微粒分散在水中。由於分子太小了,所以我們無法看見他們。

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的。與蔗糖一樣,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1、用放大鏡觀察一塊方形蔗糖,

2、將方形蔗糖碾碎後,再用放大鏡觀察,

3、將碾碎的蔗糖溶入水中,用放大鏡觀察糖水,

(根據水變甜確認蔗糖沒有消失,在水中以極小的微粒狀態存在)

雖然細胞很小,但我們用光學顯微鏡可以清楚地看見它。分子比細胞小得多,一滴水中含有的分子數讓人去數,每秒鐘數1個,需要數幾十萬億年。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麼大,按相同比例,乒乓球則有地球那麼大。

你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鏡看不見,即使用光學顯微鏡也看不見。只有用現代最先進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才能看見一些較大的物質分子。

分子很小的概念用對比或比喻的手法,讓學生自己得出分子很小的概念,使學生對分子的認識更形象些。

構成物質眾多的分子是緊密無間的擠在一起,還是彼此間存在一定的空隙呢?

為了幫助我們理解,讓我們來看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1、量筒中倒入黃豆,再倒入芝麻。記下黃豆和芝麻的總體積。

2、將量筒反覆搖晃幾次,使他們混合後,記下他們的總體積。

觀察現象,讓學生描述現象和結論。

水由水分子構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構成,他們分子之間有空隙嗎?

讓學生自己來作實驗證實。

你觀察到什麼現象?

你得到什麼結論?

舉例:固體、液體、氣體之間的空隙的大小關係。

有空隙的。

芝麻和黃豆的總體積小於混合前的總體積。

1、往量筒中倒入10毫升酒精,往量筒中倒入10毫升水。

2、把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看最終的總體積。

總體積變小了。

分子之間有空隙。

鐵塊很難被壓縮,而氣體很容易被壓縮。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比固體、液體分子間的空隙大。

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可以很形象地説明分子之間有空隙,化抽象為形象,更為學生的動手和動腦思考提供了空間。

構成物質的分子是靜止不動的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上,還是處於不停的運動中?

能舉例嗎?

香水分子從瓶內跑到周圍的空氣中,進入另一處的現象。象這種由於分子的運動而使物質從一處進入另一處的現象叫做擴散。

分子的運動速度是極快的,在0攝氏度時,氫氣分子每秒可跑1700米,他們是無序碰撞的,碰撞了之後朝不同的發現運動所以擴散的速度見減慢了。打開香水的蓋子不能馬上聞到香味。

氣體會發生擴散,液體和固體是否也會發生擴散?

實驗:將熱水和冷水倒入燒杯中,再用注射器將紅墨水注入,

觀察一段時間,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在熱水中擴散地快還是冷水中快?依據是什麼(讓同學摸燒杯壁感受冷暖)

兩杯水中發生的現象有什麼不同?

你得出什麼結論?

與氣體擴散一樣,液體多少也是由於分子的運動引起的,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温度有關,物體的温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劇烈。

擴散現象還可能在固體中發生,只是進行得非常緩慢,請同學們舉例?

擴散現象説明了什麼?不停的運動中

打開香水的蓋子。聞到廚房飯菜香味。

水中的紅墨水擴散開來。

熱水中的紅墨水擴散的快。

液體也會發生擴散,温度越高,擴散越快。

舉固體擴散的例子。如:鉛片和金片的例子,晶體管

分子之間有間隙,分子是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蒸發是一種緩慢的汽化方式,從分子運動的角度看,蒸發實質是處於液體表面的分子由於運動離開液體的過程。温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越容易離開液麪。所以蒸發是在液體表面進行的汽化現象。同時温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蒸發越快。

沸騰從分子運動的角度看,液體沸騰時,處於液麪的分子要離開液體,另一方面,液體內部的分子也要離開液體,所以我們説沸騰是比蒸發劇烈地多的汽化現象,同時蒸發和沸騰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教學反思對於分子和分子運動論,學生感覺很抽象,所以在本節課中應該安排好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改做學生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用事實引導學生思考。

標籤: 物質 第四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4vp4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