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誦讀欣賞詩經二首(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誦讀欣賞詩經二首(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誦讀欣賞詩經二首(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關    雎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體現的青年男女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初步瞭解作品所運用的反覆和賦、比、興等創作手法。 

3、能夠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在誦讀中體會本詩的內涵。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詩中所表現的男女青年純真美好的愛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幾千年的古典文學長廊中,《詩經》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是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讀着《詩經》體會着風雅頌、賦比興,你就彷彿被帶進了浪漫的殿堂。

今天,我們就學習冠於三百篇之首的《關雎》。讓我們漫步於《詩經》這條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吧。

二、解題:

   《詩經》本稱“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是我國第一郎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編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

三、整體閲讀,初步感受詩歌內容。

1、指名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節奏。

2、糾正易錯字音。

3、自由朗讀課文,全班學生齊讀課文。

4、再讀,小組交流,試着猜一猜詩歌的基本意思。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善良美麗的少女,小夥子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採收。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採摘。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寵愛。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善良美麗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5、説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關雎》寫的是痴情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

愛情與友情、親情一樣,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是文學永恆歌誦的主題。但應該是以相當成熟的年齡和心態為前提的,過早地去涉及它,那對自己和別人都是一種無情地傷害,就好比揠苗助長。而現在呢,我們聰明的做法或許就是來欣賞前人為我們留下的經驗之談,欣賞它的美好。當然了,並非每個人都把愛情描寫得如此之好的,這需要相當的技巧。所謂技巧,就是寫作特色。

6、介紹賦、比、興的手法:

賦、比、興是《詩經》的三大表現手法。賦:直接地陳述鋪敍。比:以此喻彼地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具體化。興:就是由此及彼,由物及情,觸景生情。

7、初步感受本詩的形式特點。

(1)題目取自於句首。      (2)基本句式是四言。

(3)採用疊章的形式,即重複的章節,意義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變。

(4)為了獲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中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彙。

(5)這首詩中有大量的興句,正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將人物內心的感情較好地揭示出來了。

三、指導學生誦讀課文

1、學生歸納出四言詩的誦讀節奏基本詩的感情色彩,教師補充。

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拍。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首章是全詩的序,為下文描寫君子追求淑女作鋪墊,朗讀時相對平靜;第二章寫出君子時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語句中流露出一種嚮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寫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讀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狀;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運用了反覆的手法,刻畫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樂與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種興奮和輕快的語調。

2、自己練習背誦,指名背誦。

四、美文品讀

你認為哪些句子寫得最美?為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五、擴展性訓練:小作文,根據歌詞與詩句,想像作文《在水一方》。

蒹   葭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3、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創造美的動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分析《蒹葭》中的人物形象及領會比、興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

2、把握《蒹葭》中的重章復唱的特點。

教學難點: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古典詩詞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麗與奇妙。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蒹葭》這首詩歌,再一次滋潤我們渴求的心靈。

二、初讀詩歌、感受詩的音樂美。

   每章前四句都是描寫了一種悽清而蒼涼的景色,這種景色襯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虛、惆悵之情;而後四句寫出詩人對“伊人”的上下尋求,卻又尋而不見,這當中既有詩人的悵惘之情,又有詩人對伊人的深切思念。在朗讀時要注意其中的感情變化,讀出其中之味。

(在朗讀時,要注意到詩中“疊詞”的運用)

三、結合註釋,譯讀全詩。

1、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想、想象,在頭腦中浮現此情此景。(《蒹葭》之所以成為《詩經》中最經典的詩歌。就是因為這首詩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圖畫。)

2、描繪畫面,讓感受畫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濛,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時,一位痴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着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四、分析比興手法的運用:

明確:比興-借景抒情,觸景生情

五、説説這幅畫中寫出了哪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節?

1、自由討論“蒹葭”“蘆葦”“道路”等意象的象徵意義。

2、為了把這首詩讀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情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語來表達詩人追求伊人時的不同心情。

第一章抒發了詩人對伊人__憧憬_____的情感。

第二章抒發了詩人對伊人__焦急_____   的情感。

第三章抒發了詩人對伊人__失望_____的情感。

3、《蒹葭》這首詩是怎樣表現詩人執著的愛情追求的?

明確:⑴從內容來看,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節令,烘托氣氛;後六句寫尋求“伊人”的情況。全詩迴旋三疊,反覆歌詠。詩人熱烈地追求其所愛慕的“伊人”,雖然在大河上下反覆尋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執著專一。

⑵注意景與情的結合。全詩情調悽婉動人,已經朦朧深邃。蒼蒼的蘆花,露結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見之無蹤的伊人……這一切都與詩人的彷徨失望和執著追求融為一體。

六、三讀課文,感受結構美(重章疊句的作用):

明確:《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覆,只是在押韻處換幾個字表示層層遞進。這種僅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覆中深化意境。

七、課堂小結:

《蒹葭》是一篇美麗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飽含無限情意。

八、作業:比較閲讀:請指出《關雎》和《蒹葭》兩首情歌的不同點。

附:板書設計                 蒹葭

蒹葭變化:蒼蒼- 悽悽- 采采      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變化:為霜- 未浠- 未已      時間推移,心情焦急和惆悵 

地點變化:長- 躋- 右 -央 -坻  困難重重,想見心情急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qex2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