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學六年級語文《生活的啟示》教案範文

小學六年級語文《生活的啟示》教案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生活的啟示》教案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學六年級語文《生活的啟示》教案範文

小學六年級語文《生活的啟示》教案範文1

教學目標:

1、回憶課文主題,讀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啟心靈之智,示行為之範。

設計理念:

1、體現“以鏈接內容為起點,拓展學生視野,使課堂向課外延伸,閲讀與表達相結合”的教學思想。依據“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2、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體現小學語文“閲讀引路——鏈接拓展”式閲讀教學,彰顯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本單元所學課文。

1、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

2、每篇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哪些人生的道理?

學生思考並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展示課件

(1)做人也須像梅花那樣,品性高潔,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內心的清靜純潔。——《卜算子·詠梅》

(2)陷入絕境時要沉着冷靜、機智果斷。——《跳水》

(3)以“清貧”生活為樂,無論革命事業處於何等困境,始終堅持信念,不彷徨、不動搖、不退縮的崇高氣節。——《清貧》

(4)“吃得下飯,睡得着覺,笑得出來。”看似簡單的願望,但要想真正達成,也需要長時間的心性修養。——《兒子的採訪》

(5)“人生的擔子不管有多重,咬緊牙,挺住!”——《挑柴》

二、閲讀本次鏈接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達對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啟示。

展示課件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課件展示):

1、《聽的藝術》: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路徑。

2、《方法》:聽話不要聽一半,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説話人的頭上去。

3、《愛的詮釋》:愛的智慧的詮釋就是應“需”而為。

在該環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讀懂古詩,也要注意每篇文章最後的起“點睛”作用的話,並由此進行思考,談感受,寫“感言”。

三、拓展延伸,鏈接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細微的事件給人啟迪、耐人尋味。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觀察,細心體會,真心感悟,隨時記錄。

展示課件:

學生可以自己談一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示。

小學六年級語文《生活的啟示》教案範文2

【課前準備】蒐集相關的小故事,師生共同整理,準備課上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第五單元的幾篇課文。(指生介紹對本單元課文的學習情況)

通過對五單元課文的學習,大家都有不少的收穫,這幾篇課文也從多個方面給我們以啟示,使我們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聽到、看到這樣那樣的事情發生,有些看似簡單,但又耐人尋味。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幾個小故事,來領悟生活的啟示。

二、品讀故事,感悟哲理

學習過程:

1、學生自讀,初步感知。

2、小組交流。

集體交流:

讀過三個小故事,同學們有了自己的感受。(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則故事來結合實際談感受)

預設學生從中得到的感悟。

故事一聽的'藝術

生1:聽別人説話時,要認真聽。

生2:聽他人説話,一定要聽人家説完,弄清楚對方要表達的意思,以免誤解對方。

生3:聽人説話,不要把自己想當然的意思強加到説話人頭上。因為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人與人的想法也不會完全一樣。要聽清楚對方的意思,再發表自己的看法。

聽也是一門學問,講求藝術。掌握了聽的藝術,我們的交流、溝通才會更順暢。

故事二方法

生1:小男孩之所以找到了表,是因為他懂得靜下心來,去尋找準確的方法,通過靜靜地聽來找到了表。也就是説,當遇到一些事情時,不要漫無頭緒地慌亂去做。

生2:做事要講求效率,尋找最簡便快捷的方法。

生3: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多留心生活。正是因為小男孩知道懷錶發出滴答聲,在安靜時能聽得到,所以他找到了。

生4: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學過的課文《路徑》裏的建築大師格羅培斯,他在為迪尼斯樂園的路徑設計而絞盡腦汁時,卻從葡萄園的經營方式得到啟發,同樣也是從生活中受到啟發。

是啊,當我們因遇到難題不知如何解決時,就請靜下心來,理一理頭緒,我們就有可能找到最合適的解決辦法。

故事三愛的詮釋

生1:愛是給予,愛是幫助。故事中的父親用同一個故事在不同的情況下講給了兩個不同的孩子,父親強調的對象一個是螞蟻,一個是蟋蟀,但父親想要表達的卻都是愛。父親對愛的理解是多方面的。

生2:這個故事使我懂得看待生活中的事情時,要多角度去分析,這樣你總能找到積極的一面。

生3:針對不同的人,我們給予愛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時候,愛的表達也要隨機應變,讓愛真正地成為幫助。

三、課外故事交流

企業家與提琴手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有一天陪着父親去一家昂貴的餐廳用餐。餐廳裏有一位琴藝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為大家演奏。

企業家在聆賞之餘,想起當年自己也曾學過琴,而且幾乎為之瘋狂,便對父親説:“如果我從前好好學琴的話,現在也許就會在這兒演奏了。”是呀,孩子。”父親回答,“不過那樣的話,你現在就不會在這兒用餐了。”

聰明的男孩

有個聰明的男孩,有一天媽媽帶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動。老闆再叫了一次,男孩還是沒動。老闆走過來,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小孩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親問小男孩:“為什麼自己不去抓糖果呢?”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

樂觀者與悲觀者

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裏。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親歎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那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裏掏着什麼。

“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裏一定還藏着一匹小馬呢!”

温馨提示: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了機會,而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

四、拓展延伸

本單元和閲讀鏈接中的文章都飽含哲理,給我們以啟示,那篇文章給你感悟最深呢,請你把自己的感受寫在積累本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o2w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