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最後的常春藤葉 教案教學設計

最後的常春藤葉 教案教學設計

最後的常春藤葉

[美] 歐亨利

[教學目標]

通過對小説的研習,使學生對生命有新的感觸和認識:堅強信念、珍愛生命。

[教學設想]

這是歐亨利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作品中着力弘揚了人性美,展示人們嚮往人性世界的美好願望。作品可學習的東西很多,比如結構藝術、語言藝術、小説內涵等,對於這幅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畫,擬採用朗讀討論法,讓學生在賞讀、研讀的過程中,感悟小説震憾人心的力量,同時引導學生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與認識。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能想像嗎?常春藤上的一片葉子竟然挽救了一個年輕而又幾乎失去希望的生命。這究竟是怎樣神奇的一片葉子呢?是什麼力量使它奇蹟般的永不凋落?讓我們帶着好奇一起走進美國作家歐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説《最後的常春藤葉》。

二、簡介作家及其創作情況(多媒體展示)

歐亨利(1862-1910),美國作家,以其眾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構思和幽默贏得了世界範圍的讚譽,成為美國獨樹一幟的傑出短篇小説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説家。其代表作為《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等。

三、先找同學來概述一下故事情節

四、研讀文本

1、大家讀了小説,一定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請同學們暢所欲言,來談一談你認為這篇小説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個情節?

[提示]最震憾人心的情節當屬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意外結局。

找學生朗讀結尾部分蘇艾揭祕的一段話。

2、原來最後一片葉子是貝爾曼畫在牆上的。請根據文章中有關內容,説説貝爾曼是怎樣的一個人?

請先找出文章集中描寫貝爾曼的地方,讀一讀,再談看法。

[提示]

初見貝爾曼(30-35):作者通過外貌描寫告訴我們:貝爾曼是一個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騷滿腹、鬱郁不得志的老畫家。又通過語言描寫,當他得知瓊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後,“諷刺地咆哮了一陣子”,寫出他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再見貝爾曼(52-55):貝爾曼已經身體虛弱,病了兩天就去世了。貝爾曼是因為冒雨畫最後一片葉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讓我們看到了貝爾曼平凡的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愛心,雖然窮困潦倒,卻無私關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他的崇高愛心和自我犧牲精神讓人為之感動。

3、大家看作品的第30節,貝爾曼是個失意的人,作畫40年也沒有什麼成就,“他老是説要畫一幅傑作”,你認為他畫的最後一片葉子是不是傑作?為什麼?

[提示]

已經對自己不抱任何希望的瓊珊在貝爾曼用生命換來的最後一片常春藤葉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直到康復,正是貝爾曼的這幅畫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這是一幅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畫。

4、這是一片多麼不平凡的葉子呀!但遺憾的是,整篇作品對貝爾曼的描寫並不多,甚至連最感人的畫葉子的鏡頭都沒有寫,同學們,你能發揮你的想像來填補這段情節的空白嗎?

[提示]

我們可以想像,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冒雨踉踉蹌蹌爬到離地面二十來英尺的地方,顫抖着調拌黃色和綠色,在牆上施展他從未施展的藝術才能,而最終卻因此患病而獻出生命。

5、剛才大家展示了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現在請大家再看作品,請在文中找一找,這最最關鍵的“最後一片葉子”最先在文中何處出現的?

找學生分角色朗讀16-28節,並思考在這裏,最後一片葉子和瓊珊有何關係?

[提示]

瓊珊把這最後一片葉子作為自己生命的徵兆,作為最後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為放棄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風雨中,藤葉越掉越多,瓊珊越數越少,讀者的心也越揪越緊,所有的情節都歸於那維繫瓊珊生命的最後一片葉子上,小説情節逐步推向高潮,瓊珊數落葉數了三天,等了一天,就只等最後的藤葉飄落下來,卻想不到這最後的常春藤葉竟能戰勝“秋風掃落葉”的命運,歷經一天一夜秋風、秋雨的侵襲而頑強地依附在莖上,它給蘇艾和瓊珊以至讀者帶來的又何止是絕處逢生的驚喜呀!

6、經過一天一夜的風吹雨打,最後一片藤葉竟然奇蹟般的抵擋住了“秋風掃落葉”的命運,瓊珊竟然會相信,這是為什麼?假如這片葉子真的掉了,瓊珊會死嗎?

[提示]問題的關鍵不是葉子的真假,而是那片不落的常春藤葉引發了瓊珊對生命的思考,請大家讀一讀44-50節,那片堅強的藤葉面對悽風苦雨的打擊不肯屈服而飄落。這給陷入絕望中的瓊珊以極大的鼓舞,促使她重新振作起來。

假如這片葉子真的掉了,瓊珊也不一定會死。貝爾曼為之犧牲的最後一片葉子固然給瓊珊極大的鼓舞,但瓊珊的康復僅有這片葉子是不夠的,還需要瓊珊自己的力量來戰勝病魔。

我想,我們回顧一下作品,大家就會明白:請看6-11節,找生讀。

7、在瓊珊患肺炎病危的時刻,醫生為什麼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癒,而説一切看她自己呢?

[提示]因為在生與死,抗爭與屈服之間,需要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勝。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是看你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對,有沒有勇氣戰勝它,我們從瓊珊的經歷中看到,信念對一個人是何等的重要!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8、我們來看一組材料

[小引]時間之輪已跨越世紀門檻。站在世界的門檻上,人們終於認識到“發展誠可貴,生命價更高。”可以説,生命這樣一個嚴肅而又寓於深刻哲理內涵的古老話題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倍受全人類的關注。

[來自生活深處的典型現象]

1、生命極其珍貴而偉大

生命的出現,是經過大自然無數年的演變才發生的,任何一個微小的自然條件的改變,都有可能扼殺生命於搖籃中。生命出現後,又從單細胞生命經過漫長的變化,出現了更復雜的生命形式。而最終擁有更高智慧、高級情感的生物人類的再現--更體現了生命的偉大。在茫茫宇宙中,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體。就目前來説,我們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

2、生命因信念極其頑強、堅韌

1998年5月20日晚9時,一場山洪將新疆巴音烏素礦礦井沖毀,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將13個在井底幹活的工人衝倒,淹沒,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長的圓木,順水向巷道深處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處的採煤區。杭平上到一塊一米見方的乾燥地帶,擰亮礦燈,光影裏看到不遠處一頭井下拉煤車的騾子被卡在狹窄的道口。最初的兩天,除了喝水,還試着啃那圓木上的樹皮,還試着嚼皮帶,但他都失敗了。大約過了四五天之後,他將飢餓的目光投向了與他相依為命的騾子。他移動極度虛弱的身體,拿鐵鍬絆住騾子的腳,讓騾子在掙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鐵鍬在石頭上磨快,來剝騾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鏡片打碎,用玻璃一點一點地割肉吃,因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噁心幾乎將他置於死地。幾天後,肉開始變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裏,反覆搓洗,直到洗淨才敢吞食。為了保持體力和熱量,他將自己的行動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無數次地想,我還活着,我要活下去。就這樣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點鐘,這時,他撫摸自己的身體,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觸到脊樑骨了。在這三十四天中,兩台水泵以每小時近200噸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轉着,隨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員從井下抬出了12具屍體。當救援人員發現杭平還活着的時候,這使所有聞知此事的人都充滿了好奇,都感到這是一個近似神話的“奇蹟”。

3、戰勝生命絕望的力量在於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煩意亂地走到懸崖邊。

他覺得生活無聊而平淡,年輕的心已不願負擔人世的孤獨和艱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錮在罈子裏的葡萄酒,有一種要把罈子衝破的衝動。於是,他把腳輕輕凌空一提。

忽然,有什麼獨特的聲音傳來,他不禁側耳靜聽。噢,是嬰兒的哭聲,在這荒山野嶺,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頓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襲來,他一把推開誘他自殺的死神,循着啼聲和燈光奔去。

那是他命運裏最耀眼的一次閃電。數年後,他的偉大作品如春雨般灑落俄羅斯及世界。

他就是屠格涅夫。

4、生命因抗爭而尊貴

《死亡日記》的作者陸幼青生於1963年,華東師大畢業。生病前是上海浦東房地產展銷中心副總經理。陸幼青1994年發現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個月後,他拖着輕輕飄飄的身體頑強地走進公司大門,微笑如舊。他對朋友説:“人有死亡的尊嚴,應該有自己選擇接受死亡的方式。”

2000年夏天,陸幼青再度發病入院時,醫生預言他“還有100天。”此時,他出奇地平靜,思考良久,決定以日記的形式記載這100天的經歷、過程和心理變化。“自己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難過,很容易地就會逃避。日記像考勤卡似的,勤奮與否一目瞭然。”他將日記定名為《死亡日記》,並決定“網上直播”。陸幼青在病牀上共寫了34篇日記,數十萬字。“一篇兩三千字的日記,要用去我四五個小時。我躺着、坐着、倚着,以各種姿勢堅持寫完它。”

日記一發表,網友們的貼子紛至沓來,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

陸幼青和《死亡日記》在網上被説成是:“2000年中國民間的特殊事件”,畢竟,這個普通人引起了太多的思考。

[來自心靈深處的撞擊]

在所有的生命中,人的生命最寶貴

生命,作為整體是不會死亡的。不僅不會死亡,而且會不斷地發展。生命只有作為個體、才免不了要死亡。

有人説,人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一天天走向死亡;有人説,人從誕生的第一天起,便一天天趨向成熟;有人説,人是走向痛苦與歡樂;有人説,人是走向失敗與成功。倒黴與幸運不也同樣伴隨着生命?!

人的生命是壯麗的,人的生命又有他的侷限,人,男人女人,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東方人或西方人,第一個人,都面臨着一個共同性的問題--如何認識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保護生命……

同學樣,生命是一部藴含豐富內含的生活大書,不論你的生命航程走到哪個階段,你都應有很強的生命意識。如果你是少年,你就要認識生命;你是青年,你就要培養生命;你是壯年,你就要駕馭生命;你是老年,你就要保護生命。你要讓你的生命像朝日一樣,永遠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那你就樹立起強烈的生命意識吧!

讀了這些材料,你一定會有所感觸,請大家設想,當你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大家精彩的發言讓我感到很欣慰。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不僅欣賞了小説的魅力,還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我祝願大家都能成為一個有着堅強信念的人。讓自己的人生更輝煌。最後,我想以汪國真的一首詩來結束這堂課的學習。

生命   生命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晚來風急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雙眼睛跟隨着你

從別人那裏

我們認識了自己

標籤: 常春藤 教學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e7op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