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離子》教案範文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離子》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離子》教案範文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難點)

2.瞭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重點)

3.瞭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想象、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2.觀察l~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歸納小結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瞭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

2.喚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嚮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作品──科普小論文《漫遊原子世界》,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

附文:我是一個小小的電子,我在原子裏圍繞着原子核不停地轉動,雖然空間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總想掙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這個小老頭很有能耐,雖然只佔原子的一丁點空間,裏面卻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正好把我身上的負電深深吸引。

2.設問:原子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呢?它們能否掙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導探究核外電子的排布

1學生猜想: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

2.學生交流:向你的同學説一説你想象中核外電子如何運動?

3.探究證明假設:閲讀課本圖文。(把圖4-9“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示意圖” 製作成掛圖,藉此引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理解電子分層排布)

4.歸納結論: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5.教師啟發:科學家在探索原子核外電子運動時,也經歷了假設、猜想的階段,然後通過科學的手段、藉助先進的儀器進行實驗測定、檢驗而得到真理的。那麼電子為什麼有的排在第一層?有的排在第二層?各電子層上電子數目有什麼規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後,進一步啟發學生對電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學生到高中後還會有更深入的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自己查閲有關資料)

6.學習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的意義:

7.練習鞏固:向你的同桌説一説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

8.展示掛圖: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學生觀察、互相討論、歸納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元素化學性質

稀有氣體元素8個(He為 2)比較穩定

金屬元素少於4個不穩定

非金屬元素多於4個不穩定

9.教師設問: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8(He為2),達到穩定結構,故化學性質比較穩定。金屬元素原子和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未排滿,要趨向穩定,怎麼樣才能達到目的呢?(製造探究情境,誘導學生下一步的探究)

三、探究離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②鈉和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學生表演:兩個學生通過觀察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別扮演銷原子和氯原子(頭上貼元素符號,身上貼最外層電子數目的“電子”),其他同學當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潑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學生熱情高漲地參與,課堂活躍起來)

3.學生討論;要趨向穩定結構的鈉原子和氫原子該如何變化來達到穩定呢?設計一個方案。(生動的情境、求知慾的驅使,學生積極設計多種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中三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最外層電子數平均,分別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層七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定結構。③鈉原子的最外層一個電子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定結構。這樣,較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思維,有利於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引導,對於方案①,教師要讓學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與化學中的穩定的區別;對於方案②、③,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析發生這兩種情況的難易程度)

4.學生表演;兩個學生和同學們一起研究各方案,選擇最佳方案:把“鈉原子”身上最外層的那個“電子”貼到“氯原子”身上。“鈉原子” 因失去一個電子而變成Na+,“氯原子” 因得一個電子而變成Cl-,由於靜電作用而結合成化合物NaCl。(直觀活潑的表演把枯燥、繁難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自然對原子與離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區分,也為原子得失電子的規律埋下伏筆)

5.師生分析:(一邊分析,一邊板書)

6.引導提問:離子是怎樣形成的?什麼叫離子?如何區別陽離子和陰離子?離子符號的書寫應與原子有什麼不同?

四、小結練習,誘發思考

1.小結:在本課題,我們學了什麼?

2.練習:課本習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e2zo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