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光的折射》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1

一、內容及其解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光的折射指的是折射現象、光的折射規律,其核心是光的折射規律 。學生已經學過光沿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本節課的內容光的折射指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起來的。由於它還與後面的知識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本學科有重要的的地位,並有承上啟下 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內容。教學的重點是光的折射規律的推導,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利用實驗探究法、分析法、作圖法等方法來理解。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目標定位:

(1)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目標解析: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就是指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對光路的可逆性的理解。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引導學生從光路的可逆性來理解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課光的折射的教學中,準備使用光的折射演示儀。因為使用光的折射演示儀,有利於學生理解光的折射規律。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我們都知道漁民捕魚有很多方法,如:用網網魚、用魚叉叉魚等。現在,我們也來體驗一下漁民叉魚,(出示塑料泡沫上畫有魚和玻璃水缸)學生進行叉魚比賽。當學生在比賽時,發現魚叉都叉在魚的'上方後,很驚奇。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你從這個活動中想到了什麼?

二、新課講解:

(一)光的折射規律

探究1:觀察光從空氣射入水(玻璃)中的傳播路徑,並把你看到的現象畫出來。

1.學生猜想,並在黑板上畫出自己猜想的傳播路徑。

2.小組設計實驗方案並交流,確定可行方案。

3.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要求畫圖記錄下觀察到的光進入水(玻璃)中的傳播途徑)

4.交流實驗結果

各組畫出觀察到的光傳播路徑。

學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現象,告訴學生,這就是光的折射現象,從而引入課題。

5.用語言表達探究1的結果。

結論1: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結論2: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探究2 想想議議:光從水(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向法線還是界面偏折?如圖3。

1.學生猜想並畫出圖表達自己的想法。

2.討論交流:師投影學生做圖的情況

②作這個猜想時,你做了什麼樣的假設。(學生能從光反射時光路可逆,聯想到光的折射時光路也是可逆的)

實驗驗證:①教師演示光從空氣斜射半圓形玻璃磚,如圖4;②哪位同學能幫助老師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讓同學們觀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途徑呢?(學生們躍躍欲試、興趣很高)

③學生觀察到光從玻璃中射入空氣中的光與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師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畫到黑板上。

⑤結論3: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結論4:光從水(玻璃)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

動畫重現實驗過程,增強形象刺激。

啟發學生記憶:把結論1和結論4與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情況聯繫起來,可得到什麼樣的規律。[快遠慢近,即在發生折射時,在傳播得快的介質(空氣)中是遠離法線,在傳播得慢的介質(水或玻璃)中是靠近法線。]

(二)光的折射知識應用

1.現在,我們來解釋剛才在叉魚比賽中,為什麼我們同學會叉在魚的上方。原來魚從水中發出的光線,由水進入空氣時,會在水面發生折射,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覺得這些光線好像是從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魚像發出來的,魚像比魚位置高。所以剛才比賽的同學會叉在魚的上方。(播放動畫)

2.利用電腦播放視頻材料:放在杯底剛好看不見的硬幣,加上水後又會看得見。要求學生利所學的知識加以回答,最後強調看見的硬幣是硬幣的像。

3.教師提出:有的同學喜歡游泳,看水只有齊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這是什麼原因。

學生回答:(這是光的折射現象,由於光從水中射向空氣時,發生折射,而人的眼睛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造成的)。

同學們學了光的折射知識後,要懂得應用到生活中,在游泳時要特別注意安全。

4.你見過海市蜃樓嗎?你知道海市蜃樓是怎樣產生的嗎?(教師提問)

學生回答:(從報紙報道上知道海市蜃樓的現象,從電視上看到海市蜃樓,從科普讀物上知道海市蜃樓產生的原因是光的折射現象產生的)。

海市蜃樓是怎樣產生的?我們已經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其實嚴格地説,光只是在均勻的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如果介質疏密不均,光線就不會沿直線傳播而會發生折射。海市蜃樓是一種由光的折射產生的現象,多發生在夏天海面上。

《光的折射》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繫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下一章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舉例説出一些光的折射現象,説出什麼是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説出光的折射規律,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觀察現象,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動手做實驗,培養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培養對自然現象熱愛、親近的情感。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

3. 難點和重點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二、學生分析

光的折射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 、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 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 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四、教材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於規律的總結歸納,並注意理論聯繫實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五、教法、學法

1. 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係,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瞭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新課標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繫實際。

2. 學法

本節採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

(一)複習提問:

光在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

什麼是光的反射規律?

(二)新課引入:

【學生實驗一】: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麼?

設計此導入簡潔,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三)新課教學:

1.光的折射現象

【學生實驗二】:

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

讓學生想想:從空氣射進入水中的光線將沿什麼方向行進?如果改變方向是向界面偏折還是向法線偏折?當入射光線垂直於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明確觀察目的和觀察對象。

繼續探究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物理規律

① 光線斜射入水中;

② 讓入射角先發生變化;

③ 光線垂直射水中。(上述實驗時多做幾次,同時用課件顯示實驗的.問題和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學生交流合作,得出結論:

①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強調:斜射、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②(光線從空氣斜射水中)折射角小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③ 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之增大。

④ 光線垂直射入水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教師補充):如果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質時,折射情況與上述相同。

直觀明確地把抽象的折射知識具體展示,培養學生裝由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轉化的能力。

〖想想議議〗:課本P46想想議議。 [學生分組討論,請代表發言]

【學生實驗三】:

光線從水中斜射進入空氣中。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得出結論。)

結論:

①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②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讓學生動筆畫出光折射的光路圖,並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3.用光的折射解釋現象

〖現象一〗:池水變淺了

〔問〕:我們看到河水的深度(視深)跟河水的實際深度那個大?[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二〗: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麼會彎折?[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三〗:原來碗底的硬幣看不見,倒入水後卻能看到硬幣?[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思考:若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

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掌握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的學習方法。

〔講述故事〕:在清澈見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戲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説,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請代表發言]

對學生進行破除迷信、熱愛科學的唯物主義教育。

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課本P48動手動腦學物理1、2

五、複習小結:

六、佈置作業

(1)課本p48閲讀材料《海市蜃樓》

(2)課後練習與評價P19。

(3)小實驗:觀察壓在厚玻璃板下的圖像文字有何變化?並用折射規律加以解釋。

【板書設計】

第一節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

①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上;

②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 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④ 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着增大;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 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5.人從空氣看到水中的物體是看到物體的虛像。

《光的折射》教案3

教學內容:光的折射

教學目的

1. 知道什麼是光的折射現象及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和折射角

2. 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

3. 知道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1. 光的折射規律;

2. 作光折射的光路圖。

教學用具:

光具盤、平行光源(調壓器不能放得太矮便於掌握)、玻璃水槽、水彩筆、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實物展示台、碗筷(每人1個)、水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實驗,好不好?請大家將準備好的碗放在桌面上,看着碗底,將水倒入碗中,碗的深度有什麼變化?再將你桌上的筷子象我這樣斜插入盛水的碗中,注意從側面觀察筷子在水面處發生了什麼變化?”

①.學生實驗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變淺了,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變彎了。

“這是為什麼呢?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來學習這一節課 ——《光的折射》。”

板書課題。

二. 新授

1. 光的折射現象

“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兩個實驗。”

演示實驗一:光在空氣中傳播,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光在什麼中傳播?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多媒體出示問題:光在什麼中傳播?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回答。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光從什麼射入什麼?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多媒體出示問題:光從什麼射入什麼?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回答。

演示實驗二: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

“再請同學們再注意觀察,光又從什麼射入什麼?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多媒體出示問題:光又從什麼射入什麼?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通過這兩個實驗現象,説明光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時,傳播方向不發生變化,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一般會怎樣?”

學生回答。

“對,會發生變化”

“象這些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發生變化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學生看多媒體識記概念,教師板書:[1.光的折射現象:

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規律

“下面我們把剛才的折射現象畫在黑板上。

我用一條直線表示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上面是空氣,下面是玻璃。”

① 把剛才光的折射現象在黑板上畫出光的折射光路圖;

回顧入射光線、法線和入射角。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入射光線、法線和入射角。”

入射光線

i 入射角

空氣

玻璃

r 折射角

折射光線

從圖中介紹什麼是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這一條從分界面射入玻璃的.光線叫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折射角,用r表示。”

利用多媒體強調: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這個折射光路圖中的折射角為多少度?請大家不要錯誤的認為是90度,因為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看圖中的折射角現在正逐漸減小,最後減小到了0度。”

② 演示實驗三: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

“請同學們在光具盤上找出分界面、法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入射角和折射角。”

老師指出,學生確認。

“下面讓我們進一步來觀察實驗一,思考屏幕上的問題。”

a.學生觀察入射角與折射角的大小關係。

b.改變光從空氣射入玻璃中的入射角的大小,再觀察折射角的變化和變化後的大小。

c.垂直入射時,觀察光線方向是否改變

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多媒體顯示):

“a.入射光線、法線、折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是在法線的同側還是分居在它的兩側?

b.折射光線是偏向還是偏離法線?入射角與折射角的大小關係是怎樣的?

c.入射角增大後,折射角是否隨着增大?入射角減小後呢?

d.當入射角改變後,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係是否改變?折射光線向哪邊偏折?

e.垂直入射時,光的傳播方向是否改變?”

③ 通過上述實驗現象回答。

“大家觀察得非常仔細,也回答得非常正確。請一位同學把我們剛才回答的問題綜合一下,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小黑板: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入水或其它介質中時,_______光線與______光線、_______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_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着_______;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_________。(填“改變”或“不改變”)]

教師揭示:“請一位同學大聲的把這段話讀一遍,這就是光的折射規律。”

學生識記:“請同學們再把光的折射規律讀一遍”

④ 學生猜想:(多媒體演示猜想的三種可能)

“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這個光路圖是否正確?現在發揮同學們的聰明才智,請大家猜想一下:

如果讓入射光線逆着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現在的折射光線將怎樣射出?”

⑤ 演示實驗五:光從玻璃射入空氣中。

“為了證實大家的猜想,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請一位同學用筆在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位置分別做上一個標記。

現在我讓入射光線逆着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請同學觀察現在折射光線的位置。”

提問:“你觀察到了什麼?你猜對了嗎?請大家通過屏幕上的兩個光路圖對比,説明折射光路具有什麼性質?”

學生觀察現象並得出結論: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板書:[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⑥ 小結光從玻璃或水中射入空氣的情況:

“不知同學們注意沒有,我覺得剛才我們所學習的光的折射規律有點美中不足,它只總結了光空氣射入水、玻璃等其它介質中的情況,沒有介紹光從水中、玻璃等其它介質射入空氣的情況。下面我們結合實驗現象把它補充完整,光從水、玻璃等其它介質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學生自已小結,教師板書光路圖。

學生回答。

⑦ 學生練習:

“請同學們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完成下列光路圖。”

完成下列光路圖:

空氣 空氣

玻璃 玻璃

多媒體演示畫圖過程。

“首先通過入射點作一條垂直於界面的虛線即法線,因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於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的方向應偏向法線。”

“同樣首先通過入射點作一條垂直於界面的虛線即法線,因為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的方向應偏離法線。”

3. 光的折射規律的應用

① 回到引入新課的實驗現象。

“同學們,還記得上課前我們做的那個小實驗嗎?現在我們就利用剛才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碗變淺和筷子變彎的原因。”

多媒體演示:碗變淺的原因。

“從碗底S點射向空氣的光線,在水面處發生了折射,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眼晴逆着折射光線看去,覺得好像是從S1射來的,眼睛看到的是S點的虛像S1,S1在S的上方,所以看起來碗底升高,碗變淺了。”

“你明白了嗎?請你解釋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請學生回答。

“哪麼插入水中的筷子變彎又是怎樣一回事呢?”

學生看演示並討論。

學生回答:筷子變彎的原因。

② 學生看書:看眼睛受騙這一框。

“下面請同學們把眼睛受騙這一框自已看一下。”

板書:[3.眼睛受騙]

“眼睛受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剛才我們所解釋的兩個例子是否屬於眼睛受騙現象?”

學生回答。

學生練習: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動手操作:如何看見桶底物體。

“學習了眼睛受騙,我來考考你。我有一樣東西放在了這個桶裏,你們看得見嗎?誰能用我們這一節課所學知識來讓大家都能看清我桶裏的東西。不能移動我的桶和這個攝像頭。”

三. 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光的折射’,我們一起來回顧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我們首先認識了光的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就叫光的折射。”

“然後我們通過實驗小結出了光的折射規律。光從……”

“我們認識的光的折射現象都要遵守光的折射規律。”

四.作業

見油印資料。

訂正作業。

五.結束

“同學們,其實光的折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如:由於大氣層是不均勻的,早晨,當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時,太陽發出的光在不均勻的大氣層中發生了折射,所以我們逆着折射光線看去,就看見了太陽升高了的虛像,好象太陽已經升起來了。又例如: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氣由於熱脹冷縮,上層的空氣就比海面附近的空氣稀疏,遠處物體反射的太陽光,在射向空氣的過程中發生折射,逐漸向地面彎曲,進入觀察者眼中,逆着光線方望去,就覺得海面上空的物體射來的一樣。這就是美麗的海市蜃樓現象。希望各位同學努力學習,改造自然,將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加美麗!”

《光的折射》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繫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下一章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舉例説出一些光的折射現象,説出什麼是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説出光的折射規律,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觀察現象,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動手做實驗,培養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培養對自然現象熱愛、親近的情感。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

3。難點和重點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二、學生分析

光的折射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四、教材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於規律的總結歸納,並注意理論聯繫實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五、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係,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瞭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新課標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繫實際。

2。學法

本節採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

(一)複習提問:

光在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

什麼是光的反射規律?

(二)新課引入:

【學生實驗一】: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麼?

設計此導入簡潔,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三)新課教學:

1。光的折射現象

【學生實驗二】:

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

讓學生想想:從空氣射進入水中的光線將沿什麼方向行進?如果改變方向是向界面偏折還是向法線偏折?當入射光線垂直於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明確觀察目的和觀察對象。

繼續探究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物理規律

①光線斜射入水中;

②讓入射角先發生變化;

③光線垂直射水中。(上述實驗時多做幾次,同時用課件顯示實驗的問題和內容)

《光的折射》教案5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認識光的折射規律,能從眾多與光有關的現象中辨別出屬於折射的現象!

(2)通過探究,瞭解透鏡對光具有會聚(或發散)作用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2)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感受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教學重點:

光的折射現象

透鏡對光線作用

教學難點:

光的折射規律

折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關係

教學形式:教師引導下的學生探究性學習

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4.7。觀察光從空氣射入水中的折射情況。

(1)發現問題:夏天我們去游泳時,雙腳進入水中發現腿好象“短”了一節。

(2)提出問題:為什麼腳進到水中和陸地上觀察不一樣呢?

這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學生思考後回答)

(3)猜想與假設:這可能光在傳播過程中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

(4)設計實驗:我現在有一束激光,你能否來證明一下,光由空氣射向水中的方向發生了改變呢

(對學生設計的'實驗加以改進,並讓其上來演示完成)

現象:光由空氣射入水中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5)得出結論:光由空氣射入水中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聯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認為在水裏的東西好象會往上升些,但物體本身並沒有上升。並讓學生再舉些實例

探究活動4.8,觀察光通過玻璃磚時的折射情況。

(1)提出問題:那麼光由空氣射向透明固體的現象是否也一樣呢?

(2)猜想:應該也是一樣的。

(3)設計實驗:由學生討論並得出實驗方案。

可將激光束通過一玻璃,觀察其現象。

(4)進行實驗:由學生進行演示實驗,教師做輔導,並做垂直入射時的現象。並觀察光從玻璃射出來和當光垂直射入玻璃時的現象

(5)現象:當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是折射光線向法線靠近,從玻璃射出時偏離法線。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發生改變。

探究活動4.9,探究透鏡奧祕

(1)發現問題:當我用激光束射向三稜鏡,觀察到出射光線將向底面偏折。

(2)提出問題:那麼我將兩塊三稜鏡放成如圖所示,射出光線會怎樣呢?

(3)猜想:光線會向三稜鏡底面偏折。

(4)進行實驗:將兩束光通過如圖所示三稜鏡。

(5)實驗結果:光向底部偏折。

(6)聯想:上述兩個形狀就如同凸透鏡吧。

所以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總結與交流:

1.説説本節課主要研究了哪些問題?你是否有新的問題和想法?

2.談談你學了這一課的收穫。

課堂練習:書上WWW1—5

課後收集:從課外書籍上了解一些光折射的現象,和凹、凸透鏡的應用。

回家作業:課課練1—13

《光的折射》教案6

三維目標

1、知道當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的折射現象。知道入射光線、法線、折射光線、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詞及光的折射規律。認識凹透鏡的發散作用,凸透鏡的會聚作用。知道有關透鏡的幾個名詞,會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2、通過實驗觀察和實驗探究三個活動,發現光的折射現象,光的折射規律,瞭解透鏡對光的兩種作用。

3、從對摺射現象的好奇,誘發對求知慾望,進而積極參與探究折射現象的實驗活動,並在實驗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習慣。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是通過觀察、實驗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光的折射規律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有關應用。共安排了4個活動和1個信息瀏覽。光的折射屬於光在兩種介質中的傳播問題,本節也是按照:現象――規律――應用的線索。這是的應用主要指透鏡對光路的控制作用。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通過實驗瞭解光的折射現象,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2)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難點:

實驗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討論交流法、實驗法、講授法。

教學用具

激光筆、水槽、鉛筆、燒杯、硬幣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讓學生做兩個實驗,觀察光的折射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1:觀察光的折射現象學生實驗1:如課本P56圖3-38(a)所示,把一支鉛筆斜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你會看到什麼現象?為什麼?

讓學生觀察思考。

學生實驗2:如課本P56圖3-38(b)所示,一枚硬幣放在不透明杯子的底部,你向後退到恰好看不見它的位置。請另一位同學向杯子中緩緩注水(注意,不要移動硬幣的位置),你又能看到它了嗎?為什麼?

讓學生觀察思考。

教師: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現象,通過學習光的折射知識,上述問題都可以得到答案。

板書:第四節 光的折射與透鏡

二、新課教學

1、光的折射

演示實驗:如課本P56圖3-39(a)在水槽中放置一個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水中滴入少許牛奶,攪拌均勻,讓激光筆發出的光緊貼着光屏射向水面,讓學生觀察現象。

請同學説出所觀察的現象。

然後教師指導學生閲讀課文P57上面的內容,理解光的折射的含義,並把它與光的反射進行比較,找出異同。指出:光的折射發生在兩種介質中。

板書:1、光的折射

教師畫出圖示,向學生介紹與光的折射有關的幾個名詞。

活動2: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教師:對光的折射現象,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讓學生交流討論,提出各自的問題及猜想。

根據學生的提問,教師也可提出一些必要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

猜想是否正確,要通過實驗來驗證,請同學們仿照光的反射規律的探究實驗,設計一個實驗。

讓學生交流討論。

然後,教師指明一組,談談他們的設計。

根據他們的,師生共同交流討論,直到得到一個正確的。

學生做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請各組交流實驗得出的結論。

教師:大家知道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麼,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

請設計實驗驗證提出的猜想。

教師:在驗證光路是否可逆的實驗中,若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入射角不斷增大時,你又看到了什麼現象?

讓學生做實驗,觀察現象。(教師説明:全反射)

師生共同歸納光的折射規律。

板書:光的折射規律

2、透鏡對光的作用

利用光的`折射知識可以製成各種改變光路的器件,凸透鏡和凹透鏡是其中重要的成員。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透鏡,認識凸透鏡是中間厚邊緣薄的,凹透鏡是中間薄邊緣厚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學習二者分別對光路所起的作用。

活動3:用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鏡和凹透鏡上,觀察兩種透鏡對光的折射有什麼特點?

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把結果填在文中。

教師:為了研究不同的透鏡對光的不同作用,先要了解有關透鏡的幾個名詞。

(畫圖介紹:光心、主光軸、焦點、焦距)

結合圖形,分別向學生介紹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活動4: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指導學生學會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根據凸透鏡焦點的定義。並讓學生把商量結果記錄在文中的表格中。

仔細觀察,比較兩塊凸透鏡,你認為影響凸透鏡焦距大小的因素是什麼?

讓學生交流討論。(凸透鏡的材料及厚薄程度)

讓學生閲讀P59的“信息瀏覽”――冰透鏡向日取火。

三、歸納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生共同對本節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

四、鞏固練習

1、完成P59的“自我與作業”。

2、完成本節的“基礎訓練”。

五、反思

1、在教學中要給學生補充介紹入射角為零的情況。

2、光的折射中,要明確是光從從空氣射入水中,還是從水中射入空氣中,這是本節教學中的難點,要對學生的學習做好指導工作,例如:逆向思維,究竟想象力的培養。

六、板書設計

《光的折射》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光透過其他物體時的折射現象。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透明水杯、相同大小玻璃球人手兩顆、鉛筆人手一支、水。

活動過程:

一、 教師講述生活趣事“小貓抓魚”,引發幼兒興趣。

1、師:小貓想抓魚缸裏的小金魚,它的小貓爪每次都是對準小金魚的,可是怎麼也抓不到,這是怎麼回事呢?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並回答

3、教師小結幼兒的答案。

二、教師介紹今天的實驗材料,並操作示範,引發幼兒思考。

1、師:剛才我們討論了“小貓抓魚”的有趣現象,小朋友們肯定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我們要做的小實驗將會告訴我們答案。

2、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清水和透明杯,引導幼兒思考:如果將手指放入水中,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3、幼兒猜測將會出現的現象。

4、教師小結:手指放入水中,會發現手指折彎了,手指在水中的位置跟我們眼中看到的'不在同一位置,這是因為光在水中發生了折射現象。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光的折射現象吧。

三、教師帶領幼兒做鉛筆插入水中的實驗。

1、教師介紹實驗方法:透明水杯裏倒入約2/3的清水,放入鉛筆。

2、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從杯子的側面觀察水中的鉛筆會發現什麼現象?

3、教師小結:可以發現水面外地部分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入到水中的部分看起來像是被折斷一樣,這是因為“光的折射現象”。

四、引導幼兒觀察投入到水杯中的玻璃球和水杯外的玻璃球。

1、教師介紹試驗方法:將一個玻璃球放到水杯裏,並將另一顆玻璃球放在杯子的旁邊,幼兒觀察它們之間的差異,接着再從杯子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觀察水中的玻璃球。

2、幼兒自由操作,並觀察實驗現象,積極討論探索。

3、教師小結:從側面觀察水杯中的玻璃球時會顯得較大,而水杯旁邊的玻璃球為正常的大小。當從上或從下觀察水中的玻璃球,將不會出現任何的變化。

《光的折射》教案8

【學習目標】

一、知識技能:

1.認識光的折射現象,瞭解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

2.瞭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視覺現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識簡單解釋有關現象。

2.通過實驗觀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感受折射現象,增強熱愛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科學,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

【學習重點】

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學習難點】

用光的折射知識簡單解釋有關現象。

【學習過程】

一、知識準備:(小組內討論後搶答下列問題)

[問題]:光在均勻介質中沿_____傳播。

[問題]:若介質不均勻光會怎樣傳播呢?

二、新知識學習:

知識點一:光的折射現象

1、設疑:如果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會看到什麼現象?鼓勵學生大膽猜測。

教師演示:使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觀察光束在空氣中和水中的路徑。每組同學仔細觀察,看看光的傳播方向是不是還是直的?

總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現象稱為光的折射現象。

補充:折射現象發生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並且是“斜射”,當光由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時,方向不改變,折射現象的發生是有條件的。

知識點二:光的折射規律

演示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規律實驗,此實驗現象不易觀察,最好播放課件讓學生觀看。補充:折射光線、折射角的定義。(如圖)

[問題]:1、折射光線是向法線偏折?還是向界面偏折?

2、改變入射角大小,折射角怎樣變化?(根據現象回答)

結論:討論總結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的折射規律(參照光的反射

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掌握光的折射規律應注意:

(1)一點(入射點)、二角(折射角、入射角)、三線(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法線的作用非常重要。

(2)折射角隨着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

[問題]:若一束光由水中沿着原來的折射光線照過去,光會怎樣傳播呢?

教師演示並指出: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討論總結:光由水斜射入空氣時的折射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三;光的折射的應用

[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折射現象有哪些?看哪組想得多。

應用舉例:在岸上看到清澈的河水變淺了,為什麼?

答;河底反射的光由___斜射入____時,在水面發生_______,折射光線______(填靠近或遠離)法線,人眼逆着折射光線看過去,看到的是河底的______像(填實或虛),像在河底的____方(填上或下),所以河底變淺了。

[問題]:試回答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何向上彎折了?

三、鞏固提高:

1、光由空氣斜射入玻璃中,下列光路表示正確的是______

A B C D

2、下列屬於光的折射的是______

A.樹蔭下地上有很多光斑 B.人在河邊看到“白雲”在水中飄動

C.奇妙的“海市蜃樓”景觀 D.從側面看魚瓶中的'魚變大了

3、一束光經過一三稜鏡,試完成光經過稜鏡後的傳播徑跡

4、有經驗的漁民在插魚時,不是向着看到的魚的方向插,而是向着看到魚的下方插,這是為什麼呢?

5、對比光的反射與光的折射的異同。

四、學後反思:

光是我們的朋友,通過本節學習,你對“光”肯定有新的認識,交流一下自己的收穫,説説自己還有哪些的困惑,你一定會進步得更快。

《光的折射》教案9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過實驗,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示:光的折射

2、科學發現室光學區域

活動指導

1、教師同幼兒討論什麼光是怎樣形

討論後讓幼兒知道,當物質温度高於環境温度,我們就看到的熱物質的發光。

如:火光、燭光、白熾燈的燈光,以及前述鋼鐵、玻璃、石頭等燒紅時的發光。

2、問題:光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有什麼常見例子給幼兒講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線傳播----三點一直線,在射擊、射箭運動中發揮關鍵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線傳播,再加上人的雙眼效應,可判斷物體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條,刨了二下就要檢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覺不自覺地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用眼睛從木條的一端沿木條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隊伍對齊:"向右看齊!"

3、幼兒在光學區域自由探索、發現光的折射。

(1)課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過觀看課件演示,讓幼兒對光的折射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實驗:把筷子插到水裏發現筷子在空氣中和水中拐了個彎的原因。

(空氣和水就是兩種不同的介質)

(3)指導幼兒在光學區域,積極嘗試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實驗,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師講評活動情況,表揚鼓勵探索中有發現的'幼兒。讓幼兒講一講在探索活動中發現了什麼?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光的折射》教案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的折射的現象.

2.瞭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

3.瞭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2.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教學重點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

●教學難點

解釋簡單的折射現象.

●教學方法

實驗法、歸納法、講練法.

●教學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裝置、水槽.

學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幣、適量的水.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讓學生做兩個學生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實驗1]在碗中盛滿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從側面斜視水面,會發現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彎折了.(演示課件:折射成像光路)

[學生實驗2]在空的茶杯裏放一枚硬幣,移動杯子,使眼睛剛剛看不到硬幣,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慢慢地向杯裏倒水,隨着水面的升高,觀察者看到了硬幣,還會發現硬幣升高了. (演示課件:折射成像光路)

上述實驗中,學生能看見水中“彎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幣,是由於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上發生了一種光現象,這就是本節要學習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一)光的`折射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反射現象.以及光在反射時所遵循的規律——光的反射定律.這些現象都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現象.那麼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又將如何傳播呢?

教師利用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光的折射現象.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圓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邊緣標有均勻刻度,中間開有長方形口,恰好將長方形玻璃容器放進去,容器中裝適量的水,並在水中插有可轉動的白色屏F(樹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顯示光束傳播的路徑.圓周上有一可移動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師]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傳播方向是否改變呢?

[生甲]傳播方向不改變,仍沿直線傳播.

[生乙]傳播方向要發生改變.

[師]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如果改變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還是向法線偏折?

[生甲]向介面偏折.

[生乙]向法線偏折.

[師]上面問題的回答誰對誰錯呢?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光從空氣斜射向水面.

[現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在空氣中發生反射,同時在水面處改變方向進入水中,同時向法線偏折.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二)有關折射的幾個專用名詞

1.教師把剛才光的折射現象在黑板上畫出光的折射光路圖.

2.從圖中介紹,什麼是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為了防止學生把折射光線與界面的夾角誤認為折射角,所以,要特別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三)光的折射規律

[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光從空氣斜射向水面,改變入射角,再做兩次.

演示過程要讓學生觀察兩點:

1.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個大?

2.隨着入射角的增大(減小)折射角將如何改變?

[現象]①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②折射角隨着入射角的增大 (減小)而增大(減小).

[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別向前、向後折,讓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

[師]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線.

[生]看不見.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位於同一平面內.

②折射光線、入射光線位於法線的兩側.

[演示4]讓光垂直射向水面

[師]大家觀察一下進入水中的光線沿什麼方向前進?

[生]光沿直線傳播,傳播方向不變.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

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師]當光線垂直射射向介質表面時,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光的折射》教案11

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做不同顏色物體反光不同的實驗和光的折射實驗)和演繹惟理能力(根據光反射的一般規律,解釋一些光反射現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白色紙屏,紅、黃、藍、綠、黑、白色的紙,玻璃杯(周圍貼一半自一半黑的紙,在塗黑部分豎着開一條直縫),電筒,燒杯,水。

2、掛圖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

3、學生準備鉛筆。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談話:我們在一年級曾經研究過鏡子,鏡子有什麼作用?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反射

(1)談話:還有哪些物體能像鏡子一樣反光?

(2)實驗:試一試,各種學習用品,哪個能像鏡子一樣反光?

(3)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講述:光照到物體表面,被物體擋住,改變了原來傳播的方向,反回去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各種物體都能反光,反光情況不同。像鏡子這樣表面非常平的物體,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個方向,因此看起來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體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個方向,看起來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體的反光還有其他的不同。

2、指導學生認識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光不同

(1)講述: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光是否相同。方法是:將白色的紙屏立在向陽的桌上,分別用紅、黃、藍、綠等不同顏色的電光紙對着陽光,使光反射到紙屏上。觀察它們反射的光有什麼不同?

(2)學生分組實驗。

(3)彙報實驗結果。

(4)討論:實驗結果説明什麼?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射的光顏色不同,紅顏色的物體反射紅光,綠顏色的物體反射綠光……

(6)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3、指導學生認識白色的物體比黑色的物體反光能力強

(1)講述:我們再來研究白色的物體和黑色的物體反光有什麼不同。方法是:把書打開,立在桌上,使有字的書頁背光。試一試,能否藉助白紙反射的光把書照亮?再換用黑紙做實驗,能不能把書照亮?

(2)學生分組實驗。

(3)彙報實驗結果。

(4)討論:實驗結果説明什麼?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體比黑色的物體反光能力強。

(6)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7)提問:

①為什麼教室的牆壁多粉刷成白色?

②有的卧室牆壁粉刷成淡藍色,你們知道這有什麼作用嗎?(牆壁會反射淡藍色的光,使卧室內光線柔和)

4、指導學生認識光的折射

(1)談話:誰注意過放在水中的鉛筆或筷子是什麼樣的?

(2)觀察:將鉛筆放在盛水的杯子裏,看到什麼現象?

(3)討論:這是怎麼回事?對此你有什麼問題?

(4)講述:為了弄清這個間題,我們來做個實驗。方法是:

①每個組都有一個杯子,在杯子外壁貼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紙,在紙的黑色部分有一條豎着的窄縫。讓電筒光通過紙縫斜着射入杯內,從縫的對面觀察光照在杯壁的什麼位置,在這個地方作個記號。

②不改變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內倒入水,觀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變化。

(5)分組實驗。

(6)彙報實驗結果。

(7)討論:電筒光還是朝原來的萬向射入,倒入水後,光卻沒照在對面杯壁原來的位置上,而是向旁邊移動了,這説明什麼?(光入水後改變了原來傳播的方向。)

(8)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光的折射。

(9)講解: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但是當光從空氣進入水後(杯壁較薄,可以忽略),傳播的方向會發生偏折。所以杯中加水後,光照在對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動了。

光從空氣進入水後,傳播的方向發生偏折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從水進入空氣,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或光從玻璃進入空氣,同樣會發生折射。

(10)討論:現在,誰能解釋一下水中的鉛筆為什麼會發生彎折現象?

(11)講解:水中鉛筆彎折的原因。

鞏固應用:

l、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

2、提問:

(1)什麼叫光的反射?光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反射?

(2)什麼物體能反光?如果説只有表面光滑的物體才能反光,對不對?

(3)有三塊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別為白色、藍色、黑色,在陽光下,它們的反光會有什麼不同?

(4)什麼叫光的折射?光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折射?

佈置作業

用手電筒、小鏡子做光的反射實驗。研究:當鏡面的角度不變時,反射光的方同與照射光的方向有什麼關係?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折射》教案12

(一)引入新課

當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將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光的折射現象,我們在初中也已經初步瞭解,上一節我們學習了光的反射,現在我們討論光的折射。

(二)教學過程

光傳播到兩種介質交界面時,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

1、折射定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

(3)由此可知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光速大小是不同的。必須指出光線入射的介質為真空;另一種介質可是任意的,如此定義的折射率為介質對真空的折射率又叫絕對摺射率。如果光線在任意“兩種介質中傳播,折射率大的介質對摺射率小的介質叫光密介質,反之叫光疏介質。它們是相對的。

理解和掌握折射率的.物理意義是掌握折射定律的關鍵。

一束光射到兩種介質的界面時,其能量分配成反射和折射兩部分,隨着入射角的不同,其能量分配的比例也不同、在一般情況下,一束光在兩個介質的界面上會同時產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線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線遵循的規律與折射率有關。

對於折射率應從下面幾個層次來理解:

A、在光的折射現象中,折射角隨着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而兩角的正弦值之比是個常數。

B、對於不同的介質,此常數的值是不同的。如光從真空進入水中,這個常數為4/3,光從真空進入玻璃中,該常數為3/2。顯然,這個常數能反映介質的光學性質,我們把它定義為介質的絕對摺射率,簡稱為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

c、介質的折射率是由介質本身性質決定的。它取決於光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

D、由於不同頻率的色光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紅光的傳播速度最大,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春播速度最小,折射率最大。

只有掌握了折射率的內涵,才能理解光的折射現象,不僅能掌握折射定律,而且為研究全反射現象打下良好的基礎。

《光的折射》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光的折射現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點、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和折射角.

(2)能敍述光的折射現象的實驗結論.

(3)知道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已知入射光線,能根據光的折射現象的實驗結論畫出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5)能舉出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的實例.

能力目標

由觀察演示實驗現象入手,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分析、概括出相應結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

利用折射現象中的因果關係,再次向學生灌輸注意客觀事物中存在的因果關係的重要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後續課,進一步講解光學的有關知識,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礎,所以本節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規律的正確理解是本節的關鍵,對於透鏡的學習,照像機和幻燈機,放大鏡的理解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課本列舉了各種光的折射的實例,對這些實例進行討論分析對理解光的折射規律有很大的作用.本節中介紹了在折射中光同樣具有可逆性.

教法建議

本節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後續課,進一步講解光學的有關知識,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礎,所以本節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注意在本節的講授中要合理有效的運用實驗教學和啟發式教學兩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光的折射規律的理解上,要結合實驗對比使學生明白“折射角小於入射角”這一結論的成立是有條件的.

為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不但要傳授科學的定理、定律,還要傳授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發現的.因此,講一點相關的物理學史的內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學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

 教學設計示例

1.引入課題

當光射到兩種介質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質繼續傳播,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體的交界面,那麼另一部分光會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種透明介質的交界面上,比如從空氣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進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傳播.在引入課題中要注意學生的主動性.

方案一:向學生演示動畫,使學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氣和水兩種介質的分界面上,光不僅僅會發生反射,還會發生折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着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方案二:演示各種有趣的光的折射現象,例如內畫壺、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變彎了等等從而引入新課.

 2.新課教學

(一)光的折射定義的講解

課堂小實驗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十分普遍,請學生們透過玻璃磚看自己的手指,並注意調換觀察的角度,看一下,發生了什麼現象?也可以用鉛筆,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進行觀察.

實驗結論:視線越斜,錯位越顯著,如果視線垂直於玻璃磚的側面則沒有發生錯位.

課堂小實驗二:將一枚硬幣放進水中,讓學生觀察硬幣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

實驗結論:硬幣的實際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課堂小實驗三:準備一個比較深的大魚缸,裏面放入幾條魚,讓學生伸手抓魚,並讓學生談一下感受.

實驗結論:魚的實際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由實驗得出光的折射的定義.

(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規律

進行演示實驗,教師先介紹教材圖6-2所示實驗儀器,然後讓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讓同學觀察實驗現象,並對照實驗講解哪些是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對實驗中所觀察到的反射光線略作説明.

  圖6-l

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並考慮以下問題

A.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在位置上有什麼關係?

B.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位置上有什麼關係?

C.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折射光線與折射角發生什麼變化.

D.在整個實驗進行的過程中,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是靠近還是遠離法線,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比較有什麼特點.

E.讓光線垂直於界面入射,看到什麼現象.

實驗結束後請學生回答以上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所回答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指導,最後得出正確的結果,寫出板書.

(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知識點的講授

向學生髮問: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讓光線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氣中,會看到折射光線沿什麼方向射出?

通過實驗驗證學生的回答是否與實驗事實相符.

(四)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係

用動畫演示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折射角的變化.

3.教學總結

對於光的折射現象和它的初步規律進行定性分析,由於初中學生剛接觸物理知識,對於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係不要進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紹.注意實驗教學在本節講授中的重要作用。

《光的折射》教案14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知道什麼是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折射角。

2.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

3.知道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三)教具

碗、適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學過程

 一、觀察本節課文“?”中的現象,引出課題請同學們觀察幾個現象。

1.教師出示一隻碗,讓學生觀察確定的深淺。給碗加入適量的水,再讓學生觀察碗的深淺,有什麼變化。

2.取一根筷子,讓學生看是直的。將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讓學生觀察筷子有什麼變化。

教師問:看到了什麼現象?(學生回答:碗加水後好像變淺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處折斷了。)教師再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來研究光的另一種現象。學習後,同學們就能解釋這些現象了。引出課題並板書。

二、講授新課

1.通過演示,講解什麼是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折射角。

教師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現象。演示時,在入射點處垂直水面插入一細木棒作法線。學生看到光在水面處改變方向繼續在水中傳播。教師講述什麼是光的折射現象。在黑板上畫出折射光路圖。接着講述什麼是折射光線、折射角。同時強調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而不是與界面的夾角。

2.通過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況

①教師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課本上圖6-2的.實驗,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況及垂直入射的情況。讓學生觀察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係。改變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畫出光路圖。教師先畫出入射光線,然後讓學生畫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線(如圖1)。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光線垂直水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都等於零,即方向不改變。(在黑板上板書)

教師補充講述,如果光從空氣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質中時,情況和上述相同。

②再演示光從水斜射入空氣和垂直射入空氣時的折射情況。先讓學生小結,然後教師再給出結論,並板書。

比較①、②的情況。教師指出折射現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在圖6-1中用反向箭頭標出光路。

師生共同小結光的折射規律。讓學生閲讀教材上本節課文方框中“光的折射”一段。

3.舉例應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分析課本圖6-4所示的現象。畫出光路圖,教師解釋池底變淺的原因。強調:人看到池底是因為池底射出的光經過折射後進入人眼。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覺光是沿直線射來的。所以池底好像抬高了,也就是變淺了。需要指出:人們看到池底的A′點是A點的虛像。

回顧本課開始同學們觀察到的第一個現象:碗底加水後變淺。其道理和上述一樣。

三、小結本課內容。討論實例。完成課文中的練習

1.本課主要內容是光的折射現象、光在發生折射時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係及應用它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2.讓學生課內完成課文後的練習。請學生自己回答、訂正。

3.回顧本課開始學生觀察的第二個現象。組織學生討論“想想議議”中的問題。最後教師在黑板上畫圖,小結筷子向上彎折的道理。

四、作業

1.閲讀課本中的閲讀材料“海市蜃樓”。

2.節後練習第1、2、3題。第3題要先做實驗後回答。

五、説明

1.本節教師演示較多,要注意讓學生能觀察到明顯的現象,以加深對摺射現象的印象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始引入課題的實驗器材,要用碗不宜用杯子,避免解釋的麻煩。筷子要斜插入水中,學生從側面觀察效果好。

2.本節演示器材較多,重點是觀察折射時的光路。為保證觀察效果,最好在實驗室上課,並且要遮光。

3.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做每個演示實驗前要提醒學生觀察什麼。實驗完,教師不急於講解,先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然後教師再補充、小結。當然應注意控制好時間,不要影響教學內容的完成。

4.運用折射規律解釋現象,學生會有一定困難。教師應注意示範引導,邊畫光路圖邊分析解釋。應強調:人眼看到物體是該物體射出的光進入人眼,而且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覺光是沿直線進入人眼的。

《光的折射》教案15

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理解由於折射而產生的現象基礎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學習歷來是初中學生物理學習的難點,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因而本節的重點是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的光線偏折的規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例如魚在那裏,池水變淺等。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段時間的光學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學習,對光的折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遷移,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

由於在光的反射時,垂直入射也會發生反射,學生容易產生垂直入射也會發生折射的錯誤觀念,因此,在實驗時,要學生注意觀察,強調“斜射”。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2.瞭解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

3.瞭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過程與方法。

1.體驗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視覺現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識簡單解釋有關現象。

2.通過實驗觀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感受折射現象,增強熱愛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學,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濃厚的學科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難點:用光的折射知識簡單解釋有關現象。

器材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儀,激光筆、玻璃磚、白膠板、水槽、空燒杯、紙杯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光的反射規律;

2、光的反射現象。

(二)、新課教學

投影出示:(1)湯姆大叔漫畫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麼折斷了?

學生思考為什麼,帶着問題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玻璃)中,觀察實驗現象。

提出問題:

(1)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

(2)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在水中又是怎麼樣傳播的?

(3)光從空氣進入水的界面上發生了什麼現象?

從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畫光路圖,説明光的折射的幾個概念(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折射角)。

2、概念:

兩種介質的界面、法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入射角、折射角等。

信息快遞:能夠傳播光的物質,例如空氣、水、玻璃真空等透明物質,通常叫做光的`介質。

問題:折射規律和反射規律一樣嗎?(課本P81實驗)

A)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B)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

C)折射角等於入射角?

演示實驗:使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觀察光束在空氣中和玻璃中的路徑及數據。

數據:光從玻璃入射到空氣

入射角

a1

a2

a3

折射角

總結:(可以要求學生跟着教師作出以下的光路圖)

1)、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2)、當光從另一種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當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

4)、折射角隨着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且光路可逆。

二、光的折射規律

1、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折射角隨入射角的改變而改變: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

(口訣: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不等,空氣中的角大)

2、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3、應用: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發生“彎折”。分析“彎折”原因。

2)、水中的魚看上去比實際的位置要淺.

3)、隔着厚玻璃磚觀察後面的尺子。

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要知道:

1。什麼是光的折射現象

2。光從空氣射入水或其它介質中的折射規律以及光從水或其它介質射入水中的折射規律。

3。能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簡單的現象

拓展:生活物理社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rv22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