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news/17662.htm

news/17662.htm

denghao

一、教學目標

1、認真閲讀劇本,在瞭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品味本文詩化的語言,理解人物對話中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使用對錶現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仔細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通過劇情與人物語言,認識劇作的矛盾衝突及其實質,理解作品的主題。

4、通過排演課本劇,激發學生閲讀劇本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審美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罪惡,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難點:

1、仔細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2、通過劇情與人物語言,認識劇作的矛盾衝突及其實質,理解作品的主題。

二、教學設想:本文的欣賞重點是品味作品詩化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時把握劇作的矛盾衝突,理解作品的主題。課文較長,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瞭解整部劇作的內容,重點閲讀課文的前半部分,即從帕里斯上場到朱麗葉死去,注意體會人物感情。可以播放電影,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識。教學中可通過朗讀、配音,創設情境。

本文是自讀課,可與活動課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排演課本劇,加深其對戲劇人物的瞭解。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課外活動二次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體味羅密歐的感情

上課時間:第周星期

具體步驟:

一、導入新課

導語: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之傾倒,用摯熱的感情唱出一曲曲愛的讚歌。儘管我們都衷心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文學史上還是留下了許多悽惻哀婉的愛情故事。這樣的愛情悲劇我們接觸過許多,誰能來舉例?(學生散答)

(歸納)劉蘭芝與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台賈寶玉與林黛玉今天我們再來研讀一篇愛情悲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二、劇情簡介

三、交待鑑賞重點,明確學習任務

前幾天我們觀看了由劇作改編的電影,大家都為男女主人公的雙雙殉情感到惋惜,我們課本中節選的就是這一部分。課文較長,我們重點賞析前半部分,即從帕里斯上場到朱麗葉死去。要求大家在品味作品語言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劇作的矛盾衝突。

四、分角色朗讀、品味語言,重點體會羅密歐的感情

討論明確:通過品味語言,我們瞭解到此時的羅密歐心情十分複雜。愛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禮,變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絕,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絲欣慰。就這樣,忠誠的羅密歐帶着對愛的嚮往,悲壯地倒下了。命運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間,朱麗葉卻滿懷與羅密歐相聚的希望從假死中醒來。當她看到眼前悽慘的一幕時,不顧勞倫斯長老的勸阻,毅然決然地舉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臟。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分析劇作的矛盾衝突,理解作品的主題

上課時間:第周星期

具體步驟:

一、討論:

一對生死相戀的情人,一朵綻苞初放的愛情之花,就這樣凋零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場悲劇呢?

(歸納)可結合劇情分析,如:兩個家族的械鬥,朱麗葉的父親逼迫女兒嫁給帕里斯等。兩家的家長,包括提伯爾特在內,都在自覺不自覺地頑固維護着本家族的榮譽和勢力,他們實際代表的是一種狹隘保守的舊道德、舊觀念。

(上述觀點會為絕大多數學生所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勇於發表不同見解。

學生對莎翁的四大悲劇都有所瞭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結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點造成的,所謂的悲劇實際是性格悲劇。

學生敢於提出新見解,教師要予以肯定,然後引導同學就此觀點展開討論,不急於在課上就得出結論。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翻看原著,查閲資料,再多尋找一些依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最後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再交流,再討論。

課堂上暫時只按第一種觀點繼續往下分析。)

面對這些阻撓,羅密歐和朱麗葉持什麼態度?要求聯繫電影中的情節,結合課文語言作出分析。   (歸納)羅密歐與朱麗葉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們真誠的愛來消融兩家的仇恨,能化干戈為玉帛。如:在維洛那街頭,當兇狠好鬥的提伯爾特用侮辱性的語言向羅密歐挑釁時,羅密歐非常真誠地勸阻提伯爾特,直到好友為他而死,羅密歐才忍無可忍地拔劍格鬥。當他在墓中看到提伯爾特的屍體時,他沉痛地説“原諒我吧,兄弟!”稱冤家對頭為“兄弟”,表明他希望兩家的恩恩怨怨能從此一筆勾銷。

(歸納)還有一種反抗精神。如:朱麗葉的父親氣急敗壞地要把女兒嫁給帕里斯,朱麗葉寧死不從,同時向勞倫斯長老求救,這表現了朱麗葉的反叛性。其實,羅密歐與朱麗葉能夠不顧兩個家族間的仇恨,真心相愛,這段愛情本身就具有一種叛逆性,是對封建勢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戰。

無論是對封建世仇的厭惡、調解,還是對封建家長的反抗,都表現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傳的人文主義理想--反封建,反神權,肯定現世,頌揚愛情。大家知道,戲劇文學最基本的特徵是具有尖鋭的矛盾衝突。通過以上的分析,你覺得這部劇作反映了什麼樣的矛盾?

(啟發:是羅密歐、朱麗葉這對貴族青年與兩家家長、兩個家族間的矛盾嗎?這樣概括是否全面?)

(歸納)這是青年一代與封建勢力的一次交鋒,是新舊兩種思想、兩種道德觀念的矛盾衝突。劇作的結尾,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換來了兩個積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為什麼安排這樣的結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慘一幕作結,不更富於感染力嗎?

(歸納)兩個青年的死換來了兩個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終將戰勝腐朽沒落的封建勢力。這個結尾象徵着年輕一代追求愛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勝利,即人文主義理想的勝利。

小結:這部劇作雖然描寫了一個愛情悲劇,主題卻遠遠超越了愛情本身。許多文學作品都是這樣,愛情只是載體,在它之上附載着更為深廣的社會內容。所以大家在閲讀同類作品時,要透過愛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內涵。

二、課外活動:演出課本劇,使學生在閲讀分析的基礎上,對人物的感情、作品的主題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排演課本劇,目的是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可以把學生分成四組分別排練,最後擇優選用。強烈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會使每個人都積極地參與進來,這樣各有所長的學生就都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舞台上,幽暗的燈光,陰冷的佈景,哀婉的音樂,會使觀眾很快進入情境;而演員們投入的表演--那低迴深情的傾訴、那毅然決然的殉情,會深深地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心,不由你不為主人公的不幸命運掬一把同情之淚。

在觀眾意猶未盡之時,教師應趁熱打鐵,讓大家暢所欲言,談自己觀後的感受,如對錶演的評價,通過課本劇對作品的進一步認識等。也可讓幾個主要演員走下台來和觀眾見面,談一談自己表演的體會和收穫,讓四個羅密歐、四個朱麗葉、四個帕里斯、四個……互通有無,共同進步。這樣,經過感性-理性-感性的幾個循環,學生對作品一定會有沁人心靈的理解。

(七)總結

傾心相愛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雖然未成眷屬,但他們誓死捍衞愛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卻並沒有被命運摧毀。當然,時代不同了,社會背景不同了,在今天,這種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煌了,在今天,這種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堅韌、執著的精神卻永遠鼓舞着人們去追求幸福、自由,創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qlm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