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圓圓和圈圈》教案

《圓圓和圈圈》教案

《圓圓和圈圈》教案1

教材分析:

《圓圓和圈圈》教案

教材《圓圓和圈圈》選自《365夜兒歌》下集,是一首很有趣詩歌,把幼兒在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放在詩歌裏。用遊戲,做夢等方式再現詩歌情景,很容易讓幼兒理解和掌握。

設計意圖: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既是幼兒熟悉的,又是他們新奇的,這熟悉的內容能符合幼兒的實際水平。新奇因素能引起智力結構的不平衡,促使幼兒主動去吸收新的內容,這樣的學習興趣是持久的,能轉化為學習動力,促使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 感受詩歌內容和情趣性,理解詩歌所展現的理想意境。

2. 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象,並根據詩歌的結構形式,仿編詩歌第三段。

3. 通過活動,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重點:感受詩歌內容,理解詩歌展現的意境。

活動難點:根據詩歌的結構形式,仿編詩歌第三段。

活動準備:配樂詩歌音樂、有關詩歌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交代詩歌名稱,引起聽賞興趣。

你知道“圓圓”和“圈圈”是什麼意思嗎?

二、欣賞詩歌朗讀,感知詩歌內容。

這首詩歌聽着有什麼感覺?你聽到了什麼?詩歌裏的“圓圓”和“圈圈”各是什麼?讓我們再仔細的聽一聽。

三、看一看聽一聽(多媒體課件)理解詩歌內容。

圓圓愛幹什麼?圓圓睡覺了,圈圈在幹什麼?圈圈為什麼“一會兒變氣球”“一會兒變搖鼓”?你認為這首詩詩歌哪裏很有趣?“圈圈悄悄地滾進了圓圓的夢裏”是什麼意思?

四、聽一聽想一想,仿編詩歌第三段。

(1)欣賞教師課件,學習仿編詩歌

這是一首很美的詩歌,大家一定很羨慕圓圓做了一個有趣的夢,變成了搖鼓,氣球。圈圈還可以變成更多有趣的東西呢。你們把圈圈變的東西也編成詩歌好嗎?

(2)引導幼兒想象

剛才老師也做了一個夢,圈圈在老師的.夢裏也變了很多東西(出示課件)看看圈圈都變了一些什麼呀?現在老師用它們來編一首詩歌。你們覺得好聽嗎?

五、教學活動延伸,尋找圓圓圈圈。

現在讓我們去外面找一找,我們身邊的圓圓圈圈吧!

《圓圓和圈圈》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詩歌內容,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2.嘗試用繪畫、語言的形式來創編詩歌的中間部分,體驗創編的樂趣。

3.體會好朋友之間相親相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具:表格一份;和詩歌內容相關的圖片一套(小朋友頭像、圈圈、太陽、搖鼓、氣球、蘋果、枕頭等);錄音機、磁帶;紅色和黑色蠟筆個一支。

學具:用詩歌內容設計的表格人手一張,第三段氣球后面的兩個格子為空格(幼兒繪畫創編);繪畫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音樂遊戲《找朋友》

教師提問:好朋友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心裏會怎麼樣呢?

二、新授詩歌:

教師:和你的好朋友做在一起,我們來一起做遊戲,學本領。

1、遊戲:找房子

(1)分發圖片,提問:圖片上是什麼?

(2)出示表格,提出要求:為你手裏的圖片找房間。(教師示範第一句:“有個圓圓”,把小朋友的頭像放在第一格。)教師分句朗誦詩歌,幼兒按詩歌內容送圖片到相應的空格內。

(3)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同時整理格子裏的圖片。(每個格子留一張圖片就可以了)

2、教師提問:詩歌中有哪些好聽的詞語呢?請你來找一找。(再次欣賞錄音詩歌)

3、為詩歌起名字,找一找什麼地方應該高興地念?什麼地方要顯得難過一點?(教師用紅色和黑色蠟筆做記號)和幼兒一起連起來有感情地朗誦1——2遍。

4、讓幼兒發現“?”教師説明它在這裏的實際意義(如果幼兒在前面就發現,教師可讓幼兒知道它的名稱,在這裏再作説明):圈圈在圓圓的夢裏除了會變搖鼓和氣球,還會變什麼圓形的東西呢?(幼兒講述)

5、幼兒比較老師和小朋友的圖片的不同(小朋友的後面有兩個空格),來畫一畫圓形的東西。

三、幼兒操作、講述

1、請1——2位幼兒把畫好的材料拿上來,連着前面的詩歌朗誦一遍。

2、和好朋友相互交流創編好的詩歌,比比誰的詩歌更美。

延伸活動:

圈圈變成了什麼?它可以怎麼玩呢?請你們再仔細想想,把玩法也編進詩歌裏。

教學反思

一年一度的優質課評比又開始了,雖然年紀大點,但也樂此不彼,積極地準備起來。 自認為自己是老教師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就不必用了,能把一節課上好就行。 課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能根據我的引導很快地就熟悉了“圓圓和圈圈”的詩歌內容。 接下來就是學習詩歌和仿編詩歌了,很遺憾,這兩方面都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一、幼兒在學習詩歌時,形式單一,(只借助圖片),當然激不起興趣,又怎能學得愉快呢。 二、幼兒在仿編詩歌時,我沒有耐心地去啟發,而是顯得有點急躁,影響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深刻地反思自己, 就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接受新鮮事物的挑戰,與時俱進,繼往開來。

《圓圓和圈圈》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提供的線索,感知和想象作品。

2、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圖片三幅、粉筆、圈圈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想象,幫助幼兒感知詩歌內容。

教師出示一個圓圈,然後提問:這是什麼?它像什麼?

2、初步熟悉詩歌內容

(1)出示玩具娃娃和圈圈導入課題。

提問:這個小朋友的名字叫圓圓,他呀愛畫畫,他畫了些什麼?

(2)教師朗誦詩歌,邊朗誦邊指着黑板上所畫的東西。

提問:圓圓夢裏的圈圈變成了什麼呢?

3、教師帶領幼兒分段理解詩歌。

(1)欣賞第一自然段:

提問:圓圓愛幹什麼?畫了些什麼?為什麼説大圈像太陽小圈像雨點?

(2)欣賞第二自然段:

提問:晚上誰睡着了?誰很想圓圓?圈圈是怎麼滾進圓圓的夢裏面?圈圈怎麼逗圓圓?

(3)欣賞最後一個自然段:

提問:圓圓醒了,圈圈就怎麼樣了?變成了什麼?躲在哪兒?

4、教師完整地朗誦詩歌。

5、幼兒嘗試和教師一起邊看邊學習朗誦詩歌。

6、請幼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7、請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詩歌。

8、請幼兒想象:圈圈還會變成什麼?會怎麼逗圓圓?

教師和幼兒一起整理,學習仿編詩歌。

活動延伸:

請幼兒畫出自己的夢並相互説説,繼續仿編。

教學反思:

課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能根據我的引導很快地就熟悉了“圓圓和圈圈”的詩歌內容。

接下來就是學習詩歌和仿編詩歌了,很遺憾,這兩方面都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小百科:“ 圓圈 ”一詞意思是指:圓形的圈。

標籤: 教案 圓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mq2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