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學六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1

學習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重點難點:

通過對關鍵句子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講讀第一部分。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在眾多的動物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之一,在遙遠的地球北極,茫茫冰雪世界中生活在這裏的人與狗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

2、簡要介紹愛斯基摩犬。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小説《浮冰上》講述的就是發生在地球北極地帶一個少年和一條愛斯基摩犬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浮冰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裏講了什麼?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正音,強調“匱”的寫法。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複述課文。

3、説説最讓你感動的內容。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是怎樣理解,“除了他們兩個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有血有肉的生靈了”這句話?

2、全班交流

3、再讀第一部分

4、教師小結:因為遇險,飢餓和寒冷讓他們難以忍受,死神正向他們一步步逼近,諾尼殺犬乃萬不得已卻也是情理之中,後來“我”殺了愛犬尼瑪克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課文第二至四部分,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

2、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一、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二、講讀第二部分(2——7自然段)

1、默讀課文2——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文中直接表現諾尼對尼瑪克的愛的語句。

“愛是真真實實的……他腿上的陣痛一樣真實”

“愛”、“又冷又餓”、“陣痛”沒有必然的聯繫為什麼要這樣寫?

2、合作學習,分析諾尼複雜的心理過程。

師:諾尼在是否要殺尼瑪克這一問題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經過了非常激烈的思想鬥爭,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一矛盾心理的呢?

三、講讀第三部分(8——18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一部分,思考:

(1)諾尼幾次下決心殺尼瑪克?

(2)在文中劃出反映諾尼心理矛盾的詞,心理變化的詞。

(3)交流,板書

(4)品讀關鍵句子

“頭靠着頭,他輕輕地哭了……”諾尼為何而哭?這是怎樣的淚水?

(5)結合文本,再讀課文

2、教師小結:作者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動,這也正是我們在寫作時應該學習的方法。

四、學習第四部分(19——21自然段)

1、齊讀這一部分思考:這是太陽光折射在什麼東西上面,而且一閃一閃的在動?是什麼在一閃一閃的?

2、提問:現在,我們學習了此文後,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的是什麼?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諾尼,最終選擇放棄生命合理嗎?為一條狗而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值得嗎?

3、討論交流

五、教師小結

愛與生命同在,愛與萬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樹,那麼愛則使它賦有活力,軀幹挺拔,青枝綠葉。

六、作業,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學六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2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學會12各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理解關鍵語句,反覆誦讀鑑賞、品評、積累語言;聯繫生活實際加深體驗;在自讀自悟中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地優良品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與文本對話:

通過詞、句的品讀,分析諾尼和尼瑪可的心理,感受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和要表達的感情;

與心靈對話:

探討小説的主題,感悟愛的力量,人性的良善;可能的話,聯繫到人與自然的生存關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圖片)

在眾多的動物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之一。

而在遙遠的地球北極,茫茫冰雪世界裏,生活在這裏的人與狗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

有誰能説説自己所知道的情況嗎?(請生談)

在北極地區土生土長的愛斯基摩犬,能適應零下40℃以下的嚴寒,頂風冒雪拉着雪橇在冰原上飛馳。他是人類的得力助手,是嚴寒地帶既積極又勤力的工作犬。愛斯基摩人為每一條雪橇犬都起了一個名字。有名字意味着平等,這是因為狗在他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小説《浮冰上》,講述的就是發生在地球北極地帶一個少年和一條愛斯基摩犬的故事。請打開課文《浮冰上》。

二、文本對話(感受、分析)

1、結合文本,初談體會。

師:讀了此文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2、品讀關鍵句,把握人物情感。

①找到句子。師:不少同學都感受到了諾尼對尼瑪克的愛。如果讓你把握文中直接表達諾尼對尼瑪克的愛的語句,你會把握哪句句子?

(個別讀——劃——齊讀):“愛是真真實實的——就像這又冷又餓的夜晚和他傷腿上的陣痛一樣真實”。

②挖掘文本。

★為什麼説“又冷又餓的夜晚”?——”冰塊裂開時,諾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第三天的晚上“除了他們兩個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有血有肉的生靈了。”

“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實的雪橇犬——尼瑪克”。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再也沒有”,“只留下”,被困漂浮的冰山上飢寒交迫已三天,死亡威脅着他們。諾尼迫不得已想到了自己忠實的夥伴——尼瑪克,交代諾尼殺犬乃萬不得已卻也是情理之中。

★“愛”與“又冷又餓”與“陣痛”沒有必然的聯繫,為什麼要這樣寫?

——面臨死亡絕境是真,但對犬的愛也是真。這是一道二難選擇題。

——鋪設情境(請生朗讀ppt的內容)

3、合作學習,分析諾尼複雜的心理過程。

師:諾尼在是否要殺尼瑪克這一問題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經過了非常激烈的思想鬥爭。

Ppt出示:

1、諾尼幾次下決心殺犬?

2、你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他這一矛盾心理的呢?請劃出並加以分析討論。

3、在課文中劃出反映諾尼心理變化的關鍵詞語。

交流,板書:

諾尼不忍——痛恨——痛苦祈禱

真真實實愛頭靠頭

生靈尼瑪克遲疑——恐懼——痛苦舔

★品讀關鍵句子。

“頭靠着頭,他輕輕地哭了……”諾尼為何而哭?這是怎樣的淚水?

這是的淚水?(幸福,悲傷,無奈,愧疚,悔恨,感動,彼此信任,彼此互愛)

(生結合文本談,讀)

★小刀——線索。

三、與心靈對話(感悟,交流)

師:現在,我們學了此文後,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的又是什麼?

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諾尼,最終選擇放棄了。這合理嗎?

為一條狗而選擇放棄自己生命的希望,值得嗎?

難道他不尊重、不愛惜生命嗎?

愛斯基摩人也愛自己的犬,可不是在危急關頭照樣殺犬充飢嗎?

人在面對生存危機時,可能會怎樣?生存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彼此的互愛

——正是因為他珍愛生命的表現

——諾尼的心中,狗與人是平等的。“有血有肉的生靈”(生靈:意指人,在諾尼心中,狗也是一條生命)

——忠實(世界上沒有任何兩種物種能有像人和狗那樣的生存關係)

四、結束語。

愛與生命同在,愛與萬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樹,那麼,愛則使她賦有活力,軀幹挺拔,青枝綠葉。這讓我想起了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巴金先生曾經説過的一句話,10天前,金老在上海去世了,但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老人家曾説:親情、友情是我生命中的一盞明燈,生命中倘若沒有愛沒有情感,那生命又有何意義呢?

特以巴金先生的話來作為這節課的結束,在悼念先生的同時,也祝願所有的人,我們的生命之樹常青。

課後記:《浮冰上》是一篇很好的質疑課範文,就整篇文章看,可質疑的地方有許多。而我選擇它作為公開課的文本,主要因為,它與《“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樣,人文氣息濃郁,作者都試圖通過小説人物的描寫,刻畫,表達對人性的探索。而且它的欣賞價值不僅包含了課文所體現的人與動物的愛,還涉及人與人之間的愛。因此,諾尼與愛斯基摩犬之間超越生死的愛也就成為了整堂課的亮點。

這節課,我試圖創設情景,合作學習,課堂討論,通過朗讀等形式不斷品讀文本,刺激學生思考,激起求知慾。然而,激活課堂,並不完全在於教師如何教活,還在於教師如何有效地激發和誘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此,我還需作進一步的努力。

小學六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藉助插圖、生活實際,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感情。

3、瞭解詩畫特點,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大意,欣賞詩中景物,領悟詩人情懷,學習表達方法,感受古詩魅力。

【設計理念】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燦爛文化的傳承是基於對古詩的熱愛,對詩人的`敬重之上的。一個優秀的閲讀者不僅僅是讀一首詩,教一首詩,而應該將它作為一種載體,通過閲讀、教學來增加古詩的寬度、厚度、深度。本案設計以“欣賞一組畫、走進一個人、學習一首詩、瞭解一段史、感悟一片情、習得一種法、愛上一門課”為解讀要領,指導學生研讀古詩本身意象,深層意境,從而拉近與古詩的距離,與詩人的距離,在聲聲朗讀吟誦之中愛上古詩。

【教學過程】

一、以畫入詩,走進詩文。

1、CAI顯示:《蘭竹石軸圖》(公元1747丁卯)

《蘭石圖》(公元1749己巳)

《墨蘭圖軸》(公元1754甲戍)

《蘭竹圖軸》(公元1758戊寅)

《山頂妙香圖軸》(公元1758戊寅)

2、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圖都是誰畫的?(鄭燮)看到這些圖有何感受?

生:略

3、簡介詩人,揭示課題。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清代歷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畫以竹、石、蘭蕙為最工,天趣橫溢,神理俱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題於《山頂妙春圖軸》上的古詩《題畫蘭》(板書課題)

二、習文讀詩,明瞭詩意。

1、自由讀詩,文通字順。

2、指名朗讀,集體正音。

3、二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與音韻。

4、三讀古詩,藉助插圖,瞭解詩中大意。

5、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本詩語言明白流暢,通俗易懂,疏通詩意應着力在自由大膽表達上。)

蘭花本是山中之草,它生長在山頂、巖縫、高崖之顛,香氣飄散四溢、沁人心脾,被譽為“天下第一香”。尤以突出巖石、深深的巖縫中的美好花香更為馥郁芬芳,濃香撲鼻。並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進行挽留。

6、再讀古詩,把握本詩整體意象,基本情調。

預設:a、蘭花生長環境惡劣……

B、蘭花香氣無與倫比…..

C、蘭花品性高潔,非凡脱俗……

D、蘭花深受詩人鍾愛……

三、精讀品詩,感悟詩情。

(一)看蘭

1、作為“三絕詩書畫”的板橋畫風活潑奔放,挺拔沉雄,衝破了繪畫發展的一切清規戒律,開啟了一代繪畫新風。來,擦亮咱們的雙眸,仔細看一看他所畫之蘭,你看到了什麼?

2.反饋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預設:

生:我看到了蘭花生長在千山疊峯之頂,巖石縫中,環境十分惡劣。可是它卻顯得那麼茂盛,有生機。

師:好一幅具有生命力的蘭花,請讀——(課件)身在千山頂上頭。

生:我看到了蘭花的葉子十分傾斜零亂,但是雜亂之中透着一種零亂美感。

生:我看到了蘭花的不拘一格,其它的花兒是長在平地、泥土或是花盆之中,可是它卻生長在山頂之上,彷彿可以看見世間萬物…..

師:好一個蘭花知音、憐花之人,請讀——身在千山頂上頭

(二)聽景

1、師:高寒之巔,飽覽千山美景,蘭花呀蘭花,你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

2、學生自讀、想象。

3、反饋,師疏導學情

生:我看見了漫山的碧樹、如茵的小草……

生:我看見了清澈的瀑布,雄偉的大山……

生:我看見了展翅翱翔的山鷹,活潑亂跳的小兔……

生:我看見了皓月當空,月光如水,水波盪漾……

生:我聽見了潺潺流動的山泉唱着歡樂的歌兒……

生:我聽見了山風的呼嘯,大地的震撼……

生:我聽見了牧童的笛聲,知了的蟬鳴……

生:我聽見了巖石的回聲,鳥兒的呢喃,花兒的呼吸……

師:蘭花呀蘭花!沐浴着大自然的清輝,享受着山中獨有的清閒,你可真是幽雅脱俗,怡然自得呀!(齊讀——身在千山頂上頭)

(三)聞香

1、師:古人云“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人們常用“國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詞句形容它,而在板橋的筆下,又是如何呢?

生:——突巖深縫妙香稠(課件出示)

2、師:香嗎?聞一聞!(香)哪裏看出來?

3、理解“妙香稠”

(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巖深縫處聚集。竟香濃到讓人感到粘稠,這種蘭香真是非一個“妙”不能言盡。)

4、能否將“妙香稠”中的“稠”字換成“濃”“重”“絕”“溢”等?(比較感悟古詩用字精妙)

5、小結:蘭花身處貧寒之地,不因山巖的貧瘠而凋謝,卻孕育大地的精華,吐納着人間絕有的妙香,好一朵妙“花”呀!。(配樂讀一、二句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四)悟性

1、師讀:“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課件顯示)同學們,你們可曾想過蘭花腳下會有什麼喧“鬧”嗎?

2、生討論交流:

——有遊人上山郊遊,踏青賞景…

——有車馬快遞飛馳而過…

——有采藥者前來驚擾…

——有詩人學者高聲喧譁,談詩論道…

——有姑娘小姐尋香採花…

3、換位思考:

師:假如是你聽到這些喧鬧,你會如何?而蘭花呢?(來不相知去不留)為什麼?

4、感悟蘭花品性

(不與浮雲游塵為伍,兩耳不聞,兩眼不看塵世喧鬧,追求自我,吐納芬芳,超凡脱俗,淡泊自足)(配樂個性朗讀3、4句)

過渡:蘭花至真至純的秉性令人激賞,至香至美的風采令人留念,然而令人不明的是為何大畫家板橋(出示課件)——“板橋專畫蘭竹,五十餘年,不畫他物。”(板橋“題畫竹”中自述)

四、多元賞詩,昇華詩境

1、賞蘭竹之姿

(課件伴樂再看一次前面各圖軸)

2、聽板橋之史

鄭燮,30歲前以讀書教書為主,康熙秀才,後賣畫揚州,以活潑奔放,挺拔沉雄的筆墨,振聾發聵地反擊了純以臨摹為能事的毫無生氣的如意館畫派的靡靡頹風,革新畫的意境,大膽創造。他文筆敏捷,心思高曠,詩文書畫,幾乎是信手拈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為“揚州八怪”之首,39歲中雍正舉人,44歲乾隆進士,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縣令。做官期間,不肯逢迎上司,頗能關心人民疾苦,饑荒年歲,曾因擅自開倉賑濟,撥款救災,濟人無數,但卻因此獲罪罷官,為官十二載,看透官場黑暗,秉直清廉,體恤百姓,愛民如子,“恨不能填滿普天飢債”。罷官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板橋僱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着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捨,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囊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杆。

從此,鄭板橋回鄉以畫竹賣畫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節氣的一生。

3、賞析《題畫蘭》的表達方法。

師:身處高寒之地的蘭花與板橋有何共通之處?

蘭花鄭板橋

身處劣境堅持操守

卓爾獨立VS淡泊自足

淡泊脱俗追求個性自由

四時不謝倔強不馴

(借物言志)

4、“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之者披文以入情”,讓我們靜下心來再次領略畫中之詩,詩中之人吧!(美讀古詩,背誦古詩)

五、拓展誦詩,凝出詩味。

1、板橋作為文學家,書畫家,雖畫路較窄,尤愛竹蘭石,是因為畫如其人,人如其畫,詩文寓託,意境雋永。

2、讀一讀下面兩首詩,品一品其中詩味。

竹石 柱石圖

鄭燮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誰與荒齋伴寂寥,

立根原在破巖中,一枝柱石上雲霄,

千磨萬擊還堅勁,挺然直是陶元亮,

任爾東西南北風。五斗何能折我腰。

3、反饋交流,積累古詩。

六,鞏固習詩,提升詩趣。

1、書法抄寫本詩,併為之配畫。

2、選自己得意的一幅畫,題一首小詩。

【板書設計】

題畫蘭

千山頂上→妙香稠

浮雲喧鬧→不相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w282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