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稻秧脱險記》片段教案

《小稻秧脱險記》片段教案

於永正老師教學蘇教版三年級《小稻秧脱險記》,學生質疑問難後,他把學生寫在紙片上的不明白的詞語貼在了黑板上。

《小稻秧脱險記》片段教案

師:這是同學們剛才劃出的不明白的詞語,老師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可是……我希望同學們自己通過讀書解決。我相信,你們邊讀邊想,多讀幾遍就能明白!

(學生按照老師的安排開始讀書)

師:剛才的詞語是不是多少明白了一點?

生(極個別同學):明白了……

師:詞語不重要,我關心的是課文讀得是否正確、流暢!

(找學生讀課文,進行第二遍讀書。中間教師點評、表揚,讀得好的地方讓全班“像這位同學一樣讀一遍”。)

師:通過找同學讀書,我們劃出的詞語是不是又明白了一些?

生(一半左右的同學躍躍欲試):明白了……

師(發現還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心存疑惑):很多同學明白了,很好!如果聽老師讀,你會明白更多!聽老師讀一讀好不好?

生:好!

師:不過,你們一定要會聽喲!

(老師進行第三遍讀書,伴隨着音樂,學生沉浸其中。)

師:聽了老師的朗讀,黑板上的詞語是不是又明白了許多?

生(三分之二的學生“喊”起來):明白了……

師:如果你們像老師一樣放聲再讀一遍,你們就會完全明白了!

(於是學生按照老師的樣子放聲進行第四遍讀書)

師:是不是全明白了?

生(幾乎全班):是……

師:好!根據自己的理解,由老師演“小稻秧”,你們演“雜草”。誰想上台來和老師表演一下“一擁而上”、“團團圍住”、“氣勢洶洶”、“蠻不講理”等詞語!隨便上……

(學生紛紛上台,“一擁而上”把老師“團團圍住”,向老師“氣勢洶洶”地“搶”“養料”,還“蠻不講理”地説:“把養料交出來!”)

評議:

在於永正老師讓學生“質疑問難”時,學生提出的都是這些詞語,而這些詞語又與理解文章內容密不可分。教師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感悟。通過“練讀”、“找學生分小節讀”、“教師示範讀”、“再讀”等四次讀書來解決。每一次讀後,老師都通過“剛才的詞語是不是多少明白了一點?”“劃出的詞語是不是又明白了一些?”“聽了老師的朗讀,黑板上的'詞語是不是又明白了許多?”“是不是全明白了?”來了解情況,使學生在自讀中自悟,不着痕跡地釋了疑。

讀,體現了於老師的“重感悟”,表演體現了“重情趣”。通過這節課,我們可以知道,詞語的確不需要再去理性地解釋了!於老師也不以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他沒有抽象地説教,而是把閲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並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讀書。在教師組織、引導下,學生通過讀書思考來加深理解和體驗,既有所感悟又受到情感的薰陶,並在表演中驗證、深化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真正詮釋了《語文課程標準》中“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這一新的理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g9y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