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張衡傳的教案

張衡傳的教案

教學目標:

張衡傳的教案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敍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張衡傳》主要扣住兩點,一是詳略得當,二是語言簡煉、形象、具體;

2、通過課文學習,瞭解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3、在學生對課文獲得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開展思維活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價值觀

瞭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本文詳略的剪裁;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

區別虛詞乃、於的用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講讀課相結合。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用圖片導入:先用多媒體顯示下面的圖片,然後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幅圖片,説説圖片中的儀器叫什麼?是幹什麼用的?發明這個儀器的是哪朝科學家叫什麼?(待同學們回答後,教師繼續)

地動儀 張衡

對,這個儀器叫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張衡發明的。(張衡,就是從小喜歡數星星的那個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他生平事蹟的文章——《張衡傳》,讓我們一起走進張衡的心靈世界。

二、作者范曄及《後漢書》:

該文選自《後漢書》。作者范曄(398~445),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曾任尚書吏部郎、左衞將軍、太子詹事。後來因為劉義康謀反案的牽連,被處死。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後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後漢書》。

《後漢書》是紀傳體東漢史,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南北朝時南朝宋范曄撰。范曄原定編著百篇,僅完成帝紀十篇、列傳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謀擁護文帝弟劉義康做皇帝而死於獄中。後人將樑代所注的晉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補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後漢書》。范曄的《後漢書》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均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此書內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劉知幾稱讚《後漢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補註》),王應麟則説“史裁如範,千古能有幾人?”《後漢書》為“前四史”之一。

三、解題。

傳,傳記,記敍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蹟。

傳記要突出傳的特點,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敍述其為人及對社會的影響。傳記基本特點:詳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傳記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本文屬評傳(既記敍人物事蹟,有評介與探討人物思想狀況、所處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四、梳理積累

1.一詞多義。

(1)觀

觀太學(觀摩學習)

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玄都觀裏桃千樹(道士廟)

啟窗而觀(看)

(2)徵

公車特徵拜郎中(徵召)

鹹怪其無徵(證明)

挾天子以徵四方(征伐)

歲徵民間(徵收)

(3)因

因入京師(因而)

因以諷諫(就)

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着)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陰陽(就)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於是)

(5)闢

連闢公府不就(徵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通“避”)

脣吻翕闢(開,打開)

闢病梅之館以貯之(開闢,開設)

辟邪説(排除,駁斥)

疆土之新闢者(開墾)

(6)制

其牙機巧制(製作,構造)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2.古今異義。

尋其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並列的幾點之一)

衡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

3.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4.通假字。

員徑八尺(“員”通“圓”)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時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2)被動句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4)介詞結構後置句

果地震隴西

(5)省略句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再轉為太史令

(6)狀語後置句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6.文化常識。

(1)文史專名

①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②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學問和技能)

五經十《樂》。(説經的經文和傳文)

③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④經、傳:“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註釋、解説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⑤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⑥史漢:《史記》《漢書》。

⑦《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⑧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鑑》《戰國策》)

⑨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⑩《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張衡。兩都、二京:兩個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徵召事務。設公車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國王:指河間王。國,諸侯國。

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行:去應薦。

闢:徵召,召來授官。(被)召。(“連闢公府不就”)

就:就職,任職。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應:應職,接受官職。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3)其他

①年號紀年

永元中 陽嘉元年 永和初 元豐七年 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

京師(京城)

③學校

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於太學”)

觀、遊(指遊學,考察學習)

庠、序(學校)(“俾入邑癢”)

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入監讀書稱監生)(“老監生”)

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④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係)

張衡字平子 屈原名平

韓愈字退之 蘇軾字子瞻

蘇轍字子由 諸葛亮字孔明

劉備字玄德 關羽字雲長

張飛字翼德 趙雲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堅

五、作業:

鞏固上述文言知識,並認真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課文特點探究:

1、本課文詳細介紹了張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

文章可分為三部分:(可先讓學生思考品味,然後教師明確)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開頭兩句按歷史人物傳記的格式,記述張衡的姓名、籍貫與家世。接着介紹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少善屬文”説明他具有先天的稟賦,而“遊於三輔,因人京師,觀太學”説明他注重社會實踐。也正是因為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紮實的基礎,並不斷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經,貫六藝”。在敍述了其“才”後緊接着敍述其德。“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謙虛穩重、超塵拔俗的品格,而面對統治者的招羅,作者連用“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他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而《二京賦》進一步證實其文學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重點介紹候風地動儀的結構和功用。第2、3段從整體上概括了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包括科學發明和理論著作兩部分。在介紹其特長時與其職官聯繫起來,側面反映了二者互為因果的關係。第四段着重介紹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風地動儀。介紹地動儀雖不足二百字,但詳盡記述製造時間、質地、大小、形狀、內外結構、裝飾、功用等,文字精簡平實。如介紹構造特點時用“中”“傍”“外”“下”四個方位詞為序,便從裏到外,從上到下簡要而清楚地寫出其構造特點。以“似酒尊”描寫其形狀非常形象具體,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誇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讚歎着力描寫了儀器的準確無誤。最後附述了生動有趣的事件驗證其功效,使文章於平實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7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幹。文章僅選取兩件事作為切入點,一是《思玄賦》的由來,表現了張衡心思細密、小心謹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鬥爭一事。“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表現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其卓然政績。這樣,筆墨寥寥卻寫出了一位真實可感、形神豐滿的廉吏。

張衡“才”高於世,表現在:一、“善屬文”,作《二京賦》;二、“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四、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張衡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偉大學者。他最傑出的貢獻是研製成功史無前例的候風地動儀。課文重點記敍的是張衡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偉大貢獻,因而對候風地動儀作了詳細的介紹。

課文語言質樸簡練。如“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短短二十三字,就寫出了張衡的學歷、水平和特長。“……不行,……不就,……不應。”充分表現了張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節奏感很強的語言,表現了張衡的態度果斷,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傳》相比,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都是按時間順序,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選材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最大的區別是在表達方式上,《屈原列傳》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懷,採用了敍議結合的方法,而《張衡傳》為了表現張衡的傑出貢獻,用説明性文字對張衡的發明候風地動儀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2、寫作特點:讓學生根據上述分析,自己歸納本文寫作特點。

(1)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

本文是人物傳記,介紹人物以時間為經,以事蹟為緯。張衡一生經歷了東漢章帝、和帝、安帝和順帝四個時期。時間雖較長,文章敍述的時間線索卻很清楚。從表達方式上説,以記敍為主。在第4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説明為主,輔以記敍。

(2)詳略得當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紹了張衡文學、科學、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為重點詳寫。在介紹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製造,介紹特別詳盡,對其他創造的介紹則較簡略。這樣詳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語言凝練平實而又不乏情致。具體表現為:

第一,記敍語言非常質樸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應”、“不慕”等句用語非常質樸通俗,毫無雕飾,卻鮮明地表現出了張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説明語言十分準確簡潔。例如,第4段中僅用140多字就將候風地動儀的有關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可見用語簡潔;用酒樽描摹儀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見其用語之準確。

二、學生合作探究

1.張衡憑什麼名垂青史?

明確:文理兼通,基礎寬厚,質樸謙遜,不慕名利,潛心治學,態度嚴謹,德才兼備,這些優秀的品質是張衡取得巨大科學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2.作為傳記,它的一般寫法是怎樣的?本文又是怎樣寫的?

提示:按照傳記的體例,開頭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柳敬亭傳》都是。本文也是開頭介紹姓名、籍貫,結尾寫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傳記體例的寫法來寫的。

3.傳記是記述一個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無鉅細都要寫進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並不等於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鉅細都寫進文章去,而只能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本文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的候風地動儀,最後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幹。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4.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傑出才能表現在什麼地方?

提示: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在:(1)“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黨。其“才”高於世,表現在:一是“善屬文”,寫作著名的《二京賦》;二是“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是“善術學”,著有《靈憲》《算罔論》;四是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5.本文和《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相比,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示:《張衡傳》以表現張衡的傑出貢獻,簡要概括其一生為主要目的,所以用説明性文字對張衡的文學創作和科技發明進行介紹,其中着重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而對其品德為人的描寫都散見於字裏行間,貫穿於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筆調沉靜,文字質樸。

三、課堂鏈接:現代傳記文的閲讀

精儀揭天地 科聖著千秋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天資睿哲,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道德漫流,文章雲浮,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奇技偉藝,磊落煥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地動儀”(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渾天儀”(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於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在文學方面,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名著《東京賦》和《西京賦》,合稱《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此外還著有《定情賦》、《同聲歌》、《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30餘篇。在地理學方面,他繪製有完備的地形圖,並研製出了“記裏鼓車”、“指南針”等。在數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並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圓周率雖稍有誤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這樣精確的計算,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歎。他的這一成果比歐洲早1300多年;在氣象學方面,他製造出了“候風儀”,是一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1000多年;在機械學方面,他製造的“獨飛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還製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動日曆等;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時期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張衡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留給整個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

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1956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

1、該文概括了張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地震學方面

藝術方面

文學方面

地理學方面

數學方面

氣象學方面

機械學方面

天文學方面

2、“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和 “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怎樣理解?和上文是什麼關係?

科學和文學是對上述多種方面的再概括,“如此全面”又是總概括。這兩句是對全文的總結,和上文屬於分——總關係。

標籤: 張衡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83y8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