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分子和原子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分子和原子

【目標要求】: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分子和原子

1、知識與技能: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認識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日常生活現象與課本理論相結合的方式,用課本理論來解釋日常現象。

(2)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所得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與價值觀: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和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點: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難點:

1、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並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繫。

方法:實驗探究

手段:多媒體教學

實驗準備:燒杯、量筒、水、品紅、濃氨水、酒精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請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思考以下問題: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會減少,如果受熱減少得更快,為什麼?

(2)為什麼走到花園或酒店的附近,往往會聞到花或酒的香氣?

(3)濕衣服為什麼經太陽曬後會變幹?

(4)糖塊放在水裏,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甜味,這是什麼原因?

(5)中國古代認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你是認為怎樣認為的?

2、講授新課:

[實驗3-2] 品紅溶於水

現象:品紅逐漸向水中擴散。但時間較長後才擴散均勻。

提問:為什麼品紅能在水中擴散?

明確:學者經過反覆的實驗和探究,提出了物質都是由不連續的微小粒子組成的設想。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麼呢?科學事實證明: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們本課題將要學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質(板書)

板書:1、分子是真實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

提問:我們能用肉眼或普通的顯微鏡看到分子嗎?那怎樣才能看到分子呢?

講解:用肉眼或普通的顯微鏡都不能觀察到分子,必須用比較先進的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可見分子是一種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與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與地球相比。分子雖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

結論1:分子質量很小,體積很小。

探究活動1:

操作:1、在試管中加入蒸鎦水,再加入酚酞試液

現象:溶液仍為無色

操作:2、在試管中加入濃氨水,再加入酚酞試液

現象:溶液變為紅色

操作:3、將酚酞溶液分別倒入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小燒杯C,加入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燒杯B置於大燒杯外,觀察12分鐘。

現象:燒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而燒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為無色。

結論2、分子在做不停的運動。處於永恆的運動中,温度越高,運動的速度越快。

解釋:(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會減少,如果受熱減少得更快,為什麼?

(2)走到花園或酒店的附近,往往會聞到花或酒的香氣?

(3)濕衣服為什麼經太陽曬後會變幹?

(4)糖塊放在水裏,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甜味,這是什麼原因?

活動探究2、酒精與水混合

操作:用100毫升的量筒分別量取100毫升水和酒精,相混合後,觀察所得溶液體積是否等於200毫升?

現象:100毫升酒精與100毫升水混合後,所得溶液體積小於200毫升。

討論: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結論3:分子之間有間隔。

解釋:(1)為什麼物質存在固、液、氣三種狀態?

(2)為什麼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3)夏天自行車的氣為什麼不能打得太足?

(4)鐵路上的鐵軌之間為什麼留些空隙?

總結:略

作業:昌平練習冊,課後習題。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1、複習舊識:

氨氣、水、糖等物質都是由什麼微粒構成?

2、情景引入:

提問:分子是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構成的。

展示:水分子、氧氣分子,氫氣分子的模型。

3、講授新課:

二、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板書)

討論:1、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與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什麼不同?

2、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試分析在這個反應中。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推論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分子還是原子?

[學生討論,選擇學生代表來陳述討論結果]

講解:1、分子的觀點(板書)

提問:物理變化的實質是什麼?

回答:物理變化的實質是沒有新物質產生,發生變化的只是物質的狀態和形狀。

追問:這變化中分子本身有沒有變化?

回答: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沒有變化。

小結:可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物質的分子本身沒有變化。(板書)

提問:化學變化的本質是什麼?在這些變化中分子本身有沒有變化?

回答:略

小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其他的物質的分子。(板書)

討論:那麼,根據分子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的特徵,我們應如何給分子下一個定義?

小結:由此可見,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板書:分子的概念

2、原子的觀點(板書)

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觀實質。

提問:這説明了什麼?

説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發生變化,只是重新組合。

結論1: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沒有發生變化。

結論2:原子: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

結論3:化學變化的實質:

思考: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

講解:儘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分子與構成這種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但毫無關係的分子和原子,則無法説誰大誰小。

總結:略

練習:課後習題

作業:昌平練習冊

課後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3qr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