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建議書 >

【精華】給校長的建議書彙總七篇

【精華】給校長的建議書彙總七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使用上建議書的情況與日俱增,當建議書是面對領導和有關部門時,可以中肯地提出自己對對方工作的意見和自己的建議。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建議書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校長的建議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給校長的建議書彙總七篇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1

敬愛的校長:您好!

我們是六年級一班的學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從一羣無知的小孩子長成一個個懂事的大孩子了。對學校的管理制度,我們基本滿意,不過總覺得還有一些美中不足之處。比如,學校現在禁止學生買零食到學校吃,雖然我們都比較好吃,但覺得這個規定是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大家都很支持。但規定有了,我們仍然發現有一小部分同學正大光明地在校園裏吃零食。要知道,零食很容易上火,也很不衞生,某些同學吃了會鬧肚子,還會出現頭暈、牙痛、喉嚨發炎等煩人的症狀。

為了同學們的健康,為了學校的管理更完善一些,我們建議:

1、學校以後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同學們健康的興趣。同學們有事兒可做,就沒時間亂花錢購買零食了。

2、請家長配合與支持。讓家長每天給孩子清理“心理垃圾”,控制同學們的零花錢。

3、學校要時常淨化校園文化,讓學生們不再接觸“流行垃圾”,讓同學們養成不攀比的習慣。

4、多通過班隊活動教育同學們不要亂花錢買零食,教育他們要合理使用零花錢。

5、經常有學生去學校後門購買零食,這是學校管理的死角,因此,希望學校加強對後門的管理力度。

6、呼籲政府定期對小賣部進行檢查。

為了同學們的健康,希望我們的建議能被採納!

祝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建議人:XXX

  20xx年X月X日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2

親愛的.校長:

請想像當我們一踏進校門,我們可以看見茵茵綠草;請想像我們一踏進校門,我們可以仰望廣袤藍天;請想像當我們一步進校門,我們可以細細聆聽鳥囀;懇請你想像當我們一同步進校門,我們可以感受到徐徐的、清爽的微風輕拂顏面,我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正婆娑起舞,正跳着一曲扣人心絃的華爾滋。 假如我的學校生氣蓬勃、生意盎然,我希望校長能將一花、一草、一木灌注在教學上,讓我們在大自然的洗禮下體悟出科學的奧妙。假如我的學校不再只有基本的教學用具,不再只有黑板、粉筆及課桌椅,我希望校長能重新打造學校,讓春的鳥語花香、夏的蔭木鳴蟬、秋的紅楓落葉及冬的寒梅枯木圍繞整座校園,使學生們在自然中學習,且在學習中發掘自然的可人及曼妙。

假如我的學校不再如此一成不變,我希望校長能親自教導我們,指點我們如何與自然萬物和平相處,如何擁抱大自然,讓我們將這份愛傳遞給她,並使我們領悟:人類與自然始終互相羈絆。 也許當學校佔地增大,多了一塊綠地,我們的學習生活擁有了更寬廣的空間,陽光也能不經阻撓的灑落了一地熱忱及狂野。我相信,當我們的校園增添了許多芳馥的花草或是一片沃土,太陽也將為我們喝采,我們也能再自然的擁戴下更加奮發向上。

親愛的校長,無論何時何地,學生們只企求能投入大地的懷抱,尋得最初、最深刻的感動。仰望藍天白雲,您也能挖掘出那份永恆存在的真諦。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3

尊敬的校長:

您好!冒昧給您寫這封建議書,請您在百忙中抽空看一看。您是學校的校長,每天有很多事要做。您為我們嘔心瀝血地工作,對學校注入了滿腔熱忱。使得學校井井有條。

但是,您卻忽略了四樓的重要場所——圖書室。使得滿腹知識的它忘記了它的使命,進入了一陣又一陣的沉睡之中。在神聖的學堂中,關上了一扇求知的大門。您知道嗎?有多少渴望讀書的眼睛,透過窗户望着“可望而不可及”的書架。您知道這一切嗎?記得上次您讓我們打掃圖書室時,那裏塵土飛揚,剛擦完一張桌子,抹布就黑了。難道這麼一間為同學而修建的知識寶庫,就甘心淹沒在渾黃的塵埃中嗎?許多在學校不應該發生的事也同“蠢蠢欲動”發展到了“橫行霸道”:1、許多同學由於不能分清圖書的好處和壞處,盲目閲讀了對成長有害的不良書刊;2、課間做完作業後,因沒事可做,瘋瘋打打造成了危險;3、由於沒在小時養成讀書的習慣,許多人只機械地接受老師教的知識,自己不在課外學習。鑑於以上3點,我們誠心誠意地向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儘快開放讀書室,購買健康的書刊,添置《十萬個為什麼》、《百科知識大全》等知識性讀物。並且最好定期更換圖書,已防同學們乏味;

2、讓兩人擔當“圖書管理員”,已防撕書、偷書現象發生;

3、每學期期末後開展“讀書會”和“知識搶答”,使我們得到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還得到了樂趣。

以上建議,請您採納,讓校園再添上一筆古香古色的書香氣。如有不合適的,請您多多原諒。

祝學校蓬勃發展﹗

  您的學生﹕×××

  年 月 日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4

敬愛的校長:

您好!

轉眼間幾個春秋過去了,我即將要離開親愛的母校,度過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在臨走之前,我希望能為母校再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望校長能夠採納我提出的幾點建議。

1.修理操場。學校操場上除了水泥人行道和足球場外都未清理,全是一些凹凸不平的黃泥和細沙碎石,一到下雨就有許多積水;且較難風乾,一不小心踩到黃泥就會帶進教室,弄髒地板。而且萬一不小心滑一跤就會弄到一身泥和水,因此我希望校長能把周圍的黃泥沙土上也鋪上水泥,並且在上面建一些花壇和草坪,禁止同學們摘踏花草。這樣既解決了雨天泥水的問題,又美化了校園環境,還淨化了空氣。

2.在學校里人行道和足球場安置垃圾箱。同學們為圖方便,常把垃圾亂丟在地上,是環境受到了破壞;因此如果多安置一些垃圾箱,並讓一些同學定期倒垃圾一次,對校園的環境將會有很大的改善。

3.開放電腦室、實驗室和圖書室。這樣十分有益於同學們成績的提高。同學們有不懂的問題就可以查閲電腦,為了避免同學們上網做一些不益於學習的事情,就可以禁止大家玩電腦遊戲等不良行為。閲覽室應把桌子撤掉,換上更多有益大家的書籍,並對全校開放,對圖書進行分類整理。且在閲覽室內安排一名老師整理圖書,並製作一些書卡方便同學們借書回家看。結束手續由老師負責。並將部分副課,例如美術、音樂、體育、自習等課外為到圖書室看書。

以上便是我對學校提出的幾點建議,請校長認真考慮,把學校建設得更加美好!

祝您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江西省遂川縣水南明德小學六(4)班劉玉婷

  20xx年4月18日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5

尊敬的校長:

您好!

我是六年級的一名學生,我和我的朋友都喜歡在一個乾淨的校園裏學習。可一想到現實,就感覺大吃一驚。如,許多樹葉子沒有人處理,沒有一點環保意識;在公共場所趁別人不注意時亂丟垃圾;同學們在飲水機那裏接水時,水總會掉在地上,一腳踩下去,會把地板弄得很髒……

我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大家的環保意識不夠強,沒有充分地認識環境的惡劣。第二是學校要多舉行保護環境的活動,讓學生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此,我想給校長提幾條意見和一些建議。

1、學校應多搞一些活動,讓同學們加強環保意識,在學校多搞一些關於衞生的活動,宣傳垃圾堆滿地球會怎麼樣。地球母親會不會哭泣。

2、學校應多多管理學生,讓學生不能在路邊買早點,不能把垃圾食品帶到學校去,不然會把教室搞得一團糟。

3、在學校四周樹立一些警告牌,讓同學們看到那些警告牌,能主動改掉自己的不足,讓每一個同學都愛乾淨的人,也要讓每一個同學互相監督對方,處理掉別人亂扔的垃圾。

校長,保護地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地球,做一個愛乾淨的人。

此致

敬禮

  建議人:XXX

  20xx年X月X日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6

尊敬的校長:

您好!

我是xx班的一位同學,我想跟班級的衞生提建議。每當同學們揹着書包高高興興地走進教室時,就被眼花繚亂的垃圾攪亂了心情。同學們是否知道,這些攪亂我們心情又破壞教室環境的垃圾是從哪裏來的呢?還不是平時我們用完紙巾,廢紙······在下課時沒有把垃圾扔進垃圾筒,隨手一扔或放進櫃子裏被走過的同學碰掉或被風吹掉在地上。這樣做不但會被老師處罰,還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為了使班級集體整潔、乾淨。使同學們在一個舒服的環境好好學習。我給大家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每當有廢紙等垃圾時就在課外時間把它們扔進垃圾筒,再出去活動或看書。

2、看見同學亂扔垃圾就提醒他們不要亂扔垃圾,不要做垃圾蟲。

3、除了讓別人做好整潔,自己也要做好整潔的工作。

我給大家的建議你們可以做到嗎?如果可以,我相信我們班必定會又幹淨又整潔,讓老師讚不絕口。

  建議人:XX

  日期:20xx年1月4日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7

尊敬的校長;

您好!

我是6年級的一名學生,在即將離開母校之計,我向您提一點意見,我首先在此祝願母校愈辦愈好。

我希望,學校的圖書室能重新開放。我們看過學校圖書館裏的書那一本本厚薄的書用精彩的內龍把我們深深的吸引住了,所以我想叫校長把學校圖書室開放,還可以有些好處

下面是我的實施方案。

1、把我們學校的自修課改成圖書課。

2、如果在休息時間想借書,那麼就辦借書證。每個學期辦一本,在每個學期開頭由老師問同學要不要辦,要辦就叫老師把自己班的要辦的人數統計起來,交給教導主任在交一些費用,大概35塊,這樣同學們就可以在休息時間來借書了。

3、在圖書室裏專門按排一位老師,管好同學在看書時不許出聲,要把書借到班裏去看的在圖書館老師那裏辦理手續,在借到班裏去。

4、還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借書。

這是我的一點小小建議望校長採納。

  xxx

  20xx年xx月xx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jianyishu/neom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