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建議書 >

關於給校長的建議書彙總4篇

關於給校長的建議書彙總4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建議書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建議書不是最終的定文形式,它可以被修改,被增刪,甚至棄之不用,它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如何寫一份恰當的建議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校長的建議書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給校長的建議書彙總4篇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1

敬愛的校長:

在小學度過六年了,作為一個快要畢業的學生,我時時刻刻感激着您。是您日夜操勞,不畏辛苦地管理着這個學校:是您,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書法傳授給同學們;還是您,精心策劃各種安全演習,增長同學們的逃生知識……總之,沒有您,就沒有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學校。

可是,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裏,也不難發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學校的小花園,隨意一瞄,一張紙屑便印入你的眼簾;學校的廁所的尿槽和糞池裏都是垃圾,五樓的廁所最為嚴重;學校門口的垃圾更是隨處可見啊!相這樣不愛惜環境的現象還很多。

尊敬的校長,為了讓我們的學校更加美麗,我向學校提出以下建議:

1.在學校各處多派幾個負責任的小小監督員,特別是在學校死角容易亂扔垃圾的地方,一但抓到,嚴厲訓斥,二次以後便在升旗時公開批評,讓他再也不敢亂扔了。

2.每個星期五組織一次大掃除,將所有垃圾清除,並在結束後派人檢查,一但發現垃圾就狠狠扣他十分。

3、經常開展實踐活動,展開清掃比賽,分配好每個班級的地方,開始比賽,最先完成的班級加十分,以此提高班級動力。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英明神武的校長可以採納。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2

尊敬的校長:

您好!

我是六年級的一名學生,再過半個學期我們就要離開親愛的母校了。在將要離開母校之前,我想給學校提兩點建議:

1、我覺得我們的課程中,應該增加實踐課。建議學校每週給我們安排一節實踐課。在實踐課上,同學們可以自選課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嘗試、實踐。我們有一本叫做《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與探究》的書,我覺得應該上這些課,裏面的內容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也可以選裏面的內容來實踐。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大家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與探究》這本書裏有一句話,我很喜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説得很不錯。這樣一舉多得的課程,學校為何不考慮一下呢?

另外,我再向你提出一點簡單的建議。

2、我們的祖國浩瀚的歷史文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建議你在適當的時間,給同學們推薦一些頌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通俗讀物。

如果你能完成以上這兩點建議,那這所小學將會辦得更好,會有更多人喜歡學習了。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3

尊敬的校長:

您好!

我是學校裏的一名普通學生,我在學校裏生活五年多了,我們的學校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是老師、同學們共同的家。在這裏,我每天都可以聞到新鮮的空氣,我為我可以在這樣的環境裏學習而感到高興。但是,我卻發現有些同學在破壞我們的“家”。你瞧,走廊上的塑料袋紙片在那“翩翩起舞”。但是,路過的同學卻沒有一個會撿起來的。為了學校有更好的環境,所以,我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用紅領巾廣播和宣傳欄來告訴同學們關於環保的.小知識。

2、組建一支環保小隊,讓同學們自願參加,環保小隊的同學每天定時去各層走廊檢查,如果看見有垃圾,就馬上撿起並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是哪位同學扔的,要給予適當的批評。並給發現的同學給予獎勵。

3、號召同學們做一期關於環保的手抄報,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4、設立一個“環保流動紅旗”的評比欄。讓環保小隊的同學每天下午兩點半到各班檢查衞生情況,督促同學們注意衞生。

以上是我提出的建議,希望您能採納,把我們的學校打造成一個更美麗的大花園。

  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校長的建議書 篇4

尊敬的校長:

您好!冒昧給您寫這封建議書,請您在百忙中抽空看一看。您是學校的校長,每天有很多事要做。您為我們嘔心瀝血地工作,對學校注入了滿腔熱忱。使得學校井井有條。 但是,我覺得學校在一些細節方面做得還不夠規範細緻,為了更好地創建省級規範化學校,我覺得您還應聽聽我下面的建議:

1.開放圖書館,增加圖書,給同學們多提供一些課外閲讀的條件和機會。

2.課外時間,經常打開教室裏的電視機,讓同學們聽聽新聞,瞭解國家和世界大事。不要老像現在,課間休息時,電視機在睡大覺,同學們亂吵鬧。

3.把學校門口的小商、小販都遷走。可以説,我們學校90%的同學,都愛在校門口買一些小吃和玩具,還把小吃包裝和玩具袋子隨便扔,吃完小吃後回家鬧肚子。

4.給每個年級,每隔一段時間安排一次課外活動,讓同學們真正接近自然,放鬆身心,寓教於樂,健康成長。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望校長能夠考慮採納。

祝您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XXX

  20xx年XX月XX日

標籤: 建議書 彙總 校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jianyishu/2zk7d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