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養花評課稿3篇

養花評課稿3篇

養花評課稿1

高老師執教的老舍《養花》一課,是六年級下冊綜合複習中的第一課。高老師設計了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我覺得作為六年級的學生,要理解這篇文章,難度不大,又因為是綜合複習中的課文,更注重學生自學的能力和效果,所以是可行的。

課堂教學中,高老師通過抓住文中最後一個總結段輻射全文進行學習,教學設計有主問題。即抓住中心詞“喜和笑,憂和淚,須勞動又長見識”去找到相關語段,有所側重地進行句段的讀悟,即‘體會樂趣’在課堂中是重點部分。

總觀這堂課,高執教老師教態自然,導入新課時的語言清晰明瞭,教學中注重了字詞的理解,如找文章中具體説明“如此循環”的句子等,詞語的積累,能引領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課堂中也體現了執教者讀寫結合、從讀到寫的思想。

現就本堂聽課就以下兩點再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説説老師的引導語和評價語。

課堂上,高老師試圖注意學生的自讀自悟,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從句子入手,談感受,再從理解入手,感情朗讀。在課堂上,老師在具體學習課文中引導得很精煉,個別問題的指向性也很明晰。老師提及恰到養花好處的引導,好似學生畫龍,老師點睛。

二、説説課堂朗讀的指導問題。

少一些內容的問答,多一些方法的指導和情感的體會。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體驗。無體會的朗讀是讀不出味道的。語文課要讓學生有所得。高老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僅引導學生體驗文本的情感,還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生活,引導自己的情感,將自己放到文本中。語文教學,選擇切入文本的角度,找到合適的教學設計是有效性教學的關鍵所在,使課堂教學想對集中,相對有效。

一位專家説,大氣的課是底氣和靈氣的結合,藉此,與大家共勉。

養花評課稿2

y老師執教的老舍《養花》一課,是六年級下冊綜合複習中的第一課。y老師設計了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我覺得作為六年級的學生,要理解這篇文章,難度不大,又因為是綜合複習中的課文,更注重學生自學的能力和效果,所以是可行的。

課堂教學中,y老師通過抓住文中最後一個總結段輻射全文進行學習,教學設計有主問題。即抓住中心詞“喜和笑,憂和淚,須勞動又長見識”去找到相關語段,有所側重地進行句段的讀悟,即‘體會樂趣’在課堂中是重點部分。學完全文後,教師讓學生體會了分總段式後進行了練筆的拓展,呈現結尾有……有…… ,這就是養蠶的樂趣。綜觀這堂課,執教老師教態自然,導入新課時的語言清晰明瞭,教學中注重了字詞的理解,如給“門道”找近義詞理解,找文章中具體説明 “如此循環”的句子等,詞語的積累,能引領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課堂中也體現了執教者讀寫結合、從讀到寫的思想。

現就本堂聽課就以下兩點再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説説老師的引導語和評價語。

課堂上,老師試圖注意學生的自讀自悟,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從句子入手,談感受,再從理解入手,感情朗讀。但在課堂上,老師在具體學習課文中引導得不夠精煉,個別問題的指向性不很明晰。如……教師的提問,宜粗不宜細,宜發放不宜收,設問要一線串珠,解決教學目標,粗要統領性,放要有發散性. 教師不能過強的介入教學過程。有老師曾提及恰到好處的引導,好似學生畫龍,老師點睛。課堂教學預設不能過重,教師不請君入甕。

二、説説課堂朗讀的指導問題。

少一些內容的問答,多一些方法的指導和情感的體會。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體驗。無體會的朗讀是讀不出味道的。語文課要讓學生有所得。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僅引導學生體驗文本的情感,還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生活,引導自己的情感,將自己放到文本中。語文教學,選擇切入文本的.角度,找到合適的教學設計是有效性教學的關鍵所在,使課堂教學想對集中,相對有效。

一位專家説,大氣的課是底氣和靈氣的結合,藉此,與大家共勉。

養花評課稿3

與張敏老師同在一個備課組幾年,從她身上感受到她是一個工作非常認真、教學能力強的優秀青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她不怕吃苦,敢於吃苦,勤于思考,善於鑽研,激情演繹出一堂堂精彩的課堂教學,給我們聽課老師一次又一次難忘的視聽大餐。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裏,聆聽張老師上的《養花》一文,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她的教學魅力: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流程清晰,訓練內容豐富,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巧妙突破,課堂教學真實、樸實、紮實。我認為是一堂好的本色語文課。

一、抓住中心,統領全文

教學中她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 “多有意思啊!”(這就是課文的中心——養花的樂趣)展開教學。上課伊始,出示課件“摸着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着、開花,多有意思啊!”指名學生讀,特意強調多音字“載”的讀法,理解“三年五載”、“老”的意思,教學生學會抓重點詞句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體會到了老舍爺爺開心、激動、自豪等感情,在邊體會情感邊指導多種形式朗讀這句話中,讓聽課老師感受張老師不僅在教讀書方法,而且已巧妙地引領學生走進了作者的心靈。隨後張老師要求學生照此學習方法,仔細讀文章的4-6自然段,找出含有“多有意思啊”的語句,分別是作者在什麼情況下説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麼。帶着這個問題,學生認真的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中找到了答案:第四段是因為養花可以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有益身心,勝於吃藥,所以作者覺着有意思。第五段是從誇花、賞花、贈花中感到有意思,第六段從傷心的經歷中體會到有意思(人生百味)。然後總結這些正是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所在。最後拓展練習,讓學生説説讀書的樂趣、生活的樂趣。

整堂課圍繞中心,思路清晰,有層次、有梯度的訓練,教師的導——扶——放的作用發揮得遊刃有餘。

二、角色體驗,搭建與文本對話的橋樑

我們雖然經常説“曇花一現”一詞,但真正見到曇花的很少,因而對作者文人之流秉燭夜遊賞曇花那份美妙、優雅、浪漫、愜意之感也就體會不到。

1、教學中張老師步步引導:

①理解“放蕊”的意思。

②説説學生所知道的曇花的資料。

③老師補充資料,描繪曇花開放的美景。

④播放曇花開放圖片。

⑤學生解釋“秉燭夜遊”的意思。

⑥老師描繪場景,引導學生想象並説説此時此刻老舍和他的朋友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

⑦練筆:秉燭夜遊1、燭光點點,老舍和友人們( );

2、月光如水,老舍和友人們( );

3、一杯清茶,老舍和友人們( )。

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張老師準確的把握住了難點,運用“角色體驗”的方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這樣的設計,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其將自己想象其中的一個角色,置身於曇花開放的現場,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從交流的效果來看,學生已經感受到了賞曇花那份閒情逸致,那種美妙、優雅、浪漫、愜意的情懷。這樣的設計不僅落實的難點的教學,還做到了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這是《課標》提出的一種理念,張老師就是通過“角色體驗”的方法,搭建了學生與文本交流的平台,引領學生主動參與,用心去感受,獲得了獨特的體驗工具與人文的同根共長。

三、順學而導,巧妙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結合課文談對‘這多麼有意思啊!’這句話的理解,體會第四段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這一教學環節時,當學生感悟到勞動有意思時,老師用反詰法進行導學,如:“搶救花草,使人腰痠腿疼,熱汗直流,這麼累,有意思嗎?實話實説”

教師的質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通過深入的對話交流,學生不再簡單地、模糊地認為勞動就是樂趣,而是清晰地認識到老舍先生通過自己的勞動,使所養的花草免受風雨之災,並開花結果,這才是養花的樂趣。

文章中還有一處是學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課文的第6自然段,寫花死了,作者很傷心。既然傷心,怎麼還能説是養花的樂趣呢?在教學這一內容時,張老師在學生讀完本段後,故意加了一句:“這多麼有意思啊!”惹得學生竊竊笑,趁此機會,老師追問:你為什麼笑?這與養花的樂趣有什麼關係?那作者為什麼還寫進去呢?組織學生深層次的思考。交流後再讓學生在文章後面添上一些話,讓它合乎情理。在交流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就能夠聯繫上下文,有的學生能夠聯繫以往讀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學生能夠聯繫作者的人生經歷及生活態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養花就要經歷這些,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樂觀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聽了學生的回答,我知道他們是真正讀懂了課文。

這一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結構的重新構建的過程。教師的順學而導,解決了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品味養花中得到了的樂趣與老舍先生的感受相靠攏,讓孩子與作者產生共鳴。

四、訓練內容豐富,工具與人文同根共長

教學中,張老師有從詞語的品味到課文的理解;有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反覆、反襯、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的作用;有對畫面的想象到動筆寫話的積累運用;有用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的方式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概括的能力訓練;有學生自己與老舍養花總結語言的對比,體驗大師的凝練、簡潔樸實的語言魅力;有對比和遷移的課後練習,將把自己的讀書、生活樂趣同老舍先生的養花生活進行對比,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

總之,張老師在教材的理解上下了功夫,嘗試運用了多種可行的教學方法,豐富了自己的課堂教學,並且做到了工具與人文的同根共長,如最後的總結:“同學們,生活中的樂趣無處不在,我們應該像老舍先生那樣在生活中發現和培養生活的樂趣,我們將會受益匪淺。讓我們熱愛生活吧!”

標籤: 養花 評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z7yk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