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複習課評課稿四篇

複習課評課稿四篇

篇一:複習課評課稿

初三英語複習課評課稿--曹雄

這學期,我們聽了兩堂初三英語複習課,其中徐秋妍老師上的一堂複習課讓我印象深刻。

徐老師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提高課堂效益,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等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主動地發言、質疑。在本節課中教師既有講解,又有思維方法的引導和解題技巧的歸納,既有評學生的解題中的不足,也評學生答題中的閃光點,既有總體性評價也有個性化評價,即有老師的“講”,也有學生的“講”,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與學生進行了真實而有效的互動,關注個性差異,體現人文關懷。徐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僅把語法講解與語篇練習進行了有機結合,而且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大膽創新。

從徐老師的盡心設計的環節看:引導學生通過圖片和標題猜測生詞的含義;指導指導學生對全文快速閲讀,瞭解文章的大意,強調了語篇的重要性。有效設計了課堂練習,它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的練習題,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進行大容量、快節奏訓練,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識,並鼓勵學生巧用關聯詞,增加書面表達的色彩和觀賞性,從而在中考作文中獲得高分。

複習是知識的再現、鞏固與提高。複習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補缺,鞏固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概括,揭示有關規律;幫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識間的聯繫,注重知識與能力的結合,力求讓學生在比較中鑑別,在運用中突破,理解中記憶,使每個學生通過複習課的教學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

篇二:數學複習課評課稿

這節課一改以往傳統複習的模式,走出了一條複習教學改革的新路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精心加工教學材料,靈活處理教材。

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對象,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教學本節課時,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改編和加工,使教材變得生動活潑,更貼進學生的實際。比如:課本上是傳統的相遇問題,而這節課出示的是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情景:發生在本校校長和教課教師之間的求兩校距離的問題。例題的結構沒變,但是呈現形式卻是鮮活的,具有實際意義的需要迫切解決的求“兩校之間的距離”。這樣的設計更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解決問題的渴望。

2、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六、一兒童節是每個學生都矚目的節日。接受來自於陌生人的祝福和了解別人為這個節日所準備的活動,更是學生樂於傾聽的,更有興趣的事情。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六、一”兒童節這個話題,創設出了一個個鮮明的現實情景,使學生學習的材料變成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的數學。教師利用這個話題引出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再讓學生解決在這個話題裏情景裏產生的問題,嚐到了成功的樂趣。這樣的設計,使枯燥乏味的應用題複習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使學生得到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愉悦,體驗到了用數學的快樂。

3、採取多種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應用題複習理當重視數量關係的分析與解題思路的梳理,注重解法的聯繫與區別。本節課的複習教學,第一題讓學生口頭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兩個最基本的數量關係式,梳理兩種算法的解題思路;第二題着重複習,先讓學生做出這道題,再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得出算術方法與方程法的聯繫與區別:都是使用同一個數量關係式,不同的是算術方法需要把數量關係式變形,是一種逆向思維的方式,而方程則是直接利用數量關係式列出方程,是一種順向思維的方式。接着讓學生觀察比較兩種方程的解答過程,讓學生得出方程與方程在解答上的聯繫,方程與算術法在思路上的一致性。而第三題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做,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用學習第二題的方法的去主動複習整理。在課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議一議,想一想,去爭辯,去探索。像這樣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學習,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願意去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使有限的課堂時空變成了人人蔘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

4、評價方式多樣,並且來自於學生,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新課標提出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在這節課中,教師在充分肯定、激勵性評價為主的同時,多次採用了學生自主評價。如:學生説等量關係後,全班學生一起判斷對錯;兩名學生説出了不同的數量關係式後,全班評,那個學生(説得比較複雜的)自已評;當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後,請學生批改。儘管投入的時間並不

多,但能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來自學生羣體的評價。加上教師非常親切的話語和積極的鼓勵,課堂成了十分寬鬆和諧的學習空間,課堂教學也成了有血有肉的師生之間的心知交往的過程,更有利於學生學習,從而也在評價他人和被他人肯定的教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篇三:比和比例總複習評課稿

《比和比例總複習》評課稿

徐璐——袁老師執教的《比和比例總複習》從練習入手,開篇就是7題填空題,通過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把比的定義,比例的定義,比的基本性質,比例的基本性質在交流中進行了回顧。在問答時,袁老師步步緊逼,打破沙鍋問到底,“逼”學生把腦海中的知識挖出來,複習完概念的內容,再次用判斷題,選擇題,應用題,不同的題型,不同的難度梯度的題目進行鞏固,讓學生頭腦中的知識更加的鮮活。

堅——袁老師以形象生動的螞蟻和大象的故事,把學生帶入了課堂。首先讓學生回顧舊知“比”,通過追憶讓學生説這甲乙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並隨之回顧比的意義,和比的基本性質。以練習,引導,交談等互動式進行深入課堂。課堂中老師以不斷的追問,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下的一題方法的多樣化。這節課,老師把比和比例有機的聯繫起來,練完了學生也就分清了比和比例的聯繫與區別。但整節課基礎性知識太多,拓展性題不夠多。

應超——袁老師執教的《比和比例的複習》屬於概念課,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袁老師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由螞蟻和大象引入,始終圍繞着這點來回顧已學過的有關比和比例的知識,回顧之後進行梳理。本節課中,袁老師注重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一題多解,這才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

丁——在本節課中袁老師充分的讓學生説説對過去知識的瞭解,使舊知識更深層次的回憶浮現。在練習中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在圍繞比和比例的知識中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信息的整合、梳理,培養學生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去學習。

黃——袁老師這節課教學過程中突出了“比和比例的聯繫和區別”“比、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比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性質之間的聯繫”,還有,“求比值”和“化簡比”的聯繫和區別四個主要問題,以師生問答互動的方式梳理建構知識網絡。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會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

金晨——袁老師上的這節《比和比例總複習》,總的感覺是一節隨堂課,然而卻是非常紮實、有效。整節課教學目標明確,通過大象和螞蟻比力氣引入,課堂上始終圍繞着比和比例進行教學,使學生更明確了比和比例的區別。習題的設置有一定的創新性,教師和學生配合的也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尹——袁老師的課很有特色,善於追問,而且一問到底,從而檢驗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袁老師的課堂輕鬆,幽默,較好發揮手學生的主體性。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從習題出發打通知識要點,建構知識框架,但縱觀整節課,有點像做題海戰術,以上為個人觀點

季胡——今天聽了袁老師教學的《比和比例總複習》一課,這是一節數學複習課,作為一節複習課,其實就是讓學生的知識不斷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袁老師在教學的《比和比例總複習》時,通過大象和螞蟻比力氣引入,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對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蒐集、整理、歸納, 體會數學知識在不同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在實踐、思考等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技能。

柳根——袁老師的《比和比例》這節複習課,利用精心設計、指向明確的練習題讓學生去思考,引起對舊知的回憶,再通過練習去鞏固舊知。因習題針對性強,練習過程中結合師生的互動,知識複習面廣,有深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丹——複習課既要幫助學生系統整理過去的知識,又要教給學生複習的方法,提高學生整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同時結合相關的實際應用,達到加深理解、鞏固舊知,靈活應用的最佳效果 。我覺得袁老師這節課就上得非常的大氣、有條理。

王海——袁老師所執教的《比與比例》的複習課。首先從螞蟻和大象力去引入,引起學生的回憶。通過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應用題。不同的形式,一題多解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達到了重組比和比例的`知識,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學習框架。

潘丹——袁老師的這節比和比例的複習課。從填空題、選擇題各類題目中引出比的知識點,概念,又回到練習中加強鞏固,對練習中對比和比例進行了系統地梳理,對比和比例講解了它們的區別聯繫以及方法和技巧,在層層遞進的練習中,學生收到了不錯的學習效果不錯。

蔣——袁老師的這節《比與比例的複習》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整理和表達,整節課在師生的問答中度過,並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不同水平的題目,將數學思考融入到不同層次的練習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

楊弘——袁老師由螞蟻和大象引入,將無趣的知識點鮮活的引入。袁老師注重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不是直接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通過有效的習題,讓同學們講了很多,把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的知識點有效的串聯起來。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再加以適當的引導,整理出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

薇薇——作為一節複習課,要做到知識的系統性,袁老師的課對整個知識系統都做了設計。作為一節複習課其實學生對所有的內容都已有了解,在課堂上要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去解決,老師只是作為引領者,袁老師在整堂課都讓學生來説,而且用多種方法來説一説做。整節課的內容都圍繞着除法、比、比例來教學,説着之間的聯繫與區別,課給人的感覺是比較靈活,完整。

篇四:初中物理複習課評課稿

初中物理複習課評課稿

.初中物理評課稿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教師的基本功紮實,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的關係,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説通俗點簡直不象是老師,而是學生的朋友和兄長)。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從生活走向物理,導入新課。(巧妙激趣)

教師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模擬到商店為家裏新買的電器買電線的真實情景導入新課,並展開熱烈討論。讓學生明白這麼簡單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物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大膽嘗試,探究環環相扣,不斷推出學生活動高潮)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

比如: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有分組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有個小組間的評比等。設計的分組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和實施的全過程,到最後學生自主地總結出每一部分的實驗結論和由學生自己對實驗結論的綜合總結。“提出問題——猜測與假設——設計實驗——分析論證——加以評估”探究環環相扣,都讓學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教師大膽創新,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展示教學能力)

比如,教師用來讓學生比較鐵絲和銅絲,讓學生親自觀察、觸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師自行構思設計的温度對電阻影響實驗:取用生活中的廢棄的日光燈燈絲作為實驗材料,做的温度對電阻的影響。效果非常明顯!體現了教師的創新意識,也給了學生探究科學的啟迪:讓他們知道科學探究並不是神祕和不可及的,他們也可以做的

4、作業的設計精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突破學科本位,延伸課堂教學) 設計了這樣的作業:給家裏新買的空調配置電線。超越了學科的本位理念,將課堂向生活延伸,將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繫,在生活中找到所學知識的應用,使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探索的道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具備從説明書、廣告、圖書館、因特網等獲取和處理知識信息的能力。從而拓展學生思維和運用知識的空間,也就是讓物理走向社會。

5、體現“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觀,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體現新育人理念)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出教學表演的“舞台”,成為學生活動的“導演”,敢於讓學生探索、體驗,給了學生以最大的自由運用和探索規律的開闊的地帶。體現學生主體和教

育自由的人才培養新觀念。

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完美結合。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6、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很好的實現了情感價值目標,並實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比如:提醒學生注意用電的安全、廢物利用變廢為寶、評選“電學之星”----向學生贈送關於“神舟5號”和“航天人事蹟”的雜誌等等。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報效祖國!

四、教學建議。

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更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的探究者和研究者。藍維才老師在課堂設計和教學過程中,不只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教學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yn2n8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