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評課稿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評課稿

植樹問題是一種情況較為複雜的問題解決,這一教學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對呂老師呂老師執教的這一堂課,我提幾點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評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評課稿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評課稿 篇1

先來説説這節課的亮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是這一節課的靈魂所在,是學生在一節課中學習的方向,呂老師詳盡、明確地表明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尋找手指上的數學信息,引出間隔數的概念,通過植樹問題尋找其規律,然後欣賞有類似的現象的圖片,從而培養學生髮現美創造美的情操,最後運用所學的規律去解決實際問題,符合新課標中“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

三、例題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課本上的例題是“在100米長的路一側每隔5米栽樹”。讓學生理解並算出這麼長的公路一側能植幾棵樹?比較抽象,特別是特困生就會沒興趣。在這裏呂老師先把100的小路改為20米的小路,讓學生通過畫線段圖就能找出答案,讓學生知道用線段圖的方法,也是一種數學解題方法。然後引導學生用計算的方法得出植樹問題的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因此在下面的練習中學生很自然的想到用得到的規律來計算結果。最後把這種利用規律解決問題的方法推廣到解決其它植樹問題上來。這種先降低例題難度,然後在練習中提高難度的動態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我想這種數學思想方法,對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很有指導意義。

下面我來説説我對這節課的思考:

我認為學習植樹問題就是一個建模的過程,即給出與植樹問題有關的生活情境,通過一定的數學活動建立數學模型,再應用數學模型這樣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發現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本節課呂老師的教學思路是由手指中的數學問題引入,再分別探究三種植樹情況,最後應用所得規律解決問題。

在第一種兩端都種的種植情況展示後,呂老師設計了自行設計其他情況下的植樹方案,完成表格1的環節,在這裏有的學生出現的疑惑,他們不理解老師的要求,我想在這裏可以明確説明其他情況就是同樣的米數,不同的間隔數,或者不同米數不同間隔數。在這裏我有另外一個思考,在這個環節之前師生已經列出了求棵樹可以用總長除以間隔長度的這樣的式子,而這是屬於我們的猜想,接下來這一環節應該是要驗證並明確規律。在這一環節學生在表格上直接填寫的時候,很多學生就是已經把這一結論當作是正確的,是在應用規律解決問題。有的學生學習過奧數,在這之前可能已經掌握,而未接觸過這一學習內容的學生,對於這樣的結論還是將信將疑的,他們需要通過其他的例子來驗證這一結果的正確性。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評課稿 篇2

今天聽了老師的植樹問題一課,對我的啟發很大。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

1、開課的導入採用手指謎語,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引出手指後,有利用手指幫學生初步理解間隔的意思,很直觀。但這裏出現間隔長有些早。

2、情景問題出示後,用選擇題的形式藉助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兩端都栽的意思,形象直觀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

3、教師質疑問題及時且很有數學的味道。如幫工人想象辦法,隔幾米栽一棵,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很好的理解了等距離的含義。

4、體現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要求明確、準備充分,對四年級學生來説學生桌的還是很好的。

5、教師表格的設計很方便學生髮現諸多的數學問題。比單純的圖形要好找規律好表達。但這裏講解交流時,如能借助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從數字中發現的規律的話,學生對其中的數量關係的理解會更容易,從而靈活的應用數量關係解決問題。

6、練習中對比練習及時出現,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但對兩邊與兩端的區別我認為更加直觀一些會好些,藉助教室兩邊加以解釋。

7、練習緊扣本節教學目標,形式多樣,尤其選擇問題我認為能較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數量關係。

8、歌謠的結尾給本節課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j82q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