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與象共舞點評課

與象共舞點評課

王老師,著名小學特級教師,我對其早已心儀許久,無奈緣吝一面,只是通過網絡觀看過他執教的視頻。非常慶幸的是,王老師應邀來到青島,我有幸得以親身感受王老師的課堂藝術,遂錄感想如下:

一、“從容鎮定”也是一種理念。

許久以來,我們一直關注着譬如“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之類的教學專業理念,而把“從容鎮定”作為教師個人的素質,然而,通過聆聽王老師的課,我深深的被王老師揮灑自如、從從容容、不急不躁的魅力打動了,他的語調、神態、動作,都那麼舒緩自然,沒有牽強附會,沒有強迫學習的痕跡。我就在想:為什麼王老師能夠如此?思索的答案是,在王老師的心中,只有從容才能彰顯對學生的尊重;只有從容才能讓學生願意聽其聲;只有從容才能感染學生,從而讓他們冷靜、深入地思考,而不是讓學生在浮躁的氣氛中,匆忙地、膚淺地應答老師的問題。是的,“從容鎮定”應該作為一種理念,只有從容鎮定的老師,才能教出從容鎮定的學生,也只有從容鎮定的課堂,學生才能深入地思考文本。

二、“無為、無痕、無課”是課堂的最高境界。

王老師曾經説“無為、無痕、無課”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所謂“無為”,是指教師不妄為;所謂“無痕”,是指潛移默化;所謂“無課”,是指少雕琢,追求自然而弱化形式性的東西。在王老師執教的兩節《與象共舞》中,他都比較好地體現了這三個特點:從檢查預習讓學生讀成語,到由成語找文中各自然段的中心句,由中心句到重點段的朗讀;從課題“共舞”找中心段,從讀中心段到延伸到“你願與誰共舞”等等,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節都是水到渠成,環環相扣,自然舒緩,學生聽課的過程不是被牽着鼻子走,而似乎是跟着一個長者在漫步,與其説是聽課,不如説是聊天,然而就是在平靜的聊天中,學生的情感被調動,思維被激活,這真是每個教師都該追求的境界啊!

三、“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葉聖陶先生早就告誡老師們:“教材不過是個例子。”然而,事實上,由於應試體制沒有太大的改變,老師們的應試思維也依然根深蒂固,以至於老師上課,總怕遺漏題眼,從而影響成績,當然這樣想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努力把教材講細、講透,把有可能考試的地方強調再強調,這自然就停留在了“教教材”的層面上了,而王老師則是在“用”教材,

王老師顯然側重於朗讀的訓練,也就是説他把朗讀作為訓練目標和突破口。因此,在讀“共舞”一段時,王老師把句中的“我”分別換成了“自己、觀眾、大象”等詞語,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去朗讀,去感悟與象共舞的快樂和和諧,教材在他的手中發生了變化,學生在教師設計的不同情境中反反覆覆地朗讀,真可謂讀到了文字中,讀到了情境中,讀到了作者的心中,對每個語言文字有了真真切切的感悟。是的,在這個過程中,教材內容只是王老師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例子。

再者側重於寫作的指導,因此,朗讀的形式相對少一些,王老師更注重的是讓學生在讀中圈畫一些重點詞語,(如“共舞一段中表示動作的.詞語”),並抓住那些有靈性的詞語進行感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與表達出的情感。然後,開展拓展延伸,由“與象共舞”引出“與牆共舞”“與狼共舞”“與書共舞”“與飛碟共舞”“與沙漠共舞”,甚至“與吸血鬼共舞”,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內心中湧起了“與xx”共舞的衝動,寫作激情被充分調動,莫説是學生,就連我這個聽課的老師,都產生了寫一篇《與xx共舞》文章的衝動,然而,請注意,課文五個自然段,王老師只重點處理了“共舞一段”,為什麼?因為這一段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看,這就是“用教材”。

四、朗讀能力應是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

好的語文課堂教學,就要有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而語言文字訓練離不開朗讀,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擁有高超的朗讀能力。王老師是朗讀的高手,你看他讀詞、讀句,總是那麼有魅力,圍繞一個“熟視無睹”讀句子,讓他讀來,就頗有“親密無間”之感;圍繞一個“節奏”,在他讀來,就有了長短、強弱、快慢的變化;圍繞一個“擁”字讀文,他就能讀出人多、急切、熱烈……正因為自身的朗讀素質,才能讓學生愛聽、愛讀、愛想,所以,朗讀應是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師範讀更應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內容。

標籤: 共舞 點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e7pn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