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精選6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精選6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精選6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 篇1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説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敍述具體而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本節課在教學時能準確地把握教材的特點,紮實地進行教學。

一、注重朗讀指導輕聲

在朗讀指導“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老師先讓學生找到描寫盤古動作的詞,自己做動作,感受掄的力度,再指名讀,學生讀得不理想時,耐心指導,問:“他掄起斧頭時會怎麼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開。”就這樣引導學生帶着這份決心再讀,體會掄的力量。並通過範讀指導學生重音輕讀。比如:引導學生“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輕聲讀,“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重音讀。讀“雨露”時,先引導學生想想雨露是什麼樣子的,再引導學生輕聲讀,不要把雨露震落了。通過解釋太陽光芒四射,月亮温柔如水引導學生讀句子。“奔流不息”想想河水流淌的樣子,引導讀出又急又快的語速。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感悟能力。

二、邊讀邊想,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他呼出的氣,變成了四季的風和流動的雲。”讓學生充分想想畫面,感悟風和雲的動態。讀中思,思中悟。把學生帶入一定的語境,從而更快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讀的形式多種多樣,特別是在盤古身體發生巨大的變化那段,指名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有讀盤古的身體部分,有讀身體發生的變化,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

四、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明白課文內容。“創造”是本課的關鍵詞,開始學生對這詞的理解並不是很準確,通過解讀文本,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宇宙創造前是什麼樣子的?創造後是什麼樣子的?盤古又是怎麼創造的?弄清楚這些問題後,學生也就明白了創造的意思,這種設計,水到渠成。聯繫上下文理解“混沌”一詞,指導自然。

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在指導朗讀方面,讓我受益匪淺。我個人還感覺有些地方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太少,有些地方讓學生讀書時,很快就提問問題,感覺不是讀,應是快速瀏覽。整節課習慣養成貫穿始終。我會抓住每次學習的機會,學習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課堂。

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 篇2

今天聽了曾老師執教的《盤古開天地》一課,課堂中不少精彩片段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傳説,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曾教師在教學時就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傳説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精彩片段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做到以學論教,順學而導。閲讀教學要立足學生,真正落實學生的學,使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本領,曾老師的這堂課給我們做了精彩的詮釋。她在上課伊始,抓住課文的中心句引入教學,接着抓住句中的“混沌”一詞提出質疑,順勢引入教學,引導學生在讀、思、品、議的教學活動中,解決問題,讀懂課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此外,曾老師在教學中指導朗讀時有效到位,進行循序漸進地引讀方式,貼切地評價語言,讓學生主動讀出句子的生動性,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朗讀的技巧。指導朗讀的方式多樣,搭配的圖片能結合句子,給學生提供了生動的語境。

精彩片段二:抓住重點,創設情景

在這堂課上,“以讀代講”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分開天地。在教學時,教師讓學生通過抓住“掄起”與“拿起”、“猛劈和猛砍”這兩組詞的對比,並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用的所妙之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教師讓學生在學習生字詞的時候,在反覆朗讀中發現這個現象,並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所妙之處,同時也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參與了訓練。

為了引導學生領略神話故事的神奇,曾老師在教學激發學生去想象天地之間發生的變化,運用了引讀的方式:100天過去了,天升高了----,地下沉了----,隨着時間的流逝,盤古的身體也隨着----,在創設的情境活動中,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神話故事的神奇色彩。除此之外,曾老師在教學中還十分關注對人文精神的感悟,課堂上設計了分層次的引讀訓練:一百年過去了----生讀句子(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曾老師接着描述着“一千年,一萬年過去了----生再次讀句子。曾老師繼續描述着”幾十萬年,幾千萬年過去了-----生有所體會地再讀句子。在創設的幾次情境閲讀中,學生讀到的不僅僅是盤古頂天蹬地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這種勇敢、堅持執着的精神。

精彩片段三:結合文本,展開想象

給學生廣闊的空間,學生的想象會讓你驚歎不已。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男女生合作朗讀來整體感悟語言表達的結構。即:盤古身體的一部分變成了自然界中的什麼。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號是課文本身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所在。教師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點,以詩歌引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盡情想象盤古身體還會有哪些變化,引導學生關注盤古身上的東西與大自然的事物之間的關聯,既讓學生讀懂如何合理想象,授之以漁,又為接下來的小練筆做好鋪墊,讓學生學會運用合理的想象寫句子,學的輕鬆,紮實。再次讓學生感受神話的神奇之處,更讓學生在想象的同時體會盤古為了人類而自我犧牲、獻身的精神。

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 篇3

聽了陳老師的《盤古開天地》後,我想談談我個人的粗淺想法。潘老師根據目標,結合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和學習經驗的積累,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定位在文章的朗讀和理解兩個方面。

下面我就從三個注重,介紹我對本課課堂的一些想法。

1、注重朗讀訓練。

新課標明確指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閲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據此,我對本課的朗讀訓練進行了重點強化,具體設計了讀順、讀懂、讀好三個環節。

(1)讀順。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課文,爭取把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順暢。由於學生進入三年級,已經掌握了幾種基本的識字方法,並學會了使用工具書獨立識字。因此識字任務可以交給學生在閲讀中自主完成。然後教師通過“盤古是怎樣開天地的”這個問題,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進行檢查和反饋,及時把學生讀錯的生字糾正,集體解決難讀的生字並鞏固。

(2)讀懂。學生在回答我“盤古是怎樣開天地的”這個問題時,找到的句子都是在2-4自然段出現過的,教師在這個環節上引導學生明白2-4自然段是一個整體,可以分為一個部分,教給他們理清課文脈絡的方法。

(3)讀好。在朗讀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做動作,把自己當做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體驗,並且通過評價讀,展示讀,配上音樂等形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培養語感,加強情感和美的薰陶。

2、注重個體感受。

在語文課堂上,肯定有些學生會表現出茅塞頓開、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等這種類似思維上的碰撞或情感的共鳴。針對這篇文章,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我認為必須應該讓學生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認識。讓學生在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嘗試着用思想去觸擊。於是,我把第四段作為本文的思維重點,通過配樂朗讀盤古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引導學生運用文中的語言説出“遼闊的大地、茂盛的花草樹木”等。我再鼓勵激發,讓學生把美麗的畫面轉化成飽含深情的語言,還設計了對盤古説句話這樣一個環節。這樣本課的教學難點得到突破,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情感實現了昇華。

3、注重語言積累。

本課教學中,陳老師比較注重學生的語文積累。如在課文第二段中出現的意思相反的詞和意思相近的詞,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帶着喜悦之情來收穫自己發現的成果,培養學生對好詞佳句的敏感。第四段中,通過朗讀和説話等訓練形式,使學生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雋永、優美,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自覺地學習、瞭解,不斷豐富語言、文化的積澱。

以上是我對《盤古開天地》一課的粗淺認識。雖然這些意圖都是教師已經力求要體現的,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難免會有難盡人意的地方。

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 篇4

倪老師執教了《盤古開天地》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篇神話傳説,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

聽倪老師的課就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讓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導入自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上課伊始,倪老師就出示了學生非常熟悉的神話故事的圖片,讓學生猜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勾起了他們的回憶。然後,讓學生説出神話故事的特點——神奇。

二、清晰的思路

倪老師的課堂教學步驟非常清楚,先概括課文內容,分別用了兩種方法,一種是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一種是找文中的中心句。接着讓學生抓住神話神奇的特點,讓學生找出從課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神奇?最後回顧整理學習方法,遷移運用。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條理很清楚,如人一般,乾淨利索。

體會神奇時,有幾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和近義詞,寫出天地的變化,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的精妙之處。

三、訓練到位

學習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那部分,倪老師設計了精美的課件,學生邊看邊讀,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盤古的偉大。同時倪老師還抓住省略號這一語言信息讓學生自己想象盤古身體還會發生哪些變化?並讓學生模仿課文句式展開想象,然後進行交流,他的xx變成了xx的xx。學生們説得很生動,讓學生置身於作品的意境中,他們的思維自然就活躍起來。

倪老師整體的教學過程特別緊湊,我有幾點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討

神話故事的三個主要特點是離奇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奇特大膽的想象。學生體會了神奇,需要教師將它引申,讓學生初步瞭解,以後讀神話的時候從哪入手。

第四自然段“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大地東、西、南、北四極……”除了大膽的想象之外,還應讓學生體會語言上的特點,比如表達有序、搭配恰當以及想象合理等,這樣學生在展開想象説話時,就會更有針對性。

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 篇5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説是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課文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專題,而對於中華傳統文化,學生認識很有限。任麗君老師上的《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讓學生能夠從另一個側面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説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敍述具體而生動,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英勇獻身、捨己為人的精神。下面就談談我聽完任老師這節課的幾點體會:

一、深入教材,精心設計

老師上的這堂課打破了原有的教學設計,與在我班試上的第一節課相比,修改前後有了較大的變化和提高,教學環節設計能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備課,深入淺出,環節的設計非常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課件製作特別精美,為學生學習文本內容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抓重點詞句,以點帶面,理解課文

任老師在複習導入後,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也就是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接着再讓學生找出中心詞“創造”引出本課學習重點“盤古是怎樣創造天地?”“從哪裏看出盤古開天地的艱辛?” “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樣一步一步深入,帶領學生由淺到深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目的非常明確。

三、朗讀與表演相結合,在表演中體會,在朗讀中昇華

讓學生在閲讀中表演,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任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學生讀得不是很理想,教師就讓學生表演“掄”的動作和“猛劈”的動作,在學生肯定的評價後,齊讀並表演體會。這種以點帶面,推動全面朗讀的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感悟能力。還有任老師為了讓學生體會盤古因為每天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就讓學生根據本文做出動作“頂”和“蹬”的表演,學生兩腳蹬地,兩手頂着天,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盤古開天地的艱辛,同時,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昇華了感情。

四、激發想象,感受神話的神奇與魅力

教參中有這樣一段話“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麗君老師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採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悦的朗讀氛圍;同時根據課文的內容設計“他的,變成了這樣一個句式練習,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有的學生説:“盤古的牙齒變成了一顆顆閃亮的鑽石。”有的學生説:“盤古的頭髮變成了嫩綠的柳樹。”還有的學生説:“盤古的骨頭變成了堅固的石頭。”?總之,學生的答案極富想象力。任老師的這一教學設計,讓學生邊説邊想象畫面,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還讓學生體會到神話的神奇。這個説句練習不但給了學生一次説話的訓練,達到語言運用的效果,還使學生語文課上聽説讀寫的訓練更加紮實有效。在拓展延伸部分,任老師還推薦一些著名的中外神話故事和書籍,如《精衞填海》《嫦娥奔月》《山海經》《搜神記》《希臘神話》等,讓學生閲讀這些神話,能更深入地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

總之,任老師執教的《盤古開天地》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下面提一些小建議:

1、在指導學生朗讀盤古“頂天立地”這個部分時,任老師是叫學生做完動作後再讀。而我個人認為教師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保持盤古站立時的姿勢,也就是“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然後教師進行引讀“一年過去了?”學生接着讀:“盤古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老師又讀:“十年過去了?”生接着讀:“盤古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老師再讀“一百年過去了?”學生再讀:“盤古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老師又再讀“一千年過去了?”學生再讀:“盤古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學生以這樣的姿勢讀這段話,肯定感覺很累,從而自然而然地理解到盤古開天闢地的艱辛。

2、課後有道習題要求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這也是這篇課文訓練的一個重點。在中年級學段目標中關於學生的閲讀有這樣一條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複述是中年級很重要的一個學習要求,這篇文章,比較合適用來訓練學生複述。如時間許可,教師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

複述的指導,然後再以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這樣訓練就能落實到位。

小學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優質課評課稿 篇6

上星期四聆聽了袁巧玲老師的《盤古開天地》這節課,感受頗深。具體收穫如下:

一、課題的引出聯繫學生的生活積累,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課前袁老師通過幾幅關於神話的插圖,讓孩子們猜猜這是哪些神話故事,在他們興趣盎然的時候馬上引出了課題,激發了他們對新的神話人物——盤古的好奇心,也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二、抓住重點 ,創設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

在這堂課上,袁老師“以讀代講”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開天闢地。在教學時,我抓住“掄”“劈”這兩個詞語,準確地寫出了盤古分開天地的艱辛與決心,並讓學生在朗讀時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的恰到好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我讓學生在反覆朗讀、對比朗讀中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的所妙之處。還創設一定情景,讓學生體會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師引讀:不知過了多少年,盤古就這樣頂天蹬地。一年過去了,生接讀?一百年過去了,生接讀?一萬年過去了,生讀?結果“盤古也累的倒了下去。”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感受盤古開天地的偉大、勇敢、堅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整節課設計新穎、環環相扣,把握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體現了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總的來説,是一節成功的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e2e4d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