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初一作文 >

初一作文再啟蒙七年級作文

初一作文再啟蒙七年級作文

近年來,廣大考生(尤其是農村學生)在中考中,作文得分一直處於偏低水準,優文乏見,病文頗多。對這個問題的反思,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除對作文教學認識的模糊,作文訓練的失誤諸多原因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原因,便是對學生的作文啟蒙教育未能搞上路。

初一作文再啟蒙七年級作文

凡是參加過監考的同志,只要留心,就會發現: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高中生在作文時總是刷刷在試卷上寫來,均是落筆成“文”,但其中真是出於己作的好文章不多。

本人曾對本校初一(6)個班的學生進行兩個問題的問卷調查。題一是:“你歡喜寫作文嗎?”題二是:“你作文時所寫的內容是如何考慮的?”問卷答案統計的結果是:百分之九十三的學生回答“不歡喜寫作文”,百分之八十二的學生回答“寫作文時,首先考慮從哪本看過的作文選上找內容。”

學生説了真話。不歡喜寫作文,作文時從作文選上生搬硬套,眼下在大部分初中學生中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初一為最。筆者本學期批閲的初一頭兩篇作文的感受是:好作文是“借”的作文選上的,剩下的便多是內容空調,言不及意,文不規範,錯字病句成串的劣文,或者叫不成文。

筆者對初一學生作文現狀的描述絕不是在責怪教師作文教學的失誤,也不是危言聳聽,目的是引起從事作文基礎教學的同行們的重視。而最重要的是抓好中學,從初一抓起。初一作文教學必須從零開始,完成再啟蒙的任務。

初一作文再啟蒙從哪入手呢?雖然説“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筆者以為首先要從“激發作文興趣,匡正作文習慣,規範作文程序”這三個方面做起。

一、興趣:開啟睿智之手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在一篇回憶他小學啟蒙老師的散文中温情地寫過,他的文學之路是他小學的啟蒙老師因他用“因為”“所以”造句,而受老師表揚所激起的作文興趣開始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大家公認的道理。興趣,像一隻有力的大手,開啟着學生作文睿智的火花和靈光。興趣深厚,表現欲就強烈,思維處於亢奮狀態,於是,便會產生超常的睿智,便會在作文中追求至善至美的佳境。

理論總是灰色的,現實之樹才會常綠。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道理,沒有一個語文老師不知道,但在教學實際中卻又會有意無意地扼殺學生的作文興趣。

比如説,作文前給學生説路子,找範文,這就在無意中引導學生作文時抄成品、搬例文;比如説,對學生的作文要求“多、嚴、高”,這便給學生造成了作文難,難於上青天的畏懼心理;比如説,判分吝嗇,多數60分,多數評語不是批評,便是套話,這就是使學生產生了認真不認真反正一個樣的思想。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如何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如何讓興趣這隻巨手撥起學生睿智的琴絃?筆者認為:和學生換一個位置,站在到初一學生的位置上去,以初一學生的心理去看初一學生作文,以初一學生的實際去命題,去指導,去批改。如是,作文的要求就不會“多、嚴、高”,作文批改時便會不吝嗇分數,作文的命題便不會“難於上青天”。

努力去尋找學生作文中的亮色,哪怕是極差的作文,也要找一兩處相對好的詞語,加上圓圈,寫上一兩句鼓勵性的評語,讓學生看到希望,鼓起信心。許多醜小鴨興許會變成美麗的天鵝。培養和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方法是很多的,諸如利用語文課講讀中趁機激發,介紹名人作文故事以典型激發,開展多種第二課堂活動相機激發,作文批改評語中鼓勵激發,作文講評中表揚激發,開設班級、學校習作園地讓學生髮表激發……只要我們老師時時想到去“激”,學生一定會“發”起來的。

無疑,時時想到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是作文教學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每一位新接班老師都應考慮到這一點,初一語文任教者更應該謹記於懷。

二、習慣:導引思維之手

興趣有了,如果沒有良好的作文習慣,仍然不會使學生作文上路,同時,興趣也不會長久。初一語文的任教者,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匡正遇題想抄作文選的錯誤作法,須從培養學生作文構思時正確而積極的思維方法入手。

良好的習慣是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作文中良好習慣是:認真審題,認真構思,先想後寫。如何想?就反映了思維的“正”與“誤”。庸者一味地引導學生抄“樣子”,借例文,智者則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就題生髮,抒寫真情實感。

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就是一步步設計需要跨躍的台階並引導學生一步步去攀登。初一學生正確的作文習慣應該是“我以我筆寫我心”,讀題、審題、做題(作文),一步步地認真做過,想清楚了再動手寫。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真真實實的自己和週近的人和事。

為了有利學生這樣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者必須在命題上緊扣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也就是讓學生寫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的經歷和感受,堅持以讓學生有材料可寫為原則。同時,教者還必須在作文指導中作正確的導引。比如讓學生寫以《誇媽媽》為題的記敍文,在示題之前,先讓同學們誇自己的媽媽,誇得好的大家鼓掌。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必然爭着誇。火候一到,立刻示題,讓學生帶着對媽媽美好的回想進入作文,寫出來的作文定會有血有肉,真切感人。

學生有了良好的作文習慣,堅持了思維的正確方向,作文中學生便會以“我”為中心去拓展,寫出不再是移花接木的贋品,而是流自內心的華章來。同時,培養了學生科學而以嚴謹的作文習慣,使之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不僅對作文大有裨益,也將會對學生終生產生良好的影響。

三、程序:點鐵成金之手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就習慣是作文中導引思維之手;那麼,程序便是作文中的點鐵成金之手。嚴格程序,就是嚴密作文過程中的步驟,這是作文中對初一學生予以作文過程的規定

學生的好文章不是老師改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壓着“多讀”出來的;而是按作文的程序學生自己磨出來的,悟出來的。老師的責任是讓學生按程序操作,使之點鐵成金。

作文過程中應該遵循的程序是什麼呢?大體上應該是“想、寫、改、譽”這幾步,想清楚了,寫出來,改滿意了再譽寫。想,包括審題、立意、謀篇;寫,是將想的內容變成為文字,這其中又包括寫提綱,打草稿;改,是對草稿進行錘鍊,重點就是謀篇佈局和語言表達,有時還包括立意和取材。有了前面這些紮實的功夫,譽寫也會自然用心了。

作文過程中“想、寫、改”都是極為重要的,但最主要的是“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指學生自己改),文章不厭百回改,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有史料記載,列寧在中學讀書時作文的操作程序是:在草稿紙上擬定提綱,然後把另一張草稿紙豎着對摺,在紙的左邊一半打草稿,將右邊一半空着。然後在草稿右邊對草稿進行補充、修正,一直到自己以為滿意時才認真譽清交給老師。這對我們是極有啟示的。

筆者認為,現在大部分老師規定學生(尤其是初中生,特別是初一學生)兩課時內完成作文是值得考慮的。應該加長作文時間,一週一作,就讓學生在一週內完成,從週一出題週五收繳,並在一週內規定每天對作文“程序”中各步應完成的任務。引導學生自己去改,自己去磨,自己去點鐵成金。但這不能不分年級,搞一刀切,而應該先慢後快,逐步壓縮每一程序時間,到了初三,便能在考場限定的時間裏寫出切合大綱要求的文章來。

對初一學生進行作文再啟蒙是必要的。因為通過再啟蒙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匡正作文時的思維錯誤,嚴格作文過程中的步驟。學生具備了良好的作文品格就可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做人品格。文如其人,作文如做人。從這一點來説,再啟蒙工作對學生終生將有深刻影響。故而,這項工作意義是深遠的。

對初一學生作文再啟蒙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剛上初一的學生正處於人生階段的變換期。初一學生都是十二、三歲的孩子,正是告別童年進入少年的時期,此時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將產生一個嬗變。小學的東西已經朦朧而去,留下的印象不再深刻。新的東西他們容易接受,並留下深刻印象。因而從頭開始以全新的角度去指導他們作文,他們便會很快地接受並步入軌道。如果我們大同小異地沿襲小學那一套,過了初一,再予匡正將花數倍功夫,甚至對部分學生(或者是大部分學生)都難以奏效。初一承前啟後,初二初三甚至高一都不可能和初一相比。初一對人生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具有奠基意義。

初一時,學生具有了濃烈的作文興趣,養成了良好思維品格、思維習慣,堅持了嚴密的作文步驟,在以後的各個學段裏,無論採用“用語→構段→謀篇→立意”,或“記敍→説明→議論→描寫→抒情”,或“觀察→分析→表達”等哪種方式列序訓練,都能使學生不再説“空、套、假”話,都能使學生情發於衷,言出於衷,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人們認識世界都是由“必然王國”逐步到達“自由王國”的。作文教學所追求至美境界是讓學生“出口成章”、“落筆成文”,而達到如此佳境,重要的前提條件是:作文的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習慣、嚴密的程序。目前學生的作文實際要求我們任教者這樣做。這樣再配以教材中切合實際“序列”進行訓練,中學作文教學將會迎來萬紫千紅的大好春天。

標籤: 七年級 啟蒙 初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chuyi/r4em3x.html
專題